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小學離家有點遠,適逢冬季來臨,加上工作上的一些考量,我帶著女兒住到了學校附近。
有這個想法其實很久,但一直沒有成行。一是學校有校車,二是公婆可以幫忙接送孩子,我沒必要如此矯情。
但暢想總是暗自發生。每每產生了一個念想,就全是關於那個新想法的好處,比如孩子可以多睡一個小時,比如孩子可以放學早點到家,利用這個時間畫畫,玩耍。比如我會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英文輔導學習,比如我會給孩子更多的引導讓她養成良好的習慣。
最終因了尋求工作狀態的一些改變,決意搬到學校附近,真正開始體會從校車生變成走讀生的生活。
因為提前有著這麼多的暢想,自然就會特別期待新生活的到來。而當新生活真的到來時,一點一點還是需要自己去做,去執行,特別是關於孩子的引導,難度其實跟以前一樣大,幻想中換個環境孩子就能改變行為的情況似乎也並沒有發生。
搬過去2周,卻發現自己比之前還焦慮。
一方面焦慮暢想的生活為什麼沒有達到。一方面焦慮一直這樣下去怎麼辦?當初的決定是不是錯了?
昨天看到喜歡的育兒博主大J小D在TED上分享的故事一下子觸動了我:
她(一個老讀者)經常給我留言,每一次都是長篇大論,每一次都是(她)剛剛吼完自己兒子來找我這個樹洞了,我也每次會回復她:從正面管教,父母如何進行情緒管理,事後如何復盤跟兒子道歉,包括日常如何建立規則意識,真的把我壓箱底的理論和實踐全部告訴她。
但是似乎沒有什麼用,因為她隔三差五又要來給我留言,還是這麼一大片。她很受挫,當然我也很受挫。後來我發現也許是我真的沒用,因為她消失了一段時間大半年過去以後,那個熟悉的 ID 又出現了,這一次沒有密密麻麻的文字了,只有一個笑容,一個陽光。
我就哪壺不開提哪壺說:嘿,最近怎麼樣?還吼你的兒子嗎?她說:還吼的,不斷修煉中唄。從她的文字中我能感受到她的放鬆,我忍不住地就跟她分享:我好開心呀!然後她就告訴我說:要謝謝你啊,上一次留言最後告訴我的,你說如果努力了盡力了還是做不到,沒關係,那就繼續努力,所以我現在還在繼續努力中。
聽完這個故事,我感覺自己的焦慮值瞬間有所下降了。同時我也發現了自己情緒困擾到底在什麼地方。正如大J所言,我是「太過於關注只要努力就能解決一切的人,過早地把視線放在了解決上面,而不再專注於努力,太過於關注回報的人往往不願意付出。」
現在的我正是這樣,育兒上如此,工作上也如此。兩相交織,心力交瘁。
育兒上,給自己樹了個大旗,每天要帶領孩子做英文啟蒙,要教認漢字,要引導背古詩,要培養孩子習慣……其實一想到這麼多事情要弄,內心的壓力就會特別大,加之總覺得好不容易花錢費時間搬到學習附近了,總歸得有所改變吧,所以內心隱隱也是希望回報的,越快越好的那種。於是每每孩子不配合的時候,嚴重的挫敗感就會襲來,然後開始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甚至自暴自棄,會跟女兒說「繼續讓爺爺奶奶帶你好了」。時好時壞,一天天的日子就這麼磕磕絆絆中過著,卻越來越因為沒有看到改變而灰心喪氣,忽略了努力本身的意義。
工作上,也是搬家的最大原因,以為自己完全獨立和自由,也不再受以前的束縛,終於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事情,一定會特別自律和努力,其實並不然,更多的時間我會去想怎麼還沒有結果?如果沒有結果我怎麼辦?我的後路是什麼?和一個前輩聊天自己的困惑,對方直接拋出「你還是給自己留了太多後路」可謂是一針見血。畢竟我天天去想的是「這件事失敗了怎麼辦」,而不是想的「我要怎麼做成這件事」,難怪我離初心越來越遠,自己也越來越懷疑自我。
不管在育兒中還是工作中,我都陷入了對結果的渴望,又覺得自己到不了這個結果,就開始無法集中精力做好眼前的事情,又因為沒有做好眼前的事情,環環相扣,覺得那種自己想要的結果越來越不可能了,從而產生了更多的迷茫。
其實,自認自己不管在育兒上還是工作上,對結果的要求並沒有那麼高,高到遙不可及,但為何還會出現這種焦慮壓倒行動的問題?
一方面是目標不夠明確,或者說目標只是頭腦中一個大致模糊的印象,並且是隨著心情可以起伏升高的。沒有最低目標的兜底,卻經常往更高目標假想,所有混成一團,自然內心也是一團亂麻。
另一方面是忽略已經有的改變。即使那些改變再小,也是自己努力的結果,但卻都被自己忽略了。比如女兒英文敢開口說話了,甚至偶爾能配合錄視頻了。大部分時間女兒自己穿衣起床了,女兒想第一名到校就請我配合早點叫醒她,並且她那天真的做到了……
大J說:成為媽媽,和我們接受任何一場考試,參加任何一個新的工作是一樣的。不是學習了、努力了就一定有好的成果,而解決某件事歸根到底是要等它自己的到來。
生命是個調整和再調整的連續過程,它不是一蹴而就,更加不是一勞永逸的,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非解決不可,它有一點點的改變,這就是意義本身。
我總是暢想通過做這個行動那個決定來改變現在的狀況,現在才發現,很多事情是無法完美解決的,特別是家庭關係、育兒方法等,現在的狀況也是多年的積累,想一蹴而就的改變談何容易,何況當時一定有當時這麼做的理由。
現在的我,因為抱著更美好的願景,所以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但是千萬別讓願景壓倒了自己,要時刻發現新的路上的任何改變,哪怕是一丟丟,即使是這一丟丟的改變,也是我努力的成果和意義所在。
———end———
歡迎關注@虎虎升薇 ,一個考了心理學證書、學習了正面管教課程卻依然每天與娃鬥智鬥勇的80後職場媽媽。升級打怪太耗心力,一起來抱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