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讀經典,陪你說晚安。大家好,這裡是閃電夜讀,我是青州市融媒體中心主播佩慈。不知不覺間,2020年還有兩個多月就過完了。問一句「當初立下的目標,實現了多少」,會不會令你扎心?最怕被遺忘的待辦事項,最怕只在腦海裡旅行了一圈的理想,最怕被「我本可以」佔據的生活,最怕空悲切白了頭的少年……一些醍醐灌頂的話,希望可以與在等醒來的人,共勉。今晚為大家分享的是朱光潛的《人生幸福,在於理想與能力的平衡》。
人生幸福,在於理想與能力的平衡
朱光潛
意志薄弱、經不起挫折的人往往有一套自寬自解的話,就是把所有的過錯都推諉到環境。
明明是自己無能,而埋怨環境不允許我顯本領,明明是自己甘心做壞人,而埋怨環境不允許我做好人。這其實是懦夫的心理,對於自己全不肯負責任。
環境永遠不會美滿的,萬一它生來就美滿,人的成就也就無甚價值。人所以可貴,就在他能夠不安於汙濁的環境,拿力量來改變它、徵服它。普通人的毛病在責人太嚴,責己太寬。埋怨環境還由於缺乏自省、自責的習慣。自己的責任必須自己擔當起,成功是我的成功,失敗也是我的失敗。每個人是他自己的造化主,環境不足畏,猶如命運不足信。
能責備自己,信賴自己,然後自己才會打出一個江山來。
我們有一句老話:「有志者事竟成。」這話說得很好,古今中外在任何方面經過艱苦奮鬥而成功的英雄豪傑都可以做例證。「有志者事竟成」的「志」,須包含這三種意義在內:第一要起念頭,其次要認清目的和達到目的之方法,第三是抱必達目的之決心。
很顯然的,要事之成,其難不在起念頭,而在目的之認識與達到目的之決心。
有些人誤解立志只是起念頭。完全不思量達到這種目的所必有的方法或步驟,更不抱定循這方法步驟去達到目的之決心,這只是狂妄,不能算是立志。如果以起念頭為立志,則有志者事竟不成之例甚多。沒有認清方法和步驟而想達到那個目的,那只是痴想而不是立志。志就是理想(志之成就是理想的實現),而理想的理想,必定是可實現的理想。
幻想痴想不是理想,是理想都必顧到事實。堅持一種不合理的理想而至死不變只是匹夫之勇。我特別著重這一點,因為有些道德家在盲目地說堅持理想,許多人在盲目地聽。
我們固然要立志,同時也要度德量力。盧梭在他的教育名著《愛彌兒》裡有一段很透闢的話,大意是說人生幸福起於願望與能力的平衡。一個人應該從幼時就學會在自己能力範圍以內起願望,想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也能做自己所想做的事。
志氣成就了許多人,志氣也毀壞了許多人。既是志,實現必不在目前而在將來。許多人拿立志遠大做藉口,把目前應做的事延宕貽誤。尤其是青年們歡喜在遙遠的未來擺一個黃金時代,把希望全寄托在那上面,終日沉醉在迷夢裡,讓目前寶貴的時光與機會錯過,徒貽後日無窮之悔。
所謂真正立志,不僅要接受現在的事實,尤其要抓住現在的機會。如果立志要做一件事,那件事的成功儘管在很遠的將來,而那件事的發動必須就在目前一頃刻。想到應該做,馬上就做,不然,就不必發下一個空頭願。發空頭願成了一個習慣,一個人就會永遠在幻想中過活,成就不了任何事業。
我在很早的一篇文章裡提出我個人做人的信條,現在想起,覺得其中仍有可取之處,現在不妨趁此再提出供讀者參考。我把我的信條叫做「三此主義」,就是此身、此時、此地:第一,此身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擔當起,不推諉給旁人;第二,此時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時做,不拖延到未來;第三,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環境)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諉到想像中的另一地位去做。
這是一個極現實的主義。本分人做本分事,腳踏實地,絲毫不帶一點浪漫情調。我相信如果我們能夠徹底地照著做,不至於很誤事。西諺說得好:「手中的一隻鳥,值得林中的兩隻鳥。」許多「有大志」者往往為著覬覦林中的兩隻鳥,讓手中的一隻鳥安然逃脫。
作者簡介
朱光潛(1897年9月19日-1986年3月6日),字孟實,安徽省安慶市桐城縣(今安徽省樅陽縣)麒麟鎮岱鰲村朱家老屋人 ,現當代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
主播簡介
唐佩慈,青州市融媒體中心新聞中心《有啥說啥》節目主持人、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