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寧波有對夫婦,在工地上幹完活,順道去接兒子放學。起初,他們心裡還有點不安,因為沒來及換下髒衣服,身上都是灰塵,擔心兒子不自在,被同學笑話。「這有什麼好笑話的?我爸媽又不偷又不搶,有什麼好嫌棄!」央視主持人李梓萌稱讚道:良言一句三冬暖,而被這句話溫暖的又何止是他的父母。是啊,男孩的話就像陽光,溫暖了忐忑的父母,也溫暖了屏幕前你我的心。然而,更難得的是,男孩不因父母的穿著,能為他提供什麼樣的條件,純粹愛著父母的那顆心。都說父母之愛偉大,其實孩子對父母的愛更加純淨而無條件。這顆赤城誠懂愛的心,比任何東西都要珍貴。因為養出會愛的孩子,才是我們最大的福氣。
一個大約六七歲的小男孩,手指著奶奶,大聲命令奶奶給他讓座:旁邊有乘客看不下去,出言勸阻,可男孩卻毫不理會,還大聲回懟:「別管我,幹你的事去!」可悲的是,奶奶面對孫子的囂張無理,即使手指頭差點戳到自己身上,卻也只能是步步退讓。許多時候,當我們拼命去愛孩子,唯恐給的不夠多時,這份沒有底線的愛,也會成為親手釀造的害。
只懂一味付出,卻不懂得教會孩子去回應愛,父母就只能在單向的滿足中,消耗自己,填一個永不會滿的洞。還記得2011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從日本返回的汪某,將水果刀對準自己的母親,連刺九刀。汪某在日本留學期間,母親包攬了他的房租、生活費,再加上學費,已經掏空了本就不富裕的家底。事發當月,母親寄錢晚了點,汪某則立刻回國質問。母子倆爭執中,汪某拿起刀就捅向了母親...不會愛的孩子,總把父母的付出看作理所應當,給的不夠多,甚至不夠及時,都會成為被激怒的罪因。更可悲的是,這樣的孩子,正是被我們一點點地親手餵出來的。如果說會愛的孩子如陽光般溫暖,那不會愛的孩子就像白眼狼,愛的越狠,就會被傷的越深。
作為父母,我們總期望孩子能夠成才,可再多外在的光芒,都比不上心中有愛的純良。曾經,重慶有張特別的「父子照」火遍全網:父親赤裸著上身,一手牽孩子,一手扶貨。他看著牆上的「父子照」心疼的說:我那個時候走不快,又是下坡,貨物又重,爸爸一定很難受。如今,14歲的男孩性格活潑,成績優異,他會給父母燒一桌菜,也會力所能及地替父親分擔工作。成為父母后,總有些生活的風雨要我們去扛。
養出心中有愛,懂得感恩的孩子,會讓一切的辛苦付出都變得值得。有一期《少年說》,男孩對媽媽的真誠告白,看哭了很多人。男孩的媽媽是一名外賣配送員,每天起早貪黑,風吹雨淋,穿梭在大街小巷。工作中,媽媽偶爾會被客人刁難,遭人冷眼,男孩都看在眼裡,疼在心中。因為你打開門的一瞬間,看見的可能是被我爸爸捧在手裡的「小公主」。」臺下的媽媽原本是羞赧的,可孩子的話讓她既欣慰又感動。原以為孩子心中會有芥蒂,沒想到孩子的愛
坦蕩又從容。更可貴的,男孩把對媽媽的愛和善意,又投給了更多更遠的陌生人。
愛是一粒種子,始於家庭,在日復一日的覺察和練習中,發展成對生活和他人的愛。這樣體諒和關懷的孩子,才會真正明白責任和擔當的重量。
「天下的父母,如果你愛孩子,一定讓他從力所能及的時候,開始愛你和周圍的人。」
教會孩子去愛,是教育的起點,也是孩子未來獲得幸福的關鍵。而父母作為孩子的引路人,先學會正確給予,才能教導孩子成為有愛的人。好友意外骨折後,7歲兒子的第一反應,不是關愛和心疼,而是一句疑問:那誰給我做飯吃?好友心寒又後悔,自己從不捨得讓兒子做一點點事情,可卻養出了一個自私的孩子。當父母憑著愛,替孩子事事代勞時,孩子就很難學會珍惜,只會將一切接受得心安理得。整潔的房間,美味的飯菜,乾淨的衣服,都不是憑空冒出來的。父母教孩子自理和分擔,懂得對家庭付出,才能讓孩子珍惜被愛,也學會去愛。父母愛孩子是本能,想要給孩子最好的也無可厚非。但是,無條件的愛,卻並不等於沒有底線的縱容。前段時間,一個女孩僅僅因為坐錯車,就連踹母親六腳的新聞,讓人氣憤不已。母親大包小包,唯唯諾諾;女兒雙手插兜,氣焰囂張。在孩子面前,母親的忍讓和卑微,實在是可憐又可悲。孩子最初的時候就像白紙,他們憑著本能去試探和索取。
我們可以愛他們的情緒多變,卻不能接受他們的粗暴無理;我們可以接納他們的受挫無助,卻不能沒有尺度的全部滿足。給孩子愛的同時,也要讓他們明白尊重和邊界,才不會讓愛變質和反噬。心理學上,孩子從只愛自己,到開始理解別人的感受,是有發展階段的。父母在生活中要創造機會,引導孩子換位思考,學著去愛別人。情感導師塗磊曾在微博上發過一個小視頻。他陪著女兒騎車子,女兒不知不覺就騎到了盲道上。這時,塗磊立刻讓女兒停下,讓她閉著眼睛在盲道上走一走。女兒感覺到了害怕,他才告訴女兒,這是為特殊的朋友準備的道,我們不該佔用它。而是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被輕易的滿足,沒有人教,更沒有體驗過感受他人的機會。看過一段視頻,有位老師把掃帚簸箕放在班級門口,測試有沒有孩子先撿起來。令人意外的是,陸續進門的孩子們,都仿佛「失明」一般,看不見它的存在。他們有的跨過去,有的險些被絆倒踏過去,有的繞路走過去...
孩子心中的愛,就像面對這把「隱形」的掃帚,平時不去引導,哪怕身在眼前,也看不到它的存在。為人父母,養育最好的回報並不是孩子的才華卓絕,風光無限。而是一顆懂得關愛,溫柔善良的心。
點個「分享」+「在看」,願我們的兒女一生溫暖純良,不舍愛與自由。
作者:薩提亞育兒(ID:satiryuer),傳播薩提亞、NLP、催眠、家排、NLP教練技術、親密關係等實用心理學,與大師相遇,讓心理學快速改變你的人生,轉載僅限微信公眾平臺,請聯繫授權。
點擊閱讀原文,你一篇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