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的電影不是科幻片,而是科教片或科普片

2020-09-09 巴拉巴拉圭

正在上映的諾蘭的電影《信條》講的是「時空逆轉」的理論,是一部具有很強視覺衝擊力的諜戰劇。男主在高科技技術的幫助下,通過時空逆轉,阻止了一個「瘋子」對於全人類的謀殺。

導演諾蘭的片子追求的是硬科幻,觀眾可以在觀看時試著了解或理解劇情包裝下的科學依據。據說他之前的電影《星際穿越》請來了獲得諾貝爾獎的理論物理學家基普·索恩做科技指導,以便作品所涉及的物理理論更符合真實的科技現實,經得起推敲。所以在某種層面上講,他的作品更像是科教片或科普片。不知道有多少小朋友會因為看他的電影而喜歡上科學,最後走上科學研究的道路。

諾蘭有很多鐵粉,每一部影片出來都有很多粉絲第一時間去影院觀賞,甚至二刷三刷。各種解讀文章也會第一時間佔據各大網絡平臺頭條,因為他的作品一部比一部燒腦。但有喜歡的就有嗤之以鼻的。有網友說《信條》對於男主的塑造太單薄,像個沒有情感的機器人。這讓我想起劉慈欣和他的《三體》。為什麼葉文潔要殺死她丈夫?只是因為他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了錯誤的地點嗎?還是想塑造葉文潔的冷漠和反社會型人格特質嗎?再或許,劉慈欣是個科幻作家,他擅長的是天馬行空,是不受約束的想像力。要求他像曹雪芹那樣塑造人物,可能就有點太苛刻了。對於諾蘭,是不是也應該寬容些呢?我這樣講,似乎也有粉絲對愛豆的嬌縱嫌疑了!

喜歡某一種事物的都是一小群人。就像有人喜歡車,有人喜歡籃球,有人喜歡諾蘭的作品。估計喜歡諾蘭影片的人都是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的,對未來科技、史前文明、「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理論,甚至可能對陰謀論也會感興趣的人。我說的對嗎?

相關焦點

  • 【剪輯頻道】紀錄片與科教片
    第四節 電影科教片 一、科教片的定義、分類及結構特點 ( 一 ) 科教片的定義 科學教育片又可稱之為形象化的科學知識通俗講演。
  • 盤點新中國長影經典科教片
    科教片作為一個特別的電影類型中國在民國時期即有「教育電影」由「滿映」而來的東北電影製片廠即長春電影製片廠前身製作了新中國第一部科教片本次為各位列舉自1948年起誕生的幾部頗具代表的此類影片>預防鼠疫人民電影第一部科教片。
  • 導演諾蘭:《敦刻爾克》不是戰爭片是懸疑片
    導演諾蘭:《敦刻爾克》不是戰爭片是懸疑片 澎湃新聞記者 高丹 實習生 竹君 2017-08-22 09:03 來源:澎湃新聞
  • 諾蘭《信條》上線,燒腦到無法劇透,又一部「神片」預定
    諾蘭,當時無愧的世界「神級」科幻片導演,史匹柏之後的青年中間派名導,科幻片界的頂梁柱,不矯情,不溜粉,不賣情懷,每次上的片子都是實打實的「硬」。這部打著「逆轉未來」旗號的科幻片 ,絕非像以往的類似科幻片一樣將「逆轉未來」這個梗蜻蜓點水地用一下,而是深層次地融合了「逆轉未來」「時空穿越」「平行世界」等等著名科幻梗,在物理學知識的基礎上發揮想像力,堪稱「燒腦」巨作。
  • 諾蘭《信條》上線,燒腦到無法劇透,又一部「神片」預定
    如果說這世界上有哪個導演會讓人願意閉著眼去看他的電影,即便全程兩眼一抹黑,回來還是願意給他刷個五星,大概也只有諾蘭了。諾蘭,當時無愧的世界「神級」科幻片導演,史匹柏之後的青年中間派名導,科幻片界的頂梁柱,不矯情,不溜粉,不賣情懷,每次上的片子都是實打實的「硬」。
  • 諾蘭電影《信條》,要看三次才能懂的燒腦神片,你真的看懂了嗎?
    也許,《信條》就是最能代表這種標誌性的電影,但是也如它其中一位角色所說別試著理解它,感受它要討論《信條》這部電影極為困難,不是因為它充滿無法透露的劇情轉折,而是因為它是部諾蘭電,更是因為它是有史以來看起來最諾蘭的諾蘭電影
  • 別忘記諾蘭是懸疑片導演
    儘管電影很牛逼,但不少觀眾的觀影體驗是這樣的:看完電影之後,一臉懵,因為不懂講了什麼!但又不敢說出來,因為怕被夥伴笑智商低,或沒品味。「「諾蘭出品,必屬精品」的諾蘭導演不可能拍不好!覺得電影有問題,肯定不是導演的問題,是自己不懂欣賞!」
  • 今年最燒腦神片,還不是諾蘭的《信條》!
    導演: 查理·考夫曼 編劇: 查理·考夫曼 / 伊恩·裡德 類型: 劇情 / 驚悚 片長: 134分鐘 作者:肥內《秋刀魚之味》鑽研者姑且不論看完諾蘭電影不自覺會做起「影片拼圖」的找源頭遊戲是好是壞,畢竟導演本人似乎是個影迷,這樣按圖索驥探尋影片脈絡也許不是壞事。
  • 科學顧問:諾蘭電影的「標配」 中國還很稀缺
    採 寫:本報記者 張蓋倫 策 劃:陳 磊不必要求電影中的所有科學概念和理論都嚴絲合縫,畢竟,科幻片不是科普片和科教片。科學顧問要做的,是幫助影視團隊在合理範圍內去發揮科學想像力。繼《盜夢空間》《星際穿越》之後,9月4日,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帶著他最新燒腦大片《信條(Tenet)》登陸中國內地院線。
  • 全球影院都在等諾蘭新片救市,他十年前拍的科幻片卻至今無人超越
    毫無疑問,在眾多好萊塢大片紛紛撤檔、改檔到明年後,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新片《信條》擔負起了重啟全球電影票房的重擔。目前,影片暫定8月12日在美國上映。影片充滿了諾蘭的招牌元素,科幻元素,借用時間概念重塑過去、改變現在。《信條》講述整個世界的存亡危在旦夕,特工利用「時間逆轉」,努力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
  • 諾蘭的《信條》,燒腦科幻,值得一看
    今天看了《信條》這部電影,果然是諾蘭,鬼才,思維比較開放,電影給人以另一種觀影體驗。電影常見的類型有帶入情感的生活片,展現大場面的動作片、戰爭片,還有一些是架空幻想的武俠片、魔幻片、超級英雄片等。其實而許多科幻片都不是純粹的科幻片,不過是披著科幻外衣的動作片、魔幻片而已,真正對未來展開不可思議的想像的可謂少之又少。而諾蘭的幾部確實是給人超越想像的新體驗,《信條》就是這樣的一步片子,可謂真正意義的科幻片。
  • 十大現代戰爭片科幻片燒腦片電影推薦
    勇闖奪命島:背景音樂你一定聽過,硬漢片上帝之城:被上帝遺忘的地方血戰鋼鋸嶺:男主角身為一名軍人堅持不帶槍不殺傷諜影重重2:情節緊扣生死和感情,衝擊力很足戰爭之王:尼古拉斯凱奇必看電影血鑽:你可知道,一顆璀璨的鑽石背後也許藏著一段血腥骯髒的故事?
  • 專訪諾蘭大神:《敦刻爾克》不是戰爭片,而是懸疑驚悚片!
    諾蘭導演的江湖地位無需贅言,說他是當今將商業片與藝術片結合得最完美的導演,一點也不為過。他執導的幾部作品,在豆瓣上都是高分懸掛:《記憶碎片》《致命魔術》這是一部關於人性的電影問諾蘭:您說《敦刻爾克》這部電影是關於人性的電影,您對人性這個詞是怎麼樣解釋的?
  • 10部諾蘭導演高分電影合集!
    而克里斯多福·諾蘭就是少數幾個仍緊緊握著自己電影的控制權的導演。被一些影迷稱為「諾神」。而更為關鍵的是,諾蘭幾乎是從不失手的導演,所拍影片都牢牢佔據豆瓣排行榜250。今天分享會將為大家帶來諾蘭的電影專輯。「我是克里斯多福·諾蘭,一個典型的英國人,像我的前輩希區柯克那樣,不僅是一個導演,也是一個擁有奇想能力的人。」這是諾蘭對自己的評價。
  • 《掬水月在手》獲最佳紀錄/科教片獎
    本報訊(記者丁曉晨)葉嘉瑩先生生平傳記影片《掬水月在手》在昨晚舉行的第33屆金雞獎頒獎儀式上,獲得最佳紀錄/科教片獎。由陳傳興執導的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於今年10月16日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該片記錄了葉嘉瑩的傳奇人生,以北京四合院的結構模式展現她坎坷堅韌仍不渝追尋初心的一生。影片上映後好評如潮,票房已突破600萬元。
  • 《如影隨心》:活在上世紀的愛情科教片
    因為無論怎麼看,《如影隨心》都不像是一部2019年的電影。首先聲明,本片的問題不在於所謂「三觀」。誠然,兩位男女主角確實有點「渣」。影片宣傳文案講得很文藝——「愛情之名慫恿著他們為愛再大膽一次,走出各自問題滿滿的情感關係」。說白了,就是兩人天雷勾地火,雙雙出軌(還是婚內出軌)。可是,文藝作品本來就是以揭示人生困境、剖析人性缺點為己任的。
  • 諾蘭——經典電影10部
    總的來說,諾蘭應該算是那種既高產、又高質的導演。至今為止,他共拍了 10 部電影,其中有 6部進入了 IMDb Top 250 的榜單,可謂是成績斐然。數據不會說謊:承包 IMDb Top250 的男人。(以下內容轉載公眾號:電影分享會,有刪減。)
  • 諾蘭10年一「夢」,難懂的不是電影,而是人生
    但是歷經10年的歲月,當平行空間,時空穿梭,已經成為電影中不可或缺的創作元素之後,我們再回看《盜夢空間》這部電影會清晰地意識到,這部包裹著科幻、懸疑外殼的電影,其實講述的對象並不是夢境和意識本身。而大多數的人生,其實並不是掙扎在生活的苦難中,而是掙扎在現實的自我處境,和夢境中對人生的嚮往之間。這一切,被諾蘭用超現實的影像,以及邏輯結構緊密的故事,展現在了影片《盜夢空間》中。諾蘭的科幻電影繼承了斯坦利庫布裡克關於生而為人的哲思,以及雷德利斯科特關於人類科幻進程的反思。和許多科幻電影不同,《盜夢空間》帶給觀眾的絕不僅僅是天馬行空的獵奇心態,也不單單是停留在認識層面的交流。
  • 諾蘭電影大合集!(可直接點擊觀看)
    而克里斯多福·諾蘭就是少數幾個仍緊緊握著自己電影的控制權的導演。被一些影迷稱為「諾神」。而更為關鍵的是,諾蘭幾乎是從不失手的導演,所拍影片都牢牢佔據豆瓣排行榜250。今天分享會將為大家帶來諾蘭的電影專輯。「我是克里斯多福·諾蘭,一個典型的英國人,像我的前輩希區柯克那樣,不僅是一個導演,也是一個擁有奇想能力的人。」這是諾蘭對自己的評價。
  • 諾蘭大神和他的燒腦宇宙
    縱觀諾蘭的導演履歷,九部長片中除了前三部作品《追隨》、《記憶碎片》、翻拍片《失眠症》,其餘六部都是科幻片。而且,其揚名之作《記憶碎片》被拍得非常「科幻」。在六部科幻片中,有三部「蝙蝠俠電影」,它們無一例外都成了當年的票房炸彈,其中《黑暗騎士》更是收穫了現象級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