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媽媽就抱抱姑姑」3歲孩子的話,揭開無數在外打拼父母的痛

2020-12-23 育兒秘籍

文|秘籍君

長大之後,我們每個人既多了成年人的自由,也多了成年人的無奈。這種感受,在有了孩子之後,更深刻。

因為,為人父母之後,我們要養家餬口,更要對因我們而生的小生命負責。不僅要努力養大孩子,更要做好對孩子的教育,這種責任是一輩子都擺脫不掉的。但是,現在生活壓力大,生活有很多無奈,不少父母都是為了賺錢養家,不得不暫時先把孩子交給老人。

3歲孩子被父母丟給老人帶,懂事得讓人心疼

我鄰居家孩子,從1歲多就被父母丟給奶奶帶了,到現在已經3歲了。前幾天,他父母回家看他,臨走時我以為孩子會哭得稀裡譁啦去追父母,沒想到他竟然站在門口跟父母說「再見」,還讓他們努力掙錢,早點接他回自己家。

當時,我問他,媽媽走了想她了怎麼辦。孩子說:「我想媽媽就抱抱姑姑,姑姑總來看我,就像媽媽。」3歲孩子的話,聽了讓人心酸,也揭開無數在外打拼父母的痛。因為,很多寶媽都說,自己在外工作,把孩子交給老人帶,發現孩子跟自己不親了。看著自己親生的孩子,依戀奶奶或其他親人勝過自己,寶媽內心也很心酸。可是,陪著孩子,生活壓力又不允許。

畢竟,沒有父母願意生下孩子就丟給老人帶,也沒有媽媽能夠忍受長期跟自己的孩子分開。但是,為了賺錢養孩子,為了買房,為了多給孩子報兩個輔導班、興趣班等等,父母們不得不離開孩子在外打拼。這,就是為人父母的無奈。

從小跟父母分開的孩子,成長將有以下不利:

父母有父母的無奈,但是孩子若從小跟父母分開,總歸不是一件好事。比如:

①變得過分懂事,凡事習慣委屈自己

就像鄰居小孩,才3歲就已經懂事的像個大孩子,讓人很心疼。因為從小跟父母分開,別人有父母寵著、愛著,他們沒有,反而還會被周圍人要求「聽話點」、「懂事點」,因為爸媽是為了給他更好的生活才外出打拼的。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變得過分懂事,凡事習慣委屈自己。

②自卑、膽小、缺乏安全感,影響性格發育

我見過很多留守兒童,跟著老人特別膽小,見了陌生人總是躲在老人的身後,眼神也躲躲閃閃。因為沒有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孩子容易變得自卑、膽小、缺乏安全感,對其性格發育也有一定影響。

③小時候跟著老人,長大跟著父母,很多方面都很難改變

很多人都說,孩子小時候跟著誰的時間長,受誰的影響就更大。若孩子從小跟著老人長大,其生活習慣、說話做事的方法等都很難改變。因為,老人帶孩子大多都是不餓著凍著孩子,在教育上沒有那麼多精力。所以,孩子再跟著父母,容易跟父母不親,一些生活習慣也很難糾正。

最重要的一點,學習如果跟不上,再回到父母身邊,父母要花更多精力才能幫助孩子擺正對學習的態度,然後提升學習成績。也就是說,小時候孩子的「省事」,反而是長大後的麻煩。

在「帶娃」和「工作」中掙扎的父母,該怎麼兼顧孩子的教育?

其實,如果有選擇,哪個父母願意遠離孩子,在外打拼呢?那些把孩子丟給老人帶的父母,總是在「帶娃」和「工作」的矛盾中苦苦掙扎。

就像我閨蜜,工作要經常出差,但是她還不放心孩子的學習,很多時候都是一邊加班一邊視頻「盯著」孩子寫作業,孩子不聽話,她氣得直哭,但也下不了辭職回家管孩子的決心。那麼,像這樣的父母,該怎麼兼顧孩子教育呢?不妨試試以下方法:

①選擇離家近的工作地點,方便隨時會去管孩子

既然要工作,還想兼顧孩子,那麼父母不妨選擇離家近的工作地點,這樣如果孩子有什麼問題,比如生病、不好好學習,父母都能方便回去管孩子。這樣,老人帶娃也不那麼累,孩子也不會因為長時間跟父母分離而缺愛或叛逆。

②抽空多給孩子打電話、視頻,但不要一上來就說教

如果實在不能就近工作,父母就要在平時多跟孩子溝通,現在打電話、視頻都挺方便的。不過,切忌一上來就說教孩子,比如不要總說「你在家又不聽話了?」「你作業寫了嗎?」「你老師說你……」而是先告訴孩子「我想你了」「你又變可愛了」等,先拉近跟孩子的距離,再跟孩子溝通問題。這樣孩子就不會排斥跟父母溝通,還會覺得父母很愛他。

【話題討論:家長們,你家孩子小時候是你帶,還是老人帶呢?】

相關焦點

  • 2歲男孩沒媽,大冬天光腳走路,想媽媽的話就讓姑姑抱抱他
    在大部分人的認知中,母親對孩子的愛是永恆且無法割捨的,而且沒有母親會輕易拋棄自己的孩子。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媽媽遭遇了常人所無法感受之痛,以致於她們狠心拋下了自己的孩子。那麼年幼的孩子們失去了媽媽的庇護會過上怎樣的生活呢?
  • 「媽媽,我腿好疼」,8歲孩子疑似生長痛,醫生的話卻讓父母崩潰
    在孩子的童年時期,總會遇到很多磕磕絆絆的事情,父母們多半不會太在意,認為小孩子活潑好動,有什麼磕絆很正常,養上一兩天傷就好了。其實並不然,有一些病症並非外傷導致的,一旦家長粗心可能就會給孩子帶來痛苦。近日一個新聞引來很多網友注意:「媽媽,我腿好疼」!
  • 2歲男童和奶奶相依為命,沒鞋穿冬天還光著腳,想媽時就抱抱姑姑
    缺少母愛的孩子,也很容易缺失安全感,沒有孩子不依賴和想念自己的母親。沒有孩子不愛自己的媽媽,孩子對媽媽的愛是天生的,但是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父母。而孩子的奶奶年紀並不大,看樣貌僅僅有60歲左右。經過詢問,這位博主得知小男孩叫阿友加夫,阿友加夫的家世比較複雜,2歲的阿友加夫從沒見過自己的爸爸,因為他未出生的時候,爸爸就已經過世。
  • 八歲男孩:媽媽不管我了,爸爸不在了,姑姑要把我送到福利院了(視頻)……
    今年10月,孩子的爸爸突發疾病去世,張女士想讓孩子的媽媽把孩子接走,但孩子的媽媽表示不能接走孩子,並手機關機再也聯繫不上,張女士想把孩子送到福利院,需要出具「聯繫不上孩子母親的證明」,這個證明都不能出。
  • 2歲「沒媽男孩」,大冬天光著腳沒鞋穿,想媽時就找姑姑抱抱他
    2歲男孩沒爹沒媽,大冬天光著腳,奶奶:太想媽媽了就讓姑姑抱抱他。最近刷到一個公益志願者拍攝的視頻,看著看著,眼淚就出來了。可是才2歲的男孩又怎麼會不想自己的媽媽呢?每當孩子吵著想媽媽的時候,孩子奶奶都感覺十分的無奈,實在不得已的時候只能帶著孩子去找孩子的姑姑抱抱他,在姑姑的懷抱裡感受一下仿佛母親的溫暖,而這對孩子來說無異於「畫餅充飢」,阿友加夫對於媽媽的思念並不會減少半分。
  • 「媽媽,我想把弟弟扔掉……」5歲孩子的一句話,讓無數父母深思
    >叫天天,今年5歲,幼兒園大班。哼,我真的不明白,那個小鐵盒子為什麼那麼有吸引力,讓爸爸媽媽一會兒不看就渾身難受!我覺得自己是個很差的孩子,不好,不乖,不可愛,不然,為什么爸爸媽媽寧可看手機也不願意看我?好像爸爸媽媽親生孩子的是手機,而我才是那個多餘的!
  • 孩子3歲「記憶痛點」真實存在,這些狠話父母生再大氣也不能說
    孩子3歲「記憶痛點」真實存在,這些狠話別再對孩子說了1、「你笨死了」嬰幼兒的大腦尚在發育之中,對事物的理解肯定不如成年人,處事經驗也很欠缺,容易把事情搞砸。對此,父母本應有所理解,可實際上,不少父母都會下意識地用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當孩子做錯事時,會本能地怪罪於他,比如張口就是「你笨死了」、「蠢得像頭豬」之類的話。
  • 2歲男孩沒有父母,大冬天光腳走路,奶奶:想媽媽時就抱著姑姑
    對於一些普通家庭或者是貧困家庭來說,經常陪伴孩子是沒有辦法做到的,家長為了能夠給予孩子更好的生活,不得不放下孩子去工作,這樣才能維持生計,這也導致很多孩子無法得到家長的陪伴。最近有一個2歲的男孩,讓許多網友心疼不已。這個兩歲的孩子在寒冷的冬天當中光腳走在地上,連一雙鞋也沒有,身上只穿著一件髒亂的棉衣。
  • 「媽媽,抱抱我!」當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你的反應很重要!
    那是嗒嗒前一天就和我們約定好要買的,孩子站在店裡,望著空空的展示櫃,呆了很久。最後被爸爸抱起來,走出了蛋糕店。出門後,嗒嗒很是不情願。一邊磨蹭一邊回頭,還說:其實可以買其他的蛋糕。最後孩子跑到我面前,張開雙手對我說:媽媽,抱抱我!
  • 《我的女友是機器人》,創新的這一情節,戳中了無數父母的痛點
    創新的這一情節,戳中了無數父母的痛點!包貝爾飾演的方元在給一個男青年修手機,男青年在一旁不斷數落年老的父親。「我告訴你多少次,叫你不要隨便碰我東西,你聽不懂人話了是不是?你曉得裡面有重要東西嗎?用你的老命也賠不起。」
  • 家庭聚會上姑姑問我工資多少,剛想說一萬四,想了想還是說了六千
    如果被父母知道,換來的不會是安慰,只能是打罵。以前鄰村有一戶人家重男輕女,到了什麼程度呢?他們家有八個孩子,平均兩年就生一個孩子,前七個孩子都是女孩,為了生出男孩,他們把家裡的兩個女孩送去了別人家裡。所幸的是第八個孩子是男孩,這個男孩一出生就是全家人的「掌中寶」。
  • 「媽媽,討厭姑姑來咱家」,4歲兒子口無遮攔:道出中式家庭的痛
    本文約1200字,閱讀完成大概需要3分鐘「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諺語,意思是指姑娘一出嫁,就像潑出去的水一樣,娘家就不得過問了。「媽媽,討厭姑姑來咱家」,4歲兒子口無遮攔在一次家族聚會上,大家正在愉快吃飯聊天時,四歲的洋洋對著自己的媽媽說,媽媽,我不喜歡姑姑來我們家,姑姑是外人。此話一出,飯桌頓時一陣平靜無話。前來做客的姑姑一家人更是尷尬不已。
  • 「比起有出息,我更想孩子啃老」,老人的話,說出多少父母的心聲
    說起"啃老",相信很多人都是深惡痛絕,鄙夷這樣的行為,認為年輕人應該依靠自己,不能依賴父母。但是,有一些老人卻不是這麼想的,相比孩子有出息,這些老人更希望孩子啃老,這是因為什麼呢?7旬的劉大爺就有這樣的想法,他的兒女都在外地為自己的生活打拼,一年很少有時間回來看望自己,哪怕是過年回來也是匆匆一面。
  • 開心一笑:我姑姑腿酸走不動,你替我抱抱她
    1、飯後帶五歲的小侄女逛超市,剛走到小區門口,她就蹲在路邊嚷嚷著腿酸要我抱。我也學著她蹲下逗她:你腿酸讓姑姑抱,姑姑腿酸讓誰抱啊。剛好有男生從我們面前走過,小侄女突然站起來拽住男生的褲腿:叔叔,我姑姑腿酸走不動,你替我抱抱她。
  • 奶奶逗3歲孫女,孩子的話戳痛老人的心
    都說小孩子童言無忌,因為孩子的心思很單純,沒有大人之間的恩恩怨怨,總是想什麼說什麼,說出來的話有時既是自己的真實想法,也會摻雜了家長平時灌輸的一些思想。雖然說不會有大人真正地跟孩子去計較孩子的話,可是有時孩子說出來的話卻容易讓大人在公眾場合覺得有所尷尬,甚至會引發大人之間的矛盾發生,所以家長平時對於孩子的語言教育也要多加注意。「你總來我家蹭飯害臊不?」奶奶逗3歲的小孫女3歲的甜甜是個很惹人愛的女孩,從小是媽媽帶大的。
  • 深夜,67歲媽媽掩面而泣:我的孩子,沒你想的那麼容易!
    說著說著,我媽竟在遛彎兒的路上哽咽著哭起來,嚇得一幫老太太態度立馬360度大轉彎:「不容易,不容易,你可千萬別生氣,俺們也都是聽別人說哩。其實,也不知道真假哩。」 我媽給我轉述這話時,我噗嗤一聲笑了: 「你和她們置啥氣?說就隨她們說唄,又不影響咱,你氣壞了身體,不還得自個兒受罪。」
  • 「媽媽,看我,看我」,孩子的討愛行為,你看見了嗎
    趙梅如在《打開愛的生命盒子》中,分享的原型母親,分為「好媽媽」和「壞媽媽」。「好媽媽」是能給到孩子信任和安全感的,「壞媽媽」則不能。想當一個「好媽媽」,絕不是說自己是個「好媽媽「,就理所當然成了」好媽媽「。
  • 易烊千璽媽媽一句話,惹2000萬人淚崩:為人父母后,我最怕一件事……
    奶奶說,把我的房子賣了,給孩子治病吧,我去養老院。叔叔姑姑說,那怎麼行,賣我們的。爸爸媽媽含淚拒絕:先賣了我們的,不夠再說。而4歲的孩子,根本不可能承受全部切除。最後,這臺手術被迫終止了。孩子的父母,不得不面對那個最殘酷的結果。
  • 我從武漢歸來|張娟娟:想抱抱被「哄」的女兒,看看被「騙」的父母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 記者 李莉 ■見習記者 王琳/文 受訪者供圖「我特別想抱抱被我『洗腦』的女兒,回家看看我被『哄騙』的父母」3月17日,河南第六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凱旋,開始在鄭州進行隔離,說起隔離期結束之後最想做的事,張娟娟幽默感十足。
  • 「孩子明明會走路,為啥總要討抱抱?」 所有媽媽看完都哭了!
    而擁抱孩子,給予皮膚撫摸,就能提供給孩子所需要的「心理營養」。這在營養在孩子年幼時尤其重要!所以,如果孩子哭著要向你討抱抱的時候,請不要吝嗇你的懷抱,儘管去張開你的雙手,去抱抱寶寶吧。他們不是撒嬌,不是胡鬧,只是想從媽媽的懷抱裡找到更多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