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校排行榜一直是家長們非常關心的話題,現在國際學校的風頭正勁,各種針對此圈的排行榜應運而生,那麼,問題來了,排行榜到底為何,如此牽動我們的神經?排名又是如何判定的。
為何國際學校排行榜如此受關注
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要比較,要儘可能為自己的孩子選擇到適合的學校,所以,當沒有一個比較默認的排行榜評估細則時,大家對所有可能出現的榜單,異常敏感及視若珍寶,固有思維就是有比較之後才能做出選擇。
可這本身就是有問題的,不是嗎?各媒體在出來自己的榜單時,我們能不能先出來一個較為統一的標準?否則,A說A有理,B說B有理,最終只是讓家長孩子更為糊塗和困惑,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就像一所國際學校的校長所說:「我真的希望有非常權威的機構,公平公正地梳理一下各個城市的國際學校,分門別類,最好不要排名,這樣方便有需求的家長參考。不負責任地亂排,會誤導家長,更讓潛心做教育的人寒心。」
這句話無疑是說出了很多家長的心聲,也感慨於深圳有這樣的好校長。所以,做榜單的初衷是什麼?如果是為了幫助家長孩子更好擇校,那麼請儘可能客觀公正。如果只是為了博得眼球,製造噱頭,那麼就請別混淆視聽。
學校列表可以,家長可各取所需,在各種標準都沒法真正統一的情況下,咱們能不能先別急著給各校扣個一二三四的帽子?
畢竟,好學校,壞學校,還真的沒法那麼簡單一刀切。盛名之下的學校,也許「其實難副」,低調內斂的小而美學校,也能純靠口碑殺出一條路。
評判的標準是什麼
評估標準據稱包括教師教科研成果、學校及教師獲獎情況、學生全國性獲獎情況、媒體關注報導、辦學內涵表達傳播、學業水平社會口碑等。
大抵看出一些共同點——社團,升學,課程等,主要就是硬體和升學等可以量化的東西,我們在看看國際機構是如何評判。
相信大家在看學校介紹的時候,有的學校會標通過了WASC認證、IB認證或者CIS認證等,這些都是主流國際教育認證機構和主流考試委員會授權機構,具體可點擊文章《有沒有人告訴你國際學校的資質認證很重要》進行了解。
國內機構的評判是從量化東西角度,國外機構則是更能產生宏遠影響的東西,除了我們很快就能看到的一些顯性指標外,還包括那些能帶給學校長久影響的使命、願景、辦學理念,學校文化,學習夥伴等。
所以,排行榜如果只是各學校追名逐利的工具,各自媒體機構迅速贏得眼球的法寶,無異於自欺欺人,當浪潮退去,誰是真正的勇者,自有時間來成全。在暫時沒有一個更為理性的大眾標準前提下,冷卻降溫,也許是很好的方法。
排名重要嗎?也許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根據孩子學習情況和家庭實際情況去匹配,不能一味的追求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