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作者:李振南丨今日主播:阡陌
在江南、在溫州、在農村,有一種植物似乎與生俱來就陪伴著你,密密麻麻的、鬱鬱蔥蔥的,一叢叢、一片片,擠挨著你的房前屋後,緊匝在你的田頭地角,集擁於你的渠邊溝畔。風起時颯颯有聲,雨來時輕歌曼舞,月映時倩影婆娑。這是竹,農家的溫州水竹。你雖然不知道它的栽培歷史,是怎樣演化過來的,但你會認為溼潤的溫州大地自然應當衍生這一特有的物種。溫州水竹,多麼親切的名字,多麼富有詩意的名字,讓人一聽見就想起江南水鄉的美麗風光。
在博大的中華大地,竹的品種層出不窮,竹的栽培面積也像海洋般浩渺,可就是溫州水竹卻是與家為伍,與人為伴,不是那種「窗前亦有幾竿竹」的紫竹、湘妃竹,它們多是中看不中用的。而溫州水竹呢?總是在你需要的時候,為你獻上數株作為農活之用,箍桶也好,制簍也好,搭棚也好,插籬也好,造紙也好,自是不惜其力,取之便利,用之得心應手,難怪乎祖祖輩輩的溫州農人送了它一個名字——自竹。
自竹,自家的竹子。多好的名字!與這名字相符的是,在過去的溫州農村,基本上家家戶戶都種有這種竹子,可見,它的群體是多麼的龐大,它的用途是多麼廣泛,由此,它也是怎樣的受到農人的喜愛和眷顧!
自竹,這種大自然饋贈的植物,它也與別的竹子一樣,從一出現就顯示了它的獨特的習性和形態,它似樹,而又完全區別於樹,沒有一棵樹能在短短的數個月內長成參天之勢。惟有竹從母胎分化後便突然拔地而起,一年之內使自己成熟並能夠孕育,到翌年便有它的子代出生。在萬物勃發的春天,自竹一開始並不炫春,當別的樹木、花草佔盡春光,把自己打扮得豔麗多姿,鬱鬱蔥蔥之後,自竹的筍才以犀牛角似的萌芽從頑石邊、池塘邊、屋角旁遲遲地露出來,尖尖的筍蕤細得始不如草。突然一個清晨,它終於茁壯地破土而出,一節節地脫掉外殼,沒幾日便竄得老高,亭亭玉立於天地之間。蛻掉筍衣的竹,通體透明翠綠,晶瑩光潔,並悠蕩於夏日的風雨之中,那嫩嫩的竹竿忽忽閃閃,使人不覺為之擔憂。但你儘管放心,幾場驟雨過去,竹子早已展開了它寶塔般的枝葉,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這「樹」綠意蔥蘢,迎風傲立,如在晨霧中看它,真像煙雨朦朧中出浴的楊妃,婀娜多姿,清影漣漪,渾然一個未醒的夢。
秋天是竹的成熟期,也是竹最具風韻的季節,竹在吸收天地之精華,憧憬著未來的夢想。這時的竹,貼近自然,演繹自然,把大自然裝扮得分外妖嬈,彰顯著自己斑斕的圖畫,使你覺得這山這水這家園都是因竹而派生出無限的風採來。
自竹,不僅只以青翠欲滴、四季常綠、格高韻勝、明淨深邃的風光滋養著你的眼光,浸染著你的心魄。它的一身都是寶,雖然竹筍不能食用,但卻是長成竹林的先決條件,而其他的竹葉、竹枝、竹根、竹殼、竹竿都是農家的生活生產用料,它們對於農耕社會的文明有著強烈而深遠的影響。
竹子在中國的文化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煊赫的名聲。竹文化亦是中國特有的文化,人們把松、竹、梅列為「歲寒三友」 ,把梅、蘭、竹、菊稱為「四君子」,在竹子身上看到氣節、堅韌、風骨,或看到虛心、謙恭、高潔。當然這是文人墨客和士大夫的評價,是他們精神品格的追求和人生的一種雅趣。「居有竹」 還是歷代文人雅士追求的最高境界,家喻戶曉的蘇東坡有「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名言,他如果知道溫州的大地上的農民都居有竹,老夫子是否會羨慕之極呢?但農人們不一定想到這些,也不管這些,他們要的是自竹的葳蕤生長,永不枯敗,要的是自竹的用途再廣泛些、廣泛些……
現在,各地的農村城市化建設方興未艾,留給自竹生長的空間已經不多了,而它的使用範圍也已被很多工業產品所取代,但它卻確確實實地大量的存在過。這是一個物種,用哲學家的話說「存在就是合理的」,那麼它必定有還存在下去的能力。我堅信這一點。
策劃:劉曜
美編:陳姣姣丨編輯:屠韋
監製:吳棟梁 張佳瑋
投稿郵箱
2834135480@qq.com
投稿要求
以「文章標題」作為郵件的主題
並註明夜讀投稿
郵件正文應以稿件為主
可以附件形式附word文檔
註明作者的聯繫方式
包括電話號碼、微信號等
竹籬笆圍起17歲的盛夏
腳踏車在這著夢想
鐵軌旁 影子拖著的回憶很遠很長
隨著我們搖搖晃晃
抓一把樹梢最溫暖的枝椏
塞進舊舊的皮箱
離別風很大
吹亂了嘴邊的瀟灑玩笑話
吹亂了我們的逞強
揮揮手 點點頭 眼淚流
說好要勇敢一直走
就算一路很寂寞
月臺上 你臉龐淚光閃成最美圖畫
收藏在我心上 裱上框
把回憶埋在路旁開滿著花的樹下
童年精靈代我守護它
等到第十個春天的某天
沿著這思念
再次回到故事起點
玻璃瓶把花香和時間收藏
甜甜微笑不憂傷
單程火車上
合著眼打開瓶蓋細細品嘗
你在每一幕都有話
揮揮手 點點頭 眼淚流
說好絕對不能回頭
就算會很累很痛
月臺上
你臉龐淚光閃成最美圖畫
一直在我心上 裱著框
把回憶埋在路旁開著花的樹下
童年精靈代我守護它
等到第十個春天的某天
沿著這思念
再次回到故事起點
竹籬笆的邊緣
沿著這份思念
故事的起點再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