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
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縣委副書記、縣長張家文
全國人大代表、
河北易水硯有限公司工藝設計師張淑芬
全國人大代表、
河北省滄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農工黨河北省委會副主委李麗華
在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煙筒屯鎮,幾十萬畝蘆葦蕩一望無垠,這些蘆葦蕩絕大部分位於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
「我縣檢察院結合縣域特色,以生態檢察作為公益訴訟切入點,積極開展生態環境公益保護,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及非法捕獵野生動物、撿拾珍稀野生禽類蛋種的犯罪行為,切實保護了生態環境及瀕危物種繁衍生存。」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縣委副書記、縣長張家文告訴記者。
今年3月,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檢察院與齊齊哈爾市龍沙區檢察院共同籤訂了《關於加強生態檢察區域協作服務和保障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張家文代表認為,檢察機關通過共建檢察區域協作機制,為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共建檢察區域協作,形成同防同治的檢察監督合力,是不少檢察機關強化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的重要舉措。
河北省保定市下轄的淶源縣、淶水縣、易縣同處白洋澱上遊,山水相連,是雄安新區的重要水源地。保定市檢察院牽頭建立「淶源—淶水—易縣」跨區域協作機制,持續開展白洋澱上遊流域生態環境專項檢察監督,定期向人大代表匯報工作情況。
「我見證了三縣檢察機關開展協作後周邊生態環境的改變。」全國人大代表、河北易水硯有限公司工藝設計師張淑芬在接受採訪時,向記者講述了她走訪群眾、參加專題視察的所見所聞。「易縣紫荊關鎮拒馬河道內大型石材廠被搬遷,長達一公裡的仿古長城違建被徹底拆除,沿河養殖場恢復為平地,數百萬立方砂石運離河道。現在水流更清澈,河道更安全,生態環境越來越好,還有大批水鳥光顧。」
張淑芬代表建議保定市檢察機關以跨區域協作一周年為契機,與北京、雄安等地檢察機關探索建立更大格局的生態環境保護機制,拓展工作的廣度和深度,提高檢察監督的層次和水準,共同築牢白洋澱流域「生態屏障」。
檢察公益訴訟全面推開以來,檢察機關堅持把公益訴訟作為「一把手」工程,圍繞黨委政府關注的河湖、海洋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工作,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協同推進河湖長制工作,不斷助力河湖環境治理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滄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農工黨河北省委會副主委李麗華關注到,河北省檢察院、河北省河湖長制辦公室聯合會籤了《關於協同推進河湖長制工作的意見》。
「這個《意見》為河湖管理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搭建了平臺,實現了水生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無縫銜接,形成了推進河湖長制各項工作的合力,促進了河北省水汙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等工作全面落實。」令李麗華代表印象深刻的還有滄州市檢察院在滄州市河湖長制辦公室設立檢察聯絡室,加強案件信息共享,聯合開展督導檢查,成為該省水汙染防治、水環境治理的創新之舉。
值得一提的是,滄州市檢察院還同滄州市大運河文化發展帶建設辦公室籤訂了《關於協同開展公益訴訟工作建立保護滄州市大運河協作機制的意見》。2019年3月,最高檢部署開展「守護海洋」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後,滄州市檢察院迅速在沿海和所有入海河流流經的縣(市、區)部署開展專項活動,推動加強海洋和陸源汙染防治工作。有這樣一組數據顯示成效:通過辦理案件追償生態修復資金4200餘萬元,督促相關部門拆除河道違建蝦池700餘畝、清理違法養殖場8處、拆除違建船廠6個、封堵河道非法排汙口7處,清理近岸固體廢物900餘噸,清除垃圾8900餘立方,銷毀非法漁具50餘套。
「近年來,滄州市檢察機關在河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辦理了一批案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當前環境汙染的壓力仍然存在,希望檢察機關繼續發揮公益訴訟職能,在監督治理河湖垃圾傾倒、非法排汙、違法養殖、違章建築等違法行為上持續發力,加強同生態環境、水務、公安等部門的協作配合,為生態文明建設貢獻檢察智慧和檢察力量。」李麗華代表建議。(檢察日報 史兆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