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如果當爸爸需要考試,評判的標準應該是什麼?

2020-10-05 不吃瓜是不可能的

由阿米爾·汗主演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於2016年首映,影片講述了作為前摔跤運動員的父親馬哈維亞在發現了兩個女兒的摔跤天賦後,力排眾議,著力培養、訓練她們,在父親的悉心指導下,女兒們飛速進步,最終在國際賽事中為國爭光的故事。

如果當爸爸需要考試上崗,你會為馬哈維亞這樣的父親打幾分呢?

《摔跤吧!爸爸》中的父親是一個具有積極意義的形象,如果要以十分制給這位父親打分,我會給他七分。扣掉三分的原因在於:首先,他把繼承自己事業的希望完全壓在了孩子的身上,對女兒們的重視也是在她們展露出摔跤才華後才開始的,如果家裡有男孩,女孩們又將何去何從?其次,他太習慣用實力代替語言了,顯然溝通還是需要交談的,把話說開很重要。第三,這位父親對孩子的監管過於嚴厲,應該給孩子一些思索的空間,父親不會永遠陪在孩子身邊,適當放手也可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摔跤吧!爸爸》可不是一個父慈女孝的展開,做父親的雖然有四個女兒,卻不是什麼「女兒奴」。影片中的馬哈維亞可謂一個「虎爸」,強迫嬌滴滴的女兒們剪長發,控制飲食,日復一日進行枯燥、繁重、嚴格的訓練。

但就是這樣一個「鐵石心腸」的爸爸,卻讓其他的女孩羨慕不已,女兒們在長大後也認同,自己的爸爸是個好爸爸。

好爸爸的標準以何評判呢?難道子女事業有成,就能說明父親的成功嗎?我認為不盡然。

但我認同在影片中的印度鄉村背景下,馬哈維亞是個很好的父親。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一個好爸爸,會為孩子長遠的人生考慮。

人出生之時,都是一張白紙,人生的第一抹色彩,就是由父母來塗抹。

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地區,仍有許多孩子處在「被放棄」的境遇。多年前,一段關於放羊娃的採訪被人們熟知,放羊為了賺錢結婚,生娃還讓他繼續放羊。這樣的無限循環讓祖祖輩輩重複過著同樣的人生,也沒有哪一代人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妥。

影片中,姐妹倆就生活在保守、落後的鄉村,同齡的姑娘們早早出嫁,過著普通家庭主婦的日子。馬哈維亞的選擇雖然當時令女兒們埋怨、不解,卻是他結合了孩子們的能力與自己的所長為女兒們尋找到的最好出路。

做父親的成功不一定是因為子女的出色,更是因為他在為子女成長之路上的用心良苦,這也是養恩重於生恩的由來。

養育一個孩子不只是撫養和物質上的供給,更是需要教育、引導,讓他們向著正確的道路發展,有能力捍衛自己的幸福。如果生活質量能比父輩更上一層樓,當然最好不過。

父親承受的,遠比看到的多。

一個好爸爸,是子女堅強的後盾。

打破約定俗成的規則,堅持自己的觀點是很難的,在因循守舊、偏遠閉塞的地方更是如此。人言可畏,尤其是要面對朝夕相處的人。

小時候女兒們不懂,父親面對的壓力要比她們大得多。成年人大多數時候都會戴著友善的面具,更何況面對強者時會令人產生本能的畏懼。但大家還是嘲笑了她們的父親,為什麼?還不是因為覺得他異想天開,說到底,這根植於人們對女孩子長久的蔑視。

人往往在自己做了父母之後才體會到父母的苦心。賺錢不易,生活不易,這都是在自己經歷過才懂得的道理。生活逼迫著父親,讓他不能不想各種辦法來維持生計,就像影片中的馬哈維亞,沒有錢,去和賣雞肉的老闆講價,沒有專業的摔跤賽墊,搬來家裡的被褥供女兒們練習。

父親可能給不了世界上最好的物質生活,但他一定會把自己有的最好的一切都給你。

父親是孩子永遠的支持者。影片中,馬哈維亞堅定地相信著女兒們的實力,在吉塔比賽受挫折時,他積極地為她想辦法,幫她制定戰略反敗為勝。

經常有家長在給孩子開完家長會後自嘲地說,自己學生時代沒有挨過的批評在孩子這裡補回來了。這就是撫育孩子的難處所在啊,孩子和父母是不同的生命體,不可能和家長長久地待在一起,但未成年孩子的一切都需要父母負擔,包括健康、未來、榮辱,等等。可以說,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離不開父母的支持。

父親傳授的技術可能會過時,他傳遞的智慧卻永遠不會。

一個好爸爸,不止是技術的傳授者,更是家風的引領者。

影片中的吉塔對父親的質疑,其實是新舊兩代人思想的交鋒。父親與孩子之間,仿佛遲早會有這樣一場爭奪家庭話語權的戰爭。

小孩子的思維是特別難以掌控的,靈活、跳脫、還往往自成邏輯。而大人的世界,有很多守則,也有很多矛盾的規定。當家長的人總希望孩子在家庭以外能過得平順一些,所以在教育之時難免嚴厲、苛責、強迫。

人無完人,在條條款款中找到空隙簡直是人天生的本事。當孩子獨立面對社會,接受各種誘惑,他們會在放縱的試探中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世界觀。毫無疑問,這與要求近乎完美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馳。

但學生時代成績再差的父親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努力學習,這不止是望子成龍,也是通過自己的人生經歷得出的經驗教訓。

影片中,吉塔從父親身上學到的不僅僅是適合自己的摔跤技術,更是一種生活智慧:在生活面前,要學會適當低頭,但應明辨是非,有自己的判斷力;刻苦的訓練需要長期堅持,有一天鬆懈,底線就會天天后退,而成績就是汗水的展示;多望望前方的目標,多想想自己走過的路,不要因為別人的否定輕易否定自己。

父親的作為奠定了一個家庭的家風,父與子兩代人會在孩子的成長中從隔閡到和解。人與人之間和諧的關係得益於溝通和包容,父愛總是緘默而深沉,其實明確地表達出來也許孩子能更早地理解父親。

小結

《摔跤吧!爸爸》由真人真事改編,因此,影片的情節走向並不套路化。

影片外的原型們帶動了印度對女子摔跤運動員的重視和培養,讓更多的女孩有了更多可能的未來。

影片對運動員刻苦訓練的情節展現得十分真實。演員們在出演摔跤運動員之前進行了大量培訓,力求運動場面還原現實。飾演父親的阿米爾·汗為塑造好這一角色的不同年齡段,增重50斤以後,又在短時間內減了回來。這些演員們為影片呈現效果付出的努力也同樣可敬。

影片展現了一部完整的奮鬥史,但以旁觀者女孩們的堂哥的角度來講述,讓影片的敘事基調輕鬆不少。堂哥作為妹妹們陪練的「悲慘遭遇」喜劇性十足,是很好的氣氛調節。

家庭關係中,爸爸的參與度與家庭的幸福度息息相關。如果當爸爸需要通過考試才能上崗,考試標準也是個困難的問題。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情況,孩子的個性也各有不同,讓爸爸們統一模式肯定是不可行的。

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可是要承擔起孩子的全天下。爸爸究竟是怎樣的爸爸呢?外人是無法評價的。只要被自己撫養大的孩子說好,那麼他就是當之無愧的好爸爸。

相關焦點

  • 電影《摔跤吧爸爸》
    馬哈維亞·辛格·珀尕(阿米爾·汗 Aamir Khan 飾)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卻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希望有一個兒子來幫他完成夢想——贏得世界級金牌。但命運弄人,上天給了他四個女兒。本以為夢想破滅的辛格卻意外發現女兒身上的摔跤天賦,他心動了,他想要把女兒培養成世界冠軍。於是與妻子約定,一年之內按照摔跤手的標準來訓練兩個女兒。
  • 《摔跤吧,爸爸》:摔跤的不一定是爸爸!
    《摔跤吧,爸爸》英文名為《Dangal》,不知道為什麼翻譯成了「奔跑吧,兄弟」體,有點想吐槽。阿米爾汗主演的馬哈維亞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卻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希望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為印度贏得世界級金牌。不料命運捉弄讓他生了四個女兒,使他無法完成自己的夢想。
  • 主稿-《摔跤吧!爸爸》霸屏
    然而,並不怎麼花哨的榜樣,無論在什麼時代,都蘊含著取之不盡的精神寶藏,不少優秀運動員,以自己的奮鬥經歷,成為無數人心中的榜樣,給後來者以啟迪和力量。  馮小剛指導如此評價:  「一位說話靠譜的朋友強烈推薦我去看印度電彩《摔跤吧,爸爸》。昨晚和二十幾個朋友一起看了電影,尾片升字幕時七八個人猴急往外跑,尿憋的。事後茶敘全體評價:好看!」
  • 《摔跤吧!爸爸》:父親對女兒的影響有多大?
    如果你只得了銀牌,用不了多久,別人就會忘記你。假如你得了金牌,你就會成為榜樣。——瑪哈維爾辛格 普蓋2017年上映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阿米爾汗飾演的馬哈維亞·辛格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希望讓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贏得世界級金牌。結果生了四個女兒本以為夢想就此破碎的辛格卻意外發現女兒身上的驚人天賦。
  • 《摔跤吧!爸爸》:摔跤吧!女孩兒們
    從《三傻大鬧寶萊塢》到《我的個神啊》,再到《摔跤吧!爸爸》,阿米爾·汗從未停止對世事的批判。如果《三傻大鬧寶萊塢》表達了對填鴨式教育的不滿,那麼《我的個神啊》就是對印度各式宗教辛辣的嘲諷和拷問。在豆瓣上,《三傻》的評分為9.1,《我的個神啊》評分為8.3,以卓越的姿態大大領先於國內絕大多數電影。
  • 《摔跤吧,爸爸》:我們不能站在優越的位置上去評判
    上周無意間在網上打開了《摔跤吧,爸爸》這一部電影。因為如果你處在一個沒有選擇的位置,唯一的出路就是最好的選擇。阿米爾·汗飾演的父親是一位前摔跤手,他是一個有重男輕女心態的父親。這一點在亞洲國家幾乎是很常見或者至少曾經是很常見的事情。
  • 電影分析《摔跤吧!爸爸》
    《摔跤吧!在《摔跤吧爸爸》中塑造的主要人物是瑪哈維亞和吉塔,電影以父親的欲望動機展開,想要依靠兩個女兒來完成自己的夢想,體現出了強烈的愛國精神,在訓練時父親的嚴格要求展現出了他嚴厲的一面,而在女兒要被學校開除時,父親的苦苦哀求又體現出了他柔情的一面,多種感情的交融豐富了人物的 性格,使角色更加飽滿。
  • 偉大的父親《摔跤吧爸爸》
    《摔跤吧,爸爸!》講述了一個擁有摔跤冠軍夢的父親,訓練女兒最後為印度拿世界冠軍的故事。「直男癌」、「父權」,以一個絕對的價值觀去評判電影本身,給人和事物貼上絕對的標籤似乎成了爭辯必勝的法則。很少有人去關心事情背後的真相,立場的正確似乎就能取代爭論的焦點。從影片剛開始,覺得爸爸叫吉塔和巴比塔練摔跤,是一種自私的表現,沒有問過女兒是否願意,就自己做主讓她們完成自己的夢想。
  • 你看過電影《摔跤吧爸爸》嗎?
    今天繼續來推米叔的電影《摔跤吧爸爸》,該片2017年在中國大陸上映,是由尼特什·提瓦瑞執導、阿米爾·汗、薩卡詩·泰瓦、桑亞·瑪荷塔、法緹瑪·薩那·紗卡領銜主演的傳記片。影片片根據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曾經的摔跤冠軍辛格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打破印度傳統的勵志故事。
  • 《摔跤吧爸爸》:有一種愛是無聲的守護
    ——梁鳳儀記得在學校的時候,有一次老師為了讓我們緩解學習壓力,給我們看了一部電影《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讓我更了解了父親,也讓我更懂得父親的心。現在我對它的內容還記憶猶新。《摔跤吧爸爸》講的是:馬哈維亞·辛格·珀尕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希望讓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贏得世界級金牌。
  • 摔跤吧!爸爸:看冠軍爸爸的家庭教育智慧
    《摔跤吧!吉塔第一次去參加摔跤比賽時,並沒有贏得第一,但是拿了個獎金大大高於冠軍的「特別獎」。當吉塔主動詢問「爸爸,我什麼時候能再摔一次?」 這時,摔跤這條路,已經不再是為爸爸完成心願,而是她自己的選擇,自己的夢想。外在逼迫變成了內在驅動,習慣品質往往會比被動約束走得更遠。吉塔不斷地參加各類比賽,每次都能大獲全勝,從洲際冠軍到全國冠軍後,她開始進入印度國家體育學院系統地學習摔跤,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
  • 從《摔跤吧!爸爸》看印度社會
    《摔跤吧!爸爸》海報。電影原名Dangal,其實只是印地語的「摔跤比賽」(Wrestling competition)一詞《摔跤吧!爸爸》實在是太火,以至於在我看這片之前,我就已經聽到了許多關於它的議論——很多人不如說是被打動了,尤其是在那樣一個社會背景下女性的尊嚴與奮鬥。誰說主旋律就一定是說教乏味的故事?
  • 摔跤吧!爸爸,9.0評分,一個勵志 傳奇 感人的爸爸
    《摔跤吧!爸爸》是由尼特什·提瓦瑞執導、阿米爾·汗領銜主演的傳記片。影片根據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曾經的摔跤冠軍辛格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打破印度傳統的勵志故事。影片於2017年5月5日在中國大陸上映。獲得12.95億票房。這裡不得不說這個阿米爾·汗, 1965年3月14日出生印度孟買,印度寶萊塢演員、導演、製片人。
  • 《摔跤吧爸爸》被刪情節曝光!
    由印度「國寶」阿米爾·汗主演的口碑大片《摔跤吧!
  • 摔跤吧爸爸真實故事吉塔原型 摔跤吧爸爸原型事件
    ­  沒錯,說到這裡,大家應該都發現馬哈維亞是一名名副其實的虎爸!他不覺得女兒們比別人家的男孩子還弱,當女兒們太累、沒自信時,馬哈維亞就會告訴她們:「你們和男孩吃的一樣多,就該有一樣的訓練情況! 」­  多年下來,馬哈維亞果真成功栽培出四位傑出女兒!大女兒吉塔·佛加已經拿到大英國協運動會女子摔跤55公斤級比賽冠軍,是印度運動史上第一位獲得摔跤冠軍的女運動員。
  • 《摔跤吧爸爸》吉塔飾演者法緹瑪的幕後
    最近一部《摔跤吧爸爸》刷新電影評分新高度,去看的人基本零差評電影裡好多鏡頭就是一個大寫的燃!
  • 電影 摔跤吧!爸爸 在線看
    [2017] [印度] [劇情] [摔跤吧!
  • 《摔跤吧爸爸》:沉默與嚴厲背後的父愛如山
    《摔跤吧爸爸》這部在豆瓣評分9分的印度電影,在2017年5月上映引起很多觀眾好評,一度非常火爆,在中國國內突破12億票房。講述了曾經的摔跤冠軍辛格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打破印度傳統的勵志故事。曾經的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因生活所迫被迫放棄摔跤。他希望通過兒子來完成自己的夢想,拿到世界摔跤冠軍金牌,但結果卻生了4個女兒。本以為夢想就此破碎的辛格卻意外發現了女兒身上的驚人天賦。
  • 印度好片《摔跤吧!爸爸》-為什麼這麼火?
    《摔跤吧!爸爸》是由著名印度導演尼特什·提瓦瑞執導、著名演員導演阿米爾·汗領銜主演的傳記片。影片根據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曾經的摔跤冠軍辛格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打破印度傳統的勵志故事。首先,最有影響、最有感染力的還是電影中的這位爸爸-馬哈維亞·辛格·珀尕(阿米爾·汗飾)。他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
  • 《摔跤吧,爸爸》:「你是我的驕傲,」
    本文轉載自微信官方帳號:iyo的大學生活(jinrixiaoyuandaxue)記得注意(瘋狂提示)i是最受歡迎的電影《摔跤吧!爸爸》影片以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故事為原型,講述了前冠軍辛格訓練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打破印度傳統的勵志故事。在電影的結尾,一個人坐在沒有任何燈光的房間裡可以照進來,沉默在一些人眼裡是可怕的,但總有一種聲音:你不能驚慌,你是個男子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