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於女性的題材越來越多的被搬上大熒幕,也讓更多的人看到了女性的處境,焦慮,社會現狀。
國內趙薇主演的《聽見她說》從女性對容顏外貌的焦慮,原生家庭的傷害,身體創傷的恢復……每一個故事都是在為女性發聲,都是在揭露那些女生想說卻不敢說的秘密。
今天不跟大家講《聽見她說》而是一部更能引起媽媽們共鳴的韓劇《產後調養院》。
豆瓣評分8.6
這部劇被稱為用喜劇的手法講述生產恐怖片,從女性懷孕、生產、餵奶、到產後調養,適應身體和身份變化的過程。之前有很多的劇描寫女性的生產,但都是一筆帶過。
女主吳賢珍作為一個職場女性和高齡產婦,生產對於她來說成為一個極其尷尬的經歷。
生產是女性的恥辱期
作為一個職場女性,化著精緻的妝,一直以來每天睡眠不足4小時,無論是什麼樣子的客戶都能夠拿下,成為公司最年輕的常務。也是在晉升的同一天,在婦產科被宣布即將要成為一個媽媽。
即使懷孕之後,每天都在公司出勤,直到預產期的前一天,還挺著肚子飆車追客戶。
在跟客戶談合同的時候,羊水破了,在場的人都是一臉尷尬,只有她淡定的說出「我的孩子,很喜歡您的禮物呢」。然後把事情交給同事之後,打電話給醫院,淡定到護士都以為是家屬。
到醫院之後,痛到發狂想要打無痛針,醫生卻還在理智的開著「研討會」。
一直靠著自己努力,擁有著絕對主動權的吳賢珍在這一刻,開始感受什麼叫徒勞無功,自尊心慢慢被耗盡,主動權也逐漸消失。
還要隨時面對灌腸,剃毛、陣痛,產婦只能隨著等著被捅被拔被剃,這個時期也被成為產婦的「恥辱期」。
分娩的最後關頭,因為不能很好的配合醫生發力,一邊著急,一邊擔心孩子,真的不愧是產婦的「鬼門關」。
生完孩子之後,一家人都在擁有新生命的喜悅當中,產婦在病床上嘴巴幹到脫皮,只有媽媽過來的時候,拿化妝棉打溼,給她潤一潤嘴唇。
好不容易能夠下床了,尿尿是一個問題,要是尿不出來還要面臨插管。
在電梯裡一個產婦居然小便失禁,但對方若無其事的走出電梯,把它嫁禍給了坐同一趟電梯的吳賢珍。
正好,電梯打開時,門外站著的是來看望自己的同事,看著地上的不明液體,大家的笑直接凝固,此時的吳賢珍只想找個地縫。
也許,很多沒有生孩子的女性看到這一段不想生孩子,但事實也確實是如此,全球的生育率越來越低,更多的年輕人恐婚恐育。
《產後調養院》就是讓大家看到作為一個媽媽是有多麼不容易,大家不要再用那麼高的標準去要求媽媽怎麼做,更不要用媽媽這個角色讓她們去做更多的事。
首次成為媽媽之後,她們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學習,更不要對她們的身材太苛刻。
成為媽媽要面臨的身材變化
很多人認為,生完孩子身材可以很快復原,吳秀賢也是這樣想的。但是事實卻是肚子依然還是那麼大,下體還很不舒服。
生完孩子並不是解脫,也是一個開始。
大家都在羨慕和稱讚Angelababy產後迅速恢復的身材,一向以性感著稱的水果姐,在網站上曬出自己生完孩子之後的照片,本來是想展現自己真實的一面,卻被大量網友說不應該發這樣的自拍。
或許大家見多了很多明星生完孩子迅速身材的例子,接受不了這樣的真實的樣子。
張歆藝之前在哺乳期一直沒有辦法瘦下去,也曾遭受很多網友的評判。很棒的是,現在的她通過健身馬甲線清晰可見。
劉璇作為二胎媽媽,曾接到過很多的媽媽的私信,問到產後身材的問題,她說:新手媽媽應該在適應照顧寶寶之後,利用空餘的時間來管理的自己的身材,達到「完美身材」。
每一個媽媽,首先都是人,其次才是一個媽媽。產後恢復是所有愛美女生都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產後恢復一定不能著急,只要生產沒有問題,身材的恢復就是時間的問題。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的是外界和家人的理解、支持、鼓勵。
在《產後調養院》中這個調養院雖然是為媽媽們設立的,但「孩子至上」成為母親間不成文的金科玉律。
還存在著一個鄙視鏈:餵母乳的看不起餵奶粉的;順產的看不起剖腹產的;餵養時間長看不起餵養時間短的;全職太太看不起職場太太……所以,順產雙胞胎並且母乳餵養的成為大家羨慕的對象。
這好像在告訴大家,優秀的母親就應該具備這些品質?
其實不管是哪種生育方式和餵養方式,是選項,而不是一個規定。不管怎麼樣都不應該受到指責。
沒有完美的媽媽,只有幸福的媽媽
我們都說為母則剛,似乎一個女生成為媽媽之後,就什麼都應該會做,什麼應該要做。
有的時候,真是社會上賦予母親的這些光環,讓媽媽透不過氣來。
去年引起大家討論的《82年出生的金智英》中,描述了女性作為家庭主婦的被迫性和不確定性。
在別人眼中,全職媽媽就是一個依附在丈夫身上生活的蟲子,真正是什麼樣子的卻沒有人關心。
在丈夫眼中,全職媽媽是在休息;在婆婆眼中,就應該一直在廚房忙碌。
《產後調養院》中,婆婆對著剛剛生產完的吳賢珍說,什麼吃苦呀,不論多辛苦,只要看到孩子的臉,就能瞬間全忘光,這就是母親啊。
在老一輩人的眼中,生育是女人的天性,在很多人眼裡,母愛是女人的本性,一個女孩明明擁有很多角色,可為什麼有的時候,母親這個角色讓人透不過起來。
在成為媽媽之前,我們也是女兒,是妻子,是人。
劇中用了不少誇張的手法表達著生育中不為人知的一面,很多人看完劇之後,直呼不敢生孩子,但無知只會讓人更加恐懼。
我們經常聽到老一輩說「我們都是這樣過來的」、「女人都是這樣的」,我們越是了解這些現實,越看到現實,才能做更充足的準備去成為一個媽媽。
「好媽媽不是完美媽媽,是和孩子一起幸福的媽媽。」雖然成為媽媽之後會為孩子捨棄一些東西,但我們要時刻要記得愛自己,只有愛自己才能有能力去愛別人,孩子也能夠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