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11月29日電(記者裘立華、王定昶)現年60歲的浙江省桐鄉市農民龔柏洪已經種植杭白菊40年了,但還是第一次碰到如此暴跌的行情。
24日整整一上午,龔柏洪和老伴徐新娥摘了38斤朵菊(大菊花),賣給馬路邊的小商販,共計38元。「這已經是很好的價格了,前段時間一斤才兩毛錢。」
龔柏洪嘆息著說,去年這個時候,朵菊能賣到5元錢一斤,胎菊10元一斤,現在很多人都不採菊了,價格太低,連成本都收不回,就讓它們爛在地裡了。
龔柏洪所在的桐鄉市是我國最大的杭白菊產地,被稱為「杭白菊之鄉」。杭菊在中國栽培歷史悠久。「杭白貢菊」一向與「龍井名茶」並提,古時曾作貢品,素有「千葉玉玲瓏」的美譽。
收購菊花的小販錢玉夫說,現在桐鄉朵菊價格是每斤8毛到1元之間,比11月上旬的時候已經有所回暖,當時最低只能賣2毛錢一斤。
錢玉夫說,杭白菊的價格是從年初慢慢開始跌的,到11月份,由於杭白菊大量上市,於是暴跌,變成了「過山車」的行情。
龔柏洪說,家裡種了兩畝杭白菊,今年每畝收入2000元,光農資成本就1000多元,如果再請小工幫忙摘,那就肯定虧本了。「你看旁邊種的水稻,現在利潤都比種菊花高。」
據桐鄉市農業經濟局統計,桐鄉現有杭白菊種植面積6.3萬畝,約佔全國種植面積的34%,年產量達到7500噸。
桐鄉市農業經濟局信息中心主任夏建興說,農民種杭白菊,不包括土地租金和人力成本,每畝農資成本1000元,如果含土地租金和人力成本,每畝成本達到2500-3000元。而現在杭白菊一畝收購價才2000元左右,致使很多的杭白菊無人採摘。「初步估計,有2000到3000畝杭白菊在地裡腐爛。」
今年杭白菊為何暴跌?夏建興說,罪魁禍首就是去年杭白菊被爆炒。「去年杭白菊像大蒜、生薑、蘋果一樣也被人爆炒,導致價格飛漲,因此今年很多地方擴大了杭白菊種植面積。」
據桐鄉市農業經濟局初步統計,今年全國杭白菊種植面積達到18萬畝,比去年增加了6萬畝,產量也增加了40%。
同低迷的杭白菊收購價相比,實際上,今年國內的杭白菊終端產品的價格並沒有受到影響。
為此,桐鄉市杭白菊協會也調整了工作方向。「加工過的杭白菊,利潤要比不加工高出兩三倍。我們開始在菊農中加大宣傳力度,鼓勵他們加工後再出售,避免類似的市場『堵車』再次發生。」協會理事長沈學根說。
不過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此次杭白菊受傷,短期來看是市場波動,但長期來看,還是對杭白菊產業的研究和規劃不夠。
夏建興說,現在杭白菊產業只佔桐鄉GDP的1%,並且從事杭白菊種植的大多是上年紀的老人。桐鄉市目前30多家杭白菊加工企業,也只能加工現有產量的40%。
一些當地企業負責人說,儘管杭白菊過去與龍井茶齊名,但現在來看,杭白菊產業已經遠遠落後於龍井茶產業。像杭州的龍井茶不僅僅當做飲品,還當做文化在經營,杭州當地靠賣龍井茶致富是一個途徑,龍井茶帶來的旅遊開發又是相當大的產業。
目前,杭白菊還只停留在簡單的種植和飲料開發上,產業鏈非常短。不少人提出,江西、貴州依靠油菜花也能帶旺旅遊產業,為什麼杭白菊就不能在這方面想想辦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