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農村人的傳統生活習慣中,相信每個農村家庭長大的孩子都了解,相信大家也都遇到過家長們囑咐的很多不允許,比如:理髮就有說道正月不允許理髮!天哪!正月不應許理髮?那麼,啥時候理髮呢?說到這裡,相信不少朋友都會想到那絕對是二月二這天啦!
二月二為什麼有很多的人去理髮啊?太有講究了!究竟為什麼啊?
文/鄉村小單【圖片源自網絡】
在農村很多地方,均有正月不理髮的習俗流傳,關於這一習俗很少有人知其根源,眾所周知的則是正月理髮對舅舅不利。說來這也是多麼不靠譜的說法,舅舅的安危與外甥的頭頂頭髮有關係。我們不談其說法的荒唐性!一起來探討一下其歷史性。
外甥的頭髮因何與舅舅的性命有了瓜葛?
在我的家鄉,通常還把孩子身上的一物與舅舅扯上關係,新出生嬰兒頭上幾乎都會出現枯皮,學名叫做「皮脂溢出性皮炎」,農村老人傳的叫法「舅舅屎」。過去我曾聽家鄉的老人們說:孩子頭上的「舅舅屎」越多說明將來孩子與舅舅更親。那麼,這些東西為何與舅舅有瓜葛呢?
在農村俗語可謂是無處不在的名句,有這麼一句俗語「外甥是狗,吃了就走」,從此話上看,我們知道,在農村,人們對親情看得很重,但有時也把關係親疏分的很清。事實上,據我所知,老人對於孫子輩,大多老人想念外孫的皆會多出家孫一些。其因簡單,外孫不常在身邊,但是也是自己「手心手背」上掉下來的肉。人生對待自家子女大家都說「要一碗水端平」,但要端平一碗說真容易嗎?一句「外甥是狗,吃了就走」就可看出,在孩子身上找點與舅舅有關係的東西,或許能拉近一些親關係。當然這只是小單的個人觀點,事實還一歷史大學問哦!
據社會學家考證人類是從母權社會一步一步發展到父權社會的,母系氏族社會,家人的重要代表是舅舅,自然不可小覷。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外甥與舅舅的關係總著一些特殊的情愫。不過對此觀點,我覺得是不足為「正月不理髮」理由的,因為我們知道古人無論男女皆是留長髮的。
據民國二十四年版的《掖縣誌》卷二《風俗》來看:「聞諸鄉老談前清下剃髮之詔於順治四年正月實行,明朝體制一變,民間以剃髮之故思及舊君,故曰『思舊』。相沿既久,遂誤作『死舅』」。人誰不盼望親人平安呢?
二月二為什麼有很多的人去理髮啊?
在我們的傳統民間節日裡,農曆二月初二,人稱龍抬頭日,這還得從農曆二十四節氣日說起,農曆二月是仲春季節,二月二又處在二十四節氣的「雨水」、「驚蟄」、「春分」之間。故被人們定為「龍抬頭」節日,據悉這日還是神話傳說土地爺的誕辰。無論是龍還是神,對我們皆有著無數的民間文化發展的影響。
我們知道,古人對星辰觀察及研究十分重視,上古時代人們曾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星辰的位置,據此判斷季節。不知道大家有聽說過,春天農耕開始之際,東方蒼龍星象的相關說法沒呢?簡單來說,就是這時節,星辰的位置變化在空間產生了東方蒼龍初露頭角的星象空間變化。
自古,人們無一不期盼生活美滿,風調雨順,家人平安的,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南方有土地誕辰之說,北方有堯的誕辰之說。又因人們對頭的重視,說到對頭的重視,農村另有許多說法,出於對神話人物的敬畏或龍的吉祥之意,人們有充分理由把二月二作為理髮的好日子。
對於,以上農村民間民俗習慣,小單很是贊同網友的這一說法:「講究風俗習慣正月就不能理髮,不講究風俗就可以理髮的,因為二月二去理髮,據說能夠帶來一年的好運。二月二,龍抬頭,孩子大人要剃頭。」事實,無非是圖個好兆頭,盼望好運連連。而這些農村老人囑咐的不允許或二月二要剃頭之說,也外不開講究對長輩的尊重之情及期盼生活美好之意不是?不知您對此還有哪些不同看法及觀點呢?歡迎評論留言吧!記得您的關注就是小單的動力哦!謝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