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哈爾濱1月6日消息(記者馮志遠)記者從黑龍江省人民檢察院獲悉,1至12月,全省檢察機關共受理公益訴訟案件線索4722件。其中,民事公益案件線索314件,佔6.6%;行政公益案件線索4408件,佔93.4%。共立案4362件。其中,民事公益訴訟案件291件,佔6.7%;行政公益訴訟案件4071件,佔93.3%。共提出檢察建議和發布公告3927件。
年初以來,在黑龍江省委、最高檢的堅強領導和省人大、省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全省檢察機關持續踐行「講政治、顧大局、謀發展、重自強」總體要求和「一個統領、六個必須、八個堅持不懈」目標思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積極探索,忠誠履職,不斷探索、完善、豐富「龍江公益訴訟檢察模式」。
一、堅持高點謀劃和高位推進,開創公益訴訟新局面
案件辦理「火力全開」,實現了數量質量雙提升。年初以來,在省委和高檢院正確領導下,省檢察院站高謀遠、牽頭抓總,自覺將公益訴訟工作置於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省域社會治理創新中謀劃和推進。全省檢察機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度聚焦「公益」這個核心和人民群眾關心關切關注的揪心事操心事煩心事。省檢察院牽頭抓總,成立工作專班,實施掛圖作戰,壓實壓細責任,一體化強力推進,公益訴訟工作不斷駛入新時代發展「快車道」,辦案數量、質量雙提升。1至12月,全省檢察機關共受理公益訴訟案件線索4722件。其中,民事公益案件線索314件,佔6.6%;行政公益案件線索4408件,佔93.4%。共立案4362件。其中,民事公益訴訟案件291件,佔6.7%;行政公益訴訟案件4071件,佔93.3%。共提出檢察建議和發布公告3927件。其中,民事公益訴前程序282件,佔7.2%;行政公益訴前程序3645件,佔92.8%。共提起公益訴訟232件,提起公益訴訟後法院支持率100%,監督行政機關督促受損公益得到及時恢復。「監管違法追責、犯罪行為打擊、公益損害恢復」三位一體的龍江公益訴訟法律監督新模式持續發力,全省共向監察機關移送違法違規問題線索132件,向監察機關和公安機關移送移交涉嫌職務犯罪和普通刑事犯罪問題線索146件,為促進依法治省和推進省域社會治理創新做出了積極貢獻。
典型案件「一枝獨秀」,填補了空白開創了歷史。省檢察院作為辦案主體辦理的「二次供水」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入選最高檢第23批指導性案例,提供了供水領域治理的龍江實踐樣本,結束了我省檢察機關自恢復重建四十二來無全國性典型指導性案例的歷史,實現了零的突破,創歷史最好局面。
協同發力「百花齊放」,規定不走樣自選有創新。高檢院張軍檢察長關於「公益訴訟是新時代檢察工作發展的著力點,也是一項為人民群眾新時代更高水平、更豐富內涵的需求提供服務的檢察業務」定位提出以來,省檢察院迅速跟進。省檢察院黨組確定了「進一步提高公益監督的精準性、實效性、持續性,全面有效履行公益監督職能」思路目標。年初以來,省檢察院在全省部署開展了「公益訴訟保護專項法律監督」工作,堅持以專項引領與區域整治相結合的整體工作布局。市分院和基層院既高質量完成省院統一部署的專項工作,把「規定動作」做到位;同時根據市分院、基層院實際有選擇地開展小專項,「自選動作」有創新。全省三級檢察機關立足龍江實際,堅持「小切口、大作為」,以專項監督帶動整體辦案,以精準監督促進規範辦案,以全面監督促進工作質效提升。截至目前,經省檢察院審批,全省共啟動區域性公益保護專項監督活動43個,涉及的領域包括公共安全13個、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9個,未成年人權益保護6個,文物保護、國有財產各4個,食品安全、糧食安全、藥品安全各2個,英烈保護1個。截至目前,全省檢察機關區域性專項共立案1215件。各地因地制宜確定的區域性專項明確了各地辦案方向,突出各地辦案優勢和區域特色,集中力量提高辦案規模,形成了一大批可複製推廣的經驗做法。同時積極推動類案檢察建議的制發工作,針對公益訴訟監督領域中存在的問題,適時、精準提出檢察建議,提升檢察建議剛性,推進各辦案單位全面、有序開展案件辦理工作。
二、推行上下聯動和一體作戰,扛起公益訴訟新擔當
緊盯校園食品安全,護航學生健康成長。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保證校園食品安全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食品藥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的重要一環。省檢察院在全省部署開展了「校園食品安全公益保護法律監督專項工作」,全省三級檢察機關以「監管違法追責、犯罪行為打擊、公益損害恢復」三位一體模式為遵循,立體化、全方位構建公益保護法律監督體系,全力護航學生健康成長,解除廣大師生家長的後顧之憂。省檢察院高繼明檢察長親自擔任專班領導小組組長,上至二級大檢察官,下至一般幹警,三級檢察機關強勢出擊,盡銳出戰。我們從全省檢察機關抽調487名公益訴訟幹警,組成13個專班,深入全省119個縣(市)區的5339所中小學、幼兒園、寄宿制學校,全面調查52.7萬名在校用餐學生的飲食安全狀況。通過大量調查核實工作,專班共發現三個層面問題:第一,聚焦25類公益損害問題,對114個市場監督管理部門、104個教育行政部門和61個衛生健康部門存在的不依法履職問題制發檢察建議,以監督促恢復。第二,聚焦涉嫌違法違規問題,發現違反財經紀律、違法實施行政許可、違規參與營利活動等涉嫌違法違規問題線索74件,移送監察機關和相關行政機關,以追責促恢復。第三,聚焦涉嫌犯罪問題,發現涉嫌職務犯罪及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食品等普通刑事犯罪問題線索13件,移送監察機關和公安機關,以監督促整改,以追責促恢復。全省檢察機關累計制發各類檢察建議495件,解決了校園食品安全這個戰略性難題,在全省教育和市場監管條線引起了啟發式的連鎖反應,產生了巨大影響,促進了校園食品安全問題得到實質性解決。省檢察院分別向省教育廳和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制發訴前檢察建議,督促相關行政機關、部門全面履行校園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以超強舉措和務實擔當保障了省域內未成年人「舌尖上的安全」,贏得了四級人大代表和社會各界的一致點讚,提供了校園食品安全保護龍江樣本和實踐。
圍繞「二次供水」安全,保障百姓放心用水。「二次供水」作為城鎮居民用水的「最後一公裡」,關係著千家萬戶百姓的身體健康,其衛生安全不容忽視。為集中解決全省「二次供水」安全問題,省檢察院部署開展了「二次供水」專項公益訴訟法律監督專項,對全省139個縣(市)區(含農墾管理局、森工林業局)的783個居民小區、482家物業服務企業、122家自來水公司(供排水公司)的「二次供水」安全狀況進行實地調查。經過一系列調查、磋商後,省檢察院向省政府發出龍江檢察「一號檢察建議」。2020年1月16日,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首次將「加快推進城市二次供水設施改造」納入《政府工作報告》,作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的城市居民飲水安全民生工程來抓。省檢察院、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等部門建立工作聯動機制,協調解決整改過程中存在的有關問題。4月28日,為規範省內城市既有小區「二次供水」改造工作,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組織編發了《黑龍江省既有小區供水設施改造技術導則》。6月4日,省檢察院第八檢察部將《「二次供水」安全公益訴訟保護法律監督專項調查發現問題清單》提供給省住房與城鄉建設廳、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兩家單位對檢察機關在「二次供水」安全領域調查發現的問題,在全省範圍內逐項進行「清單銷號」式整改。6月23日,省政府召開「全省城鎮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副省長對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給予充分肯定,部署在全省範圍內開展城鎮「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專項工作,明確利用三年時間完成全部「老、舊、散、小、差」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從根本上解決了二次供水「最後一公裡」飲水安全問題。目前,相關單位已向省檢察院對《檢察建議書》「五項建議」落實情況進行階段性反饋。在檢察機關的持續監督下,我省「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工作正在穩步推進。
聚焦公益維度保護,部署開展系列專項監督。針對國有財產流失和國有土地出讓領域監管違法失職導致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受損問題,省檢察院在哈爾濱、齊齊哈爾、雙鴨山等地市集中開展專項試點監督工作。通過調查核實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人防易地建設費、拆遷補償款等重點領域存在的問題,著力監督國土資源、人防、拆遷補償資金監管部門依法履職,挽回礦產資源和人防易地建設費等各種經濟損失累計2219萬元;督促收繳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累計1.15億元,助力守好「政府錢袋子」。針對人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公共安全問題,以鐵路檢察分院為依託,對哈佳、哈牡、哈齊高鐵沿線進行實地踏查,通過調查核實沿線企業粉塵汙染可能造成高鐵線路短路、高鐵駕駛員瞭望受阻等危害鐵路運輸公共安全以及高鐵建設後的耕地、林地、山體等生態恢復問題,監督生態環境、自然資源部門依法履職,有效保障了鐵路運輸安全和人民群眾出行。
三、助力系統治理和行業治亂,展現公益訴訟新作為
認真部署「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專項監督活動。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和關於食品藥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根據高檢院部署,制定具體實施方案,部署開展了為期三年的「公益訴訟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專項監督工作。把專項監督列為當前檢察工作「一把手」工程,研究細化工作舉措,集中力量做深、做細、做實、做透水汙染、固體廢物汙染、尾礦汙染、野生動物保護、線上線下銷售不安全食品、保健食品、偽劣農產品等重點領域公益監督,實現「應治盡治」。用足用好磋商、提出訴前檢察建議、提起訴訟、支持起訴等手段,深化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集中力量辦理了一批有影響的「難啃硬骨頭」案件,努力打好生態環境和食品安全等重點領域損害公益問題的攻堅戰、持久戰。
持續開展農村面源汙染治理公益保護專項法律監督。全省檢察機關主動融入鄉村振興戰略布局,圍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持續用力,促進鄉村治理,認真組織開展農村面源汙染治理公益保護專項監督工作,助力我省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4月,針對13個專班去年開展專項工作形成的案件卷宗進行全面審查,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指導糾偏。7月8日,下發全省檢察機關農村面源汙染專項「三位一體」法律監督基礎數據統計表、違法情形數量統計表及法律監督效果表,進一步明確13個專班專項工作開展的方向和重點。8月18日,下發了《關於報送農村面源汙染專項工作情況的通知》,詳盡梳理各專班專項工作開展中遇到的問題及困難,開展有針對性的重點指導。8月,制定了《2020年農業面源汙染專項工作指導意見》,對重點監督問題及法律依據、監管責任主體進行梳理。全省檢察機關在農村面源汙染治理公益保護專項監督工作中共立案1521件。其中,制發訴前檢察建議1232件;移送涉嫌違法違規問題線索49件;移送涉嫌刑事犯罪問題線索45件。「龍江公益訴訟三位一體模式」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努力探索構建涉及河湖檢察公益訴訟法律監督機制。自覺服務打好「三大攻堅戰」。立足龍江實際,深度聚焦「汙染防治攻堅戰」,加強與「河湖長制」辦公室協作,探索「河湖長+檢察長」新工作機制,重點監督江河湖灘汙染防治、中俄界江汙染防治。5月12日,省檢察院與省水利廳、省公安廳聯合印發《黑龍江省「亮劍護河」聯合執法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亮劍護河」聯合執法專項監督工作,與水務部門、公安機關定期互通情況,及時共享信息,以協同作戰助力水汙染防治、水環境改善、水生態恢復。參加省「河湖長制」辦公室組織的2020年度全省「河湖長制」專項監督、督查工作,並形成13個地市「一市(地)一單」。全省檢察機關共計受理涉河湖公益訴訟案件線索339件,立案307件,制發訴前檢察建議268件,行政公益訴訟磋商結案24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11件。
四、突出龍江特色和動能優勢,推動公益訴訟新發展
紮實開展黑土地公益保護工作。省檢察院高度重視土壤汙染防治工作,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黑龍江時的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引,圍繞汙染破壞土地環境資源的重點問題,以護地、護農、護糧為切入點,積極開展黑土地保護工作。2020年,全省檢察機關共計受理黑土地資源保護公益訴訟案件線索755件,立案634件,制發訴前檢察建議559件,提起公益訴訟43件。通過監督辦案,整治違法亂建、亂佔耕地、破壞利用耕地、高鐵施工單位從耕地取土未恢復等破壞黑土地的違法行為,保護耕地196.3萬畝。整治堆放、丟棄、遺散農業生產廢棄物等汙染黑土地的違法行為,積極督促收繳行政罰款301.8萬元。整治違法採伐農田防護林、非法採砂等破壞黑土地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督促行政機關補種耕地生態防護林582.3畝,違法行為人支付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1288萬元。
五、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探索「等」外案件新領域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要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拓展公益保護範圍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一環和關鍵舉措,也是順應新時代公益訴訟制度發展趨勢的必要環節。年初以來,省檢察院按照黨中央、省委和高檢院關於積極穩妥拓展公益訴訟「等」外案件範圍工作部署要求,以守護龍江人民美好生活為出發點,以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為落腳點,在更廣的領域、更深的層次上履行好法律監督職責。積極辦理群眾反映強烈的公共安全、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國防和軍事利益、扶貧等領域公益訴訟案件。省檢察院對「等」外領域案件嚴把立案和制發檢察建議「兩個關口」,確保「等」外領域探索穩妥、積極有序推進。截至目前,全省共立案辦理「等」外領域案件494件,同比上升10.7倍,佔立案總數的11.3%,同比增加10.2個百分點。其中,公共安全領域案件276件、未成年人保護領域案件89件、文物保護領域案件84件、國旗保護領域案件24件、英烈紀念設施保護領域案件11件、糧食安全領域案件5件、老年人保護領域案件1件、安全生產領域案件1件、個人信息安全領域案件1件,消費者保護領域案件1件,其他領域案件1件。
以人民利益為中心,守護公共安全。哈爾濱市檢察機關緊盯「共享單車」行車安全,以磋商方式督促交管部門劃定非機動車標線,守護百姓「慢行」安全;伊春市檢察機關高度關注高速道路防護欄,督促交通運輸部門及時維護修理防護欄,守護百姓「快行」安全;大慶、伊春兩地檢察機關對窨井設施開展公益監督,守護百姓「腳下」安全;鶴崗、牡丹江兩地檢察機關開展消防安全專項監督,守護百姓「室內」安全;齊齊哈爾市檢察機關開展公共體育設施專項監督,守護百姓「休閒」安全;綏化市檢察機關、農墾檢察機關開展糧食安全公益保護專項監督,守護百姓「舌尖」安全。全省檢察機關全面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多角度、全方位守護百姓安全,扛起了檢察擔當。
以未成年人保護為中心,守護祖國未來。齊齊哈爾、佳木斯、雙鴨山、鶴崗等地檢察機關以校園周邊商店不規範銷售菸草為切入點,開展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公益保護專項監督工作。通過向菸草專賣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單位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從源頭切斷未成年人接觸菸酒的途徑,為未成年人營造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黑河市檢察機關以轄區內賓館經營不規範為切入點,通過向當地公安機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規範賓館經營行為,降低了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發生的概率,有力維護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雞西市檢察機關以校園照明設施不符合國家標準為切入點,通過向教育部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更換不符合國家標準的教室照明設施,為保護未成年人視力健康提供了切實保障。
以文物保護為中心,守護精神遺產。哈爾濱市阿城區人民檢察院通過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上京會寧府」遺址開展系列公益保護專項監督工作,守護了歷史文化遺產;綏芬河市人民檢察院通過對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蘇俄領事館」舊址開展公益專項監督工作,守護了國家歷史記憶。佳木斯市檢察機關結合東北抗戰歷史背景,開展了東北抗聯英烈權益及紀念設施公益保護專項監督工作。通過現場調查、走訪群眾、留存證據、查閱資料等方式,全面開展調查核實工作,督促文物管理部門妥善維護東北抗聯英烈紀念設施,有力守護了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財富。
全省檢察機關在積極穩妥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的同時,時刻秉持服務大局的理念要求,以維護公益為初心,以保障民生為使命,堅決落實「六穩」、「六保」發展要求。七臺河市檢察機關聚焦與群眾利益相關的公共安全問題,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燃氣安全管理」公益保護專項監督工作。對燃氣行業「全鏈條」無死角式進了監督。省檢察院對此專項審批通過後,七臺河市檢察院多次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主要領導匯報監督工作情況,獲得全力支持。自2020年6月開始,在公安、安監等部門的配合下,七臺河市對全市燃氣行業展開專項調查,在保護人民群眾人身、財產安全和保障民生穩定就業前提下,查處燃氣違規經營主體49個,查實違規經營問題20類,共向市、區(縣)兩級共計10個行政機關發出訴前建議23份,踐行了以維護人民利益為中心、以服務大局為著力點的工作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