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海報。電影原名Dangal,其實只是印地語的「摔跤比賽」(Wrestling competition)一詞
《摔跤吧!爸爸》實在是太火,以至於在我看這片之前,我就已經聽到了許多關於它的議論——很多人不如說是被打動了,尤其是在那樣一個社會背景下女性的尊嚴與奮鬥。誰說主旋律就一定是說教乏味的故事?如果你會講故事,如果這種正面的價值觀用不一樣的方式表述出來,照樣能把人感動得稀裡譁啦。
不過,雖然很多人從中看到了「女權」,但在我看來,其實整部片子從頭到尾都認可那個「好權威」——爸爸。儘管他沒有充分徵求兩個女兒的意見就把她們培養成摔跤運動員,訓練周期也從最初說的「試驗一年」變成了無限期長,並像暴君一樣不由分說地主宰著她們的生活,不顧她們苦苦哀求而剪去了她們的長髮,但是,故事最終一次次地反覆證明,「爸爸這麼做是對的」。儘管女兒們起初反抗、仇恨,覺得「哪有這樣的爸爸」,但當聽到早婚的同伴說「我倒是羨慕你們有這樣的爸爸」後,一變而為主動認同爸爸的做法。
(長女Geeta少女時代就與男選手摔跤,屢戰屢勝)
隨後,第二次危機到來:成年的長女Geeta走出爸爸的束縛,在國家運動學院學到新的技能後,否定了爸爸的權威,認為他教的技法已經過時了。甚至當爸爸抗辯時,她運用新的技能當場擊敗了他,這一大逆不道之舉在父權制的印度社會中不亞於一顆原子彈,給當場所有人以巨大的震撼。然而結果如何呢?事實再一次證明,「爸爸是對的」。Geeta追求女性化的新生活方式被證明是她精神腐化的開端而不是個人自由與解放的象徵,她學到的新技能也不能幫助她在世界上奪得好成績,最終,她仍然得靠爸爸那「老一套」來獲得勝利,三度力克強敵,站在了摔跤比賽的世界巔峰。
值得注意的是,在片末的決賽前夕,Geeta在記者招待會上沒有感謝自己的教練,而是感謝了爸爸;決賽奪金後,她也把金牌獻給爸爸,兩個女兒都在爸爸懷裡哭起來。這是一個充滿象徵的舉動:女兒意識到,她終於實現了爸爸未竟的夢想,並通過這種方式與爸爸達成了和解。在此,反抗父權的衝動失敗了,女兒的成長的連續的,以與父輩的和解告終,而非弒父式的決裂與完全獨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片中那個被刻意醜化的教練,象徵著她脫離爸爸之後的「養父」角色,但故事的敘事表明:女兒的力量最終仍離不開爸爸的支撐,順從(「聽爸爸的話,爸爸總是對的」)而非反抗,才通往最終的成功。
雖然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但正如片頭聲明的,除了父女三人的名字和一些事跡外,都是虛構的——這其實是一個童話,依賴於一個在現實中近乎不可能的奇蹟。這個奇蹟就是:爸爸居然真的成功了。試想一下,如果他失敗了,那就多半只會被視為一個禍害子女的偏執狂。就像十年前訓練女兒張慧敏每天跑馬拉松的張建民,儘管被許多專家勸告說他訓練方法不科學,但仍一意孤行地相信自己的做法,如今,女兒早已厭倦了長跑,成了一個光環褪盡的普通人。
(兩個女兒Geeta和Bibita在偶爾被發現潛質後,開始被爸爸訓練摔跤)
而在這個故事裡,這位印度摔跤手爸爸儘管也是個業餘選手,但卻不可思議地給出了比國家教練更好的訓練方式和指導意見。在最後的決賽前夕,他對女兒說「這一次沒有戰術」,唯一的要點,是要她記住,這一戰是為了擊敗那些歧視女性,認為女性只能早早嫁人、在家裁衣煮飯的社會偏見。這番話的確擲地有聲,但值得注意的是,他在這裡大大改變了女兒從事摔跤的意義:從「為爸爸摔」、「為自己摔」,變成了「為所有受歧視的女性摔」——他在之前,可從沒拿最後這一點去激勵女兒們。
當然,這也可證明,在落後國家,體育遠不僅僅是體育,而是政治——女兒們是為父親、國家和受歧視的女性摔跤,不僅是為自己,就像中國體育也強調「為國爭光」,而不僅是自己玩得開心的一項運動。但之所以要指出這位爸爸在這裡的邏輯上的跳躍轉換,是為了強調這一點:他的本意並不是為了讓女兒們不像普通女孩子們那樣嫁人,而是為了實現自己未圓的夢想,前者只是後者的附帶後果。
這麼說吧:如果爸爸生的是兩個男孩子,他會同樣如此培養他們成為摔跤手,而這就和女權扯不上關係了。不僅如此,如果女兒們沒有摔跤的運動天賦,他或許也讓她們就那麼早早嫁人了——畢竟從他最初失望的樣子來看,他顯然是重男輕女,看不出他原先為女兒設想過什麼伸張女權的人生道路。看他對待妻子的態度也可見一斑,雖然他照顧素食主義的妻子,從不讓她動手做雞肉的食物,但顯然妻子在家裡的角色是極為傳統的。
(片中媽媽在家裡的角色是十分傳統的,也根本無法違拗丈夫的任何決定)
當然,這樣的詰難很容易被人質問說「你要考慮到那樣一個社會的現實,在那樣的狀況下,爸爸這樣做是為了女兒們好」。這確實是為爸爸開脫的最有力理由。似乎無論他的出發點是「為了讓孩子替自己實現未圓的夢想」(這曾是多少中國孩子痛恨父母的原因啊),還是「為了讓女兒們避免不幸的人生,順便實現老爹的夢想」,在結果上都差不多,因為他作為成功者免於責難了。
在此可以補充的一點是:就故事中父女們在現實中所處的社會階層而言,這或許確實是她們走出貧困陷阱為數不多的上升渠道之一,某種程度上或許類似於中國底層父母拼命督促孩子讀書。很多人看片時或許奇怪,以印度社會的保守,她們何以能和近乎裸體的男性摔跤,她們的種姓和階層對此沒有約束嗎?答案是:至少是相對少的。
他們都屬於印度教種姓體系中的賈特人(Jat),這一種姓歸屬略模糊,有人認為屬於剎帝利(武士、官僚種姓),但也有很多人主張他們屬於首陀羅(第四等級的種姓),應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的僕人。賈特人在北印度人數眾多,有8200萬人,主要從事灌溉農業,社會地位較低,但又沒低到成為受政策特殊照顧的「表列種姓」 ,無法享受優惠,因而自1990年代以來就一直通過各種社會活動,想「自降身份」從政府對「落後階層」的平權配額行動中分一杯羹。前兩年在哈裡亞納邦(也就是電影中故事的發生背景)甚至為此爆發了一次大規模活動,不滿最高法院不肯讓他們「降低身份」成為「落後階層」。可以想見,他們這種有點「高不成、低不就」的社會地位,使得他們既不會像婆羅門那樣自顧身份,又不至於像賤民那樣受特別歧視,但又得格外依靠自己努力來爭取上升機會。
(爸爸信心十足,但實際上在印度的社會結構裡,他女兒們的選擇不多,且必須十分努力才行)
在現實中,這位摔跤爸爸Mahavir Singh Phogat甚至比電影裡描述的更為成功:他不僅僅訓練出了兩個女摔跤手,而是六個——他的四個女兒,以及親弟弟的兩個女兒。除了電影中出現的長女Geeta和次女Bibita外,三女Ritu也是國際級摔跤手,並曾在2016年大英國協摔跤錦標賽上獲得一枚金牌,四女Sangita也是摔跤手。片中那個始終支持他摔跤事業的弟弟及其兒子(電影中的敘述者)則是虛構的,因為他唯一的親弟弟早已在一次土地糾紛中喪生,兩個女兒Vinesh和Priyanka自此受這位伯父撫養,同樣走上了摔跤手的道路,其中Vinesh和他的次女Babita一樣在2014年的大英國協運動會上獲得了摔跤金牌(48公斤級和55公斤級)。因此,現實並不像電影描述的那樣戲劇化,是這位摔跤手爸爸發現女兒們能把男孩子揍扁之後,發現她們的潛力才決意將她們培養成摔跤手,而是一個不落地把她們統統往這條道路上趕。
說來諷刺的一點是,如果他生的兒子,也許根本沒機會實現這樣的夢想。印度男子摔跤的成績在國際上只能算是「平平」:在奧運會上,自1952年Khashaba Dadasaheb Jadhav奪得一塊摔跤銅牌後,直至2008年Sushil Kumar才又一次奪得摔跤銅牌(2012年再奪一銀,成為歷史上唯一一位奪得兩塊奧運個人項目獎牌的印度人)。但Sushil Kumar這種在印度算是天才選手(他為此在2009年獲頒印度運動選手的最高榮譽),也不可能在一個家族裡成群出現。
(2012年倫敦奧運會摔跤項目獎牌榜。摔跤運動最強的是前蘇聯各國、日本、美國、伊朗等,大英國協各國中只有加拿大稍強)
相比起來,女子摔跤的機會要多得多。在這位摔跤爸爸退役的1988年(同年末長女Geeta出生),而此前的1984年女子摔跤才剛剛受到國際業餘摔跤聯合會(FILA)正式承認;1989年又在瑞士舉辦了第一屆世界女子摔跤錦標賽(此後每年都舉辦一屆)。到2004年雅典奧運會又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也就是說,女兒出生之際,這位爸爸幾乎不可能不注意到,這是一個比競爭激烈的男子項目更容易出成績的新領域。
事實上,當時世界各國都注意到了這個機會。中國男子摔跤項目也不強,只有盛澤田成績略好,但女子摔跤在首次被列為奧運項目時,中國選手王旭就在72公斤級上奪金。這被證明是突破前蘇聯各國、伊朗、美國等男子摔跤的超級大國壟斷地位的一個極好契機。
(2004年雅典奧運會王旭奪金)
在《摔跤吧!爸爸》中,Geeta的最後奪金之戰是在2010年的新德裡大英國協運動會上。雖然片中拍得極富感染力,但說實話,那其實是一屆被吐槽無數、組織工作做得極差的運動會。就女子摔跤運動而言,也不能代表世界最高水準,因為大英國協各國的摔跤運動(無論男女),在世界上都擠不進前十,其中加拿大和印度甚至都已經算是好的了,Geeta的對手來自威爾斯、奈及利亞和澳大利亞,那都不算是摔跤強國。刻薄一點說,大英國協運動會代表的「世界」,那就像姚晨得知《潛伏》在朝鮮播出,對孫紅雷說「我們也成國際影星了」一樣。大英國協運動會在女子摔跤上的競爭激烈程度,還不如亞運會。
在女子摔跤這個小項上,最強的是日本。2012年奧運會上日本奪得女子自由式摔跤48公斤級、55公斤級、63公斤級三塊金牌,實力超群。其中,和Geeta同在55公斤級的吉田沙保裡號稱是「靈長類最強女子,在國際比賽中極為兇猛,曾是世錦賽13連冠(奧運會三連冠)。在2012年摔跤世錦賽上,吉田以5:0完勝Geeta,進入四強,最終奪冠,而Geeta通過復活賽,最終艱難奪得銅牌,也是她在世錦賽上獲得的唯一一塊獎牌。現實總是要殘酷得多。
(日本女子摔跤選手吉田沙保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