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追完了《安家》,因為媽媽的身份,因此對海清飾演的宮蓓蓓處境深有感觸。除了劇情的設置上超級貼近生活之外,還有演員海清如火純青的演技令人折服。
一直以來,海清就像娛樂圈的一股清流,低調打磨演技,不炒作不驕縱。在她的微博上,從來只發三類東西,宣傳廣告,自我放飛的嗨照,和兒子蛋妞。
海清家的兒子蛋妞,就是那種令無數父母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自覺性超級高,時常沉迷於學習無法自拔,寫劇本、遊泳獲獎無數、寫得一手好字,畫起畫來也毫不遜色。更重要的是,出門在外,幾乎都是兒子在背包,在照顧媽媽。遇上節日,還會為媽媽貼心地送上自製的小禮物,並賦詩一首,簡直就是標準的貼心小暖男一枚。
有一次,海清給兒子買了個新棒球,想拉著兒子一起玩,結果蛋妞紳士地說:「我一會做完作業再陪你玩吧,你先休息一下!」海清心疼兒子作業太多,反而被蛋妞批評了一頓:「媽媽,你要有耐心,不要對作業有反面情緒!」
不少網友看過後直呼:覺悟性這麼高的兒子給我來一打!
這還不是蛋妞第一次沉浸於學習無法自拔,在海清的微博裡,蛋妞日常的作業畫風就是這樣的。
深夜12點了,蛋妞還在寫作業。
海清:「兒子你別寫了,睡覺去吧!」
蛋妞:「我還沒寫完,你先睡吧!」
為了辯論賽做準備,坐個飛機全程都在寫作業,連老母親海清都在感嘆:「別掃了他的興,別當絆腳石。」
這簡直就是天使一般的孩子。
這個天使一般的孩子,除了愛寫作業外,幾乎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媽媽脾氣不好時,便畫了一幅《山居圖》送給媽媽,在蛋妞心中,媽媽好,全家便好。
和媽媽一起比賽書法,直逼老母親的造詣。
身為一名遊泳小將,自由式、蛙泳、仰泳,包攬了洛杉磯遊泳大賽三塊金牌。
一言不合,就開始寫小說。
和蛋妞在一起,被照顧的永遠是海清。幫媽媽背包,幫媽媽洗襪子,同樣身為老母親,看到這樣的兒子,羨慕得想哭:「怎麼養出來這樣好的一個兒子?」
不過,回顧海清的育兒方式,還真看出來一個道理,好兒子不僅是養出來的,而是「懶」出來的。
因為海清常年在外拍戲,沒有太多的時間照顧兒子。因此,從蛋妞4歲的時候,海清就在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經常在蛋妞面前「撒嬌裝懶」,讓兒子拎包、做家務等。
從海清與蛋妞的日常相處風格裡可以看出,他們的關係更像是朋友,好哥們的關係,而非母子關係。
和蛋妞一起畫畫時,互相塗抹顏料,一起看世界盃時,熬夜到很晚,蛋妞知道懶媽媽不能給自己做早餐了,便默默地給同學發了個信息:「幫忙帶個漢堡」。
可見,在孩子面前示弱,甚至裝懶,不僅讓蛋妞學會了如何照顧人,怎樣關心父母,從小就懂得了擔當與責任。
美國教育權威詹姆斯博士說:「依賴本身滋養懶惰、精神鬆懈,不屑於獨立思考,易為他人左右等弱點。處處為孩子包辦代替,是個獲滿分的父母,但絕對不是一個合格的父母,他們的「愛」就像一面雙刃刀,疼了孩子也害了孩子。」
中國大部分的父母幾乎都把孩子當作弱者來對待,生活都是圍著孩子轉。媽媽們白天上班,拖著一身疲憊回家。晚上還要繼續幫孩子洗澡、洗衣服、輔導作業等等。為孩子付出了百分百的精力,最後卻讓孩子成了掛在父母身上的「樹袋熊」。
所以,70分的懶媽媽,才養出100分的好孩子。
那麼如何做一個成功的70分懶媽媽呢?
曾經有人說:做父母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忙於育兒之術,第二重是長於育兒之術,第三重是精於育兒之術。
而多數的父母都在忙於育兒之術,做到像海清這樣的精於育兒之術的,還需要很長時間的修行。
胡可曾在一檔節目中說:「生活中,無論老公還是孩子,你幹得越多,他們就幹得越少,女人要學會示弱,不僅要跟老公示弱,還要跟兒子示弱,你示弱他們就會很爺們,才有機會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胡可家的兩個孩子上《爸爸去哪兒》時,安吉對小魚兒無微不至的照顧,被無數觀眾圈粉。可見生活中的胡可也是一個「懶」媽媽。
每個孩子的動手能力就是通過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嘗試磨練出來的,媽媽懶一次,孩子們就多一次實踐機會,並從實踐中獲取到寶貴的經驗與教訓。媽媽每懶一次,就會激起男孩的保護欲望,讓孩子更獨立,更有責任感。
翻看海清的微博就不難發現,在日常生活中的海清,也是一個不斷在學習和成長的媽媽。
很多次,蛋妞在做作業,海清就坐在一旁安靜的看書。
長期下來,蛋妞與海清之間似乎形成了一種默契:只要媽媽拿起書,蛋妞也會跟著一起看書或寫作業。
每年暑假,海清都會推掉很多工作,專心陪著兒子上各種興趣班。孩子上課,她在一旁也沒閒著,不是在看書,就是在看劇本,合理利用每分每秒。
因此,陪著孩子一起成長,才是對孩子最好的言傳身教。
海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告訴蛋妞,媽媽在和你一起成長。
70分的懶媽媽,並不是讓媽媽在生活中將所有的事情都交給孩子去處理。畢竟孩子還太小,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媽媽們應在生活中學會創造和把握機會去懶。
當孩子兩三歲時,自我意識開始增強,他們就會十分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和需要。父母對孩子的每一次重視,就會給孩子增加幾分安全感。因此,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自身條件和能力,在適當的時候向孩子示弱。
唯有無數次的親身經歷,和一次次的挫折,才能讓孩子的心智更加成熟,給予孩子獨立面對困難的勇氣。
1. 家務上示弱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適當的懶一點,多讓孩子參與到家務中來。家有二寶,更需要父母多懶一點,大寶身上的那份責任與擔當,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二寶,促進兩個孩子共同成長。
2. 學習上示弱
在孩子的日常學習中,會經常遇到困難。此時,父母應適當示弱,假裝不知道答案,讓孩子養成主動思考的好習慣,而不是一遇到困難就立即向父母求救。如果孩子在獨立思考後仍舊找不到答案,此時父母可帶著孩子一起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孩子解決好問題後,還可以聘請孩子當自己的小老師,讓孩子體會到自己的重要性。
3. 位置上示弱
父母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不要總是將自己擺在高高在上的長輩位置,而應像海清一樣,將孩子當作朋友,以哥們的形式去相處。
父母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難,也可以去向孩子求救。家裡有什麼需要決策的事情,多和孩子商量,多參考孩子給出的決策辦法。
父母在向孩子示弱的過程中,就要做好迎接孩子失敗的準備。孩子稚嫩的雙手會做出許多讓父母們內心崩潰的事情,此時,父母的切勿對孩子失去信心,或憋不住,立即上前幹預。
孩子仍舊需要很長時間的成長,父母應該一路跟隨而不強制,信任多於打擊,多鼓勵孩子,多跟孩子說「我相信你可以做好的」。
父母的每一次信任和鼓勵,會給孩子多一份信心,多一份迎接失敗的積極心態。
愛是相互的,孩子需要愛,父母更加需要愛。
這一點霍思燕就做得很好。
她和嗯哼的日常相處中,時常表現出弱小的一面,尋求孩子的關心和照顧。
出去玩時,看到蟲子,對孩子說:「媽媽有點怕,你可以保護媽媽嗎?」
外出旅遊時,告訴孩子:「媽媽的包實在太重了,你可以幫媽媽分擔一點嗎?」
上了一天班回來,坐在沙發上,問問孩子:「上了一天班了,媽媽的肩膀有點痛了,可以幫我捶捶嗎?」
家長向孩子尋求愛,並不是在向孩子表達自己的無能與軟弱,而是一種教育的智慧體現,讓孩子也能感知到父母並不是萬能的,父母也有辛苦勞累的那一刻,也需要孩子的關心與愛護。
教育是一段長久的修行之路,父母應學會在合適的位置退出,留給孩子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