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為助力思聰,親自在熊貓TV上做起了直播,直播他的工作與生活,還在私人飛機上鬥地主,一度吸引了30萬人觀看。雷軍也親自上陣,通過直播推出了小米無人機,觀看人數超過了100萬。為什麼大佬們都玩得這麼接地氣?
八年前,朋友間聊得最多的是淘寶店,四年前,聊天的內容變成了微商。今年又變成了直播和網紅。Papi醬的迅速走紅,一石激起千層浪,1200萬的融資以及2200萬的第一單廣告,讓更多人看到了這個行業的火爆。
有意思的是,雷軍、王健林這些大佬也開始玩直播了。
前不久,首富王健林在熊貓TV上開啟了個人直播首秀,直播一天的工作與生活,高峰時期同時在線觀看人數超過30萬。雷軍為推廣新產品無人機,也玩起了直播。深諳粉絲經濟的雷軍,直播過程中段子不斷,直播3小時,觀看人數達到100萬。
以王健林和雷軍這個段位,為什麼要這麼親民來做直播?答案很簡單。
▲ 王健林在他的私人飛機上進行了直播。
1、參與一線,才能深刻理解直播領域
直播是個新領域,經過近兩年來的發展,逐漸被更多的人接受,尤其是90後、95後和00後。他們正是大家全力爭取的未來主力消費群體,只有充分地理解他們的喜好,才能夠做出適合他們的產品。要理解他們,那就必須得深入到他們平常感興趣的領域,去切身的體會,去發現吸引年輕人的興趣點在哪裡。大公司的CEO親身上陣,有利於公司未來的戰略方向。
2、企業品牌人格化,拉近與用戶的關係
在消費者的眼裡,大公司的高管就是高高在上,隨手一揮就是幾億到幾十億,這與消費者離得太遠了,消費者對這樣的產品是無感的,購買它的惟一理由就是「我需要它」。如果產品不是有技術或功能上的優勢,那麼在現在的商業環境中很難競爭下去。大佬們做直播,就是要拉近與用戶的關係,通過直播將品牌人格化,通過人格化將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各種特徵的理解、看法轉化成有人性的特徵。
3、低成本的營銷方式
時代在變化,以前企業獲得營銷上的成功,那比的是渠道能力,現在比的是直接獲取用戶的能力。大佬們要刷存在感,也要為企業、產品做曝光,這已經成了一種趨勢。比如,馬雲經常出現在公眾視野講企業管理,他就是阿里巴巴的第一代言人,連一向自恃技術領先的格力,也會把老闆董明珠推到宣傳的前沿陣地上。
▲ 雷軍的直播吸引了大量網友的彈幕。
在充分市場化的行業中,大佬們都有這樣的意識。相比之下,我們都看到了,體育圈就缺少這樣的與時俱進。
體育產業的整體落伍,有一定的歷史原因。90年代中期,中國體育產業有了形態和制度的雛形,但本體產業主要由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主導,20年間,產業基本沒什麼變化,沒有新模式,沒有新玩家。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辦和2014年國務院46號文件的頒發,為中國體育產業提供了發展的契機,資本和玩家爭相進場,帶來了許多變化。
在賽事版權、IP領域,以樂視、騰訊為代表的新勢力進行著寸土不讓的爭奪,國內各大公司紛紛加入收購國外足球俱樂部的行列。在用戶能夠參與的領域,比如健身、跑步等,也興起了一大批創業公司。懶熊體育發布的《2016體育創業白皮書》指出,2015年1月到2016年3月,在早期體育創業領域,一共發生了257起融資案例,金額在174 億。
但與網際網路發展水平相比,中國的體育產業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在王健林、雷軍都緊跟形勢,玩起了直播的時代,體育圈的大佬們,講話還是十年前那一套,對外來新鮮事物的看法也是嗤之以鼻。
有圈內人士提出,體育產業的核心是賽事,其實未必,商業發展到今天,產品導向已轉向用戶導向。如諾基亞產品質量雖好,但用戶需求變了,需要更好的體驗與功能,導致了諾基亞的敗北。
▲ 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需要新鮮血液的注入。
以用戶為核心的理念,對一些老派體育從業者而言,可能會經歷這樣四個階段:看不見,看不懂,看不起,來不及。
看不見、看不懂、看不起外來者的玩法,本身就是一種傲慢,認為後來者根本不懂體育產業。也許外來者真的不懂,但當他們經過摸爬滾打,知道了其中的玩法後,高下立判。因為他們和你知道的一樣多,卻又比你更知道如何去做。
以騎行行業為例,700Bike、野獸騎行做的單車,也許工藝、性能上暫時還比不過捷安特這些大品牌,但在智能這一塊,它能代表未來的趨勢,能吸引用戶去購買。一旦他們在工藝上追趕上了大品牌,另一端又有大量的用戶,傳統的單車品牌就完全失去了優勢。
想像一下吧,淘寶改變了零售行業,美團改變了外賣行業,滴滴改變了出行行業。體育產業要改變,要發展,需要網際網路力量的進入,需要外來人和看不懂的玩法,來打破原有的規則。原本混圈子的「老江湖」們,如不能與時俱進,只會被淘汰出局。
>> 近期熱文 <<
NBA有中國老闆了 | 體育創業者的自述| 體育路演沙龍
萬達進軍籃球 | NBA總冠軍背後的營銷 | 李寧險棋
>> 創業項目 <<
減脂營 | 杭州風雲體育 | 42.5
董球會 | 萬國體育 | 任意球
▲ 點擊文字查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