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S視頻《亞裔中國人》,回顧亞裔在美國150的歷史,海外華人必看

2021-02-08 大紐約華人資訊

撰稿 Taola | 排版 Ziyan | 校對 Ac

PBS新上映的紀錄片:《亞裔中國人》,回顧亞裔在美國150的歷史,每個在美華人都應該看。美國公共電視臺(PBS)在2020年5月播出大型歷史紀錄片《亞裔美國人Asian Americans》,據PBS臺介紹,該片以獨特的視角系統講述亞裔美國人對社會各方面的貢獻以及他們所面臨的挑戰。這部五集的紀錄片將聚焦當年的排華法案、日裔集中營等涉及亞裔群體的多個重要歷史事件,並通過具體的家庭和個人的經歷來呈現給觀眾。這部作品在當下亞裔群體因疫情而遭歧視的形勢下也具有了特殊的現實意義,令人們反思自19世紀中期以來至今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問題,以及亞裔為美國社會發展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https://www.pbs.org/show/asian-americans/1、2020年5月 PBS的新系列片,講述亞裔在美國受歧視和奮鬥的歷史
2、最早的亞裔移民是華人,修建橫貫大陸鐵路,但因可接受低薪而排斥
3、'排華法案'是第一個排斥種族移民的法案,華人又成為第一個非法移民
4、然後是全體亞裔被剝奪歸化權,不能申請公民,也就不能成為有產階級
5、亞裔子女繼續在美國發展,並爭取自身的權利暫未找到中文片源,關注本微信公眾號,找到新的更新後,我們會及時提供給大家。

未經授權,謝絕公眾號商業轉載!


推薦閱讀

可直接點擊以下公號名稱進行關注:

相關焦點

  • PBS大片《亞裔美國人》講述了怎樣的故事?(視頻)
    5月11開始東部時間晚8點,PBS將隆重播出講述亞裔移民歷史的五集系列記錄片「Asian Americans"——《亞裔美國人》,聽亞裔移民講述他們自己的故事。《美國華人》公眾號歡迎讀者投稿分享觀後感和您自己的故事。
  • 《亞裔美國人》:一部具有現實意義的歷史紀錄影片
    令人欣慰的是,一部紀錄片《亞裔美國人》五月中旬在各地的公共電視臺播出,將來自亞洲各地移民的坎坷經歷,他們對美國的貢獻和對族裔更為融洽的願景,以歷史上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呈現在觀眾的眼前,為居家禁足的人們回顧歷史、展望未來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
  • PBS《亞裔美國人》系列紀錄片觀後感
    「如果你了解歷史, 你會了解自己」,或者至少,如果我們多了解一些歷史,會更了解自己。PBS在亞裔月播出的《亞裔美國人》系列紀錄片,在這個特別時期,值得我們每一位在美華裔認真看一看。該片製作組在德州Crystal City "Detention Camp Rally"全片共分五集,每集約一小時,回顧了亞裔近兩百年來在美國這片新大陸上的辛酸苦辣。
  • PBS 紀錄片亞裔美國人
    終於有時間看了為亞太裔月PBS推出的紀錄片,亞裔美國人。很不錯的紀錄片,講到了華裔,日裔,韓裔,印度,越南,菲裔等等族裔的歷史。
  • 「亞裔美國人」大型歷史紀錄片5月11日首播 以獨特的視角審視美國歷史,述說亞裔美國人對美國各方面的貢獻,以及他們所面臨的挑戰
    (本報綜述)美國公共電視臺(PBS)預定在5月11-12日播出大型歷史紀錄片《亞裔美國人Asian Americans》,該片以勇敢而獨特的視角審視美國歷史,系統講述亞裔美國人對美國各個方面的貢獻以及他們所面臨的挑戰。
  • 大型歷史紀錄片《亞裔美國人》將於5月11-12日播出
    美國公共電視臺(PBS)預定在5月11-12日播出大型歷史紀錄片《亞裔美國人》(Asian Americans
  • 《亞裔美國人》美國亞裔top6族群的故事
    感謝有華人同事的推薦,第一時間看了這部紀錄片劇集,非常長見識,推薦給每一個人對AsAm議題感興趣的人。就個人來說,即使以後拿到綠卡,在美國成家養家,我對亞裔美國人這個身份的零歸屬感不會有太大改變,23歲才以留學生身份出國的我如果不是一直覺得自己就是個in-between,頂多有一天也許會接受海外華人這個身份。
  • 「亞裔細分法案」是美國政府針對華人的迫害嗎?
    2、近二十年來華人學生在加州公立大學比例的增加,不是因為加州不允許實施「扶持行動」,主要原因是申請人數增加了;而華人視之為洪水猛獸的SCA5法案即便通過,考察歷史數據,對華人學生的錄取影響也會較為有限。3、從趨勢來看,美國大學已經越來越不把「種族」作為「扶持錄取」的考量,所謂「亞裔比黑人和拉丁西裔學生SAT成績要高兩百至四百五十分才能被名校錄取」,已經是過去式。
  • 《亞裔美國人》系列紀錄片開播 展現亞裔150年「美國夢」奮鬥史
    亞裔生活在美國已有150多年的歷史,但長久以來,他們的聲音總是被人們忽略。幾十年來,亞裔對美國的貢獻在教科書中輕描淡寫,他們的生活經歷也不被主流媒體所重視。5月是美國的「亞裔和太平洋諸島後裔傳統月」,《亞裔美國人》系列紀錄片由PBS(美國公共電視網)和覆蓋華盛頓、維吉尼亞州和馬裡蘭州的WETA廣播臺共同製作,聚焦了亞裔在塑造美國歷史、形成美國形象的過程中扮演的角色。
  • 美國紀錄片講述「亞裔的抗爭」
    這部全部由亞裔美國影視團隊製作,展現19世紀以來亞裔生存情況的5集紀錄片,其中既有中國勞工也有社會名流,還有歷史上迫害亞裔的醜聞。聯繫當下疫情期間亞裔受到的歧視,這部紀錄片讓美國人更關注亞裔在各個領域的現狀和困境,其中也包括最具代表性的影視產業及其從業人員。
  • 亞裔在美國要被欺負到什麼時候?」
    美國華裔人口佔亞裔人口比例24.5%,每4個亞裔就有1個是華人。作為美國亞裔中不可忽略的部分,曾經習慣性保持緘默的華裔群體在移民美國後,遭遇了諸多不平等待遇 ——1858年,加州通過法律「禁止一切中國人和蒙古人種進入加州」,這項法律最終被加州最高法院在1862年撤銷。 1854年的People vs.
  • 美國又一次上頭條!!紐約東村驚現亞裔割臉狂魔!受害者出地鐵被割傷 面部縫150針
    圖為警方公布的嫌犯截圖受害者史密斯美國中文網據每日郵報報導  紐約客們最近出行一定要多加小心。受害者面部被縫了150多針,而嫌犯犯案後立即逃之夭夭。在接受採訪時,史密斯說,自己發現面部不停流血後儘量想保持鎮定,當時血流的到處都是,自己手上和手機上全是鮮血,連報警都做不到。「我根本不認識那個人,他看起來像是亞裔,個子不高,手上拿著刀片。」史密斯回憶道。史密斯是紐瓦克一名社工,由於神經受損,在經過了8個小時手術之後,史密斯的面部還有部分面癱。
  • 孤獨的第十一個等級——在美國的亞裔人
    沒錯,他們就是定居在海外的亞裔人群。 其實,這麼一群「香蕉人」看似已經完全融入了西方文化中,但實際上他們的心緒和情感我們並不了解。 對於一部分亞裔來說,這些事件中呈現出的一種多方位的偏見——他們因為病毒而受到錯誤地指責,他們被劃分到一個單獨的群體中。 亞裔美國人,這個詞所代表的民族文化差異遠比它的名字的意義更加深遠。
  • 加拿大亞裔女演員拿下金球獎,她曾扮演過多少有名華人?
    她是加拿大女演員,1月6日晚,她主持了一個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的頒獎晚會,2019年的金球獎(Golden Globes Award),史上第一次。什麼第一次?第一個亞裔主持人,不論男女。第一個加拿大主持,不論亞裔非裔。
  • 從華人被亂棍打死到李安吳珊卓好萊塢出彩,40年裡美國亞裔經歷了啥
    這部全部由亞裔美國影視團隊製作,展現19世紀以來亞裔生存情況的5集紀錄片,其中既有中國勞工也有社會名流,還有歷史上迫害亞裔的醜聞。聯繫當下疫情期間亞裔受到的歧視,這部紀錄片讓美國人更關注亞裔在各個領域的現狀和困境,其中也包括最具代表性的影視產業及其從業人員。
  • 第二波疫情或使亞裔歧視劇增,北美華人不再對種族主義沉默!
    諷刺的對象是一個持續用新冠病毒來攻擊中國人群體、公然煽動排外和仇恨情緒的高官,支持這樣針鋒相對的還擊。確實,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在川普的煽動下,美國全國範圍內針對華裔的種族歧視急劇增加,許多華裔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騷擾與侵犯,甚至在加拿大,這樣的事件也不能避免。
  • 孩子是亞裔美國人的煩惱
    黃西在不久前的一期深夜脫口秀裡講了個段子:爸,我今天學了美國歷史。哇,這真不錯。現在我真替黑人朋友們感到難受。是啊,他們在歷史上確實受到很不公平的對待。對啊,我很高興,我是個白人。論壇上的華人移民與唐人街的華人不一樣,前者以上世紀 90 年代經歷過國內高考的知識分子為主,落地選擇也集中在東西兩岸公立學區資源較好的地區,多年來經營已經形成較為富裕和初具規模的社區。在美國東西部都會區,都會有幾個華人聚集的縣城。以舊金山為例,近年來新華人移民已經延伸至舊金山南部及東南部。
  • 在美國:真的是亞裔不如黑人,黑人不如白人嗎?
    所以亞裔讓哈佛放棄招收黑人,取而代之的是一群平庸的潛在的碼農,可能嗎?華人提高在美國地位的方法並不是狀告哈佛,這其實很搞笑,猶太人錄取率這麼高是狀告哈佛得來的?華人應該積極從政,競選眾議院、參議院、部長、總統、大法官,不管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不管他支持AA還是反對AA,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她是華人。
  • 從鳥叔到印尼少年 這8組亞裔歌手的神曲在美國被傳瘋了!!
    國內音樂人徐蓓曾在闖蕩了美國樂壇後對記者透露了由於對亞裔種族的成見,美國樂壇是容不下亞裔歌手的,「我在美國還從來沒有看到哪位亞裔歌手出過唱片。」她舉了個例子,在最近的「美國偶像」節目中,儘管評委們都稱讚24歲的韓裔美國參賽選手保羅·金 「音域很寬,音調很準」,但他仍然是觀眾最先淘汰的4名參賽選手之一。
  • 美籍亞裔男星勇敢發聲:新冠提醒在美亞裔,我們的歸屬感是有條件的
    一些媒體口中的「新冠病毒似乎起源於中國」這件事,催生了大量的反亞裔仇恨犯罪。在美國各地,亞裔父母和孩子們都在說著類似我那通電話中的呼籲。朋友們在簡訊中分享著關於人身攻擊的一手資料,在臉書上上傳文章的連結,卻總是以一句莫名其妙的「注意安全」作為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