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天,我會去日本,好好體會,至少三個月。
一直想寫日本,這個神奇的島國。
最近,看了《工作細胞》,很有感觸;看了《啊!設計》,嘆為觀止;然後這些天,諾貝爾獎全部公布完畢,一看數據,哇...簡直了,從2001年開始至今,18年18個諾貝爾獎項,而且不是文學獎這種「虛頭巴腦」的。
終於,忍不住要寫點什麼——我認知的日本。
首先冒出的前兩個印象,比較糟糕。
1.二戰,這個愚蠢的國家!偷襲珍珠港,簡直坑了德國這個隊友。(自己至今還是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90年代的經濟泡沫,房價崩盤,失去的二十年...至今萎靡不正。剛好身處家電這個行業,也深深的感受到日本整個家電行業的「敗走」。(這個觀念感覺要被推翻了,因為,就算在這蕭條的二十年,連續18年拿出了實打實的18個諾貝爾學獎)
然後,說說有趣的好玩的,令我肅然起敬的。
1.先說《工作細胞》,被這種想像力給震驚了,能把人體上億的細胞這麼拿來玩,科普教育真的很到位。因為本身是做硬體的,剛好在日企,接觸過那些教科書,以及把元器件拿來搭積木這麼玩的,簡直不要太生動。
2.再說《啊!設計》,如果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日本,我會用「精美」;我承認,這個名族高明的審美,折服了我們,也一直影響著我們。只是一部教育片,簡單甚至有些枯燥,但是設計就是這樣的吧,把所有的元素打亂重組,去發現規律,去探索去詢問,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去素描...一個簡單的日語「啊」都呈現出多少有趣的形態。最後你還會發現,後面訪談的都是設計界頂頂牛逼的大師來給一個幼兒節目捧場。
其他一些東東:
3.櫻花和富士山;地震、海嘯、颱風。最初的印象,沒啥好說的。
4.自殺率極高。其實,這個我想到的是,富士山下的「自殺森林」;以及新一代日本青年迫於生活的壓力,「佛系」的生活;聽同事講得最多的一點就是,日本人晚上加班從不先吃晚飯,總是加班結束去喝點小酒,而且是非常非常慢的「品」,很晚回家。
5.二次元 & cosplay。參加過兩屆cosplay,一屆主流的一屆小眾的...同時追著各種動漫...說不出這是一種怎樣的文化...腐宅麼?秋葉原見吧。
6.後來,還接觸了一個詞,陰翳禮讚,一直不懂這是一種怎樣的美學?希望下次去感受一下。
還有好多.....創造了好多有趣的文字和詞彙;森林也是一個主題?;極度的僵化死板 or 嚴謹?;孤寂也算麼?......
看到過這麼一句話:最主流的日本,成了世界的非主流。
2020年,東京奧運會開幕...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