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生態環境修復,不能緩!
昔日塵土漫天的荒山野坡,如今鶯飛草長,漫山遍野開滿了鮮花,在綠樹掩映下格外美麗,這滿目的「生態綠」,離不開「檢察藍」的守護。
近年來,舞鋼市檢察院主動作為,創新履職方式,強化法治擔當,走出了一條開展礦山生態修復治理的新路子,持續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2019年,舞鋼市檢察院實地勘驗發現,某鄉一家石料廠礦區內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山體巖石裸露,廠區大面積黃土裸露、砂石堆放,造成了地質環境破壞;某鄉鎮一家採砂場由於非法開採細砂,對地表造成破壞,地表凹凸不平,改變了地貌,形成了陡峭的邊坡。
針對發現的問題,舞鋼市檢察院主動介入,展開調查核實後,向舞鋼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送檢察建議書,督促其對礦山地質環境進行恢復治理。
在行動中,舞鋼市檢察院堅持懲罰犯罪和修復環境並舉的工作宗旨,在嚴厲打擊生態環境資源犯罪的同時,狠抓轄區內環境修復治理工作。將礦山生態修復工作與亂砍濫伐、復植補種相結合,與林場相協調,對需要復植補種的樹木種植於無主礦山的合適位置,提高綠化率,減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
舞鋼市檢察幹警實地調研礦山修復
今年以來,舞鋼市檢察院緊盯礦山生態環境修復,在礦山生態修復檢察專項監督中,共督促治理礦區面積5.1萬平方米,覆土3.9萬立方米,植樹8萬餘棵,播撒草籽4.5萬平方米,種植爬牆虎1.8萬平方米,有效保障礦區生態可持續發展,取得較好效果。
舞鋼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韓躍武說,礦山生態環境修復刻不容緩,舞鋼市檢察院通過一系列的努力,為舞鋼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築起了強有力的司法屏障,形成了「開發一片、恢復一片、成效一片」的礦山生態修復司法保障。
復植補種司法教育基地,不能少!
舞鋼市尹集鎮姬山村一片新整理出來的坡地上,一棵棵新栽的樹苗迎風挺立。茂密的林場裡,一塊名為「舞鋼市復植補種司法教育基地」的紅色公示牌格外醒目。公示牌下方有100多畝的坡地,就是由舞鋼市檢察院聯合該市法院、市公安局、市國有石漫灘林場共同設立的復植補種司法教育基地。
圖為舞鋼市檢察幹警參加復植補種司法教育基地啟動儀式
今年6月,服刑人員崔某、夏某在這塊坡地上種下2000餘棵大葉女貞苗木。去年3月,崔某、夏某二人在未辦理林木採伐許可證的情況下,擅自將合夥購買的位於舞鋼市尹集鎮康莊村的林坡砍伐。
經鑑定,二人濫伐林木1335棵,合立木蓄積29.1137立方米,其中立木蓄積19.8063立方米為公益林。
舞鋼市檢察院在辦理該案時認為,崔某、夏某盜伐林木的行為破壞了林業生態環境,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其本人在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之外,還應對環境破壞方面承擔責任,應把被盜伐的樹木按數補種並保證栽苗成活,遂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要求法院除追究兩被告人的刑事責任以外,還應補種6675棵樹木並管護至樹木成活。
舞鋼市法院審理該案後支持了舞鋼市檢察院的訴訟請求。此後,在舞鋼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舞鋼市檢察院聯合法院、公安、林場等部門和單位共同在林區設立了復植補種司法教育基地。當日,在法官、檢察官、公安民警和林業工作人員的現場見證和監督下,崔某、夏某真誠悔過,並栽下一株株樹苗。
「我們認罪,也深刻悔罪,保證按照要求補種樹木6675棵並管護至成活。」補綠現場,崔某邊栽樹邊說。
舞鋼市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郭智民表示,通過復植補種,修復了受損的生態環境,教育和懲罰了毀林的違法分子,最終達到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來源:平頂山檢察
【來源:濰坊檢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