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看我,看我」,孩子的討愛行為,你看見了嗎

2020-12-24 彌小木

文|彌小木

每每有小孩,沒有得到父母合適對待,新聞出現時,底下會出現的聲音之一是:可惜當父母沒有上崗證。

如果當父母有上崗證,怎樣才算合格?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曾提出「足夠好的父母」,什麼是「足夠好的父母」?和趙梅如在《打開愛的生命盒子》中,提到的原型母親有共通點,都是給到孩子足夠的信任與支持。

擁有豐富家庭諮詢關係、臺灣心理學教授趙梅如,在《打開愛的生命盒子》中,探討討愛的各種形式,提出「討愛凝滯點」和「討愛滿足點」的概念。可能我們一生都在「討愛」,當父母的,看懂孩子的討愛點,讓孩子形成「討愛滿足點」,才是正確的養育之道。

什麼是好媽媽?

曾經和我兒子開玩笑,問他「我是不是好媽媽」,他思考了一下,回答道:「不是,好媽媽是不罵人的。」回答得倒是很真誠。罵人的媽媽,給孩子的感覺是不好的。傳遞出來的信息,或許是「你不值得被愛」,這其中沒有信任。

趙梅如在《打開愛的生命盒子》中,分享的原型母親,分為「好媽媽」和「壞媽媽」。「好媽媽」是能給到孩子信任和安全感的,「壞媽媽」則不能。

想當一個「好媽媽」,絕不是說自己是個「好媽媽「,就理所當然成了」好媽媽「。

如何成為「好媽媽」

想要成為能給到孩子信任與安全感的「好媽媽」,也是有路徑可參考的。

1.保持敏感

當媽媽,需要保持一定的敏感度,能「看見」孩子。

比如作者趙梅如,會拿手機給外孫女錄像,之後回放,看外孫女當時的情境。這種方法,演員孫茜也曾分享過,她也會給兒子拍錄像,之後自己看的時候,發現當時大人的某些自以為是,有時是對孩子的一種誤解

這兩位媽媽,對孩子的行為,保持一定的敏感度,不僅能及時發現孩子行為的意圖,也能發現大人某些的不足。

2.學會識別討愛行為

趙梅如對「討愛」的理解,是說經營情感,摸索出令人覺得自己「可愛」的交流方式。這點對孩子來說,尤其重要。那麼,孩子的哪些行為,可能是討愛的方式呢?

《打開愛的生命盒子》中,趙梅如分享了大量的案例,在這些例子中,能找出你我生活中,相似的場景。

比如嬰兒期的孩子,還不會說話,有可能通過大喊大叫,來吸引大人的關注,這是一種討愛形式。

又比如,一向乖巧的小孩,忽然變得很愛說壞話,書中提及的孩子,是因為得不到父母的關注,而做出的一種反叛行為。

又比如8歲女孩,吸腳趾吸得很厲害,不管媽媽怎麼說,都無效。後來因為趙梅如沒時間觀察孩子,讓孩子媽媽自己觀察記錄,只觀察不評論。在媽媽的注視下,什麼都沒做,孩子吸腳趾頭的習慣,卻漸漸消失了。

在我家老二出生的那一年,我家老大很會吃手指頭,哪怕手指吃掉皮,也停不下來。那一段時間,是她覺得最不被關注的時期,後來,大概是覺得弟弟的到來,並沒有分走她多少的愛,才漸漸停止吃手指。

還有一種,在二胎家庭中很常見,尤其是姐弟模式。在《打開愛的生命盒子》中,提到一位平時很會照顧弟弟的姐姐,某天因為弟弟拿了她的糖果,而大哭不止。趙梅如分析,這是因為姐姐照顧弟弟,是為了得到媽媽的肯定,而糖果是媽媽給她愛的證明。弟弟拿了糖果,姐姐不高興,卻被媽媽數落,她感到了不值得被媽媽愛。這種場景,在我家也出現過,看到《打開愛的生命盒子》中的這個案例,恍然大悟。

還有很多很多的生活場景,這些,都是孩子的討愛行為,想得到大人的肯定,那是一種「我值得被愛」的肯定。

3.溫暖的回應

專注,是回應討愛的最佳方法。——趙梅如

孩子經常會說,「看我看我」,他們才不管,你手中是否有事忙,只想把自己的快樂與發現,和大人分享。然而大部分時候,我們的反應,給孩子的感覺,是敷衍

什麼是正確的回應?趙梅如分享,溫暖的回應。而專注,是最佳的方式。看到這句話,生活中的場景,一幕幕地浮現在眼前。

比如我兒子,不管是玩雪花片,還是積木、迷宮,都是相似的狀態。如果我坐旁邊,靜靜地看著他玩,他的狀態是最好的。加上語言的互動,玩得興致會更高。如果我心不在焉,或起身離開再回來,那麼他就不想玩了。

專注,是回應討愛的最佳方法。

每次受困擾的還有燒飯時,兒子總會跑來求抱抱,幾分鐘一次,鬧得人心煩。覺得他不懂事,氣急還會批評他。然而,每一次批評,都會引起他強烈的情緒對抗。

後來有一次,抱起他,幾秒鐘之後,他卻說「抱好了,下來吧「。那一刻,有被感動到,我以為孩子的無理取鬧,那只是我以為的。抱他的那幾秒,讓他感受到了,溫暖的回應。

專注,是回應討愛的最佳方法。

在閱讀《打開愛的生命盒子》的那天,兒子下樓梯,手指被勾到,有了劃痕,和我說。我走過去,蹲下來,摸摸他的手指頭,說「一定很痛吧?」,這一次,他卻說不痛。

按照以往,我的反應會是:「好的,下次小心。」孩子的反應,是不停地說「我好痛啊,我好痛啊。」誇張時還會急地跳起來,證明自己真的很痛。他越說,我越覺得矯情,更是不想理。然後,喊痛的聲音,會一直響徹耳邊。

兩次不同的回應,孩子的反應也不同。那一刻,深深地理解了「專注」的魔力。

專注,是回應討愛的最佳方法。

我們不可能時時保持敏感,次次給到足夠的回應。錯過,也沒關係,當下次出現,就是補救的好時機。像我兒子求抱抱、說手指痛,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直到得到滿足。

面對孩子這些重複的行為,坦白說,次數太多,會心煩。趙梅如在《打開愛的生命盒子》中,分享了一些工具,用在這裡挺合適。

1)心靈急救包

數羊,被煩到不行,心中數羊:

一隻羊一隻生氣了不可愛的羊一隻生氣了不可愛的會後悔莫及的羊那麼長的句子,數10遍之後,氣也消了。

2)換位思考

我們少的就是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換位思考,能帶來不同的視角。

3)八面玲瓏求

感恩,感謝孩子平時帶來的幸福瞬間,也感謝自己的努力與付出。

數羊、換位思考、感謝,這三個工具一用,對孩子的愛,怕是要滿出來了。

想成為「好媽媽」,是想讓孩子從小打下「我是值得被愛」的心理源泉。保持一定的敏感,看見孩子的討愛行為,給到溫暖的回應,如此,也就離「好媽媽」不遠了。

願在育兒的路上,你我都能成為「好媽媽」。

我是@彌小木,如果內容對您有啟發,歡迎分享,並關注我。

相關焦點

  • 「好媽媽是不罵人的」,成為「好媽媽」,可參考的路徑
    如何成為「好媽媽」 想要成為能給到孩子信任與安全感的「好媽媽」,也是有路徑可參考的。 1.保持敏感 當媽媽,需要保持一定的敏感度,能「看見」孩子。 比如作者趙梅如,會拿手機給外孫女錄像,之後回放,看外孫女當時的情境。
  • 被遙控器操縱的孩子:我最深切的渴望,是媽媽能看見我的感受
    一個感受能夠被看見的孩子,它的通道是暢通的,生命才會得到源源不斷的滋養。剛出生的嬰兒,自主地微笑,媽媽也發自內心地對孩子微笑;嬰兒半夜哭泣,媽媽及時撫慰嬰兒,這些都給與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再大一點的孩子,玩了一天的泥巴,髒兮兮地跑到媽媽面前,媽媽說:「寶貝,感覺你玩兒得很開心呢!」
  • 婚內失戀的夫妻關係:「缺席的父親」&「討愛的母親」?
    最重要的兩個角色「父母」,很常見的模式卻是「缺席的父親」 & 「討愛的母親」,這是代代相傳的無意識模仿。身為孩子的你,有沒有以下經驗或感受?爸爸很少記得你幾歲?你念高中的時候,爸爸以為你還是初中生?
  • 「你太醜了!」聽信別人的評價去整容後,她後悔了
    意樂的這種行為,就是典型的「討愛」。其實在生活中,這種「討愛」行為,比比皆是。比如,我幼年的時候,父母總是打架,這樣的婚姻給媽媽帶來的影響就是,她的內心充滿了不安全感,並嚴重缺乏關愛。那時候她特別喜歡做一件事——裝死。
  • 媽媽,你怎麼兇我,我都愛你(看哭了)
    作者:魚爸來源:養育男孩(ID: breedboy)猜猜看!
  • 你後悔生孩子嗎?看完這8張照片瘋狂飆淚:孩子給了我最好的答案!
    9歲的欣怡身患白血病,在進倉做手術之前,偷偷錄下了這段視頻:「媽媽,如果我將來不在了,你想我了可以看看手機。媽媽,我愛你。」 欣怡還留下了一封遺書:「媽媽,如果(我)治不好的話,你就再要一個孩子吧!如果生的是女兒,那就是我回來找你了,我只要你做我的媽媽。你一定要記得,不要把我忘了。」這段話,猛然擊中我的淚腺,剎那間熱淚盈眶。為了不讓媽媽難過,即使自己身處煎熬,也要用盡力氣來安慰與擁抱媽媽。這樣懂事的孩子真讓人心疼。
  • 「看見懷孕的我,請放我一條生路!」東海魚媽媽又給人類寫信了......
    而這幾天,也是我們最擔心害怕的日子,因為你們為了貪吃,把許多身懷六甲的準媽媽們捕殺了,成為了你們的美食!今年好在一些有遠見的人類為了保護我們,能夠讓我們把魚寶寶們平平安安的生下來,把禁漁期調整提前了,我們非常感謝!但是我們有好多魚媽媽都提前懷孕了,等不及那禁漁期就被捕殺.去年我們給你們寫過信,今年我們再次請求人類朋友們:看見懷孕的我們,請手下留情,放我們一條生路!
  • 打開你的頭腦,用智慧看見那些看不見的事
    《用智慧看見那些看不見的事》,內容前後對比很強烈,幾乎可以形容為前2分鐘氣炸,後2分鐘暖哭,視頻如下:這則廣告的用意旨在提醒我們不要憑藉碎片化的信息而輕易做出評價,更不要斷章取義,隨意評價別人。小A的奶奶立馬責備起了小A,「你怎麼那麼淘氣呢,小C好不容易放上去的葉子,你看她都被你氣哭了,快去說對不起。」事情就這樣以道歉完結束了。晚上朋友回到家後聽了奶奶的描述後立馬去詢問了孩子,「媽媽聽說你今天把小朋友的葉子都給扔地了,能告訴我這麼做的原因嗎?」小A看了看媽媽,有些不高興地說到:「那個葉子上有個螞蟻,我怕它爬到我們身上去。」
  • 媽媽,為什麼你能看手機,我不能?
    昨晚九點半,我讓二寶睡覺。二寶問我:「媽媽,你睡覺嗎?」「你先睡,媽媽還有事做。」我立刻回答。「什麼事?你還要繼續看手機嗎?為什麼你能繼續看手機,我不能?」二寶一臉認真看著我繼續問。「我的文章還沒寫完呢,我要繼續在手機上寫文章。」我理直氣壯地回答二寶。「寫文章就是寫字嗎?」二寶一臉疑惑接著問。「是啊。媽媽的字還沒寫完呢,媽媽要繼續寫呀!」我一邊給二寶脫衣服,一邊回答二寶。「媽媽,我也在手機上寫字,行不行?」
  • 看見色彩,看見生命—《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導讀
    你可以問孩子見過真正的馬嗎?可以給孩子補充介紹馬的特點,比如跑起來很快、站著睡覺、尾巴像頭髮等。我們一起來問問這位藍色的馬:藍色的馬、藍色的嗎,你在看什麼?我看見一隻綠色的青蛙在看我。讓我們趕快翻頁,去見一見綠色的青蛙吧!
  • 「我一推門,發現孩子正在看A片!」
    我知道,很多讀者都是媽媽粉,整天為了如何教育孩子以及孩子更好的發展而殫精竭慮。昨天我就接到了這樣一個求助:「小木,我兒子竟然偷偷看A片,氣死我了!我看到很多人發表觀後感,包括我那14歲的兒子!這熊孩子,一天到晚不學好,竟然跑去成人世界裡插科打諢。他懂什麼呀?!現在是好奇那個的時候嗎?!應該以學習為主不是嗎?!
  • 媽媽是軍人:「不能陪我看雪,那你答應我一定要平安回來」
    除夕夜當天,陸軍軍醫大學吳婭利抱著著摟緊自己的女兒說,你知道的,媽媽是軍人,也一直是你的驕傲,和爸爸在家等媽媽回來好嗎?7歲的女兒一邊哭一邊撒開了手說,媽媽,那你答應我一定要平安回來。當軍人的媽媽,是個經常「說話不算數」的大人吳婭利一家早就和同學一家商量好,過了除夕就帶著孩子,一起去哈爾濱看雪。沒想到去武漢支援的指令來得那麼快,在孩子的心裡,吳婭利經常被認定是說話不算數的大人。
  • 韓國小學生偷拍媽媽:關注我,給你看我媽洗澡
    但是很多時候,在這些孩子中間所出現的問題,並不能用淘氣、熊孩子就可以一言蔽之的。最近,在韓國媒體的報導中,我們得知目前在韓國的小學生中,出現了一股偷拍媽媽的風潮。在家中等較為隱私的場所,這些孩子使用手機等行動裝置,偷偷拍攝媽媽的一舉一動。這樣的垃圾行為,竟然在以小學生為中心的群體裡成為了一股潮流,被無限的擴散和流行開。要知道,這些偷拍鏡頭裡,媽媽們處於比較隨意和私密的狀態。
  • 孩子問:媽媽,你喜歡我這個人嗎?你會如何回答?
    她和母親的關係一直緊張,她很明顯地展示出堅強獨立、特立獨行的個性,不接受媽媽給自己取的名字,自己起名「lady bird」, 一直想遠走高飛。但其實外表叛逆的她,內心卻渴望得到媽媽的認同,於是出現下面場景:媽媽陪她挑選一件畢業舞會的衣服,她欣喜地看自己穿上紅色長裙多麼漂亮,媽媽則冷靜地說:「你不覺得太粉嫩了嗎?」女兒在更衣室說:「你就不能說一下我好看嗎?我只是希望你喜歡我。」
  • 影視推薦|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媽媽,你還要我死多少次?
    這部劇的名字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句話最早是出自紀伯倫的詩: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他們藉助你來到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他虐貓的行為也被校方發現,在去往警察局的路上,他遇見了媽媽。他終於忍不住吶喊:「你愛我嗎?你考慮過我的感受嗎?」他看見媽媽的辛苦,心疼媽媽,也瞧不起不爭氣的自己。他拼盡全力,得不到絲毫理解。
  • 孩子摔倒了,看各國媽媽反應!
    不同國家的媽媽會有不同的反應。讓我們來看看各國媽媽的不同反應——  ★美國媽媽:不去扶孩子起來,而是用堅定的目光鼓勵孩子:「寶貝,你會很勇敢的,爬起來!」  ★俄羅斯媽媽:再哭鬧也不去扶孩子起來,讓孩子自己解決。  ★非洲媽媽:看到孩子摔倒,不去扶他起來,而是自己一次次地爬在地上,然後做爬起來或是站起來的動作,直到孩子看懂了她的行為。
  • 《打開愛的生命盒子》:「我不值得被愛」是誤解,因為愛一直都在
    《打開生命的盒子》這本書,通過生動詳實的案例,給我們剖析了在家庭和人際中無意識的討愛行為和原因,並給出了療愈的絕佳方案。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具體說說。當她帶著「我不值得被愛」的生命盒子,與歷任男友構建親密關係時,依然是得不到溫暖回應,所以她一直孤獨地生活著,而這就是討愛的結果之一,討愛凝滯,即給自己貼上了「我不值得被愛」的標籤。雖然時間在繼續,但那份難堪的情緒好像凝結在某個沉重的時空中,停滯不前了,可見,從小被忽視的孩子,很容易形成討愛凝滯點,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
  • 媽媽,我的兩個蛋蛋可以孵出小寶寶嗎?媽媽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媽媽,我有兩顆蛋蛋,它們還會跳呢?是我下的蛋蛋嗎?」那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夜晚,我一如即往的幫包警長洗澡,四歲半的包警長自己洗小雞雞,他突然開口問道。聽著他這個問題,我笑著回答:「是的,你有兩顆蛋蛋,它們叫睪丸。」
  • 韓國小學生流行偷拍媽媽?「關注我,給你看我媽洗澡」
    但是,誰也不會想到,自己一手養大的孩子,會做出把媽媽的私生活偷拍下來,傳給外人看的事情吧?畢竟咱們睡著的時候,也不會想到要鎖著門不讓孩子進來啊……甚至還有小學生說:「只要關注我的油管,就將展示媽媽的臀部!」並且還會進行一些所謂的挑戰,比如「打我媽媽的屁股,而後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