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機關懲治犯罪與修復生態、糾正違法與源頭治理、維護公益與...

2020-12-21 中國經濟網

  長江被譽為母親河,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典型的一條生態河流。然而,其生物完整性指數卻曾經處於最差的「無魚」等級。自2020年1月1日0時起,我國開始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讓長江休養生息。

  與此同時,依法嚴厲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破壞長江生態環境資源等違法行為,建立健全「河(湖)長+檢察長」協作機制。檢察機關推進長江經濟帶全形態、全鏈條、全流域治理,實現懲治犯罪與修復生態、糾正違法與源頭治理、維護公益與促進發展相統一,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全方位打擊破壞生態違法行為

  2020年11月19日,江蘇省江陰市人民法院宣判一起非法捕撈案。案情顯示,2018年3月至6月長江禁漁期間,夏某某、屠某某等5人相互配合,在長江太倉、崇明等段水域,多次使用國家禁用的電拖網、刀魚網等工具,採用發射超聲波、電擊等手段非法捕撈,並事先預謀由俞某某收購後出售謀利。

  通過上述手段,夏某某等人共捕獲長江刀魚等漁獲物2185公斤,價值人民幣20萬餘元,非法捕撈導致的長江水域生態資源損失、恢復該水域生態所需費用41萬餘元。

  記者注意到,對與夏某某等非法捕撈人員長期合作、主動詢問捕撈計劃、專門銷售漁獲物的被告人俞某某,檢察機關在審查起訴過程中,嚴格區分共同犯罪與上下遊犯罪的界限,依法認定其為非法捕撈共同犯罪中的從犯,改變了偵查機關此前對俞某某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的認定。

  張家港市檢察院以夏某某等5人涉嫌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向江陰市法院提起公訴,並以5人非法捕撈水產品行為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提起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江陰市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採納檢察機關指控,以夏某某等5人犯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二個月至一年四個月不等刑期,責令夏某某等人承擔生態環境修復費41萬餘元,並就其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向社會公開賠禮道歉。

  此外,張家港市檢察院連續發出兩份檢察建議,直指監管漏洞和行業短板。其一,針對本案中「捕—購—銷」等環節暴露的問題,向太倉市有關行政部門制發檢察建議,建議從加大檢查處罰力度、改進禁捕禁售宣傳工作、開展專項整治等方面,掐斷非法捕撈漁獲物銷路;其二,針對本案及近年非法捕撈水產品案件中存在的非法捕撈工具多從某知名電商平臺購入的問題,向該電商平臺制發檢察建議,建議落實服務協議和平臺管理責任,及時清除部分漁具網店有關非法捕撈圖片、評論文字等違法違規信息,遏制非法捕撈工具泛濫。

  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檢察長童建明指出,既要體現最嚴密司法保護,從嚴打擊嚴重非法捕撈行為,促進形成「不敢捕」的氛圍,又要準確把握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的界限,避免機械司法、就案辦案,努力做到「不拔高」「不湊數」,防止刑事打擊擴大化。

  強化長江經濟帶協同共治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需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出發,統籌考慮水、土壤、大氣的有機聯繫,強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種生態要素協同治理。

  2016年5月,被告人曹某某、周某某共同出資在重慶市萬州區高粱鎮開辦電鍍作坊,僱請被告人楊某某負責具體生產。他們在未辦理排汙許可證等手續的情況下進行電鍍作業,加工產生的含有鋅、鉻等重金屬的廢水通過暗管排入長江一級支流竺溪河。當地政府責令停產後,曹某某等人又將電鍍作坊遷建至萬州區太白街道繼續生產,廢水通過溝槽、管道流入廢水池,後溢流排放至廠房外。經分時採樣監測,該電鍍作坊外排廢水總鎳、總鉻、總鋅濃度均超過《電鍍汙染物排放標準》限值標準10倍以上,其中總鎳濃度最高超標2419倍。

  檢察機關對該案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重慶市萬州區法院於2020年9月21日作出一審判決,曹某某犯汙染環境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周某某、楊某某犯汙染環境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適用緩刑;禁止周某某、楊某某在緩刑考驗期內從事電鍍生產活動;對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全部訴訟請求予以支持。

  一審宣判後,被告人均未上訴,重慶市萬州區檢察院聯合萬州區生態環境局和相關專家監督、指導周某某等人進行生態修復,使涉案水域和土壤生態得以恢復。

  日前,上海、江蘇、浙江三地檢察機關會籤了《關於環太湖流域生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跨省際區劃管轄協作意見》,提出探索推進全流域的跨省際區劃生態環境司法管轄機制,破解「上下遊不同行、左右岸不同步」水汙染治理中的瓶頸問題。

  推進生態整體系統治理

  據介紹,涉水域生態違法行為類型多,涉及多個行政機關職能,部分違法行為存在監管不清、職能不明。檢察機關堅持督促與協同並舉,推進多部門協同綜合治理,建立常態化機制,積極守護長江流域水域生態。

  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廳副廳長呂洪濤說,在依法懲治破壞長江生態資源犯罪的同時,檢察機關將生態修復作為行為人認罪悔罪的量刑情節考量。督促涉案人員修復受損生態,通過增殖放流、勞務代償、支付生態賠償金等方式,修復被破壞的生態環境,最大限度挽回生態損失。

  浙江省安吉縣賦石水庫素有「浙北第一庫」之稱,是一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其源頭水質直接影響到湖州市千家萬戶飲用水的安全。然而,就是在這一重要水域,卻遍布著用竹竿定標、長達十餘米的地籠。各個地籠間隔不過20米,岸邊還公然停放著用來收放地籠的快艇。此外,水庫還存在傾倒生活垃圾、非法取砂等現象。

  2020年5月,安吉縣檢察院在收到這條線索後以行政公益訴訟立案,後分別以訴前磋商、訴前檢察建議形式督促縣水利局、縣農業農村局、縣綜合執法局、市生態環境局安吉分局、靈峰街道等部門整改。

  檢察機關在賦石水庫管理局設立公益訴訟檢察聯絡站,實行「檢察長+庫長+河長」機制,推動縣治水辦牽頭多部門建立聯合長效監管機制,明確了常態化巡查監管、信息資源聯絡共享、聯合專項整治、生態修復協作等六項工作機制。

  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是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可靠保障。為解決生態環境資源領域刑事案件定性難、辦案標準不統一、行刑銜接不順暢等問題,各地檢察機關先後出臺相關指導意見。專家建議,長江經濟帶要實現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還需加快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讓保護、修復生態環境獲得合理回報,讓破壞生態環境付出相應代價。(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萬祥)

(責任編輯:王炬鵬)

相關焦點

  • 守住長江生態環境安全底線
    檢察機關懲治犯罪與修復生態、糾正違法與源頭治理、維護公益與促進發展相統一  守住長江生態環境安全底線  與此同時,依法嚴厲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破壞長江生態環境資源等違法行為,建立健全「河(湖)長+檢察長」協作機制。檢察機關推進長江經濟帶全形態、全鏈條、全流域治理,實現懲治犯罪與修復生態、糾正違法與源頭治理、維護公益與促進發展相統一,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舉行「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兵團檢察機關開展...
    一、兵團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開展情況  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是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改革部署,也是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其目的是,充分發揮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嚴格執法,調動法律規定的機關和組織參與公益保護的積極性,共同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公益保護體系不斷完善。
  • 最高檢發布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白皮書(2020)
    ,加強對破壞長江生態環境資源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配合推動長江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制定、修訂,推進完善生態環境執法與司法銜接機制,建立健全「河(湖)長+檢察長」協作機制,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法治自覺、檢察自覺,強化檢察監督,推進長江經濟帶全形態、全鏈條、全流域治理,實現懲治犯罪與修復生態、糾正違法與源頭治理、維護公益與促進發展相統一。
  • 最高檢發布第二十三批指導性案例,聚焦檢察機關依法履職促進社會治理
    上述排汙行為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經鑑定評估,按照虛擬治理成本法的方式,以單位治理成本總數乘以環境敏感係數,認定生態環境修復費用約4.70億元。依據相關法律規定,檢察機關可以與被告就賠償問題進行調解。與一般的民事調解不同,檢察機關代表國家提起公益訴訟,在調解中應當保障公共利益最大化實現。在被告願意積極賠償的情況下,檢察機關考慮生態修復需要,綜合評估被告財務狀況、預期收入情況、賠償意願等情節,可以推進運用現金賠償、替代性修復等方式,既落實責任承擔,又確保受損環境得以修復。在實施替代性修復時,對替代性修復項目應當進行評估論證。
  • 2020年黑龍江省檢察機關共受理公益訴訟案件線索4722件 龍江公益...
    共提起公益訴訟232件,提起公益訴訟後法院支持率100%,監督行政機關督促受損公益得到及時恢復。「監管違法追責、犯罪行為打擊、公益損害恢復」三位一體的龍江公益訴訟法律監督新模式持續發力,全省共向監察機關移送違法違規問題線索132件,向監察機關和公安機關移送移交涉嫌職務犯罪和普通刑事犯罪問題線索146件,為促進依法治省和推進省域社會治理創新做出了積極貢獻。
  • 江蘇地方立法為強化檢察機關公益訴訟調查取證權提供「法治供給」
    ——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收集涉案證據材料,對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證據,經檢察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記保存。 ——有關機關正在調查的行政違法或者刑事犯罪案件需要依法提起公益訴訟的,檢察機關可以商請有關機關在調查時一併收集、保全公益訴訟案件證據。
  • 西藏舉行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新聞發布會
    全區檢察機關認真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聚焦西藏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的發展定位,緊盯生態環境資源保護領域突出問題,依託生態環境保護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線索移送機制,綜合運用打擊、監督、保護、預防、服務等措施,探索建立「專業化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為一體的生態檢察新模式,切實擔負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
  • 最高檢:去年長江經濟帶2.2萬餘人涉破壞資源犯罪被公訴
    深化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立案監督,重點針對長江流域工業廢水偷排、危險化學品洩露、固體垃圾傾倒以及非法捕撈、非法採砂、非法佔用沿江灘涂等違法犯罪,堅決糾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罰代刑、降格處理等問題,共受理監督立案819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理由722件,公安機關主動立案592件814人,監督公安機關立案51件65人。
  • 「守護海洋」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典型案例
    同時,以案件辦理為契機,以點帶面,督促行政機關前移關口,開展源頭企業治理整頓,做好陸源汙染防治。在無證養殖等頑疾處理上,督促行政機關分類施策,精準布局,既維護了漁民的利益,又有效解決了南麂島海域無證養殖、非法捕撈和廢棄沉船等頑疾,還南麂島一片「碧海仙山」。
  • 最高檢:從嚴追訴欺詐發行股票等擾亂資本市場秩序的犯罪行為
    三是針對近年來特別是疫情期間網絡犯罪數量大幅上升,加大對電信網絡詐騙、網絡傳銷、侵犯個人信息、網絡「黃賭毒」等各類違法犯罪行為懲治力度,積極配合公安、工信等部門堅決整治網絡黑灰產業鏈,強化源頭治理,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 雲浮市檢察機關:彰顯檢察擔當 攻堅掃黑除惡
    共糾正漏捕、漏犯、漏罪143人,監督立案7件,對公安機關移送審查逮捕、審查起訴的案件從嚴把關,對不符合涉黑涉惡特徵的案件,及時改變定性,確保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始終在法治化道路上開展,防止出現不合理的打擊擴大化。
  • 剛性檢察建議助力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高景峰:檢察建議是人民檢察院履行法律監督職責的重要方式。依據《規定》,檢察建議分為五類,各有側重,在推進社會治理、維護司法公正、促進依法行政、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保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維護個人和組織合法權益、保障法律統一正確實施等方面發揮著促進作用,從而實現法律監督工作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機統一。
  • 只爭朝夕擔使命 不負韶華譜新篇——永州市檢察機關2020年工作綜述
    加強疫情源頭防控,立足公益訴訟加強疫情源頭防控,辦理野生動物保護、醫療廢棄物汙染等領域公益訴訟案件11件。加強聯點共防工作,選派310名幹警入駐對口聯繫的企業、社區和扶貧村,投入20餘萬元助力復工復產、聯防聯控。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重拳掃黑、除惡務盡,共批准逮捕22人,提起公訴193人。從嚴打擊一批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黑惡勢力犯罪集團,守護一方安寧。
  • 山東檢察機關:念好「四字口訣」,維護食藥安全
    山東省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鮑峰在12月18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全省檢察機關立足經濟犯罪和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堅守食品藥品安全底線,落實食品藥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要求,積極探索食品藥品安全領域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制度,檢察機關要求違法行為人承擔懲罰性賠償金達8100餘萬元。
  • 決勝掃黑除惡系列報導 | 檢察建議廣覆蓋,助推黑惡勢力源頭治理
    決勝掃黑除惡系列報導 | 檢察建議廣覆蓋,助推黑惡勢力源頭治理 2020-12-16 17: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1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主要辦案數據
    糾正偵查活動違法。2020年1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針對偵查活動違法行為,提出糾正34079件,同比上升4.9%;已糾正27835件,佔提出數的81.7%,同比增加2.9個百分點。4. 刑事抗訴。2020年1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共提出抗訴6097件,同比上升4.9%。法院同期審結3763件,其中改判和發回重審2464件,佔審結總數的65.5%,同比減少1.2個百分點。
  • 檢察機關兩年起訴涉侵害農村留守兒童犯罪5412人,13824人因非法...
    據統計,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全國檢察機關起訴涉及扶貧領域黑惡勢力犯罪145件1463人,起訴涉及侵害農村留守兒童犯罪4258件5412人、侵害進城務工農民犯罪24675件37162人,維護農村基層政權安全和社會秩序穩定,切實維護進城務工人員和留守老人、兒童、婦女合法權益。
  • 堅持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從嚴懲治涉疫情犯罪
    作為法律監督機關,檢察機關要認真落實《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關於依法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見》和最高檢《關於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期間刑事案件辦理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等規定,充分發揮刑事檢察職能作用,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法治自覺、檢察自覺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依法從嚴從快辦理相關案件,以實際行動維護疫情防控工作秩序,為打贏疫情防控戰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 1至7月批捕涉疫刑事犯罪5797人 一文讀懂2020年上半年檢察工作重點...
    起訴破壞環境資源犯罪26464人,同比上升4%;推廣「河長+檢察長」的做法,促進大江大河長治久清;會同公安部、生態環境部開展嚴厲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活動。起訴金融詐騙、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23346人,同比上升22%,專門部署加大懲治洗錢犯罪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