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黑龍江省檢察機關共受理公益訴訟案件線索4722件 龍江公益...

2021-01-18 央廣網

央廣網哈爾濱1月6日消息(記者馮志遠)記者從黑龍江省人民檢察院獲悉,1至12月,全省檢察機關共受理公益訴訟案件線索4722件。其中,民事公益案件線索314件,佔6.6%;行政公益案件線索4408件,佔93.4%。共立案4362件。其中,民事公益訴訟案件291件,佔6.7%;行政公益訴訟案件4071件,佔93.3%。共提出檢察建議和發布公告3927件。

年初以來,在黑龍江省委、最高檢的堅強領導和省人大、省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全省檢察機關持續踐行「講政治、顧大局、謀發展、重自強」總體要求和「一個統領、六個必須、八個堅持不懈」目標思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積極探索,忠誠履職,不斷探索、完善、豐富「龍江公益訴訟檢察模式」。

一、堅持高點謀劃和高位推進,開創公益訴訟新局面

案件辦理「火力全開」,實現了數量質量雙提升。年初以來,在省委和高檢院正確領導下,省檢察院站高謀遠、牽頭抓總,自覺將公益訴訟工作置於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省域社會治理創新中謀劃和推進。全省檢察機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度聚焦「公益」這個核心和人民群眾關心關切關注的揪心事操心事煩心事。省檢察院牽頭抓總,成立工作專班,實施掛圖作戰,壓實壓細責任,一體化強力推進,公益訴訟工作不斷駛入新時代發展「快車道」,辦案數量、質量雙提升。1至12月,全省檢察機關共受理公益訴訟案件線索4722件。其中,民事公益案件線索314件,佔6.6%;行政公益案件線索4408件,佔93.4%。共立案4362件。其中,民事公益訴訟案件291件,佔6.7%;行政公益訴訟案件4071件,佔93.3%。共提出檢察建議和發布公告3927件。其中,民事公益訴前程序282件,佔7.2%;行政公益訴前程序3645件,佔92.8%。共提起公益訴訟232件,提起公益訴訟後法院支持率100%,監督行政機關督促受損公益得到及時恢復。「監管違法追責、犯罪行為打擊、公益損害恢復」三位一體的龍江公益訴訟法律監督新模式持續發力,全省共向監察機關移送違法違規問題線索132件,向監察機關和公安機關移送移交涉嫌職務犯罪和普通刑事犯罪問題線索146件,為促進依法治省和推進省域社會治理創新做出了積極貢獻。

典型案件「一枝獨秀」,填補了空白開創了歷史。省檢察院作為辦案主體辦理的「二次供水」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入選最高檢第23批指導性案例,提供了供水領域治理的龍江實踐樣本,結束了我省檢察機關自恢復重建四十二來無全國性典型指導性案例的歷史,實現了零的突破,創歷史最好局面。

協同發力「百花齊放」,規定不走樣自選有創新。高檢院張軍檢察長關於「公益訴訟是新時代檢察工作發展的著力點,也是一項為人民群眾新時代更高水平、更豐富內涵的需求提供服務的檢察業務」定位提出以來,省檢察院迅速跟進。省檢察院黨組確定了「進一步提高公益監督的精準性、實效性、持續性,全面有效履行公益監督職能」思路目標。年初以來,省檢察院在全省部署開展了「公益訴訟保護專項法律監督」工作,堅持以專項引領與區域整治相結合的整體工作布局。市分院和基層院既高質量完成省院統一部署的專項工作,把「規定動作」做到位;同時根據市分院、基層院實際有選擇地開展小專項,「自選動作」有創新。全省三級檢察機關立足龍江實際,堅持「小切口、大作為」,以專項監督帶動整體辦案,以精準監督促進規範辦案,以全面監督促進工作質效提升。截至目前,經省檢察院審批,全省共啟動區域性公益保護專項監督活動43個,涉及的領域包括公共安全13個、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9個,未成年人權益保護6個,文物保護、國有財產各4個,食品安全、糧食安全、藥品安全各2個,英烈保護1個。截至目前,全省檢察機關區域性專項共立案1215件。各地因地制宜確定的區域性專項明確了各地辦案方向,突出各地辦案優勢和區域特色,集中力量提高辦案規模,形成了一大批可複製推廣的經驗做法。同時積極推動類案檢察建議的制發工作,針對公益訴訟監督領域中存在的問題,適時、精準提出檢察建議,提升檢察建議剛性,推進各辦案單位全面、有序開展案件辦理工作。

二、推行上下聯動和一體作戰,扛起公益訴訟新擔當

緊盯校園食品安全,護航學生健康成長。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保證校園食品安全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食品藥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的重要一環。省檢察院在全省部署開展了「校園食品安全公益保護法律監督專項工作」,全省三級檢察機關以「監管違法追責、犯罪行為打擊、公益損害恢復」三位一體模式為遵循,立體化、全方位構建公益保護法律監督體系,全力護航學生健康成長,解除廣大師生家長的後顧之憂。省檢察院高繼明檢察長親自擔任專班領導小組組長,上至二級大檢察官,下至一般幹警,三級檢察機關強勢出擊,盡銳出戰。我們從全省檢察機關抽調487名公益訴訟幹警,組成13個專班,深入全省119個縣(市)區的5339所中小學、幼兒園、寄宿制學校,全面調查52.7萬名在校用餐學生的飲食安全狀況。通過大量調查核實工作,專班共發現三個層面問題:第一,聚焦25類公益損害問題,對114個市場監督管理部門、104個教育行政部門和61個衛生健康部門存在的不依法履職問題制發檢察建議,以監督促恢復。第二,聚焦涉嫌違法違規問題,發現違反財經紀律、違法實施行政許可、違規參與營利活動等涉嫌違法違規問題線索74件,移送監察機關和相關行政機關,以追責促恢復。第三,聚焦涉嫌犯罪問題,發現涉嫌職務犯罪及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食品等普通刑事犯罪問題線索13件,移送監察機關和公安機關,以監督促整改,以追責促恢復。全省檢察機關累計制發各類檢察建議495件,解決了校園食品安全這個戰略性難題,在全省教育和市場監管條線引起了啟發式的連鎖反應,產生了巨大影響,促進了校園食品安全問題得到實質性解決。省檢察院分別向省教育廳和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制發訴前檢察建議,督促相關行政機關、部門全面履行校園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以超強舉措和務實擔當保障了省域內未成年人「舌尖上的安全」,贏得了四級人大代表和社會各界的一致點讚,提供了校園食品安全保護龍江樣本和實踐。

圍繞「二次供水」安全,保障百姓放心用水。「二次供水」作為城鎮居民用水的「最後一公裡」,關係著千家萬戶百姓的身體健康,其衛生安全不容忽視。為集中解決全省「二次供水」安全問題,省檢察院部署開展了「二次供水」專項公益訴訟法律監督專項,對全省139個縣(市)區(含農墾管理局、森工林業局)的783個居民小區、482家物業服務企業、122家自來水公司(供排水公司)的「二次供水」安全狀況進行實地調查。經過一系列調查、磋商後,省檢察院向省政府發出龍江檢察「一號檢察建議」。2020年1月16日,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首次將「加快推進城市二次供水設施改造」納入《政府工作報告》,作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的城市居民飲水安全民生工程來抓。省檢察院、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等部門建立工作聯動機制,協調解決整改過程中存在的有關問題。4月28日,為規範省內城市既有小區「二次供水」改造工作,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組織編發了《黑龍江省既有小區供水設施改造技術導則》。6月4日,省檢察院第八檢察部將《「二次供水」安全公益訴訟保護法律監督專項調查發現問題清單》提供給省住房與城鄉建設廳、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兩家單位對檢察機關在「二次供水」安全領域調查發現的問題,在全省範圍內逐項進行「清單銷號」式整改。6月23日,省政府召開「全省城鎮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副省長對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給予充分肯定,部署在全省範圍內開展城鎮「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專項工作,明確利用三年時間完成全部「老、舊、散、小、差」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從根本上解決了二次供水「最後一公裡」飲水安全問題。目前,相關單位已向省檢察院對《檢察建議書》「五項建議」落實情況進行階段性反饋。在檢察機關的持續監督下,我省「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工作正在穩步推進。

聚焦公益維度保護,部署開展系列專項監督。針對國有財產流失和國有土地出讓領域監管違法失職導致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受損問題,省檢察院在哈爾濱、齊齊哈爾、雙鴨山等地市集中開展專項試點監督工作。通過調查核實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人防易地建設費、拆遷補償款等重點領域存在的問題,著力監督國土資源、人防、拆遷補償資金監管部門依法履職,挽回礦產資源和人防易地建設費等各種經濟損失累計2219萬元;督促收繳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累計1.15億元,助力守好「政府錢袋子」。針對人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公共安全問題,以鐵路檢察分院為依託,對哈佳、哈牡、哈齊高鐵沿線進行實地踏查,通過調查核實沿線企業粉塵汙染可能造成高鐵線路短路、高鐵駕駛員瞭望受阻等危害鐵路運輸公共安全以及高鐵建設後的耕地、林地、山體等生態恢復問題,監督生態環境、自然資源部門依法履職,有效保障了鐵路運輸安全和人民群眾出行。

三、助力系統治理和行業治亂,展現公益訴訟新作為

認真部署「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專項監督活動。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和關於食品藥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根據高檢院部署,制定具體實施方案,部署開展了為期三年的「公益訴訟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專項監督工作。把專項監督列為當前檢察工作「一把手」工程,研究細化工作舉措,集中力量做深、做細、做實、做透水汙染、固體廢物汙染、尾礦汙染、野生動物保護、線上線下銷售不安全食品、保健食品、偽劣農產品等重點領域公益監督,實現「應治盡治」。用足用好磋商、提出訴前檢察建議、提起訴訟、支持起訴等手段,深化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集中力量辦理了一批有影響的「難啃硬骨頭」案件,努力打好生態環境和食品安全等重點領域損害公益問題的攻堅戰、持久戰。

持續開展農村面源汙染治理公益保護專項法律監督。全省檢察機關主動融入鄉村振興戰略布局,圍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持續用力,促進鄉村治理,認真組織開展農村面源汙染治理公益保護專項監督工作,助力我省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4月,針對13個專班去年開展專項工作形成的案件卷宗進行全面審查,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指導糾偏。7月8日,下發全省檢察機關農村面源汙染專項「三位一體」法律監督基礎數據統計表、違法情形數量統計表及法律監督效果表,進一步明確13個專班專項工作開展的方向和重點。8月18日,下發了《關於報送農村面源汙染專項工作情況的通知》,詳盡梳理各專班專項工作開展中遇到的問題及困難,開展有針對性的重點指導。8月,制定了《2020年農業面源汙染專項工作指導意見》,對重點監督問題及法律依據、監管責任主體進行梳理。全省檢察機關在農村面源汙染治理公益保護專項監督工作中共立案1521件。其中,制發訴前檢察建議1232件;移送涉嫌違法違規問題線索49件;移送涉嫌刑事犯罪問題線索45件。「龍江公益訴訟三位一體模式」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努力探索構建涉及河湖檢察公益訴訟法律監督機制。自覺服務打好「三大攻堅戰」。立足龍江實際,深度聚焦「汙染防治攻堅戰」,加強與「河湖長制」辦公室協作,探索「河湖長+檢察長」新工作機制,重點監督江河湖灘汙染防治、中俄界江汙染防治。5月12日,省檢察院與省水利廳、省公安廳聯合印發《黑龍江省「亮劍護河」聯合執法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亮劍護河」聯合執法專項監督工作,與水務部門、公安機關定期互通情況,及時共享信息,以協同作戰助力水汙染防治、水環境改善、水生態恢復。參加省「河湖長制」辦公室組織的2020年度全省「河湖長制」專項監督、督查工作,並形成13個地市「一市(地)一單」。全省檢察機關共計受理涉河湖公益訴訟案件線索339件,立案307件,制發訴前檢察建議268件,行政公益訴訟磋商結案24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11件。

四、突出龍江特色和動能優勢,推動公益訴訟新發展

紮實開展黑土地公益保護工作。省檢察院高度重視土壤汙染防治工作,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黑龍江時的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引,圍繞汙染破壞土地環境資源的重點問題,以護地、護農、護糧為切入點,積極開展黑土地保護工作。2020年,全省檢察機關共計受理黑土地資源保護公益訴訟案件線索755件,立案634件,制發訴前檢察建議559件,提起公益訴訟43件。通過監督辦案,整治違法亂建、亂佔耕地、破壞利用耕地、高鐵施工單位從耕地取土未恢復等破壞黑土地的違法行為,保護耕地196.3萬畝。整治堆放、丟棄、遺散農業生產廢棄物等汙染黑土地的違法行為,積極督促收繳行政罰款301.8萬元。整治違法採伐農田防護林、非法採砂等破壞黑土地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督促行政機關補種耕地生態防護林582.3畝,違法行為人支付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1288萬元。

五、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探索「等」外案件新領域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要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拓展公益保護範圍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一環和關鍵舉措,也是順應新時代公益訴訟制度發展趨勢的必要環節。年初以來,省檢察院按照黨中央、省委和高檢院關於積極穩妥拓展公益訴訟「等」外案件範圍工作部署要求,以守護龍江人民美好生活為出發點,以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為落腳點,在更廣的領域、更深的層次上履行好法律監督職責。積極辦理群眾反映強烈的公共安全、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國防和軍事利益、扶貧等領域公益訴訟案件。省檢察院對「等」外領域案件嚴把立案和制發檢察建議「兩個關口」,確保「等」外領域探索穩妥、積極有序推進。截至目前,全省共立案辦理「等」外領域案件494件,同比上升10.7倍,佔立案總數的11.3%,同比增加10.2個百分點。其中,公共安全領域案件276件、未成年人保護領域案件89件、文物保護領域案件84件、國旗保護領域案件24件、英烈紀念設施保護領域案件11件、糧食安全領域案件5件、老年人保護領域案件1件、安全生產領域案件1件、個人信息安全領域案件1件,消費者保護領域案件1件,其他領域案件1件。

以人民利益為中心,守護公共安全。哈爾濱市檢察機關緊盯「共享單車」行車安全,以磋商方式督促交管部門劃定非機動車標線,守護百姓「慢行」安全;伊春市檢察機關高度關注高速道路防護欄,督促交通運輸部門及時維護修理防護欄,守護百姓「快行」安全;大慶、伊春兩地檢察機關對窨井設施開展公益監督,守護百姓「腳下」安全;鶴崗、牡丹江兩地檢察機關開展消防安全專項監督,守護百姓「室內」安全;齊齊哈爾市檢察機關開展公共體育設施專項監督,守護百姓「休閒」安全;綏化市檢察機關、農墾檢察機關開展糧食安全公益保護專項監督,守護百姓「舌尖」安全。全省檢察機關全面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多角度、全方位守護百姓安全,扛起了檢察擔當。

以未成年人保護為中心,守護祖國未來。齊齊哈爾、佳木斯、雙鴨山、鶴崗等地檢察機關以校園周邊商店不規範銷售菸草為切入點,開展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公益保護專項監督工作。通過向菸草專賣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單位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從源頭切斷未成年人接觸菸酒的途徑,為未成年人營造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黑河市檢察機關以轄區內賓館經營不規範為切入點,通過向當地公安機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規範賓館經營行為,降低了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發生的概率,有力維護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雞西市檢察機關以校園照明設施不符合國家標準為切入點,通過向教育部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更換不符合國家標準的教室照明設施,為保護未成年人視力健康提供了切實保障。

以文物保護為中心,守護精神遺產。哈爾濱市阿城區人民檢察院通過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上京會寧府」遺址開展系列公益保護專項監督工作,守護了歷史文化遺產;綏芬河市人民檢察院通過對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蘇俄領事館」舊址開展公益專項監督工作,守護了國家歷史記憶。佳木斯市檢察機關結合東北抗戰歷史背景,開展了東北抗聯英烈權益及紀念設施公益保護專項監督工作。通過現場調查、走訪群眾、留存證據、查閱資料等方式,全面開展調查核實工作,督促文物管理部門妥善維護東北抗聯英烈紀念設施,有力守護了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財富。

全省檢察機關在積極穩妥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的同時,時刻秉持服務大局的理念要求,以維護公益為初心,以保障民生為使命,堅決落實「六穩」、「六保」發展要求。七臺河市檢察機關聚焦與群眾利益相關的公共安全問題,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燃氣安全管理」公益保護專項監督工作。對燃氣行業「全鏈條」無死角式進了監督。省檢察院對此專項審批通過後,七臺河市檢察院多次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主要領導匯報監督工作情況,獲得全力支持。自2020年6月開始,在公安、安監等部門的配合下,七臺河市對全市燃氣行業展開專項調查,在保護人民群眾人身、財產安全和保障民生穩定就業前提下,查處燃氣違規經營主體49個,查實違規經營問題20類,共向市、區(縣)兩級共計10個行政機關發出訴前建議23份,踐行了以維護人民利益為中心、以服務大局為著力點的工作理念。

相關焦點

  • 14家單位集思廣益助力檢察機關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
    14家單位集思廣益助力檢察機關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 2020-09-29 21: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省檢察機關批捕涉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168人 探索民事公益訴訟...
    □記者 張依盟 通訊員 李明 報導大眾日報濟南訊 「自去年10月至今年11月,共受理審查逮捕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案件139件247人,批准逮捕168人;受理審查起訴689件1378人,提起公訴445件1046人。」
  • 西藏舉行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新聞發布會
    截止2020年12月1日共摸排公益訴訟案件線索2514件,立案1595件,向有關部門發出訴訟前檢察建議1006件,向社會發布民事公益訴訟公告36件,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含刑事附帶民事)30件和行政公益訴訟1件,均得到法院判決支持,切實履行好「公共利益代表」職責使命,維護好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積極回應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成為新時代全區檢察工作轉型創新發展新的增長點和最大的亮點
  • 榆林檢察機關充分發揮公益訴訟職能,用「四個最嚴」專項行動保障...
    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全國聯合開展落實食品藥品安全「四個最嚴」(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專項行動。榆林檢察機關嚴格按照專項行動工作方案要求,充分發揮公益訴訟職能,明確重點監督領域,積極回應群眾訴求和社會關切。
  • 江蘇地方立法為強化檢察機關公益訴訟調查取證權提供「法治供給」
    在業內人士看來,《決定》最大的亮點在於,為強化檢察機關公益訴訟調查取證權提供了江蘇「樣本」,為解決「調查難」實踐難題增加了「法治供給」。 亮點1 擴寬受案範圍 截至今年6月底,江蘇省檢察機關共提起行政公益訴訟84件、民事公益訴訟753件。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舉行「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兵團檢察機關開展...
    今天主要向各位通報兵團檢察機關公益訴訟檢察3年來服務保障兵團工作大局相關情況,通報兵團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及「公益林和草原保護、基本養老保險、文物保護」兩個專項監督活動基本情況,同時發布兵團檢察機關2019年辦理的十大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希望大家進一步了解公益訴訟檢察制度,繼續支持公益訴訟檢察工作。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理解與適用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張雪樵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已於2018年3月2日聯合發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各級檢察機關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履行好公益訴訟職責的使命感和責任擔當
  • 辦了2萬多起公益訴訟案件後,河北得到了什麼?
    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食品藥品安全領域、國有財產保護領域、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領域、英雄烈士名譽榮譽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制度全面施行三年以來,河北檢察機關依法全面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履行保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職能。截至目前,河北檢察機關共立公益訴訟案22518件,履行訴前程序19759件,提起訴訟238件。
  • 公益訴訟一體化辦案的必要性
    自2017年7月檢察公益訴訟制度全面實施以來,隨著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深入開展,檢察機關辦理公益訴訟案件的數量大幅度提升,對辦案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現有辦案人員數量、水平等不能適應辦案需要的困難與問題也隨之而來。在現有辦案制度框架不變的前提下,如何創新辦案模式,整合辦案資源,提高案件質效,是當前亟須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 公益訴訟「調查難」有了破解樣本
    亮點1擴寬受案範圍截至今年6月底,江蘇省檢察機關共提起行政公益訴訟84件、民事公益訴訟753件。由檢察機關提起的公益訴訟案件數,佔該省法院審理的公益訴訟案件數的98%以上。作為檢察公益訴訟的首批試點省份,在5年多來的實踐中,江蘇檢察機關辦理了全國首例英烈保護公益訴訟案、長江特大鰻魚苗公益訴訟案等一批有影響的案件,較好地維護了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南京、連雲港、揚州、宿遷4個設區市以及多個縣級市人大常委會出臺了支持檢察公益訴訟決定。
  • 實務|檢察公益訴訟理論和實踐的熱點難點
    本文中,筆者擬對2020年檢察公益訴訟理論研究和司法實踐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簡單梳理,以期對未來檢察公益訴訟理論研究的深化以及未來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開展提供基礎性依歸與支撐。但是,訴前程序在規則設計與解釋上存在適用方式可操作性不強、損害範圍界定模糊等問題,需要細化訴前程序的操作規範以契合程序彰顯的特有價值,要明確訴前程序損害範圍的規定,將公告程序內容予以細緻化,擴大訴前程序適用對象的範圍,協調訴前程序與有關訴訟程序之間的關係。有學者認為,刑事訴訟法尚未明確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主體資格問題。實踐中存在著組織保障和配套機制不健全、案件線索轉化機制不流暢等現象。
  • 「守護海洋」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典型案例
    後公安機關將該案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調查和訴訟】2018年11月,南沙區人民檢察院在履行審查起訴職責中發現該系列案線索,遂作為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立案。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在海洋生態環保中的獨特作用——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列就「守護海洋」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典型案例答記者問 發布時間:2020年4月29日4月29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外發布了14件「守護海洋」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典型案例,其中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案例9件,行政公益訴訟提起訴訟案例
  • 檢察公益訴訟可持續發展之匙:制度、實踐與理論三向互動良性循環
    22省區黨委主要負責同志作出批示,25個省區市黨委、政府或「兩辦」聯合下發支持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文件。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作出支持檢察公益訴訟的專項決議。二是多部門多職能協同配合形成合力。與行政機關形成了既依法督促又協同履職的新型監督關係,加強與法院、監委等機關的協調協作,實現雙贏多贏共贏。三是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參與。
  • 新環保法實施6年 環境公益訴訟實現對重點地區全覆蓋
    同一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最高人民檢察院在13個省(區市)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試點。6年來,由檢察機關以及社會組織提起的環境公益訴訟特別是檢察機關提起的環境公益訴訟逐年增多,基本實現環境公益訴訟對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地區的全覆蓋。
  • 聚焦丨婦女權益類檢察公益訴訟機制研討會在自治區檢察院召開
    同時,調研了解呼和浩特市檢察院在全國檢察機關系統中率先開展「婦女權益保障類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的成效與難點。劉藝表示,安排此次專題研討及調研策劃已久,借著為內蒙古公益訴訟檢察人員授課機會,重點調研內蒙古檢察機關開展婦女權益類公益訴訟檢察實務中遇到的制度難點和理論困境。
  • 公益訴訟「調查難」到底怎麼破?來看看江蘇樣本
    在業內人士看來,《決定》最大的亮點在於,為強化檢察機關公益訴訟調查取證權提供了江蘇「樣本」,為解決「調查難」實踐難題增加了「法治供給」。亮點1擴寬受案範圍截至今年6月底,江蘇省檢察機關共提起行政公益訴訟84件、民事公益訴訟753件。
  • 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1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主要辦案數據
    四、公益訴訟檢察保持良好勢頭,「等」外領域探索取得新進展(一)立案情況。2020年1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共立案辦理公益訴訟案件109626件,同比上升19.4%。其中民事類立案10281件,佔立案總數的9.4%,同比增加3.7個百分點;行政類立案99345件,佔立案總數的90.6%,同比減少3.7個百分點。
  • 山東檢察機關堅守食藥安全底線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2020年以來,山東省檢察院黨組對嚴懲危害食品藥品安全違法行為高度重視,多次進行研究部署。全省檢察機關立足經濟犯罪和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堅守食品藥品安全底線,落實食品藥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取得明顯成效。
  • 最高檢發布第二十三批指導性案例,聚焦檢察機關依法履職促進社會治理
    此次發布的指導性案例共5件,分別為劉遠鵬(化名)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不起訴)案,盛開(化名)水務公司汙染環境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李衛俊等「套路貸」虛假訴訟案,北京市海澱區檢察院督促落實未成年人禁菸保護案,黑龍江省檢察機關督促治理二次供水安全公益訴訟案。
  • 2020安徽公益性崗位考試內容-公基:你需要知道的公益訴訟
    其實面對消費侵權和環境侵權,我們還有公益訴訟。本文將從三個方面闡述公益訴訟相關考點。一、公益訴訟是什麼?案例引導:2019年中元節,王永鋒在祭祀燒紙時用火不慎,引燃了位於祁連山腹地的退耕還林林地,過火面積達204.56畝。被燒毀林地植被恢復需要補植、補栽檸條37844株、雨季撒播草籽1022.8斤,所需費用近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