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媽不偷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父母最大的福氣,是養出會愛的孩子

2021-02-15 溫馨爸媽讀物

浙江寧波有對夫婦,在工地上幹完活,順道去接兒子放學。起初,他們心裡還有點不安,因為沒來及換下髒衣服,身上都是灰塵,擔心兒子不自在,被同學笑話。「這有什麼好笑話的?我爸媽又不偷又不搶,有什麼好嫌棄!」央視主持人李梓萌稱讚道:良言一句三冬暖,而被這句話溫暖的又何止是他的父母。是啊,男孩的話就像陽光,溫暖了忐忑的父母,也溫暖了屏幕前你我的心。然而,更難得的是,男孩不因父母的穿著,能為他提供什麼樣的條件,純粹愛著父母的那顆心。都說父母之愛偉大,其實孩子對父母的愛更加純淨而無條件。這顆赤城誠懂愛的心,比任何東西都要珍貴。因為養出會愛的孩子,才是我們最大的福氣。

一個大約六七歲的小男孩,手指著奶奶,大聲命令奶奶給他讓座:旁邊有乘客看不下去,出言勸阻,可男孩卻毫不理會,還大聲回懟:「別管我,幹你的事去!」可悲的是,奶奶面對孫子的囂張無理,即使手指頭差點戳到自己身上,卻也只能是步步退讓。許多時候,當我們拼命去愛孩子,唯恐給的不夠多時,這份沒有底線的愛,也會成為親手釀造的害。只懂一味付出,卻不懂得教會孩子去回應愛,父母就只能在單向的滿足中,消耗自己,填一個永不會滿的洞。還記得2011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從日本返回的汪某,將水果刀對準自己的母親,連刺九刀。汪某在日本留學期間,母親包攬了他的房租、生活費,再加上學費,已經掏空了本就不富裕的家底。事發當月,母親寄錢晚了點,汪某則立刻回國質問。母子倆爭執中,汪某拿起刀就捅向了母親...不會愛的孩子,總把父母的付出看作理所應當,給的不夠多,甚至不夠及時,都會成為被激怒的罪因。更可悲的是,這樣的孩子,正是被我們一點點地親手餵出來的。如果說會愛的孩子如陽光般溫暖,那不會愛的孩子就像白眼狼,愛的越狠,就會被傷的越深。

作為父母,我們總期望孩子能夠成才,可再多外在的光芒,都比不上心中有愛的純良。曾經,重慶有張特別的「父子照」火遍全網:父親赤裸著上身,一手牽孩子,一手扶貨。他看著牆上的「父子照」心疼的說:我那個時候走不快,又是下坡,貨物又重,爸爸一定很難受。如今,14歲的男孩性格活潑,成績優異,他會給父母燒一桌菜,也會力所能及地替父親分擔工作。成為父母后,總有些生活的風雨要我們去扛。養出心中有愛,懂得感恩的孩子,會讓一切的辛苦付出都變得值得。有一期《少年說》,男孩對媽媽的真誠告白,看哭了很多人。男孩的媽媽是一名外賣配送員,每天起早貪黑,風吹雨淋,穿梭在大街小巷。工作中,媽媽偶爾會被客人刁難,遭人冷眼,男孩都看在眼裡,疼在心中。因為你打開門的一瞬間,看見的可能是被我爸爸捧在手裡的「小公主」。」臺下的媽媽原本是羞赧的,可孩子的話讓她既欣慰又感動。原以為孩子心中會有芥蒂,沒想到孩子的愛坦蕩又從容。更可貴的,男孩把對媽媽的愛和善意,又投給了更多更遠的陌生人。愛是一粒種子,始於家庭,在日復一日的覺察和練習中,發展成對生活和他人的愛。這樣體諒和關懷的孩子,才會真正明白責任和擔當的重量。

「天下的父母,如果你愛孩子,一定讓他從力所能及的時候,開始愛你和周圍的人。」

教會孩子去愛,是教育的起點,也是孩子未來獲得幸福的關鍵。而父母作為孩子的引路人,先學會正確給予,才能教導孩子成為有愛的人。好友意外骨折後,7歲兒子的第一反應,不是關愛和心疼,而是一句疑問:那誰給我做飯吃?好友心寒又後悔,自己從不捨得讓兒子做一點點事情,可卻養出了一個自私的孩子。當父母憑著愛,替孩子事事代勞時,孩子就很難學會珍惜,只會將一切接受得心安理得。整潔的房間,美味的飯菜,乾淨的衣服,都不是憑空冒出來的。父母教孩子自理和分擔,懂得對家庭付出,才能讓孩子珍惜被愛,也學會去愛。父母愛孩子是本能,想要給孩子最好的也無可厚非。但是,無條件的愛,卻並不等於沒有底線的縱容。前段時間,一個女孩僅僅因為坐錯車,就連踹母親六腳的新聞,讓人氣憤不已。母親大包小包,唯唯諾諾;女兒雙手插兜,氣焰囂張。在孩子面前,母親的忍讓和卑微,實在是可憐又可悲。孩子最初的時候就像白紙,他們憑著本能去試探和索取。我們可以愛他們的情緒多變,卻不能接受他們的粗暴無理;我們可以接納他們的受挫無助,卻不能沒有尺度的全部滿足。給孩子愛的同時,也要讓他們明白尊重和邊界,才不會讓愛變質和反噬。心理學上,孩子從只愛自己,到開始理解別人的感受,是有發展階段的。父母在生活中要創造機會,引導孩子換位思考,學著去愛別人。情感導師塗磊曾在微博上發過一個小視頻。他陪著女兒騎車子,女兒不知不覺就騎到了盲道上。這時,塗磊立刻讓女兒停下,讓她閉著眼睛在盲道上走一走。女兒感覺到了害怕,他才告訴女兒,這是為特殊的朋友準備的道,我們不該佔用它。而是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被輕易的滿足,沒有人教,更沒有體驗過感受他人的機會。看過一段視頻,有位老師把掃帚簸箕放在班級門口,測試有沒有孩子先撿起來。令人意外的是,陸續進門的孩子們,都仿佛「失明」一般,看不見它的存在。他們有的跨過去,有的險些被絆倒踏過去,有的繞路走過去...孩子心中的愛,就像面對這把「隱形」的掃帚,平時不去引導,哪怕身在眼前,也看不到它的存在。為人父母,養育最好的回報並不是孩子的才華卓絕,風光無限。而是一顆懂得關愛,溫柔善良的心。

點個分享」+「在看願我們的兒女一生溫暖純良,不舍愛與自由。

作者:薩提亞育兒(ID:satiryuer),傳播薩提亞、NLP、催眠、家排、NLP教練技術、親密關係等實用心理學,與大師相遇,讓心理學快速改變你的人生,轉載僅限微信公眾平臺,請聯繫授權。

點擊閱讀原文,你一篇精彩推送!

相關焦點

  • 「我爸媽又不偷又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
    男孩父母都是工地的工人,因為當時孩子放學了,沒來得及換衣服,便髒兮兮地去接兒子,父親擔心這樣邋遢的形象會給兒子丟臉。 沒想到兒子來了這麼一句:「我爸媽又不偷又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 簡單的一句話,讓忐忑的老父親瞬間淚目。
  • 暖心|「我爸爸媽媽又不偷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
    暖心|「我爸爸媽媽又不偷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 2020-11-30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爸爸媽媽又不偷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
    近日,浙江寧波的談女士和丈夫從工地幹完活穿著髒衣服去學校接孩子夫妻倆擔心給孩子「丟臉」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我爸爸媽媽又不偷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談女士表示了解到他們的顧慮後說「這有什麼好笑話的我的爸爸媽媽又不偷又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談女士聽完兒子的話非常感動
  • 「我爸爸媽媽又不偷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孩子的這句話讓爸媽落淚!
    沒想到兒子見到爸媽,了解到他們的顧慮後說:「這有什麼好笑話的,我的爸爸媽媽又不偷又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    女兒聽到後,霸氣回懟同學:「我媽媽不掃垃圾不掃街,你們能有這麼幹淨的路嗎?你媽媽還沒有資格來掃,人家還不要你媽來掃!」
  • 《我和我的家鄉》這樣的家庭,又怎能養不出好孩子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往往站著一個成功的家庭。這幾天,《我和我的家鄉》熱映,票房已經破13億。和同桌搶畫時,一句簡單的臺詞「老師,他搶我的畫」,瞬間讓人代入其中。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才11歲。然而,在他身上,為人所稱道的,卻不僅僅是他的好演技,還有他那超越同齡人的成熟與穩重。
  • 佟麗婭遭4歲兒子「嫌棄」:感恩的孩子,是父母生命裡的光
    梁曉聲先生曾說:「愛是雙向的。只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沒有孩子對父母的愛,這種愛是不完整的。父母養育孩子,子女尊敬父母,愛是人間共同的情懷和關愛。」父母最大不凡,便是養出感恩的孩子。,像一束暖光溫暖人心父母最值得欣喜的事,不是養出的孩子多有出息,而是孩子給予了我們多少溫暖和體貼。
  • 父母用盡全力愛孩子,為何反被嫌棄?
    在一些短視頻平臺,各種版本的「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爸媽眼中的我Vs我眼中的我」等吐槽親子關係的短視頻得到千萬點讚。評論裡,子女們在感嘆「我們都是同一個媽」,父母們則在苦悶「用盡全力愛孩子卻被嫌棄」。似乎,父母與子女之間隔著一扇看不見的門。家庭親子矛盾頻發的根源在哪裡?孩子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如何解決?
  • 「用盡全力愛孩子卻被嫌棄」,父母做錯了啥?
    北京師範大學兒童家庭研究中心主任邊玉芳教授多年從事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及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研究,記者對她進行了專訪。記者:之前接觸過一個案例,一個初中孩子,學習非常好,理想是改變世界,而他的父母卻很痛苦。因為這個孩子有個毛病,一不高興就扇自己母親耳光。類似案例媒體多有報導,有的孩子表面看似正常,其實心理問題很多。對此您是怎麼看的?
  • 被孩子嫌棄是中年父母的宿命?做好這4點,安全度過
    「我爸爸媽媽又不偷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這句話近期在網絡上比較火,原因是這樣子的:浙江寧波的談女士和丈夫從工地幹完活,沒來得及換衣服,就穿著髒衣服去學校接孩子。夫妻倆擔心這樣的穿著會給孩子「丟臉」「怕其他小孩子笑話他」。
  • 3歲娃視頻暖哭無數網友:滿分的父母,養不出及格的孩子
    父母必須主動與孩子分離,才能促進孩子的人格成長,最終成為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作者:雪兒(爸媽進化論主筆)在人們的印象中,3歲的娃正是愛哭愛鬧愛粘人的時候,就算上房揭瓦都是值得全世界笑著原諒加稱讚。最近,一個寶媽在網上分享的視頻,似乎一下子「顛覆」了人們的認知。
  • 「爸媽不愛我了......」
    最近發現件很好玩的事情,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想要和父母保持聯繫了。和朋友聊天的時候,他說這幾年經常有一種被爸媽忘了的感覺,具體表現是,只要自己不聯繫,他們也不會主動打電話來,逢年過節也不會進行必要的溝通了,有時候忙起來一個月大家都不見得能有什麼聯繫。
  • 《少年派》張嘉譯被女兒大罵「丟人」:做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嫌棄父母
    網易雲音樂的評論區,有人問「我爸媽給過我什麼?他們只會讓我過窮日子。」 一個回答說:「他們給了你說這句話的權利,給了你活下去的機會,你還想要什麼呢?」 父母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傾盡所有,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偶然看到豆瓣有個小組叫:父母皆禍害。這個群組裡,每個人都深覺自己曾經受到了父母的迫害,在網上發洩著怨氣。
  • 砸鍋賣鐵也要孩子出國!父母為了「面子」,砸錢養孩子有錯嗎?
    以愛之名,為孩子提供開闊眼界的機會無可厚非,但是單憑物質的豐富,只會養成孩子的攀比心理,教育的真諦離不開父母的用心陪伴。貝多芬曾經說:沒有什麼比教養一個孩子更神聖的職責了。教育孩子不是簡單能用「窮養與富養」所涵蓋的,窮養不是忽視,富養不是溺愛,一切與愛無關的教養都是演戲。
  • 我媽是商場銷售,怕被同學遇到丟臉:孩子嫌棄過你的職業嗎?
    假如你有一位農民工爸爸,你會嫌棄他嗎?你會在意父母的職業嗎?你的孩子嫌棄過你的職業或者打扮嗎?中國日報發起的投票顯示:有33%的人是在意父母的職業的,其中有將近3%的人因為父母的職業,讓自己感到自卑。媽媽是百貨公司的銷售員,怕被同學遇到感到丟臉,怎麼辦?父母是賣菜的,每當別人問我父母幹什麼的,就感覺很丟臉,雖然知道不對,但不知怎麼克服。
  • 17歲男生殺害陪讀母親,真相殘酷又心酸,為什麼養孩子「吃力不討好」?
    文|阿哩 最近網上流傳著一句話,中國父母最大的悲哀,是付出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母親為之付出一切的孩子,長大後卻成為榨乾自己、嫌棄自己、甚至仇視自己的白眼狼,這讓操勞了一生的父母感到徹骨的冰涼。 這一件件讓人痛心的案例,讓我們不得不反思,為什麼我們傾盡所有,卻養不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
  • 男孩暖心回應「邋遢」父母獲贊:你永遠不知道,孩子有多愛你!
    為了準時接孩子放學,一對父母從工地幹完活,沒來得及換衣服,就直奔學校。到了學校,發現自己滿身灰塵,他們開始擔心自己的邋遢形象,會讓孩子沒面子。結果,男孩不但沒覺得丟臉,反而寬慰父母說:「我爸爸媽媽又不偷又不搶,這有什麼好嫌棄的。」
  • 三小喵|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大橘喵」!世上有一種愛不因名利浮沉,不因歲月變幻,便是父母之愛。父母在孩子心中,小時候是天,總覺得媽媽什麼事情都知曉,而爸爸又特別有力量。這裡是陪伴你入眠的三小喵!今天與您道晚安的是我——「治癒喵」!
  • 周末薦讀|中國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0 1父母在孩子心中,小時候是天,總覺得媽媽什麼事情都知曉,而爸爸又特別有力量,父母就像兩座大山,矗立在那裡讓我們心裡充滿安全感。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兩座山不再偉岸,他們在我們面前變得小心翼翼,許多事不敢問,話不再敢大聲說。
  • 被孩子「嫌棄」,是父母都逃不開的命運!
    而隨著孩子慢慢長大,被嫌棄,是所有父母都逃不開的命運。孩子小的時候,覺得父母什麼都會,當有一天意識到父母並不是全知全能後,又會走向另一個極端,覺得他們「啥也不能」。正如萌萌說的那樣:「我也不知道她為什麼因為我難過,可能是我長得太快了吧。」再好的父母,也會被孩子嫌棄,這是父母的無奈,卻是孩子成長的力量。可惜很多父母意識不到這一點,在他們心中,孩子永遠是那個不懂事的小孩,時時刻刻要為他操心,想替他掃平一切障礙。
  • 「你會嫌棄父母職業丟人嗎?」男孩一句話,全網淚目了……
    可當夫妻倆把顧慮告訴兒子時,男孩說了一句話,差點把父母感動到落淚: 「我爸爸媽媽又不偷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 母親看到女兒如此任性,怒火一下子被挑了起來: 「你爸不偷不搶,憑本事吃飯,丟你什麼人了,你憑什麼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