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31日,一名91歲亞裔老人在美國奧克蘭唐人街被人惡意推倒,這名嫌疑人隨後又以同樣的方式,襲擊了一名60歲男子和一名55歲女性。
這段監控畫面被媒體公布後,立刻引發美國亞裔群體的抗議。
華裔演員吳彥祖和韓裔演員金大賢,在社交網絡聯合懸賞2.5萬美元緝兇,呼籲停止針對亞裔群體的暴力行為。
3月16日,美國亞特蘭大地區發生槍擊案,造成8人死亡,其中包括6名亞裔女性。
這起事件徹底點燃了美國亞裔群體的怒火,人們在多地舉行「反仇視亞裔」的遊行集會活動。
前不久,金球獎視後、韓裔演員吳珊卓也走上街頭,發表「停止仇恨亞裔」的演講,現實生活中的她比作品裡的角色更加有「女王」範兒:
然而,就在這場街頭演講的同一天,美國加州再次發生針對亞裔的犯罪事件。
一位28歲的單親媽媽被槍殺,其家屬憤怒發聲,質疑犯罪的動機為種族主義。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美國國內針對亞裔群體的暴力事件迅速激增,各種形式的仇恨犯罪愈演愈烈,無良政客利用疫情煽動種族歧視,更是加劇了局勢的惡化。
根據美國主要城市警察局統計數據,2020年反亞裔仇恨犯罪激增近150%。
日常宣揚「自由」、「多元」、「包容」的美利堅,對亞裔的排擠其實從未改變。
這讓我想起一部紀錄片,講的就是39年前的一起針對華裔的犯罪事件——《誰殺了陳果仁》。
陳果仁原籍中國廣東省,自幼被遺棄在孤兒院,之後跟隨養父母入籍美國,成為華人移民二代。
根據朋友的描述,陳果仁性格開朗自信,很快就適應了美國的生活。
他甚至比同齡的白人更加擅長交際。
大學畢業後,陳果仁進入一家汽車製造公司擔任設計工程師,業餘時間在中餐館兼職。
1982年,27歲的他即將成家,婚期定在了6月28日。
按照美國人的傳統,他和朋友來到一家酒吧舉辦自己的婚前單身派對。
然而,期間陳果仁與一個叫埃本斯的白人發生口角,從推推搡搡演變成打架鬥毆,埃本斯的繼子也加入了打鬥。
這場爭執後來延續到了室外的停車場,埃本斯的繼子從車上取下一個棒球棍,開始追著陳果仁毆打。
在父子倆的圍追堵截下,陳果仁逃無可逃,頭部被球棍擊打數次。警方趕到現場時,他已經腦漿冒出,整個人沒了意識。
經過四天的搶救,陳果仁沒能挺過鬼門關,大喜之日就這麼變成了忌日。
埃本斯和繼子很快被警方逮捕,以二級謀殺罪被起訴。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兩人與檢察官達成了認罪協議,最終罪名降為「誤殺罪」,只被判處三年緩刑、罰款3000美金。
主審法官認為,他們此前無犯罪記錄,是工作穩定的「良好公民」,襲擊的本意是想教訓陳果仁,只是出手太重而已。
陳果仁也非當場斃命,所以兇手的行為符合「誤殺罪」……
最不可思議的是,這場審理並未讓陳果仁的母親到場,也沒有請當時出警的警察出庭作證,只聽取了被告方的一面之詞就直接宣判了。
過於寬鬆的判決結果,立刻引發了美國亞裔群體的不滿,認為這種判決相當於官方發了一張「3000美元的殺人執照」,暗示每個美國白人,只要你有穩定的工作,即便殺害了華人,花點錢就能免於牢獄之災……
而案件最受關注的焦點,是當時有目擊證人稱,雙方發生口角的導火索是埃本斯對陳果仁說——「就是因為你們這些小混蛋,我們才會失業。」
陳果仁正是無法容忍這種辱罵,才上前與其爭執。
說到這裡,就要簡單聊一下陳果仁被害的案發地——底特律。
這是美國曾經風光無限的「汽車城」,大批美國人前來定居、尋求工作機會,汽車工業是他們為之驕傲、賴以生存的事業。
然而到了70年代,石油危機重創底特律的汽車工業,失業率迅速攀升至17%。
再加上當時黑人居民大量湧入、日本廉價進口汽車佔據市場等因素,越發激化了當地白人對有色人種的排擠情緒。
紀錄片中截取的新聞片段,現在來看「劇情」頗為似曾相識——政客們把矛盾甩鍋給日本人,利用一切機會煽動種族對立。
而輕信這些說辭的白人民眾則群情激憤,在街頭上演打砸日貨的「愛國」戲碼。
在這種畸形的文化氛圍中,所有的亞裔都變成了攻擊對象,種族歧視引發的衝突不斷。
據目擊證人的證詞,當時埃本斯把陳果仁誤認成了日本人,才對其進行言語羞辱。
因此在亞裔群體看來,這起案件本質就是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
一時間,底特律的亞裔人士成立了美國伸張正義聯合會(ACJ),為陳果仁被害案奔走抗議,並代表陳果仁的家屬,以埃本斯侵犯民權為由,向聯邦政府提起訴訟。
他們的計劃,是推翻原來州政府的寬鬆判決,為枉死的陳果仁伸張正義。
時為記者的華裔作家謝漢蘭,也積極為訴訟奔走,希望更多的人看到當下亞裔被白人歧視、漠視的艱難處境。
然而,第二次訴訟並沒有迎來預想中的勝利。
雙方經過幾次上訴、重審,最終埃本斯還是被判無罪了。
從這個結果來看,這起華裔移民二代被害案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悲劇,殺人兇手從未為自己的罪行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
陳果仁的母親雖打贏了民事賠償的官司,但150萬美元的賠償款,她並沒有從埃本斯那裡拿到多少,因為兇手之後搬離底特律,賣掉了全部家產。
不過回顧整個案件,陳果仁被害案也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它首次喚醒了亞裔族群的民權意識,從根本上推動了美國亞裔的民權運動。
本來各自為戰的華裔、日裔、韓裔、越南裔等亞裔族群,之後形成了團結的群體,與一切反亞裔的偏見行為作鬥爭,時刻爭取自己應有的權利。
然而,儘管案件一晃過去了39年,美國針對少數族裔的歧視與偏見並未減少,反而成為政客最唾手可得的煽動手段。
所謂的自由與包容,正在被非理性的仇視所取代。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國內媒體報導亞裔抗議仇恨犯罪的新聞下,也出現了這樣一種冷漠而充滿戾氣的聲音:
甚至有人看到抗議遊行現場的照片,滿含嘲諷地回復一句:
雖然無法揣測他們到底經歷了什麼,才會有如此偏激的言論。
但我想說的是,正因為這是美國人在歧視美國人,我們才更應該關注、更應該發聲。
一直以來,以美國為首的幾個國家自封「人權判官」,充當「人權教師爺」。最近幾天,又針對我國少數民族的所謂「人權問題」攻擊我們,全然不顧自己國內的少數族裔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我倒想問問,去年,警察暴力執法,造成黑人弗洛伊德的死亡,引發波及整個美國的示威遊行;今年,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又造成多人死亡、多地集會抗議。
這麼多破事兒,你們的「人」都活不下去了,「權」又怎麼存在呢?
你們在這時候還用人權問題糾纏中國,是因為打自己的臉很爽嗎?
最後,我想用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昨天記者會上的回應作為結尾。
「歷史和事實表明,這幾個國家想當人權教師爺,但他們根本不配,他們既非聖人,更無實力。」
希望他們明白:今天的中國不是伊拉克,不是利比亞,也不是敘利亞,更不是120年前的中國。
外國列強架起幾門大炮就能打開中國大門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幾個所謂的學者和媒體同官方勾結就能肆無忌憚抹黑攻擊中國,而不受任何懲罰的日子,也一去不復返了。
奉勸他們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利益與民族尊嚴的堅定意志,來而不往非禮也,他們終將為他們的愚蠢和傲慢付出代價。
也許是國內最認真的電影自媒體
長按掃描二維碼關注
點個在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