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痛!」11歲男孩被折磨整三年,父母卻以為只是孩子作,醫生怒斥:想毀掉一個孩子,貼個標籤就夠了!

2021-02-09 千聊人物

早上,看新聞說又有孩子自殺了,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健康和心理,馬上就檢討自己是不是管得多了

晚上,看新聞說大學生遍地都是,不讀大學工作都找不到,馬上就想到自己熊孩子的成績,又覺得必須狠狠管

當媽的心裡,每天都能演出一部大型連續劇。

然而,偏偏不懂孩子心裡,正在為一個小問題困擾:肚子疼。

有個11歲的男孩,一去學校肚子就疼,莫名其妙疼了3年,做了簡單的檢查也沒發現異樣。

爸媽都以為:這孩子不是撒謊、厭學,就是「作」。

孩子不說,家長不懂。結果,不僅孩子的成績一落千丈,差點連健康也搭上了——原來是腹型癲癇:沒有明顯的規律,發作起來比刀割還疼。

這是發生在浙江的真實新聞事件

為什麼有些孩子身體不舒服,寧願忍痛三年,都不願跟爸媽溝通?

為什麼有些孩子完不成作業,選擇衝動自殺,都不向父母求助?

為什麼有些孩子學校被欺負,默默忍受霸凌,都不說給父母知道?

「為什麼孩子都不說,為什麼家長都不懂?」

這一點曾經也是,兒童心理研究專家姜振宇的困擾。

直到養了2個兒子,吃盡了苦頭,他才醒悟:不知道多少聰明家長,敗在了不懂孩子上;多少優秀孩子,敗在了不願溝通上。



因此,他潛心修煉10多年,現在能做到:3秒讀懂孩子,看透孩子心,從容養出了2個雙商高的兒子。


這次,我們特別邀請了姜振宇博士,來分享他的教養心得。如果,你也在為不懂孩子而困擾,他的方法一定也可以幫到你!



       

兒童心理研究專家、微表情第一人

橫跨腦科學、兒童教育、婚姻、職場等領域


姜振宇博士,作為微表情第一人,他「讀心」的正確率近80%

 

在《最強大腦》、《非誠勿擾》等當紅節目中,姜振宇橫跨橫跨腦科學、兒童教育、婚姻、職場等領域,展示心理學如何幫助我們讀懂孩子,科學養育。

 

提起姜振宇,大家都說:

 

他只看一眼,就能解讀孩子的行為,比讀心神探還厲害。


 

這一切,都源於他對心理學、腦科學、微表情、微反應的精準把握。

 

作為2個兒子的爸爸,他把心理學知識用到親子關係、正面管教上,解讀孩子的表情、心理、行為,養出了自覺自律、內驅力強的孩子。


還多次被北京知名小學邀請,走進中小學課堂,給孩子開講心理健康課。


 

作為微反應研究第一人,他登上各大衛視熱門節目,用簡單易懂的話語,幫助家長們揭秘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是千萬寶媽和孟非口中的「神探姜」。

 

作為受大眾歡迎的實用心理學類暢銷書作家,平均2年出一部全新研究成果,他的《微表情》《掌控者》,幫助數百萬讀者,用心理學過上更好的生活。


 

他主講的心理學,全網播放超千萬!

 

經常有知名學者、企業CEO、明星父母,不遠萬裡從全國飛來,聽他講課。


而聽過他課的學員,往往評價說:


沒有人比他更會講「微表情」,聽他的講座,能頓悟很多親子、家庭、婚姻的問題,他就像我們的「心靈擺渡人」。

 

聽他聊心理學,更是受益良多,能重構兒童教育的認知邏輯,遠離無效養育,他也是我們家長圈的「育兒活寶典」。

 

他講心理學,專業又輕鬆,上至80歲的老奶奶,下至6,7歲的孩子,都能聽得懂、用得上。


 

那些讓媽媽焦慮、爸爸逃避的問題,他總有好用實用的解法。

 

比如,有段時間大兒子沉迷遊戲,抗拒作業,姜振宇不急不吼,而是搬出了成敗效應,並把它拆解為3步:


冷靜:首先反常識是,我們應該接受孩子就是做不出來題目

降維:降級作業難度-孩子做出來-升級難度

科學:習得性興趣,孩子渴望做作業

 

在姜振宇看來,發脾氣、講道理是最沒用的教育方法。幫孩子找到第一次成功的樂趣,才是讓孩子愛上學習唯一有效的方法。



每次有焦慮的家長找到他求助,姜振宇總會說:懂點心理學,能解決孩子90%的難題。

 

剩下10%的問題,會迎刃而解。


孟非、朱亞文大力推崇的兒童心理研究專家

《最強大腦》節目嘉賓和心理學科普達人

長按圖片下方二維碼,教你讀懂孩子心


遇到問題不要慌,冷靜、科學、降維

優秀的家長你來當

 

父母的一周,至少40個小時都在和孩子「過招」。說白了,懂點心理學:


你的人生完全可以有不同的過法——


要麼讀懂孩子的想法、看透孩子的內心,收穫幸福的一家;


要麼掙扎在孩子的叛逆、乖戾中,找不到焦慮的出口。

 

閨蜜梅子,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家裡,父子倆都寵她,她還沒喊累,老公就主動去做家務,兒子握著小拳頭給她捶肩;

 

生活中,朋友對她體貼上心,同事對她0差評,經常主動來關懷她。

 

處處順心,事事如意,梅子的生活太滋潤了。



誰能想到半年前,她要辛辛苦苦照顧一家老小起居,要忙工作,還要接送孩子上學、輔導作業,兒子卻跟自己不親、老公更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媽媽越焦慮,孩子越叛逆,老公越逃避。

 

幸運的是,平時愛看《最強大腦》的梅子,認識了姜振宇後,把他的方法套用到自己身上。

 

有了姜博士的助攻,她能:

 

➙讀懂孩子的想法,事半功倍養出優秀娃;

➙讀懂老公的心事,分分鐘讓他離不開自己;

➙讀懂領導的意圖,做事才不會費力不討好;

……

 

懂點心理學,她的人生困擾被一一解決了


 

所以,姜振宇常掛在口頭的一句是:遇到問題不要慌,冷靜、科學、降維,優秀的家長你來當。

 

越早懂點心理學,越早做高段位的父母。



兒童心理、微反應研究第一人

教你先讀懂,再養育

養出學習好、情商高、行為乖的孩子


限時領取30元優惠券

僅限看到本文的你

10多年來,姜振宇發現,現代父母的困惑,覆蓋了方方面面。

 

看到她們白白承受了太多痛苦,走了太多彎路,姜振宇是又著急又心疼。


因為他太了解了,懂不懂心理學,決定了整個家的生活狀態



因此,他在節目裡、節目外,一直努力科普心理學,幫助很多媽媽走出了「育兒黑洞」


姜教授幫梅子還有數千學員,實現了讀懂孩子、科學養育。所以盡請相信:


教養從來都不容易,但掌握「讀懂孩子」技能的父母,會過得更輕鬆。哪怕學會一成,就有可能讓孩子更懂事,家長更省心。


15年前,別人的孩子做胎教報早教班,你說健康就好;


10年前,別人的孩子靠奧數、技能被特招,你卻為孩子升學操碎了心;


5年前,別人的孩子懂事優秀,你卻被學校老師請家長、「開小灶」;


1年前,別人的孩子順利進入初中、高中,你卻在苦惱,完全不懂孩子在想什麼……


現在,0門檻、3秒讀懂孩子的這門育兒課,可能是你離讀懂孩子最近的一次,真的希望你,不要再錯過了。


姜振宇博士,將他過去10多年的經驗總結提煉,結合上萬個真實案例,策劃出這門課程,從學習、情緒、行為、親子這4大領域,給父母們16個實用錦囊。


教你一站式養育指南,直接套用即可,全部實測,有用有效。


 

16節 精華視頻大課

四大板塊教你秒懂孩子

破解孩子的情緒、行為、學習、關係問題

Get四兩撥千斤的家庭溝通必勝技巧

從心理源頭總結方法論,讓你養育不抓瞎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

「讀心大師」姜振宇博士教你

從容自在,養出優秀娃↓

 

跟隨乾貨滿滿的大綱

16個育兒難題,帶你一一解決

 

心理學神奇的地方就在於,當你聽得越多、做得越多,越能一眼看穿孩子的想法,看透老公內心的小九九,看懂朋友、同事的情緒。

 

你的人生路,才能越走越順。


 

而且,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那‍些過得幸福的女人,往往都懂點心理學


李玫瑾教授,把她用心理學育兒的經驗,講到了央視等當紅節目上;


傳奇媽媽陳美齡,說她用心理學,點亮了學習力的「高光點」,把3個兒子送進斯坦福;


更多養出優秀娃的老母親,幾乎人均心理諮詢師,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學習經驗更是標配。

 

要知道,養孩子90%的問題,都與心理有關


而且,心理學知識幾乎是日常必備的技能,各種大小場合都能用得上,玩得轉,幫你過得更好!

 

先讀懂、再管教,這才是真正的高段位。


學習、情緒、行為、親子

4大育兒難題+28種典型場景

帶你深度剖析,助你全面突破

10年研究經驗+上萬諮詢案例

濃縮16堂精華視頻課,僅需69元

 

孩子的未來,都藏在你錯過的微表情裡

懂點心理學知識,就是多一個幫手


↓↓↓點擊閱讀原文領取,跟著姜振宇一起讀懂孩子,科學養育

相關焦點

  • 11歲男孩心梗猝死,醫生道明原因,父母失聲痛哭……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未來有所成就,衣食無憂,畢竟誰不是望子成龍呢?所以很多孩子從小就會被加以期望,身上也承擔了很多壓力,父母卻都沒想過他們還是個孩子。前段時間,一名11歲的男孩被緊急送往醫院救治。經診斷他患上了心梗。雖然醫生竭盡全力救治,可還是沒能挽回這條年幼的生命。
  • 你給孩子貼的標籤正在悄悄毀掉你的孩子
    小雨是個剛上一年級的孩子,有幾次考試成績不太好,媽媽就說你怎麼這麼笨呢?真是個笨蛋,沒用。久而久之,小雨仿佛就接受了媽媽的這個標籤定義︰我就是笨,努力也沒有用,改變不了的。於是再也不認真聽課學習了,導致成績越來越差,家長反而恨鐵不成鋼的說︰看,我沒說錯吧,你真是個笨蛋。
  • 羅志祥媽媽怒斥周揚青太絕情:是非不分的父母毀掉了多少孩子
    2、最好的教育,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 在網絡上看到的一則新聞,在安徽合肥地鐵一號線上,一名小男孩吃餅乾時碎片掉在地上,媽媽發現後,讓小男孩自己撿起來,放在紙巾上,媽媽對小男孩說:「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解決。」
  • 大連13歲行兇男孩父母首次發聲:毀掉一個孩子,就讓他盡情縱惡
    2019年10月,她年僅10的女兒被鄰居家13歲的男孩蔡某某殘忍殺害,並拋屍灌木叢。 這就是震驚全國的「大連13歲男孩行兇」案。 憤怒的是一個13歲的男孩,居然能對著鄰居10歲的女孩做出這樣的事情; 擔憂的是因為行兇者是未成年人,很難受到應有的懲罰。 從事發至今,賀美玲一直在苦苦等待著蔡某某父母的道歉,但面對自己兒子的暴行,這對夫妻不但沒有一絲悔悟,反而連夜搬家,消失於人海中。
  • 別再給孩子貼標籤了,危害有多大你根本想不到!
    小男孩大概四五歲的樣子,雙眼亮晶晶地看著我們,但是不說話。這時他媽媽又催了一次:「叫阿姨好呀。」小男孩還是沒有說話,依然抿緊了嘴唇瞪著我們。他媽媽火了,把男孩推到前面,說:「你怎麼就這麼不懂事呢?平時媽媽是怎麼教你的?」小男孩還是不說,還退了幾步,躲在了媽媽的臂彎裡。
  • 「媽媽,我腿好疼」,8歲孩子疑似生長痛,醫生的話卻讓父母崩潰
    在孩子的童年時期,總會遇到很多磕磕絆絆的事情,父母們多半不會太在意,認為小孩子活潑好動,有什麼磕絆很正常,養上一兩天傷就好了。其實並不然,有一些病症並非外傷導致的,一旦家長粗心可能就會給孩子帶來痛苦。近日一個新聞引來很多網友注意:「媽媽,我腿好疼」!
  • 天啊,原來是這句話毀了孩子!父母們要注意了
    有些父母一旦生氣,就會情不自禁地給孩子貼各種標籤,什麼「笨蛋」「拖拉」「搗蛋」各種負面詞語當著孩子的面脫口而出。 父母可能從未意識到,當一個人被貼上某種標籤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這就是「標籤效應」。
  • 14歲男孩被扇耳光跳樓背後:父母的暴力溝通,還要毀掉多少孩子?
    開學不到一個月,武漢市江夏一中,一名14歲的初三男生,因為在教室裡與另外兩名同學玩撲克牌,被老師請了家長。 男孩媽媽來到學校後,不僅當眾用很難聽的話呵斥、羞辱孩子,還在眾目睽睽之下狠狠扇了孩子兩耳光,甚至掐住男孩的脖子。
  • 楊迪被罵「醜」,媽媽霸氣回護:被父母肯定,是孩子最好的底氣
    「你是一個自私的孩子!」很難想像這是一位爸爸形容自己三歲女兒的話。最近看了一部兒童成長類節目《告訴世界我可以》。劇中有個場景,講述了一個二胎家庭中,姐姐球球上演的一部「欺弟」大劇。球球是個「完美」的公主,完美到拒絕認錯,不能接受弟弟碰她的玩具,要把弟弟「扔」出門外。
  • 12歲女孩負氣離家出走,毀掉一個孩子,媽媽一句話就夠了
    喬子英認為媽媽的做法實有不妥,在拒絕的時候還說著:那是您的心願,不是我的心願。但宋倩卻沒有顧及女兒的感受,認為自己都是為了女兒好。最後,氣球在母女二人的推搡中突然爆了,無奈的喬英子流著眼淚離開了操場。 其實喬英子的成績非常優異,但是媽媽總還是不放心,一直想讓她進入一個非常緊張的狀態。
  • 11歲男孩重度肝硬化!醫生發話:父母不懂營養,真的會害了孩子!
    深圳的小智(化名) 11歲就因為肥胖,肝臟出了大問題 體重接近130斤 一查是重度脂肪肝
  • 原來我的孩子並不是惡魔,他並不是故意想折磨我,他只是餓而已!
    後來她的兒科醫生拯救了她,兒科醫生告訴她不要猶豫,趕快加配方奶,孩子不睡就是因為餓,而所謂「乳頭混淆」在新生兒階段其實是很少發生的事情,也有很多其他的辦法可以避免(比如用軟管餵配方奶)。她加了配方奶,孩子終於吃飽可以安睡了。後來母乳慢慢跟上了,她輕輕鬆鬆餵到了2歲。「到現在我都記得她,她拯救了我。是她告訴我,我的孩子並不是惡魔,他並不是故意想折磨我,他只是餓而已。」
  • 當媽的最怕就是看見孩子打針了,孩子沒哭,媽媽心就痛了
    奶奶覺得,那是最折磨家長心性的一個場景了。 其中一個地方,是最讓人覺得不適的。那就是檢驗區。其實就是我們平常說扎手指、抽血的地方。這天,奶奶帶著自己家的小孫女去醫院看病。就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奶奶跟小孫女在檢驗區排隊等著扎手指,在長長的隊伍前頭,就有那麼一個孩子,在大聲的叫喊著:媽媽,我怕疼!!啊~~~!我不扎手指啊!
  • 「我想媽媽就抱抱姑姑」3歲孩子的話,揭開無數在外打拼父母的痛
    3歲孩子被父母丟給老人帶,懂事得讓人心疼我鄰居家孩子,從1歲多就被父母丟給奶奶帶了,到現在已經3歲了。前幾天,他父母回家看他,臨走時我以為孩子會哭得稀裡譁啦去追父母,沒想到他竟然站在門口跟父母說「再見」,還讓他們努力掙錢,早點接他回自己家。
  • 誤以為爸媽打架,男孩拿掃把護媽媽:孩子心疼媽媽,是一個家最好的風水!
    於是,小兒子想都沒想直接衝上去幫著媽媽。隨後家裡的大兒子聽到聲音後,也拎著拖把過來幫自己的媽媽。兩個兒子一起追著「欺負」媽媽的爸爸「打」。看到兩個孩子護著自己的這一幕,李女士十分感動:「兩個孩子都能保護我了,長大了。」
  • 毀掉一個孩子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給他「貼標籤」
    類似的話,很多父母肯定都很熟悉。 大多數時候,這些父母都打著「為了孩子好」旗號,擺出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模樣,但嘴裡卻往往「飛出刀子」,他們意識到不到這些「負面標籤」的語言會給孩子帶來多大傷害。 有時候孩子的一生,都被標籤給毀掉了。
  • 毀掉一個孩子最有效的方式是對ta「過度保護」
    01對孩子精神上的約束,讓孩子失去自由在《不好說,特想聽》節目中,27歲的男孩天天一直「怨恨」母親。媽媽一直對他的控制欲特別強,偷看他的日記、拆掉房間的門鎖、房間安裝攝像頭、外出都會偷偷地跟蹤。想要毀掉一個孩子,其實很簡單。寵著他,慣著他,讓他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只有這樣才能從根子裡毀掉他。父母替孩子做得越多,越容易將孩子養廢。在本該與父母分離,卻被盡力地保護著,即使再優秀也容易被毀掉。孫楊其實就是一個被媽媽保護得太好的「巨嬰」。從小學開始,媽媽每天給他燉湯、送飯;五年級時媽媽還要給他穿鞋子。
  • 孩子3歲「記憶痛點」真實存在,這些狠話父母生再大氣也不能說
    可見對於媽媽來說,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然而對於小張來說,卻是足以影響其性格塑造的大事件,也貢獻了她最早的記憶。跟小張一樣,很多人記憶中最早的片段,都跟痛苦經歷有關,科學家把這個叫做「記憶痛點」,它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會對一個人的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
  • 楊迪「跪謝」父母,暖哭千萬網友:不被標籤的孩子到底有多好?
    你們永遠都是鼓勵我。你們讓我覺得我真的很優秀。因為你們的支持,讓我完成了夢想。」說到動情處,哽咽的楊迪向父母下跪,感謝父母一直以來對他的支持與肯定。影片有個細節讓我特別感動,當校長與其它老師斷定這些孩子考試舞弊,要開除他們時,奈娜堅定地說,「我相信他們!」
  • 6歲孩子直播媽媽洗澡:抖音正在毀掉你的下一代!
    抖音喊冤沒幾天,又一女孩直播媽媽「換衣服」的視頻被網友頂上了熱搜。視頻中:小女孩正在錄視頻,媽媽就在旁邊換衣服。小孩子玩抖音玩「出事」的新聞每個月都會刷頻一兩次。5月,陝西西安一名8歲男孩模仿抖音上「膠帶粘門」的搞笑視頻導致6歲弟弟絆倒摔傷,牙齒受損,下巴縫了10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