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歷史人物之所以該被稱為偉大,是因他們身邊的人都順應常規時,用能力和勇氣證明了常規是錯的,從而拓寬了可供後世效仿的道路。
Hadley Fraser(左)& Stephanie J. Block(右)
最近一屆託尼獎的音樂劇最佳女主角得主史蒂芬妮·J·布洛克 (Stephanie J. Block) ,曾在一次電視專訪中被問到「演過最具挑戰性的劇是哪一部」,她的答案既不是要她分飾男女兩角的《艾德溫·德魯德之謎 (Mystery Of Edwin Drood)》,也不是要她飆 High E 的《魔法壞女巫 (Wicked)》,而是傳記音樂劇《海盜女王》。
除被女主演多次提到之外,這部劇的男主演哈德利·弗雷澤 (Hadley Fraser) 也曾說它「被深愛,卻存在得太短 (Much loved but short lived)」。
《海盜女王》有著強大的製作團隊,《悲慘世界》的作曲克勞德·米歇爾·勳伯格和編劇阿蘭·鮑比爾、《拉格泰姆音樂》的導演弗蘭克·加拉蒂和舞美格拉謝拉·達尼埃萊,合力為這部劇描摹出極具藝術性的宏大基調。它於2007年被搬上舞臺,《芝加哥論壇報》稱它為一部「懇切的史詩」。來自多國的明星卡司更贏得了《紐約時報》的讚許,稱他們「努力呈現了一種觸人心弦的真實的表演 (Worked hard to give a truly felt, realistic performance)」。
這部音樂劇由摩根·盧埃林的歷史文學作品《海盜女王:愛爾蘭海上的女性王者》改編而成,講述的是在動蕩不安的16世紀下半葉一段打破性別常規的故事,也啟發了對當下社會中性別角色的反思。
本劇的主人公,史蒂芬妮飾演的格拉妮婭·奧馬利(Grania O』Malley),是愛爾蘭烏馬爾國的女王。因她第一個頭銜是愛爾蘭烏馬爾國海上艦隊的船長,而被稱為「海盜女王」。在那個由男性主宰權力的時代,沒有人天然認為一個女性能勝任領導者。因為性別,她通向王位的路布滿險阻。
歷史上,她不僅有兩個兄弟與她競爭,而且還要提防覬覦權力的丈夫。但她不僅文武雙全勝過了競爭者,還將婚姻從束縛轉化為聯合氏族擴張勢力的工具。掌權50年中,她統領的艦隊探尋過愛爾蘭、蘇格蘭和西班牙北部的海岸,打敗過來自北非的海盜,還把控了多國貿易關口,她是16世紀最著名的女性海上船長。她的陸上軍隊,管理位於今天愛爾蘭梅奧郡的土地,統領數個氏族。她不但在愛爾蘭「稱霸海陸」,對她的記載還廣泛見於英格蘭的史料,她的堅定無畏、政治謀略和革新性超乎了國界(Chambers, 2006)。
與她同時期的英格蘭「榮光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琳達·巴爾戈德 Linda Balgord 飾)登基時,英格蘭第一位女王「血腥瑪麗」已讓整個英國認為女性為王只會帶來災難。她卻很快證明了自己作為帝王的實力,還清了國家的債務,抵禦了法國的侵略,並開始徵服愛爾蘭以作為抵抗西班牙入侵的根據地。
直到1593年,在格林威治女王宮,格拉妮婭與伊莉莎白用拉丁語進行了一場兩小時的密談。這場對話結束了英愛之間多年的暴力衝突,雙方各自達成所需並實現了和平。格拉妮婭和伊莉莎白同年出生、同年去世,從很多方面上講都是同類人。她們精通實用主義,並先驅性地意識到和平對於發展的重要性。今天的歐洲秩序在20世紀大大小小的和談當中產生,但16世紀時停戰談判在歐洲是非常少見的。此外,她們同為打破常規的女性統治者,因此本劇也富於浪漫色彩地賦予了她們彼此為敵卻惺惺相惜的情感。
本劇以人文的筆觸展現了格拉妮婭英勇堅定的性格和伊莉莎白聰慧驕傲的形象,展現了她們全心投入事業、國家利益至上的境界。劇情的演義也使我們聯想到現今女性會遇到的事業阻礙,比如長輩以愛護之名建議「女人做這個太辛苦,不如做家庭主婦安全省力」,比如因為性別而在能力上被輕視,比如被男性汙名化為「禍水」還要同時忍受性暴力與騷擾。劇中兩位女主人公面對此類打擊,仍保持自我認同,堅信自己因「視野與男性一樣廣闊」所以值得自由、「應該迎難而上而非安於庇護」(格拉妮婭獨唱歌曲《女人》),這樣的態度也對現世受到相似壓迫的人產生鼓舞。
而哈德利飾演的角色蒂爾南 (Tiernan) 稱得上我們今天所謂「He for she」(男性支持女性)的典範。他對格拉妮婭的支持並非建立在她是他愛人的基礎上,而是源於對她能力和理想的認同。蒂爾南的獨唱歌曲《我會在這裡》動人心魄地表達了他不在意世俗眼光而願意無條件支持格拉妮婭的選擇,這首歌也被哈德利本人在多個場合單獨演唱。這個人物的故事線也展現了刻板性別規則為男性造成的痛苦,並啟發觀眾去堅定追求自己認為正確的事。
像這部劇所描寫的人物,時代阻礙他們,他們卻用「敢於不一樣」改寫了時代。
當然,人類歷史曲折前進,16世紀的他們曾遭受的不公到今日並未完全消失。其中的一些表現就是,當我們提到16世紀的航海家時,會想起迪亞士和達伽馬,但不會有人提到格拉妮婭·奧馬利;伊莉莎白一世使英國富強繁盛,一力支持培養出了威廉·莎士比亞、弗朗西斯·培根等文化巨星,使英國文化蜚聲海外,被史稱為「英國的黃金時代」,但後人依然更關心她的私人生活,說她在感情上做出了如何的犧牲、如何悲慘寂寞,似乎作為一個女人總逃不開要從私人生活上被衡量成敗。同時,這個時代有千千萬萬的人仍在承受性別刻板規則的束縛折磨。
而這大概就是我們需要像這樣的劇的原因了。
(END)
出生於1972年,美國演員、歌手,主要作品有《魔法壞女巫》、《假聲》、《艾德溫·德魯德之謎》、《海盜女王》等,2019年憑藉《雪兒秀》獲得託尼獎最佳音樂劇女主角。
美國百老匯演員、歌手,曾出演的作品有《日落大道》、《貓》、《劇院魅影》等。
出生於1980年,英國演員、歌手,曾出演的作品有《悲慘世界》、《劇院魅影》等。
出生於1954年,美國演員、導演。曾演出舞臺作品《連體嬰》(OBC)、《尿都》(OBC)、《美女與野獸》、《海盜女王》(OBC)、《芝加哥》
美國百老匯電影電視演員、歌手。曾出演的舞臺作品有:《鐵達尼號》、《魔法壞女巫》、《波西米亞人》等
參與本次字幕翻譯製作的人員有
(排名不分先後)
翻譯:殘燈 未央 Raven 小神馬 彼時 Silun
人生若只無初見 JOYCE
校對:殘燈 老麥的大黃狗
時間軸:小神馬 如雪 草木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