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證老獵戶非法獵殺野豬 公益訴訟促進生態修復

2020-11-19 浙江在線

持證老獵戶非法獵殺野豬 公益訴訟促進生態修復

2020年11月18日 14:00:19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通訊員 葉雯雯

  「我們檢察機關希望公益訴訟解決的不僅是個案本身的問題,更能以點帶面,促進社會一類問題的治理。莊某某非法狩獵案雖已辦結,但我們更關注此案背後所反映的狩獵槍枝管理問題的解決,希望我們兩家能加強合作,共同促進生態環境保護。」近日,紹興市上虞區檢察院檢察官在與該區公安分局森林警察大隊交流時,針對前期辦理的莊某某非法狩獵民事公益訴訟一案,表達了態度。

  今年年初,正值疫情嚴峻的時候,上虞發生了一起非法狩獵野豬的刑事案件。當案件移送至上虞區檢察院審查時,公益訴訟檢察官發現,涉案當事人莊某某竟然是一位合法持有狩獵證的老獵戶。獵戶持證獵捕野豬反涉罪,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原來,當事人莊某某持狩獵證不假,但證件上明確寫道獵捕野豬應當在非禁獵期內進行,且所使用的工具需為且僅能為獵槍。莊某某在農曆正月期間擅自獵捕野豬,且使用了鋼絲套這一禁用工具,超出合法獵捕的範疇,且其非法狩獵造成案涉野豬死亡,依法應受法律追究。

  隨著公益訴訟檢察官對案件的進一步審查,莊某某以往幾年中長期使用規定外的工具獵捕野豬。針對這一發現,上虞區公益訴訟部門在啟動民事公益訴訟,督促莊某某繳納生態修復款承擔民事責任的同時,積極與區公安分局對接,就獵戶持證但未在獵捕期內依法獲得獵槍進行狩獵的情況進行溝通。公安機關表示將對現有持證獵戶情況進行核查,妥善解決狩獵證和持槍證的銜接問題,並對獵槍發放事宜做好管理和監督。

標籤:非法狩獵;法治;野豬責任編輯: 施菲菲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或電頭為"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浙江在線",並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相關焦點

  • 非法獵殺老山野生幼年獐子,嚴懲!
    非法獵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如何處理?近日,南京市浦口區檢察院辦理的野生動物領域生態多樣性損害賠償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依法調解結案。被告楊某、強某在受到刑事處罰的同時,還承擔該案生態多樣性損害賠償和鑑定費用,支付賠償金共計26.5萬餘元。
  • 檢察機關懲治犯罪與修復生態、糾正違法與源頭治理、維護公益與...
    與此同時,依法嚴厲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破壞長江生態環境資源等違法行為,建立健全「河(湖)長+檢察長」協作機制。檢察機關推進長江經濟帶全形態、全鏈條、全流域治理,實現懲治犯罪與修復生態、糾正違法與源頭治理、維護公益與促進發展相統一,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 【環保審判】獵殺麂子野豬 男子因非法狩獵獲刑
    【環保審判】獵殺麂子野豬 男子因非法狩獵獲刑 2020-06-06 0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非法狩獵野豬豪豬3頭 江津男子被拘役四個月
    6月29日上午,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法院當庭宣判首件非法狩獵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刁某明因犯非法狩獵罪被判處拘役四個月,賠償因非法獵殺野生動物造成的資源損害賠償金,並向公眾賠禮道歉。刁某明在明知不能進行狩獵的情況下,仍將自己購買的狩獵用鐵夾安放在江津區永興鎮某村附近的山林中,並於去年6月至11月期間捕獲到豪豬2隻、野豬1隻,其中1隻豪豬因受傷過重死亡後,被刁某明及其家人食用。去年12月16日,經群眾舉報後,江津區林業局執法人員在刁某明家中查獲狩獵鐵夾19個。
  • 海洋大省:公益訴訟破解海洋生態環境難題
    為遏制該犯罪勢頭,2019年11月21日,海南省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就張某晟、徐某才、章某等人生態資源侵權案,依法向海口海事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訴請法院判令張某晟等人承擔非法盜採海砂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賠償修復費103.1萬元,並承擔評估鑑定費10萬元。法院判決支持檢察機關的全部訴訟請求。
  • 茶檢日記|公益訴訟守護生態 四千餘尾魚苗「安家」洣江
    「非法捕撈資源修復人工放流現在開始!」▲草魚、鱅魚魚苗4000餘尾經茶陵縣人民檢察院審查,楊某某、王某某、廖某等人違反了禁漁期規定,損害了公共利益,應承擔起生態修復責任。該院依法對三起非法捕撈水產品罪案提起公訴的同時,依法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請求法院判處被告人刑事責任,並判令被告人在洣江水域放流魚苗,補償漁業生態損失,修復生態環境。
  • 「公益訴訟」舞鋼:修復礦山生態環境 教育基地復植補種
    2019年,舞鋼市檢察院實地勘驗發現,某鄉一家石料廠礦區內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山體巖石裸露,廠區大面積黃土裸露、砂石堆放,造成了地質環境破壞;某鄉鎮一家採砂場由於非法開採細砂,對地表造成破壞,地表凹凸不平,改變了地貌,形成了陡峭的邊坡。
  • 四川瀘州敲響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第一槌」 被告被判五年內修復...
    庭審現場何鋒 陳先洪 封面新聞記者 徐慶2020年六五環境日到來前夕,今日,瀘州市首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在瀘州中院宣判。判決被告龔富強在五年內分階段對非法採礦點進行生態修復。逾期不履行修復義務或者修復未達到標準的,承擔修復費用18.24萬元。
  • 檢察公益訴訟亮劍非法採礦
    近日,由浙江省寧波市人民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的某建材公司、汪某某、鬱某某非法採礦一案經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調解,三被告對越界非法開採的近800萬噸石料承擔3300餘萬元國有礦產損失連帶賠償責任,並承擔生態修復補償金121萬餘元。
  • 鐵夾捕獲野豬、豪豬3頭 男子也把自己關進了牢籠
    法院供圖  29日,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法院當庭宣判一起非法狩獵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被告刁某明因犯非法狩獵罪被判處拘役四個月,賠償因非法獵殺野生動物造成的資源損害賠償金,並向公眾賠禮道歉。法院供圖  用鐵夾捕獲野豬 男子被民警抓獲  去年5月,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政府發布通告:2019年6月1日至2024年5月31日止,江津區行政區域為禁獵區,且禁止用鐵夾進行捕獵。
  • 「守護海洋」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典型案例
    【典型意義】檢察機關通過全面履行公益訴訟檢察職能,不斷加大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持續精準發力,提升海洋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水平。通過辦案,一是有效打擊了沿海非法捕撈行為,提升了人民群眾的海洋生態保護意識。二是通過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使被告承擔生態環境修復費用,修復被破壞的海洋生態環境。
  • 海洋大省:公益訴訟破解海洋生態環境難題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傾廢、非法捕撈、盜採海砂、海島違建……近年來,人類經濟活動給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的威脅越來越大,成為世界性難題。作為擁有約210萬平方公里海洋面積、1900多公里海岸線、定位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海洋大省,海南也長期被這些難題困擾。如何解決海洋生態環境難題?2017年7月,海南檢察機關全面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
  • 用「電貓」獵捕出售野生動物,嶽西檢方提起刑附民公益訴訟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據嶽西檢察微信公眾號消息,11月2日,安徽省安慶市嶽西縣檢察院對肖某某、石某某非法狩獵一案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肖某某、石某某系嶽西縣店前鎮徐良村人。肖某某自2018年購置「電貓」後,先後多次在河圖鎮、店前鎮境內用「電貓」和鋼絲套非法獵捕野生動物食用或出售,共捕獲野豬3隻,野生小麂4隻。
  • 【昔日與今朝】一起來看公益訴訟帶來的那些變化……
    「大面積生態死角要重新修復,需經複雜且漫長的過程,其中誰來修復、怎麼修復,誰投資金、投入多少都是個問題,必須將檢察公益訴訟職能和相關行政機關的生態修復職能有機結合起來。」該院檢察長宋川表示。   2020年 1月,第五分院檢察官在履職過程中,收到一條對受損耕地和生態環境未履行修復治理行為的公益訴訟舉報線索,該院副檢察長李存國隨即帶隊前往案發地調查核實。
  • 公益訴訟「調查難」有了破解樣本
    從全國範圍看,已有18個省級人大常委會出臺支持檢察公益訴訟的決定,江蘇省緊隨其後,於去年底將出臺決定列入2020年立法規劃正式項目。「省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普遍認為,為了進一步提升我省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法制化、規範化水平,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促進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制定決定十分必要。」江蘇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委主任委員王臘生告訴記者。
  • 青島首例涉溼地保護行政公益訴訟 花費修復資金4200餘萬元還綠於民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4日訊 12月23日,青島市人民檢察院召開大河東溼地保護整改效果評估聽證會,這也是青島首例涉溼地保護行政公益訴訟案,聽證會現場,涉案單位代表,溼地保護專家,聽證員三方圍繞嶗山區大河東河口生態修復工程是否達到溼地生態保護要求展開激烈討論。
  • 獵殺8隻鳥,獲刑9個月
    獵殺8隻鳥,獲刑9個月提醒:這些鳥類很常見,卻是國家保護動物在禁獵區和禁獵期,使用彈弓、鋼珠和夜間照明燈獵殺8隻鳥,長沙兩名男子因非法狩獵罪被判管制9個月,共同賠償國家野生動物資源損失等9600元。今日,長沙縣人民檢察院通報了這起野生動物保護領域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2019年12月5日晚,謝某某、周某某相約至長沙縣梨街道保家村附近的山林內,在未取得狩獵證並在禁獵區和禁獵期,使用彈弓、鋼珠和夜間照明燈獵殺8隻鳥類,被公安機關當場查獲。
  • 法檢「兩長」共同出庭 | 南部法院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繼續前行
    法檢「兩長」共同出庭 | 南部法院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繼續前行 2020-10-13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守住長江生態環境安全底線
    檢察機關懲治犯罪與修復生態、糾正違法與源頭治理、維護公益與促進發展相統一  守住長江生態環境安全底線  與此同時,依法嚴厲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破壞長江生態環境資源等違法行為,建立健全「河(湖)長+檢察長」協作機制。檢察機關推進長江經濟帶全形態、全鏈條、全流域治理,實現懲治犯罪與修復生態、糾正違法與源頭治理、維護公益與促進發展相統一,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 西藏舉行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新聞發布會
    一、聚焦「4+1」領域不斷增強公益訴訟檢察產品供給  一是積極構築生態環境資源公益保護檢察屏障。針對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突出問題立案890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675件,依法提起20件民事公益訴訟(含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均得到法院判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