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媽媽是不罵人的」,成為「好媽媽」,可參考的路徑

2020-12-25 騰訊網

文|彌小木

每每有小孩,沒有得到父母合適對待,新聞出現時,底下會出現的聲音之一是:可惜當父母沒有上崗證。

如果當父母有上崗證,怎樣才算合格?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曾提出「足夠好的父母」,什麼是「足夠好的父母」?和趙梅如在《打開愛的生命盒子》中,提到的原型母親有共通點,都是給到孩子足夠的信任與支持。

擁有豐富家庭諮詢關係、臺灣心理學教授趙梅如,在《打開愛的生命盒子》中,探討討愛的各種形式,提出「討愛凝滯點」和「討愛滿足點」的概念。可能我們一生都在「討愛」,當父母的,看懂孩子的討愛點,讓孩子形成「討愛滿足點」,才是正確的養育之道。

什麼是好媽媽?

曾經和我兒子開玩笑,問他「我是不是好媽媽」,他思考了一下,回答道:「不是,好媽媽是不罵人的。」回答得倒是很真誠。罵人的媽媽,給孩子的感覺是不好的。傳遞出來的信息,或許是「你不值得被愛」,這其中沒有信任。

趙梅如在《打開愛的生命盒子》中,分享的原型母親,分為「好媽媽」和「壞媽媽」。「好媽媽」是能給到孩子信任和安全感的,「壞媽媽」則不能。

想當一個「好媽媽」,絕不是說自己是個「好媽媽「,就理所當然成了」好媽媽「。

如何成為「好媽媽」

想要成為能給到孩子信任與安全感的「好媽媽」,也是有路徑可參考的。

1.保持敏感

當媽媽,需要保持一定的敏感度,能「看見」孩子。

比如作者趙梅如,會拿手機給外孫女錄像,之後回放,看外孫女當時的情境。這種方法,演員孫茜也曾分享過,她也會給兒子拍錄像,之後自己看的時候,發現當時大人的某些自以為是,有時是對孩子的一種誤解。

這兩位媽媽,對孩子的行為,保持一定的敏感度,不僅能及時發現孩子行為的意圖,也能發現大人某些的不足。

2.學會識別討愛行為

趙梅如對「討愛」的理解,是說經營情感,摸索出令人覺得自己「可愛」的交流方式。這點對孩子來說,尤其重要。那麼,孩子的哪些行為,可能是討愛的方式呢?

《打開愛的生命盒子》中,趙梅如分享了大量的案例,在這些例子中,能找出你我生活中,相似的場景。

比如嬰兒期的孩子,還不會說話,有可能通過大喊大叫,來吸引大人的關注,這是一種討愛形式。

又比如,一向乖巧的小孩,忽然變得很愛說壞話,書中提及的孩子,是因為得不到父母的關注,而做出的一種反叛行為。

又比如8歲女孩,吸腳趾吸得很厲害,不管媽媽怎麼說,都無效。後來因為趙梅如沒時間觀察孩子,讓孩子媽媽自己觀察記錄,只觀察不評論。在媽媽的注視下,什麼都沒做,孩子吸腳趾頭的習慣,卻漸漸消失了。

在我家老二出生的那一年,我家老大很會吃手指頭,哪怕手指吃掉皮,也停不下來。那一段時間,是她覺得最不被關注的時期,後來,大概是覺得弟弟的到來,並沒有分走她多少的愛,才漸漸停止吃手指。

還有一種,在二胎家庭中很常見,尤其是姐弟模式。在《打開愛的生命盒子》中,提到一位平時很會照顧弟弟的姐姐,某天因為弟弟拿了她的糖果,而大哭不止。趙梅如分析,這是因為姐姐照顧弟弟,是為了得到媽媽的肯定,而糖果是媽媽給她愛的證明。弟弟拿了糖果,姐姐不高興,卻被媽媽數落,她感到了不值得被媽媽愛。這種場景,在我家也出現過,看到《打開愛的生命盒子》中的這個案例,恍然大悟。

還有很多很多的生活場景,這些,都是孩子的討愛行為,想得到大人的肯定,那是一種「我值得被愛」的肯定。

3.溫暖的回應

專注,是回應討愛的最佳方法。——趙梅如

孩子經常會說,「看我看我」,他們才不管,你手中是否有事忙,只想把自己的快樂與發現,和大人分享。然而大部分時候,我們的反應,給孩子的感覺,是敷衍。

什麼是正確的回應?趙梅如分享,溫暖的回應。而專注,是最佳的方式。看到這句話,生活中的場景,一幕幕地浮現在眼前。

比如我兒子,不管是玩雪花片,還是積木、迷宮,都是相似的狀態。如果我坐旁邊,靜靜地看著他玩,他的狀態是最好的。加上語言的互動,玩得興致會更高。如果我心不在焉,或起身離開再回來,那麼他就不想玩了。

專注,是回應討愛的最佳方法。

每次受困擾的還有燒飯時,兒子總會跑來求抱抱,幾分鐘一次,鬧得人心煩。覺得他不懂事,氣急還會批評他。然而,每一次批評,都會引起他強烈的情緒對抗。

後來有一次,抱起他,幾秒鐘之後,他卻說「抱好了,下來吧「。那一刻,有被感動到,我以為孩子的無理取鬧,那只是我以為的。抱他的那幾秒,讓他感受到了,溫暖的回應。

專注,是回應討愛的最佳方法。

在閱讀《打開愛的生命盒子》的那天,兒子下樓梯,手指被勾到,有了劃痕,和我說。我走過去,蹲下來,摸摸他的手指頭,說「一定很痛吧?」,這一次,他卻說不痛。

按照以往,我的反應會是:「好的,下次小心。」孩子的反應,是不停地說「我好痛啊,我好痛啊。」誇張時還會急地跳起來,證明自己真的很痛。他越說,我越覺得矯情,更是不想理。然後,喊痛的聲音,會一直響徹耳邊。

兩次不同的回應,孩子的反應也不同。那一刻,深深地理解了「專注」的魔力。

專注,是回應討愛的最佳方法。

我們不可能時時保持敏感,次次給到足夠的回應。錯過,也沒關係,當下次出現,就是補救的好時機。像我兒子求抱抱、說手指痛,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直到得到滿足。

面對孩子這些重複的行為,坦白說,次數太多,會心煩。趙梅如在《打開愛的生命盒子》中,分享了一些工具,用在這裡挺合適。

1)心靈急救包

數羊,被煩到不行,心中數羊:

一隻羊

一隻生氣了不可愛的羊

一隻生氣了不可愛的會後悔莫及的羊

那麼長的句子,數10遍之後,氣也消了。

2)換位思考

我們少的就是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換位思考,能帶來不同的視角。

3)八面玲瓏求

感恩,感謝孩子平時帶來的幸福瞬間,也感謝自己的努力與付出。

數羊、換位思考、感謝,這三個工具一用,對孩子的愛,怕是要滿出來了。

想成為「好媽媽」,是想讓孩子從小打下「我是值得被愛」的心理源泉。保持一定的敏感,看見孩子的討愛行為,給到溫暖的回應,如此,也就離「好媽媽」不遠了。

願在育兒的路上,你我都能成為「好媽媽」。

我是@彌小木,如果內容對您有啟發,歡迎分享,並關注我。

相關焦點

  • 雙胞胎媽媽可不是那麼好當的
    然而媽媽可不是這麼容易噠~更何況還是雙胞胎的媽媽!今天速報醬就為所有準媽媽,準爸爸們備上一份日本孕婦產品List,還不快來買!買!買!孕媽媽可以在書籍中記錄這特殊的9個月,書籍共40頁,每頁代表一周,隨著頁面的的翻閱,肚子慢慢的擴大隆起,準媽媽可在空白的地方隨意塗寫記錄懷孕過程中的幸福、擔憂及激動。
  • 【原創】歡樂頌五美,誰有一個好媽媽,誰又能成為一個好媽媽?
    觀眾們紛紛討論幾位的原生家庭,實際上,在原生家庭中,媽媽的作用舉足輕重。今天從女人的角度,分析一下這幾位女主,給她們的媽媽打打分,也預估一下她們自己能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媽媽。我認為,做一個合格的媽媽,首先要有對孩子的愛,生活上照顧孩子,撫養孩子,其次是教育,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獨立的人,一個有用的人。如果給一個高標準,就是培養出一個有價值的人。
  • 可柔可剛!如何做一個好媽媽!
    當迎接一個孩子來到我們的身邊的時候,我們的身份就從一個妻子,一個女兒,變成了一位媽媽。人們常說,為母則剛,可是,我也想說,為母則柔。在這一剛一柔之間,是一位媽媽應該去拿捏的尺度。許多80後的女性都已經成為一位媽媽了,今天,我們就在此暢談,如何做一個好媽媽。
  • 小孩不笨——什麼都管的媽媽是好媽媽嗎?
    Terry:「不行,我們要做個聽話的孩子,不然被抓到的話要被斷手斷腳的!」文福:「你為什麼什麼時候都那麼的聽話?沒有自己的主見!你平時不幫我這就算了,現在你連自己也不幫自己……」Terry 是個善良的孩子,但看到這裡不免覺得悲哀,教育應該培養怎樣的孩子,是聽話,成績好嗎?
  • 好孕媽媽復工蓄勢待發,你要的月嫂育嬰師可以安排了!
    自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以來,北京好孕媽媽哈爾濱分公司始終堅持做好各項防護和管控工作,全面落實上級主管部門的各項工作指示,通過前期的精心籌備和穩妥推進,目前好孕媽媽哈爾濱分公司正式迎來了全面復工,蓄勢待發迎接新起跑,以新的精神風貌開啟未來新徵程。
  • 好媽媽≠完美媽媽,而是跟孩子在一起幸福的媽媽
    生完孩子之後,一家人都在擁有新生命的喜悅當中,產婦在病床上嘴巴幹到脫皮,只有媽媽過來的時候,拿化妝棉打溼,給她潤一潤嘴唇。好不容易能夠下床了,尿尿是一個問題,要是尿不出來還要面臨插管。《產後調養院》就是讓大家看到作為一個媽媽是有多麼不容易,大家不要再用那麼高的標準去要求媽媽怎麼做,更不要用媽媽這個角色讓她們去做更多的事。首次成為媽媽之後,她們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學習,更不要對她們的身材太苛刻。
  • 你只有先成為自己,才能成為孩子的榜樣,智慧媽媽是這樣煉成的
    這些都是愛孩子的表現,但《你是孩子的光:智慧媽媽成長法則》一書的作者張小桃卻說,做個好媽媽,不在於迎合外在的標準,而在於自己內心的渴望和追求。一、成為智慧媽媽的「GOLD黃金路徑」。每個媽媽都希望成為孩子的榜樣,可在一天天的柴米油鹽中,我們很多人逐漸忘了自己的模樣,只活成了「媽媽」這個角色。《你是孩子的光》中列舉了生活中常見的3種媽媽類型。
  • 媽媽好糊塗,活活擔誤奴
    夢玉忘了是戲,覺得自己的身子在那裡叫畫,一眼瞅著呆呆的動也不動。各官席上讓酒讓菜,他總也不曾瞧見。祝府二爺們換班吃飯,輪著伺候。張彬正上來伺候,瞧見大爺坐在席上發愣,目不轉睛瞅著《叫畫》。以上內容,既是明清運河節點城市揚州官商娛樂生活的寫照,亦可作珏老師戲曲水路傳播研究的參考,戲曲水路傳播研究,戲曲本身文獻之外,虛構作品中的戲曲傳播活動,同樣不可忽視,虛實結合,更為全面。
  • 推薦好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一對常年在外對孩子缺乏關心照顧的父母,在老師家訪時候,孩子不得不請保潔公司清潔工來臨時扮演家長,結果不小心遇到了真家長。該作品不僅引得大家頻頻爆笑,也呼籲了父母應該多陪伴孩子、社會應該多關愛留守兒童、關注此類社會現象的問題,從而引發學生家長們好好反思。故事雖然是新故事,道理卻是老道理,所有的道理我們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下文稱《好媽媽》)中都可以找得到相應的篇章。
  • 選擇什麼牌子的嬰兒羊奶粉好,媽媽口碑好的羊奶粉有哪些?
    最近不少媽媽在給寶寶選擇嬰兒羊奶粉,所以什麼牌子的羊奶粉好就成了媽媽們要討論的問題了,針對媽媽口碑好的嬰兒羊奶粉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來匯總一下。    ,媽媽們可以做個參考。現在,在各大手機應有市場的國際母嬰用品領域,國際媽咪APP下載量連續多年位居第一位,如果媽媽們親睞國外奶粉可以下載國際媽咪APP參考了解。   針對嬰兒羊奶粉品牌,我們選擇大熱的4款羊奶粉品牌,可瑞康、佳貝艾特(荷蘭版)、英國納尼凱爾、澳洲貝兒Bubs嬰兒配方羊奶粉等,來詳細的給大家分享一下。
  • 女兒是好女兒,媽媽卻不是好媽媽
    總之,父親從來都不在她的記憶裡。梅豔芳家中一共有著4個孩子,兩個哥哥以及一個姐姐。雖然她是最小的孩子,但是她卻沒有得到過什麼寵愛。母親是有著重男輕女思想,對哥哥很好,對她和姐姐則是很冷淡。然而即使這樣,梅豔芳小時候卻是懂事。
  • 今夜,耳邊傳來:世上只有媽媽好……
    作為一個普通人覺得自己戴好口罩服從安排做好居家防護已經很棒了可當看到凌晨3:00隻能在滴水成冰的地下車庫裡稍微靠著歇一歇的他們時瞬間淚流不止他們,感動到讓人心疼……家,是我們永遠的牽掛,是我們心中那個最柔軟、最溫暖的地方。但他們卻逆風而上,毅然決然的離開家,勇赴抗疫一線。
  • 「媽媽,看我,看我」,孩子的討愛行為,你看見了嗎
    什麼是好媽媽?曾經和我兒子開玩笑,問他「我是不是好媽媽」,他思考了一下,回答道:「不是,好媽媽是不罵人的。」回答得倒是很真誠。罵人的媽媽,給孩子的感覺是不好的。傳遞出來的信息,或許是「你不值得被愛」,這其中沒有信任。
  • 「壞媽媽」,才能培養出好孩子,孩子不需要一個100分的媽媽
    在我們的身旁,永遠最不缺的就是好媽媽,從成為媽媽那天開始,媽媽們就放棄了曾經的任性,生活裡面多了一份無盡的牽掛和使命。寶媽堅持要做「壞媽媽」?小麗自從當媽媽後,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內心就一直遵循一個原則:我不能做全能媽媽,我要做一個「壞媽媽」。
  • 好孕媽媽月嫂:新手媽媽好幫手
    再看妻子一方,在科技企業做設計的她雖然工作不像丈夫那樣"以命相搏",但遇到緊急工作時也需要她加班加點的完成。這兩口子,正是所謂的職場"拼命三郎"。現在朋友妻子即將臨盆,他的眉頭也越皺越緊。他嘗試過跟妻子商量接老人來北京幫忙照看孩子,但山西籍的他和廣西籍的妻子在接哪邊老人來北京的事情上一直無法達成共識。畢竟兩地相隔甚遠,無論是方言文化還是飲食習慣,都比較難調和。
  • 讀書 關於《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一位讀者在郵件中給我講了一件有趣的事。一天,她7歲的兒子在樓下玩,忽然急衝衝地跑回家,「媽媽,快點,快點把那本書給我!」說話間拿起我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就往外跑。媽媽拉住他問幹什麼,孩子說:「佳佳他媽媽又打他呢,我趕快讓他媽媽看看這本書,以後就不打佳佳了!」這位讀者告訴我,她一直以來自信自己是個好媽媽,對孩子非常關心,管教嚴格,可孩子卻越來越不如意。
  • 再好的媽媽也保證不了家庭的幸福
    花了兩天的時間快速刷完了《不完美的她》,嚴重感覺這是一個電影被剪成了22集。作品本身可能是想討論家暴以及當女人當媽媽的不易,但起了千萬個頭,沒有一個講得通透,連故事最後的落腳點在哪裡都不清楚。所以最後呈現出來的結果就是,不好看,很多邏輯和故事都講不通,既沒有共鳴,也無法代入。個人不推薦。
  • 「好媽媽」背後,不讓生育的社會​
    特約撰稿:米非編輯:李幸                              精緻的日本式育兒,近乎被塑造成一個「神話」,溫柔而又獨立堅韌的日本媽媽形象,即使在中國也頗受推崇。
  • 抖音媽媽的好大兒是什麼梗什麼意思 媽媽的好大兒出自哪裡
    在抖音上面經常會有一些非常搞笑的博主,他們傳播出來的梗真的是非常的搞笑,比如說這個「媽媽的好大兒」,有得甚至是本人都不知道,自己的一句話或者一個詞都能成為一個爆火的梗。那麼媽媽的好大兒是什麼梗什麼意思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  抖音媽媽的好大兒是什麼梗什麼意思、出處
  • 全職媽媽可以做什麼兼職?什麼兼職比較好?
    想全職在家好好帶娃,又擔心生活壓力大,經濟負擔過重;想上班給娃掙奶粉錢,又擔心缺少親子陪伴,孩子和自己不親近。這種「拿起工作陪不了你,放下工作養不起你」的矛盾與心酸,成為寶媽們心底不可言說的痛!如果能給媽媽們一個特殊的身份:每天只用一些零碎時間做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壓力小收入高,讓她們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家庭,也不用拋棄追求的事業和興趣,還能掌握更多高質量陪孩子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