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她心中巨大的傷痛,時至今日,每每提及,還是眼淚一串串地掉。電影裡,賈玲穿越到了媽媽結婚前,和年輕的媽媽成了好朋友,她使盡解數,想讓媽媽開心。她發現了一個幾乎所有兒女都會忽略的秘密——媽媽也曾那麼年輕,那麼純真。賈玲用紅格子床單,給媽媽設計了一件裙子,好看又顯眼。就像李煥英這樣,走路蹦蹦跳跳,內心幼稚善良。一臉膠原蛋白,談著小清新的戀愛。 會犯錯,會耍小脾氣,會開懷大笑,會拼盡全力贏一場比賽……影片中,賈曉玲穿越回了媽媽年輕的時候,她心想「如果媽媽生的不是我,能過得更快樂。」可她不知道的是,作為母親,兒女健康快樂就是她一生最大的願望。無論孩子是什麼樣子,多麼平凡,在父母眼中都是最耀眼的存在。在戲外,「沒出息」的賈玲,真的去了首都念大學、學表演。第二次報考中戲時,賈玲同時被戲劇班和喜劇班錄取。誤打誤撞的賈玲學了相聲。上大學時,賈玲跑夜場說過相聲。聽相聲的人少,臺下都是起鬨讓她喝酒的。畢業之後,班裡大部分同學都選擇另謀出路。其實當時賈玲也有別的選擇,或去其他城市發展,或者直接回老家。但留在北京意味著更多機會,為了做喜劇,賈玲選擇了留下。想要在北京紮根,要吃的苦太多了。賈玲住著地下室,環境陰暗潮溼,狹小到連腿都伸不開。為了生計,平時還要去打零工。那段時間,靠恩師馮鞏帶著接些演出,賈玲才能勉強維持生活。北漂的第六年,姐姐實在都看不下去了。甚至幫她找好了家裡的工作,還勸她說:「北京不是咱們呆的地方。」2010年,賈玲和搭檔白凱南第一次登上春晚舞臺。一段相聲《大話捧逗》被安排在零點敲鐘之後。正是這次機會讓28歲的賈玲一夜成名,在喜劇這條路上熬出頭了。後來,賈玲有機會上《百變大咖秀》,無論形象反差多大,只要是節目需要的爆點,賈玲都不遺餘力去做。做光頭模仿周曉鷗震驚本尊,粘上鬍子就是火風,從騰格爾、李宇春到瑪麗蓮夢露……賈玲一直在自黑路上突破底線。到後來連觀眾都默認:有賈玲的那一期《百變大咖秀》都不會差。其實奮鬥的這些年,賈玲一是為了喜劇夢想,二就是要向母親和家人證明,她們當初的支持是沒錯的。賈玲考上中戲的那一年,姐姐賈丹也考上了中國傳媒大學。但家裡經濟拮据,姐姐毫不猶豫把上大學的機會留給了賈玲。為了讓賈玲在北京能過得好一點,姐姐賈丹連婚禮都沒捨得辦,每月工資也只捨得給自己留一點,剩下的全都寄給賈玲,這一供就是九年。所以賈玲最大的願望,就是賺錢能讓家人過上好日子。成名後,她的大部分收入都交給姐姐,給爸爸買房子換新車,對待自己還是像原來一樣節儉。最初,2016年的《你好,李煥英》是以小品形式呈現在舞臺上的,每次演到賈玲在平行時空裡看到媽媽時,賈玲都會忍不住失聲痛哭。因為媽媽曾經為賈玲,為這個家吃過的苦,受過的累,賈玲再也沒有機會報答了。賈玲曾說過,媽媽離世以後,她再也找不到打心眼裡覺得高興的事情。有人說,時間是最好的解藥,但對於賈玲而言,過去的時間越長,對媽媽的愧疚和思念就像是烙印一樣,在心裡留下的痕跡越深。2013年,嶽雲鵬在德國演出的當晚,接到了父親突然離世的消息。放下演出,對不起喜歡他的觀眾;登臺表演,對不起連最後一面都沒見到的父親。返場謝幕後,愧疚、遺憾和悔恨一起湧上他的心頭,他再也忍不住,失聲痛哭。詩人董玉方將他的故事改寫成歌詞,音樂人許飛譜曲,合力創作出了那首感人至深的《如果有個直達天堂的電梯》。「如果有個直達天堂的電梯,我多想不顧一切去看你,讓你看看我的成績,算不算有了一點出息。如果有個直達天堂的電梯,我一定不顧一切去看你,讓你看看我的兒女,長得像我又像你.」都說時間是最好的解藥,可是對失去至親的人來說恰恰相反。就像賈曉玲在影片中的旁白,「打我有記憶起,我媽就是中年婦女的樣子」,這容易讓人忘了,她也曾是花季少女。我們總以為「還有時間」,可其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多時間。在《父母離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中,有一個公式讓很多人扎心:假使你父母現在60歲,餘下壽命是20年。你沒有跟父母同住,你每年見到父母的天數,大概是6天,每天相處時間大概是11小時。那麼,你和父母可以相處的日子只剩:20年×6天×11小時=1320小時。也就是說,你和父母相處的日子只剩下55天了.其實,在我們追逐夢想的時候,在我們高歌猛進的時候,在我們為了想要的生活努力的時候,不經意地忽視了在背後默默支持我們、為我們保駕護航的父母。
電視劇《我親愛的朋友們》中有這樣一句話, 「我們做子女的唯一的錯,不是不夠愛你們(父母),而是以為你們會在我們身邊陪伴很久的這種錯覺。」歲月薄情,它不為任何人停駐。過年這幾天,好好陪陪爸媽吧,帶他們去做想做的事,教會他們用微信用視頻電話……
▼
▼
▼
如果你超過60歲
長按上圖 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