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媽媽」帶出的娃更優秀!孩子這5個優勢,「勤媽媽」羨慕不來

2020-12-28 若蘭媽咪的育兒日誌

提起媽媽,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無微不至的關懷:當蹣跚學步時,媽媽在背後張開雙臂;當放學回家時,媽媽已經準備好熱騰騰的飯菜;當天氣轉涼時,媽媽提前準備好添換的衣服……

媽媽們似乎從孩子出生開始,就準備為孩子打算好一切,恨不得全天24小時圍著孩子轉,生怕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會出什麼問題。在現實生活中,勤勞的人更容易受到別人的喜愛。但是對於孩子而言,其實,「懶媽媽」更有助於孩子儘早的獨立,發展獨立的人格和自信,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如果說「懶媽媽」可以培養出一個成功的孩子,那麼很多人一定是抱有懷疑態度的,認為媽媽太懶了一定會影響孩子。其實,我們這裡說的「懶媽媽」並不是說媽媽每天什麼都不做,而是說媽媽要有一定的教育方法,用自己的智慧。懂得應該去忙碌些什麼,應該做些什麼?只要我們的做法是正確的,對教育才能起到一個積極向上的影響。

《媽媽是超人》中,胡可對安吉兒和小魚兒說:「今天我特別的累,非常非常地累,你們倆有些工作,由你們兩個來完成,可以嗎?」兄弟倆一聽,馬上一本正經地做起了家務。

這對暖萌兄弟圈粉無數,不嬌氣、不矯情、懂事且又有擔當,讓無數看過真人秀的網友,更是對媽媽胡可的教育方式大加讚賞。

李玫瑾教授也說過:智慧媽媽要學會懶,懶得有水平,有技巧,孩子就會越來越優秀。所以,在有些事情上,媽媽適當的「偷懶」,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尤其是這5個優勢,「勤媽媽」羨慕不來。

1、獨立性強

有這麼一種說法:中國媽媽活得太累了!想必大多數媽媽們看到這句話,都是無比的贊同!大部分的媽媽都非常的「勤快」,為孩子「操碎了心」,總是事無巨細地將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包攬在身,使出渾身解數為孩子解決一切難題,殊不知這樣做阻礙了孩子獨立的成長。

從出生起,孩子就一步一步開始了獨立的進程。在成長的過程中,會不斷地完善自己,不斷克服成長道路上的各種困難與障礙。從「我要」「給我」「自己來」等最初自我概念的開始,一步步建立起自我意識,獨立意向。

很多家庭裡,愛孩子,總習慣了竭盡所能而事事代勞。卻忘了,放開手讓孩子獨立,忘了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克服困難的勇氣,以及教會他真正的長大成人。

父母只有懂得放手,孩子才能擁有獨自行走的能力。作為父母,不教會孩子獨立,往往是最殘忍的無知。

如果對孩子的事包辦代替,不放手讓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或忽視他的要求,孩子會從小對周圍的人或事產生依賴,將會變得懶惰退縮,以後想要變得獨立就會非常困難。所以,我們不妨學學那些「懶」媽媽,學會放手,塑造孩子的獨立性。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將會變得非常優秀,一個有主見以及有獨立自主能力的人,更容易在事業有良好的發展。

2、動手能力強

家裡有一個事事都為孩子準備好的勤勞媽媽,就會無意中剝奪了孩子動手的機會。在媽媽包辦下長大的孩子,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自理能力極其差勁。懶媽媽善於放手讓孩子去做,不管做得好不好,起碼得到了鍛鍊,做得多了自然會做得好。

媽媽太勤勞,孩子會有很強烈的依賴性。孩子想要一個東西,你不去給他弄,他自己就會想辦法去弄,比如,搬個凳子踩上去等等。如果你」懶「了,你的孩子動手能力就會提升。

我是一個獨立帶娃的全職媽媽,也是一個懶(自認為有智慧的)媽媽。因為我的「偷懶」,若蘭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好。1歲多就能自己吃飯、洗臉、洗手,2歲能夠自己穿衣、穿鞋,我也越來越輕鬆。

對於孩子,要適當地放手,對於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就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好了。等孩子解決不了了,再出手幫她也不遲啊。這樣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會慢慢提高,媽媽們也能輕鬆一點。

3、探索欲強

孩子的世界,有很多大人看不見的夢想,孩子大膽的主見,藏著一顆好奇而又想要探索的心。父母們如果試著放手,遵循孩子的想法,或許還能給予他探索世界空間,孩子就會變得思維活躍,喜歡思考,善於提問,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強。

當孩子到了2歲左右,就開啟了「十萬個為什麼」模式。當孩子提問時,我們家長可以適時地「犯懶」,讓孩子自己去探索或者陪孩子一起來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探索行為,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從而引導孩子往更深入的方向發展,讓孩子形成自己的獨特思維,也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智商。

4、學習能力強

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問題向媽媽求助時,很多媽媽都會像「竹筒倒豆子」一樣,把答案全部說出來。長此以往,孩子一旦遇見困難,就會認為「有媽媽在呢,什麼也不用擔心」,就不會想著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問題,而是等著父母出主意,想辦法。

一個「會偷懶」的媽媽,不會把答案直接告訴孩子,而是鼓勵孩子自己開動腦筋想問題,或者和孩子一起查閱書籍或藉助網絡解決問題。

在「懶媽媽」的引導下,孩子學會了獨立思考,學會了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解決問題,他們就會更加有成就感,更加自信。

5、社交能力強

很多父母在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發生衝突時,都會幫著自家小孩出面解決這些爭端,不是教育別的小朋友就是教育自家小孩,很多父母以為自己起的是緩解的作用,但真實的效果卻不是這樣。

這樣「勤快」的做法看似暫時緩解兩個孩子之間的矛盾,其實在兩個小朋友之間埋下了更深的隱患,如果家長在孩子每一次衝突時都幫孩子解決,孩子怎麼可能從中汲取和他人交流的經驗教訓。一個「懶媽媽」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和其他小夥伴的衝突,促進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所以,媽媽們不要一直在做一個」超人媽媽「了,有時候做一個」懶媽媽「,對孩子對自己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當然,這不是鼓勵媽媽們什麼都不做,只忙自己的事而不管孩子。「懶媽」的精髓是「手懶」,而眼睛不懶、腦子不懶。孩子慢慢長大,該放手時就放手,讓孩子大膽一點,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要事事親力親為。同時,「懶媽」還要多觀察、多動腦,想辦法鼓勵孩子,激發孩子的潛能,讓孩子越來越獨立。

「一切乃教育」,這是責商教育的重要法則,「懶媽」思維是當今21世紀遠離勞動的時代更具有現實意義。兒孫強才是真正的強!

相關焦點

  • 帶娃帶到崩潰?不想帶娃那麼累,那就要做個懶媽媽,給你5點經驗
    朋友是遠嫁,她老公是婆婆老來得子,婆婆的年齡大到可以當朋友的奶奶,身體不大好,無法幫她帶孩子,還好婆婆是個很慈祥和開明的老人,而朋友也從不認為婆婆就應該帶孫子,雖然婆媳關係不能說非常好,但也算客客氣氣,所以朋友日常只需要照顧好孩子就好,但新手媽媽獨自帶娃,需要付出百分百的耐心,寶寶一聲咳嗽就能令媽媽手忙腳亂,真的很辛苦,到底有多辛苦,也只有朋友自己才知道了。
  • 爸爸帶孩子的三個優勢,媽媽真的沒法比,老公都應該看一看
    在育兒方面,爸爸有著媽媽無法替代的優勢由於自古以來形成的「男主外,女主內」觀念,在家庭中由媽媽來帶孩子已經成為絕大多數家庭的選擇。但是由於性別差異,父親與母親給孩子的影響明顯不同。母親的撫幼本能使她更擅長照料,而父親對孩子性格的影響則意義深遠。
  • 媽媽和奶奶誰適合帶娃?家裡這個人帶娃更合適,帶出來的娃更聰明
    老人帶娃還是寶媽帶娃一直是個兩難的抉擇。 以前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帶娃,近幾年隨著經濟條件的好轉,出現了很多的全職媽媽,全職媽媽帶娃要面臨很大的經濟壓力。 那麼關於帶娃這件事,媽媽和奶奶誰更適合呢?
  • 《安家》裡海清的育兒觀:當媽就要「懶」,媽媽越懶,孩子越優秀
    自覺性超級高,時常沉迷於學習無法自拔,寫劇本、遊泳獲獎無數、寫得一手好字,畫起畫來也毫不遜色。更重要的是,出門在外,幾乎都是兒子在背包,在照顧媽媽。遇上節日,還會為媽媽貼心地送上自製的小禮物,並賦詩一首,簡直就是標準的貼心小暖男一枚。
  • 「我這麼優秀,你笨死了!」這4類媽媽,累死也養不出優秀的娃
    像有些家長雖然說付出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卻依舊養不出優秀的孩子,這可能就是教育方式不正確了。案例我們家隔壁就有一起這樣的例子,鄰居家的兒子從小非常的聰明,能說會道的,當時我們村裡很多人都猜測,這孩子以後肯定有出息。
  • 「我這麼優秀, 你笨死了!」這4類媽媽,累死也養不出優秀的娃
    這是大部分家長的普遍心理,然而到底能不能夠讓孩子未來有好的發展,並不是投資多少就能決定的。像有些家長雖然說付出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卻依舊養不出優秀的孩子,這可能就是教育方式不正確了。    有許多人可能都會覺得這爸媽真的是太不懂得教孩子了,居然把這麼好的一顆苗子給教歪了,但實際上,在生活當中做過這類事的媽媽還真是不少。不僅這位媽媽,像以下這幾位媽媽也很難養出優秀的孩子:
  • 為何國外媽媽一人帶一窩娃,中國全家帶一個娃?有些優勢比不了
    與這種常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外的媽媽們帶娃的畫風是這樣的:一個人帶一窩孩子毫無壓力,出門常常推著好幾個。 這位嫁給加拿大老公,在英國生活的東北寶媽「倫敦張踩鈴」,就通過她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了這背後的多方面原因。 為何國外媽媽一人帶一窩娃綽綽有餘,中國全家帶一個娃還身心俱疲呢?主要是她們的有些優勢,我們真比不了。 國外媽媽帶娃為何比我們輕鬆那麼多?
  • 媽媽和奶奶誰更適合帶娃?以上兩人不是最佳人選,這個人帶娃更好
    老人帶娃還是寶媽帶娃一直是個兩難的抉擇。以前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帶娃,近幾年隨著經濟條件的好轉,出現了很多的全職媽媽,全職媽媽帶娃要面臨很大的經濟壓力。那麼關於帶娃這件事,媽媽和奶奶誰更適合呢?有專家表明,媽媽和奶奶其實都不是最佳帶娃人選,爸爸帶娃更好,帶出的娃更聰明。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爸爸帶娃有幾個得天獨厚的優勢,這幾個優勢媽媽和奶奶也無法彌補。爸爸帶娃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 「金鼠年」這5個月份出生的寶寶,自帶「福氣」,媽媽生娃不遭罪
    執筆:歐陽比文 2020年還有一個月就「翻篇了」,不少爸媽在「愛你年」有了自己的金鼠寶寶,話說在這幾個月份出生的娃,媽媽不遭罪,寶寶生來就自帶「福氣」,有你嗎?
  • 新手寶媽快樂帶娃指南:不焦慮的媽媽,才能養出健康的孩子
    全職的媽媽,每天在帶娃的間隙奮戰家務,朋友聚會常年缺席,孩子有個頭疼腦熱你手忙腳亂地帶去醫院,兵荒馬亂地哄娃、排隊、哄娃、問診、哄娃、取藥……卻只收穫「都不上班了還帶不好」「每天在家就是做做家務」的評論。
  • 爸爸帶大的孩子更優秀?媽媽們別不服氣,這幾個優勢你可能比不上
    10年的研究,結果表示:由父親帶大的孩子更加的優秀,學習成績更好。 而能感受父親關愛的孩子,因為情緒穩定、營養攝入充足,身心可能更加的健康。 性別意識 由父親帶大的孩子,特別是女孩,更能形成一種性別意識,清楚地認識到異性的不同。而且這些女孩在長大之後與異性的交往能力也更可能更好。
  • 千萬別讓爸爸帶娃!媽媽帶娃是讓孩子開心,爸爸帶娃是讓自己開心
    「女性帶孩子」,這似乎是一個不可破滅的定律。這是怎麼回事?大部分是因為女性更加細心、體貼,知道孩子需要什麼。而爸爸們神經大條違背了照顧孩子的原則。如果有一天,孩子被交到了爸爸手裡,將會發生一些列啼笑皆非的事情,老爸帶娃,開心的永遠是爸爸!很多網友都在網絡上分享帶娃的日常。
  • 爸爸「另闢蹊徑」式帶娃,寶寶滿意的翹起了二郎腿,媽媽不敢打擾
    有位寶媽是這麼形容爸爸帶娃的:男人帶娃仿佛是寶寶的一場噩夢。編 輯:柔山日常生活中,大多情況都是媽媽帶娃,除非是媽媽有事出門,才會輪到爸爸在家帶娃,畢竟大多數的寶媽都不太信任男人帶娃。爸爸並不是不會帶娃,而是缺少「機會」帶娃曾看過這樣一個調查:父親陪孩子看書的時候,對於孩子的身心、智力發育都會有更好的效果,因為爸爸和媽媽的腦迴路不太相同。
  • 「低能媽媽」完美逆襲:這樣培養孩子,不優秀才怪
    在節目中,包文婧曾表示餃子的到來是個意外,自己還並沒有做好當媽媽的準備。可是既然來了就要接受,沒有做好準備的包文婧根本不會帶娃,她認為自己還是個孩子,常常跟著餃子一起哭,認為大家都在關心孩子沒有人關心她。
  • 這屆爸爸優秀起來,連媽媽都自愧不如
    難怪網友大讚:這演技,可以出道了;這屆爸爸太拼了;請給爸爸們晚上加個雞腿。要說這屆爸爸,常常被調侃為「這個時代的稀缺品」,但是,一旦他們崛起,認真帶起娃兒來,那還真的是連媽媽都要自嘆不如了。帶娃耐心,優秀英國詩人愛德華·楊格說:男人最鐵石心腸,但只要當了父親,就會有一顆溫柔的心。此話不假。
  • 媽媽帶娃和爸爸帶娃,畫風完全不一樣,網友:點開都需要勇氣啊!
    後來,媽媽葉一茜就此事吐槽:「最不能忍的就是他讓森碟外穿秋褲,那不就相當於內褲穿在外面啊!」哈哈,儘管當時森碟的爸爸不太懂小姑娘的穿衣搭配,但好在森碟的顏值hold住。下面來看看幾組對比圖,媽媽帶娃和爸爸帶娃,畫風完全不一樣。
  • 優秀的孩子背後,總有一個「壞」媽媽
    媽媽每天叫起床、催上學,放學回來還要督促作業,讓孩子學教養、立規矩、抓成績……苦口婆心,最後卻成了孩子眼裡的「壞蛋媽媽」。而爸爸呢?帶著孩子偷個懶、陪孩子去趟遊樂園、給孩子偷偷買幾個冰淇淋,再在媽媽吼孩子的時候,適時來一句「你這麼兇幹嘛呀」,那何止是孩子眼裡的「好人」,簡直是孩子心中的「英雄」了。所以,「壞」媽媽總是有苦說不出。
  • 「最嫩爸爸」走紅,在家帶娃被誤認為是哥哥,媽媽:這是我老公
    大部分男性結婚的時候都在二十八九歲,這樣生了娃之後也就三十多歲了。雖然由於生理方面的優勢,男性不那麼"顯老",但年過三十多少也有點滄桑感。但令人神奇的是,現在的很多寶爸卻做到了 逆襲,哪怕生了二胎甚至三胎一樣很年輕。
  • 嗯哼愛媽媽讓人羨慕,養兒更費心,常說三句話娃將來更有出息
    還有個閨密,家裡也是倆男孩,我們湊一起聊男孩的養育,更多著眼於怎麼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畢竟,帶男孩和帶女孩還是有不同的。家有男孩,養育更費心說到這裡,有些家長會認為,要男孩不就是為了養兒防老?我覺得不盡然,我更多希望,孩子以後能成為棟梁之材。
  • 帶娃一天崩潰幾次?來聽聽這些媽媽怎麼說
    封圖來源:寶寶樹原創插畫帶娃是個什麼感覺?四個字:五味雜陳。三個字:太難了。兩個字:崩潰。那麼,你一天會崩潰幾次呢?我們隨機採訪了幾位媽媽,一起來聽聽她們的答案吧~01@悅悅媽,外企職員,女兒7個月「睡渣寶寶二十分鐘醒一次,我要瘋了啊啊啊!」都說嬰兒般的睡眠讓人羨慕,可我有了孩子才知道,童話故事都是騙人的!家有睡渣寶寶,真的是折磨死人了。女兒從出生起睡覺就不讓人省心,現在半歲多了,簡直有愈演愈烈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