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上午,「丹沁水竹--焦作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揭牌儀式在博愛縣磨頭鎮陳莊舉行。該基地由博愛縣人民法院承擔日常建設和維護工作。
揭牌現場
當日,焦作中院黨組成員薛擁復,博愛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秦旭晨,焦作中院環保庭庭長劉軍,博愛縣法院院長張紅衛,博愛縣檢察院副檢察長王新生,博愛縣公安局局長張德志,博愛縣司法局局長史鴻蔚,博愛沁河河務局局長焦軍及部分鄉鎮、村委幹部等參加了揭牌儀式。揭牌儀式由博愛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谷九江主持。
「黃河寧,天下平」。博愛縣政法委書記秦旭晨在講話中說,新中國成立70年來,黨領導人民開創了治黃事業新篇章,創造了黃河歲歲安瀾的歷史奇蹟。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於生態文明建設全局,明確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秦旭晨表示,沁河、丹河作為黃河流域的一個重要支流,在保衛母親河、生態環境治理方面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丹沁水竹--焦作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的成立,是焦作中院和博愛縣在黃河流域環境治理史上的一個裡程碑,必將為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流域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去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我省主持召開會議,專門研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吹響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號角。為認真履行生態環境資源司法審判職能,焦作兩級法院推出了一系列工作舉措,建立了一系列工作機制,在汙染防治司法審判方面、在生態保護公益訴訟方面、在生態環境司法保護體系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個個碩果。」焦作市中院黨組成員薛擁復在講話中說。
薛擁復表示,在強化生態環境司法案件辦理工作的同時,焦作兩級法院積極推動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工作體系建設,兩年來建立了焦作市神農山生態環境資源司法保護教育基地、焦作市環境資源司法理論研究中心等,焦作市生態環境的司法保護宣傳、司法修復建設、司法教育研究全面工作進一步呈現出多層次、多點式、網絡化發展格局,成為全省生態環境司法審判工作的新突破和新亮點。
「在今後的工作中,博愛縣法院將進一步強化生態環境司法審判工作,服務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為我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博愛縣法院副院長張有清在接受採訪時說。
揭牌儀式後,與會領導和嘉賓一同參觀了「丹沁水竹--焦作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文化長廊和白馬溝險工。
據悉,白馬溝險工位於金城鄉白馬溝村西南,沁河左岸堤防樁號39+050-39+750處。險工平面形狀呈直線型,工程順堤長度704.5m。有丁壩3道,垛6座,護岸9段,共計18座工程。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沁河倒虹吸工程在險工中部穿越沁河。該險工始建於1951年,後經歷多次沁河搶險和工程加高改建形成現在的工程規模。險工壩體結構為砼蓋板寬度1.0米,坦石坡度1:1.5,根石頂寬1.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