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學記》),「利可共而不可獨」(曾國藩)。
知識共享,歡迎轉發。
杜老師:
我看到一些文章中關於「作」「做」的用法比較混亂,建議您談一下在現代漢語中如何正確運用「作」與「做」。謝謝!
馮克瑞 寄自美國
馮克瑞先生:
在詞語中充當語素的「作」與「做」只要根據工具書中的寫法來選用就可以了。例如,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宜寫「創作」「製作」「做工」「做主」等。發生混亂的地方主要在「作」與「做」處於動賓結構的關係中、充當動詞時的選用。也就是說,在寫「作/做……」時,人們常常拿不準該用「作」還是該用「做」。
針對這一狀況,我的建議是:在動賓結構中,充當賓語詞語的如果是名詞,就用「做」。例如:「做教師」「做比薩餅」「做玩具」「做盒子」等:充當賓語的詞語如果能做動詞,則用「作」,例如:「作報告」「作貢獻」「作調查」「作分析」「作實驗」「作研究」等。
也就是說,如果「作/做」後面充當賓語的詞只能做名詞,就用「做」;如果「作/做」後面的詞語是動詞,或者有時可做名詞、有時可做動詞,就用「作」。 例如:「作報告」「作貢獻」「作實驗」等。(應注意,「zuò工作」是常用說法,人們一般習慣寫成「做工作」。)
當拿不準某個詞語是否有充當動詞的用法時,可查閱《現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換句話說,如果某個詞語在《現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中有動詞義項,這個詞語充當「做/作」的賓語時,前面宜用「作」。
此外,在「動詞+作/做」構成的動補結構中,宜用「作」。例如:「當作」「叫作」「看作」等。同類情形再如:「濃雲化作春雨」「孫悟空變作一個小飛蟲」。
《語言文字報》原主編 杜永道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
杜老師:
我看到一條信息上寫著「徵聯(徵集對聯)選萃活動」,請問「徵聯選萃」與「徵聯選粹」這兩種寫法,那一種妥當?謝謝!
河北讀者 李海峰
李海峰讀者:
「萃」表示「聚集」或「聚在一起的人或物」。而「粹」表示「純粹」或「精華」。二者意思不同。
「徵聯選粹」是說徵集對聯後,選取其中的精華。因此宜寫成「徵聯選粹」,不宜寫成「徵聯選萃」。
「粹」與「萃」在組詞時,確實容易混淆。再區分兩個常用的詞:
「國粹」的意思是「國家文化中的精華」,因此宜用「粹」而不宜寫成「萃」。
「薈萃」的意思是「匯集」或「聚集」,因此宜用「萃」而不宜寫成「粹」。
《語言文字報》原主編杜永道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6年05月28日 第 06 版)
~~~~~~~~~~~~
「揉」與「糅」的區別杜老師:
某媒體上說:「作品吸取東方文化中的靜謐和深遠之境,追求傳統與現代碰撞後產生的火花,將傳統漆文化的因子激活,揉進現代漆畫的創造,以追索深沉的哲理和意味。」請問其中的「揉」用得是否妥當?謝謝!
浙江讀者 華 華
華華讀者:
「揉」是動詞,常表示「用手來回搓」。例如:
(1)小劉覺得眼睛有點不舒服,用手輕輕揉了揉。
(2)把衣服浸泡在水裡後,在水裡倒些洗衣液,過一會兒,再輕輕揉一揉衣服。
「揉」有時候也表示「團弄」這一動作。例如:
(3)孩子揉了兩個泥球兒,然後把泥球兒晾在窗臺上。
(4)稿子寫好了,但老王覺得不滿意,乾脆把稿紙揉成一團,扔進字紙簍。
而提問中出現的「揉」,表示的顯然不是這類意思。其意應該是:將傳統漆文化元素混雜進現代漆畫的創作中。而表示「混合」「混雜」一類的意思時,宜用「糅」。例如:
(5)這位畫家把油畫技法跟國畫技法糅合起來,創作出別具一格的作品。
(6)你再改一改,爭取把幾位同志的意見都糅到文章裡。
(7)這座建築糅合了傳統和現代兩種風格。
常用的「雜糅」一詞,指把不同的事物混雜在一起。例如:
(8)這個小說有好幾處古今雜糅的故事,令讀者有一種新的感受。
例(8)中的「雜糅」不宜寫成「雜揉」。
因此,「將傳統漆文化的因子激活,揉進現代漆畫的創造……」宜寫成「將傳統漆文化的因子激活,糅進現代漆畫的創造……」
《語言文字報》原主編 杜永道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2016年11月19日 第06版)
~~~~~~~~~~~~
「黏」與「粘」用法的不同杜老師:
某媒體刊文說:「雪花黏在車窗前,朦朧了視野,他突然想把車速提高,就像很久以前拉著黃老師趕路一樣。」請問其中的「黏」字用得是否妥當?謝謝!
北京讀者 吳同冠
吳同冠讀者:
您的問題涉及「粘」和「黏」這兩個字。
在1955年12月發布的《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黏」作為「粘」的異體字被淘汰了。這樣一來,「粘」字有時做動詞,讀zhān;有時做形容詞,讀nián。10年之後的1965年發布了《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在這個字表中,恢復了「黏」字。此後,1988年發布的《現代漢語通用字表》和2013年發布的《通用規範漢字表》中,都收錄了「黏」字。這樣「黏」就成為了一個規範字。
現在,根據工具書的規定,這樣使用這兩個字——如果表示動詞義時,用「粘(zhān)」,例如:
(1)她把剪好的窗花粘在玻璃窗上。
(2)兩個餃子粘在一起了。
(3)環衛工人費力地清除粘在廣場地磚上的口香糖。
如果表示形容詞義時,用「黏(nián)」,例如:
(4)這個東西黏性挺大,手別碰。
(5)她熬的粥黏糊糊的,很好喝。
(6)這塊年糕吃起來又黏又甜。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粘」和「黏」的讀音和意思、用法都不相同。
您提到的句子,表示的是雪花附著在窗上,表示這個意思宜用動詞「粘」,不宜用形容詞「黏」。因此,「雪花黏在窗前」宜寫成「雪花粘在窗前」。
《語言文字報》原主編 杜永道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2018年03月24日 第05版)
更多內容,請點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
〔中文編輯校對[2](QQ群):236902340,中文編輯校對[1](QQ群):302032982〕
可在QQ中搜索群號,也可直接用手機QQ掃描下方二維碼加群:
中文編輯校對[2](QQ群):236902340
二維碼
〖●◉編輯校對◉提升語言文字水平●〗
延伸閱讀:
新版《標點符號用法》的變化和標點符號的誤用
【權威】標點用法疑難全解(圖)
英文、數字與標點校對知識
夾用英文的中文文本的標點符號用法(全圖)
標點符號疑難20例
標點符號的誤用與修改
香港文聯:繁體、異體、古今字用法
新華社:新聞信息報導中的禁用詞和慎用詞(最新修訂版)
《人民日報》文字差錯50例
數字的正確書寫方式
容易用錯的50組詞語(圖)
編輯校對常見疑難問題彙編(第1期)
【重磅】總編室:容易寫錯用錯的字詞
編輯校對
「查看歷史消息」方法(任選一):
1.可直接點擊本文頂端標題下方的「編輯校對」;
2.手指按住下方二維碼;
3.點擊本公眾號(「編輯校對」)右上角人像。
中文編輯校對(QQ群) :302032982[1]
868篇編校及文字類經典文章,新聞出版專業書籍、國標、辭書等共115個共享文件(免費下載)。分欄目查詢地址:http://qgc.qq.com/181617928 (群英薈萃,除了編輯校對外還有漢語言文字學研究生、社科院語言文字所研究員等等)。附:職業資格考試真題。〔此群已滿,請加中文編輯校對[2](QQ群):236902340,一樣的資料,一樣的專業。對內容作了進一步精選,並持續更新、上傳。〕
專業知識、國家標準、業內資訊。內容權威,來源可靠。歡迎關注「編輯校對」微信公眾號:editor-CN,可搜索帳號關注,也可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後可以點擊「查看歷史消息」讀以前的文章。
(手指按住二維碼,可自動識別,然後關注)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和QQ空間)
分別複製以下英文(或拼音)字母到微信「公眾號」欄搜索,關注:
(步驟:微信——右上角「+」號——添加朋友——公眾號——複製其中一個公眾號的全部字母填入——搜索——關注)
寫作教程:writer-CN
編輯校對:editor-CN
廣告合作請直接在文末留言或者發信息給本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