作者:素寧(爸媽精讀專欄作者)
最近浙江寧波的一個小男孩,因一句話火遍全網!
男孩父母都是工地的工人,因為當時孩子放學了,沒來得及換衣服,便髒兮兮地去接兒子,父親擔心這樣邋遢的形象會給兒子丟臉。
沒想到兒子來了這麼一句:「我爸媽又不偷又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
簡單的一句話,讓忐忑的老父親瞬間淚目。
在這個要面子、要名利的大環境下,男孩體諒的話語,治癒了父母的艱辛,給父母的內心注入一股暖流。
央視新聞主播在點評時說了這麼一句感人的話:「良言一句三冬暖,這句話溫暖的又何止他的父母。」
這個寒冷的冬天,男孩一句話不僅治癒了自己的父母,還治癒了所有在外辛勞的父母,溫暖了那顆在外漂泊、忍辱負重的「寒冷」之心。
張愛玲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世間最讓人感動和值得的事,莫過於父母的辛苦付出,孩子都懂得體諒其中不易,懂得這不堪的背後是生活的艱辛。
不懂得體諒的孩子,都是父母「給」出來的
《安家》裡老嚴夫婦,一輩子辛勞,在上海賣包子,謹小慎微,供兒子上學,就為了能夠在上海這個繁華又發達的的城市紮根。
老兩口想著兒子不容易,更何況在上海有屬於自己的家也是他們的夢想,決定給兒子全款買房。
買房時徐姑姑建議他們貸款,畢竟兒子兒媳都還年輕,也好讓他們為自己留一條後路。
但他們知曉貸款後要多還120萬之後,嚴母頓時又不忍心。
她覺得兒子剛畢業就背上這麼大的債務,會加重他們的負擔,決定320萬全款付清,房產證寫兒子和兒媳的名字。
不想這才是他們悲劇的開始。
老兩口本想著兒媳懷孕,兒子上班,全款買了房,可以輕鬆一點,打算以後少勞累一些,去照顧兒媳。
不想到兒子家時,親家已經在裡面,他們頓時變得尷尬無比。
親家一副女主人的模樣招呼他們,兒子更是懦弱,都不敢說什麼,只讓他們回去,有空去看他們。
他們看兒子如此,只好自圓其說是路過順道看看。
本帶著歡呼雀躍的心情而來,卻因為兒子的懦弱敗興而歸,不可謂不心寒。
看到這心酸的一幕,網友們對兒子真恨得牙痒痒,恨不能衝進去教訓他。
可這一切又能怪誰呢?老兩口不是第一天認識兒子,深知他的脾性。
如若他們當初能有所保留,少給兒子一些,捨得讓兒子吃苦,只給他付首付,也不至於最後落得如此下場。
自己花錢買的房子不能住,只能蜷縮在一間逼仄的小屋,反而別人住得心安理得,自己倒成了「外人」。
前不久,21歲男子向媽媽要錢被拒,隨即狠心將母親和弟弟給殺害,一家人因為一個不斷索要的無賴變得家破人亡。
到底是有多狠的心才會下如此狠手?
可看兒子要錢不給就做出殘忍之事的舉動,說明父母平常給的不少,突然不給就讓兒子變得如此極端。
《父母特別狠心特別愛》中寫道:
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不忍心讓他們從小體驗生活的艱難,也不懂得在適當的時機向他們索取。
因此最終導致子女們一輩子艱難,一輩子向他們索要!
以致孩子不懂父母其中艱難,只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帶來的成果。
因此,不懂得體諒和感恩的孩子,都是父母「給」出來的!
養出嫌棄自己的白眼狼,是父母最大的悲劇
前不久,陝西男子活埋癱瘓母親的判決出來:兒子獲刑12年。
5月份最大的爭議終於有了結果!
據悉母親臨終前已經原諒了兒子的「罪行」。
但一個泯滅人性的人,或許依舊不會有懺悔之心,在他將母親推入廢棄墓坑的那一刻,就已經喪失了基本的良心。
5月份正值夏天,太陽高照,氣溫回升,可發生的事卻讓人徹骨寒冷。
陝西50多歲的馬某用手推車將自己癱瘓的母親推入廢棄的墓坑,將其活埋。
母親雖然身體癱瘓,但意識清醒,她知道自己懷胎十月生的兒子將自己活埋的那一刻,心中何等悲涼、何等絕望?
新聞一出,評論區一片謾罵,但也有網友猜測:「如果是母親主動要求的呢,不想自己連累兒子,也不想受這種苦。」
可不論什麼都掩蓋不了他想要活埋母親的決心和罪行。
馬某當初是下了狠心要將母親活埋,3天3夜不提供消息,不管不問。
任由母親在密閉的空間裡苟延殘喘,僅憑著自己的一絲意志尚存。如若不是兒媳發現不對勁,馬上報警,那麼母親很可能就被他的狠心給害了。
父母最大的期望不是兒子的大富大貴,也不是向孩子進行無休止的索取,只不過是希望能在年老時能有所依靠,不至於悽慘度過。
但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每一個兒子都懂得感恩和體諒父母的不易,也不是每一個母親都有福氣讓兒子不嫌棄,能安心度過晚年。
據悉馬某的妻子不是一個良心泯滅的兇悍之人,反而時常勸導他。可再多的良言都拗不過一顆嫌棄的決心,更不會讓一個嫌棄的白眼狼醒悟。
知情人也曾透露,馬某的經濟條件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差,贍養一個癱瘓的母親是可以的。
更何況照顧母親的兒媳不曾有過怨言,作為親生兒子的他竟比一個沒有血緣的人還鐵石心腸。
都說養兒防老,可在她身上,養兒防老成了她最大的騙局和悲劇。
父母最大的悲劇,莫過於在年老不能很好自理時,才發現自己養出一個不懂得體諒和感恩的白眼狼。
培養孩子體諒的品質,有遠見的父母都會這樣做
父母不僅僅是給孩子提供物質基礎的人,更是培養孩子各方面品質的承擔者。
懂得體諒、懂得感恩、懂得分享、懂得付出這些優秀品質,學校只佔了很小的一部分,父母才是孩子最終的引路人。
1、懂得讓孩子辛苦
前不久,安徽一個小男孩嫌讀書苦不想上學,媽媽知道後沒有說什麼,只是讓他帶著手套去泔水桶裡撈東西,體驗一下生活。
男孩一邊帶著手套撈,一邊噁心想吐,估計經此一番,會更明白媽媽的良苦用心。
不得不說媽媽的做法太贊了!與其給孩子灌輸一堆大道理,不如讓孩子真真切切體驗一把生活的艱辛來得實在。
媽媽說孩子平常很懂事,自己開麵館,孩子回來後會幫媽媽擦桌子,打掃衛生。
看得出來媽媽平常並不嬌慣兒子,捨得兒子辛苦,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會體諒父母,明白一絲一縷、一粥一飯的來之不易。
畢竟孩子在沒有經歷之前,認為所有的東西都可以不勞而獲,只會向父母索取,卻不懂得需要自己的付出。
只有讓孩子辛苦,才不會覺得一切都理所當然,才更懂得體諒父母的不易。
2、讓孩子看見自己的辛勞
前段時間,貴陽一位爸爸背480斤豬肉的新聞引發網友的熱議。
爸爸為了供孩子上學,每天背480斤的豬肉,不管自己能否承重,只為了能給孩子多掙一點,讓孩子能夠安心學習。
女兒暑假去看爸爸,當即就落了淚,表示不忍心接爸爸的錢,也很感謝爸爸對整個家庭的辛苦付出,想要通過努力學習來回報父母。
每一個孩子只有看見父母的辛苦,才懂得感恩和體諒。
父母也不應該只做兒女風雨的承擔者,必要時也讓孩子看見自己的辛苦,感受自己的艱辛,才不會讓自己的辛苦付出被辜負。
3、懂得向孩子「索取」
前不久遼寧盤錦市的教育局長魏書生火了!
他沒有像其他人只談成績、理想、分數,而是詳細說了一件事:做家務。
他坦言自己在家不僅會讓孩子閒著,反而會讓孩子忙碌起來。
讓孩子給自己洗腳。儘管兒子剛開始不是很樂意,但在他連哄帶騙的「索取」下,兒子自願成為爸爸的「服務者」。
此外,他還讓兒子幫他拎包,以致後來魏書生每次出門,兒子都會搶著給他拎包,他也不會阻止兒子,欣然讓兒子代勞。
因為這樣不僅教會了孩子付出和承擔,更是通過「索取」的方式,讓孩子明白時間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和給予,在別人給予你的同時,你也要學會給予別人。
《父親》裡有這樣一句歌詞:「總是向你索取,卻不曾說謝謝你。」
父母最大的不幸,莫過於傾盡所有,卻養出一個嫌棄自己的白眼狼,不免心寒。
李玫瑾曾說:「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成的。孩子的每一種行為和心理,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係。」
父母教會孩子付出,孩子才會懂得父母的辛苦;父母對待孩子有所保留,雙方的「互相虧欠」才會持續更久,孩子才會更懂得體諒。
作者簡介:素寧,富書專欄作者,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註:文章配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