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旭:我的作品要直指心靈 | 十年十人聯展視頻

2021-02-20 南岸至尚藝術空間

時間之維 | 十年 · 十人聯展

專題視頻(一)——譚旭

2019年是許欽松創作獎創立10周年,廣東省許欽松藝術基金會通過尋找2009至2018年之間,許欽松創作獎的歷屆獲獎青年藝術家,並從中甄選出十位優秀創作代表,通過在全國八大美院舉辦許欽松創作獎「十年 十人」青年藝術家巡展,以其當年獲獎原作和近年來的系列新作之對比,縱向展現各位青年藝術家的創作軌跡及十年之中藝術生態的種種變化,打造全國巡展+重量級評選、藝術+公益的獨特模式,讓藝術新銳在大眾文化領域中產生更強的影響力。

儘管藝術圈起起落落,藝術之路註定孤獨漫長,但這條路上依然不乏堅守者與熱愛者。

為了尋找許欽松創作獎的十位優秀創作代表,我們走訪了北京、廣州、武漢、西安、瀋陽、攀枝花,希望為大家呈現這些青年藝術家的心路歷程,激勵更多的藝術家堅守初心。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2009年許欽松創作獎金獎的獲得者——譚旭。

我叫譚旭,2009年的時候榮獲了許欽松創作獎的金獎。我的作品叫做《法國油條》,是一個雕塑作品。

雕塑能給藝術家創作的過程帶來很多的樂趣,這個樂趣和痛苦是相生相隨的。

為什麼這麼講呢?就是說繪畫不管是油畫、國畫還是版畫,第一個特點是比較直接。另外一個是更傾向於平面化表現,它們是在一張紙上或一個媒介上做了一個假三維。藝術家都極力去營造這種三維空間,在平面語言上營造三維空間。

但是,雕塑是一個真實的存在,是一個真實的三維空間的存在。所以這個對我來講,我更感興趣。我更喜歡直接地觸碰泥巴或者觸動其他媒材。很直接地可以把作品成型,當然它的表現力會比繪畫更具有衝擊力。它的媒材應用非常廣泛。


《被束縛的油條》

油畫的媒材是單一媒材,國畫也是單一媒材,唯獨只有這個雕塑,尤其是我們當下的雕塑,它是一種泛雕塑概念。

任何的媒介都能作為雕塑的一個創作語言來應用,包括原來傳統的石材木材金屬材料。但是現代的聲光電水霧等任何材料都可以作為雕塑的媒材來用,所以我覺得雕塑的包容性大。

每個人都會有對自己的未來發展規劃,我不是按照十年來界定的,我可能是按照五年來界定。

我希望在近五年最重要的是把我的博士學位拿下來,然後能在韓國做一兩次個展,然後能把我現在所有的藝術作品,我認為很好的藝術作品,能把它的符號化作為一個延續。然後讓我自己的作品更成熟,讓更多業內的人對我的作品產生認可。

另外在公共藝術的創作上面,我希望能有更多的環境空間能承載我的雕塑作品,讓老百姓都很喜歡我的作品,真正能讓我的作品對這個社會能夠起到一定的教育意義。

胖油條

不管是對我們的成人還是對我們的孩子,能夠讓每個人看到我的作品就會反思。不光覺得它是一個美的作品,而真正能直指人心靈,讓人感受到作品的溫度和對社會的一些關注,這是我近五年的一個打算。

當然十年的時候可能我想的第一件事兒,是要退休。我希望能回歸到真正的藝術家本體創作裡面來,我可能會慢慢放棄掉公共領域的創作。然後做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

它不一定是很大的,但是它可能是我有感而發的,這樣的作品可能更適合我用心去做。

我希望許欽松創作獎越辦越好。許欽松創作獎對我有兩點主要意義,第一點是對我的肯定。這是一個專業的評審團評審出來的,裡面的評委有很多國內知名的藝術家和批評家。

他們能對我的作品認可,然後給了我這個金獎。這當然對我是一種鼓勵和肯定,使得我在這個符號語言的作品創作當中一直延續到今天。

《PENG》

另外一個意義是對我的激勵。我拿到了這個獎以後,通過這個獎肯定了我以後要堅持去從事藝術創作,我一直走了十年,一直初心不變。所以很感謝當時評審團和許老師能把這個獎頒給我。

他對我的影響,最起碼到現在,是對我的藝術人生是一種肯定,使得我能堅持下來,走到今天。

這個獎設立的非常好,當時我們畢業的時候沒有太多的獎學金,也沒有太多的這種獎項可以給到學生。

《青春啟示錄——欲》

許欽松創作獎應該是辦得很早的了,當年給到我們學生那個獎的時候,在我們那一撥學生當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力,所以後續不斷有很多學生去堅持投稿。

許欽松創作獎一直辦下來,我覺得辦一個獎學金能堅持十年是非常不容易的。

十年磨一劍,我希望許老師的這個獎能夠越辦越好,希望更多的學生能通過這個獎學金在藝術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青春啟示錄——情》

中國青年美術家協會一級美術師,中國青年美術家協會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國家二級美術師(副教授級),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青年美術家協會雕塑藝委會副主任,韓國人文社會科學藝術融合學會學術理事

中國雕塑學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雕塑專業委員會會員

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廣州敦行公共藝術設計院、廣州敦行美術館創始人

《大中國文化之法國油條》 

2009年憑藉作品《法國油條》,榮獲許欽松創作獎金獎。2010年起,譚旭的雕塑作品《有cream的油條》,代表中國當代美術發展的鮮活面貌與藝術成就,相繼在丹麥哥本哈根、比利時布魯塞爾歐盟總部、芬蘭、英國、希臘、馬其他、西班牙、喬治亞、捷克等國進行巡展。

《有cream的油條2》

2018年《青春啟示錄——情4》鄉約獨釣—第二屆屆安徽國際當代藝術作品展獲優秀獎(中華促進會公共藝術委員會、安徽省雕塑學會)——中國合肥

2017年《青春啟示錄——欲》鄉約獨釣—首屆安徽國際當代藝術作品展獲銀獎(中華促進會公共藝術委員會、安徽省雕塑學會)——中國合肥

2017年《青春啟示錄——欲》「丹青天河」廣州美術大展獲銅獎(廣州市文聯、廣州市美術家協會)——中國廣州

2016年《胖油條》第十三屆大分亞洲雕塑展獲優秀獎(日本大分雕塑展主委會)——日本大分

2016年《容閎與中國近代留學生》中國風 南粵情——2016第二屆廣東雕塑大展獲優秀獎(最高獎項)(廣東省文聯、廣東省美協)——中國廣州

2014年《禪溶》廣東省教師美術與設計作品雙年展獲金獎(合作)(廣東省高教廳、廣東省美協)——中國廣州

2012年《LV獅頭》慶祝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暨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70周年廣州美術大展獲優秀獎(最高獎項)(廣州市文聯、廣州雕塑院)——中國廣州

2011年《衡》世界大運藝術家獲優秀獎(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深圳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組委會執行局、龍崗區人民政府)——中國深圳

2011年《有CREAM的油條2》第四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獲優秀獎(最高獎項)(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中國北京

2009年《法國油條之一》我和我的祖國2009中國當代藝術院校大學生年度提名展」獲優秀獎(北京今日美術館)——中國北京

2009年《法國油條》許欽松藝術獎獲金獎(廣州美院)——中國廣州

《如意油條》

主編/許多思

視頻/王思齊

撰文/葉明珠、陳雨晴

編輯/陳雨晴、何家祁

相關焦點

  • 微展廳|譚旭:我思我在
    文/譚旭  西方的評判標準與尺度、文化導向、市場定位,包圍著我們生活的任何一個層面。東西方文化交融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這是一種打開國門後的正常現象。文化同樣需要交流,求同而存異。我們在遵守其標準的同時也應努力參與其中。這不光是在政治上,而同時也要在經濟與文化當中。中國的經濟發展在一種瘋狂地追求利潤的同時也產生了一種巨大的經濟泡沫。
  • 蓋婭心靈海十周年《幸福密碼》第1000場落地泉城濟南暨李曉君書畫作品義拍獻禮
    由千訓愛心慈善基金會主辦、蓋婭品牌管理諮詢(上海)有限公司、千訓愛心慈善基金會山東代表處聯合舉辦的「蓋婭心靈海十周年全國第1000場《幸福密碼》
  • 「意·形」作品聯展丨林鐘才
    由佛山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指導,佛山市藝術創作院、廣東石灣酒廠集團主辦,佛山市雕塑院、佛山市工藝美術研究院、廣東省新石灣美術館承辦的「意·形——2020佛山市藝術創作院雕塑·陶藝·工藝美術作品聯展▲作品《若存》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獲進京作品(廈門)林鐘才訪談視頻林鐘才 《閒情》 漆 120x80cm  作品賞析·其它作品  林鐘才 《若存》 漆 120x90cm
  • 「雪國精靈——冰雪繪畫作品聯展」在陝西省美術博物館展出
    陝西省美術博物館學術策展部主任穆亞威主持開幕式「雪國精靈——冰雪繪畫作品聯展」主旨為「助力冬奧、推廣冰雪文化」,該展覽係為期兩年的巡展式全國展出。首展已於4月13日在中華世紀壇舉行了盛大開幕式。當天有原文化部部長、國家藝術基金理事會理事長蔡武先生,全國人大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王剛先生,原文化部副部長、中國文聯副主席董偉先生、北京冬奧組委北京活動部副部長高天女士等眾多領導人、嘉賓、演藝界人士300餘人出席了開幕式活動並觀看了展覽。北京電視臺、北京晚報、中國文化報、人民網、新華網等20多家媒體參與了現場報導與新浪網視頻直播,直播觀眾互動達60多萬人次。
  • 「意·形」作品聯展丨肖巨成
    ,佛山市藝術創作院、廣東石灣酒廠集團主辦,佛山市雕塑院、佛山市工藝美術研究院、廣東省新石灣美術館承辦的「意·形——2020佛山市藝術創作院雕塑·陶藝·工藝美術作品聯展」正在廣東省新石灣美術館展出,41位藝術家共帶來53件作品,呈現佛山藝術家在雕塑、陶藝以及工藝美術方面的藝術造詣。
  • 皮克斯新電影《心靈奇旅》探索人生意義 直指奧斯卡
    年末治癒 溫柔探索人生意義  真摯的情感更是皮克斯電影從不缺席的重要元素,《心靈奇旅》同樣感人至深。在經歷了2020如此難忘的一年之後,本片通過一場橫跨心靈世界與真實世界的冒險,對人生和自我做出充滿哲思,又不失溫暖的思考。
  • 「日常-青春」青年攝影師作品聯展暨多媒體展映向你發邀請
    由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主辦的「日常-青春」青年攝影師作品聯展將亮相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同期還將舉辦「日常-青春」青年攝影師多媒體幻燈演示交流會。「日常」系列青年攝影師作品聯展旨在從日常經驗出發,讓年輕人發聲。聯展自2015年啟動以來,每年一個主題,已經舉辦五屆,共有超過30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位青年攝影師作品入選。本屆「日常」聯展以「青春」為主題展開,得益於日常生活經驗的啟發,以及已有的認知和經驗,攝影師們用鏡頭聚焦當下正在綻放的「青春」,追憶那些逝去的「青春」,生發出自己想要的影像。
  • 十年過去了,為什麼我還在玩《心靈殺手》?
    十年前,一個初成名的遊戲團隊決定,把自己的新作品和《荒野大鏢客》同日發布。
  • 「我在」——2015 年兩岸藝術工作室作品聯展(第一期)
    要解決「在」的問題,必須追溯到一種「在者」,這種「在者」在究竟成什麼樣子還不明確時它的「在」已經明確了。海德格爾認為只有「我」是這種「在者」,只有「我」是在成什麼樣都還不清楚的時候「在」已經恬然澄明了。因此,他認為「我」就是「在」,「在」就是「我」,「我」的「在」就是世界,個體就是世界的存在。
  • 此中有真意丨大理生活家三人書畫聯展之蘇毓老師作品賞
    最後一位徐傑老兄雖未謀面,然魯公一路榜書大字的暢快,便是直心可交的。五哥是策展人,這應該是他第一次用這個新身份。屬實講我一直不太恭維「策展人」的,可能是誰都可以拿來用的緣故,把這個原來很專業也很嚴肅的事,弄得很隨便。方才又細細地讀了五哥的策展人語,作為業內人是我不及的。」——感謝楊瑾老師寄語。
  • 信鴿文化藝術聯展北京開展 比利時及臺灣地區作品參展
    信鴿文化藝術聯展北京開展 比利時及臺灣地區作品參展 2017-11-26 20:52:5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日常·青春」青年攝影師 作品聯展幻燈分享會舉行 - 中國三門峽...
    分享會上,入選「日常·青春」青年攝影師作品聯展的攝影師方雲峰、薄高鵬、蘇昕、劉偉光等,分別圍繞自己的攝影作品《駐村—日常》《從家鄉到武漢》《柳戲母親》《雙重生活》分享了他們拍攝背後的故事。    「日常」系列青年攝影師作品聯展自2015年啟動以來,每年一個主題,已經舉辦五屆,共有超過30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位青年攝影師作品入選,旨在從日常經驗出發,讓年輕人發聲。第六屆「日常」聯展以「青春」為主題展開,展出了26名攝影師用鏡頭聚焦當下正在綻放的「青春」。本屆聯展中,來自雲南的青年攝影師方雲峰獲得「青年人才培養計劃」的支持。
  • 重現「日常」 發現攝影新力量——2018《日常·非常》中外青年攝影師作品聯展啟動徵稿
    這些作品雖從「日常」影像出發,卻充分體現了青年群體對於自我及與「他者」之間的身份認同、文化和社會問題的思考。在藝術表達上,這些作品呈現出多元化、個性化的特點,對於影像語言的本體以及實驗性、當代性進行探討。在他們的創作中,攝影已被視作個體化的「我」,並轉化為一種「重現日常」的手段。
  • 臺灣員林家商書畫篆刻聯展 老中青三代同場較勁
    華夏經緯網4月23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彰化員林家商書畫篆刻聯展,由退休文書組長張懷仁,現職國文老師李蕙岑與該校三年級學生顏婕羽,老中青3代同場較勁,展出超過80件的書、畫、篆、刻作品,將從今起一連展至5月15日,員林家商校長陳定宏說,因為疫情暫緩校慶活動,改舉辦小型具有傳承意義的聯展
  • 動漫聯展上現男女不雅行為,蹭活動當「網紅」該譴責
    動漫聯展上現男女不雅行為,蹭活動當「網紅」該譴責事情發生在1月1日舉辦的哈爾濱第十屆冰雪動漫聯展上:在周圍旁觀者和攝影師們的起鬨、要求聲中,一名打扮成性感兔女郎模樣的女子,和另一穿著女僕裝的男子,在展區內擺出各種撩人暗示的不雅姿勢。在公共場合如此「自然」地做出這種低俗行為,並且「樂在其中」,周圍也沒有任何一個人上前勸阻。這個荒唐的場景不禁令人啞然,很快相關照片和視頻在網上傳開,繼而也引發軒然大波。
  • "人在旅途—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師生聯展"在滬揭幕
    "人在旅途—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師生聯展"在滬揭幕 2015-04-10 17:31:1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願藝術沒有距離——舞蹈劇場X概念聯展《距離》
    作為「倖存者」的我們是否會有所思考,人與人的距離在哪裡,人與自然萬物應該如何相處?本次聯展作品主創團隊受到疫情環境啟發,以「善」為主題,綜合人類學、社會學、語言哲學、音樂戲劇研究等多種方式進行創作,對疫情封城期間武漢與外界的距離、當下人與人的距離進行了思考和創作。
  • 「雪國精靈——冰雪繪畫作品聯展」長沙展出
    11月13日,「雪國精靈——冰雪繪畫作品聯展」在湖南國畫館開幕。本次在長沙的聯展是其巡展的第九站。展覽共展出李兵、馮慶、穆瑞彪、馬成梁4位藝術家經過精心創作、慎重挑選出的百餘幅作品。現場一位觀眾用筆用心記錄下作品的每一個細節。
  • 塞外雲州李懷樂書法作品欣賞
    認識李懷樂老師已經近三年時間了,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他的一幅楷書作品《華堂聚瑞》,驚詫之餘,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大腦第一反應以為是印刷作品。於是,我推門走進他的工作室,看見一位中年人正在伏案思考。隨著我的冒然進入,他抬起了頭,目光炯炯地望著我。我下意識地問了一句:「門外那幅書法作品是您寫的嗎?」
  • 中央美院當代四大家作品聯展暨景德鎮御窯博物館開幕展開幕
    9月19日,蛻變——中央美院當代四大家作品聯展暨景德鎮御窯博物館開幕展在御窯博物館開幕。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景德鎮市委書記鍾志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設計院總建築師、《建築學報》主編崔愷出席開幕式並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