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侯付強,在蒙城縣三義鎮三塔村,沒有人不知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一條腿、扶貧小組長、養鴿大戶,這是人們普遍對他的稱呼。
侯付強演講結束接受主持人採訪
12月8日上午,筆者見到了侯付強,他剛清掃好鴿圈,又從孵化箱裡取出毛茸茸的乳鴿,將其放到鴿棚裡讓鴿子餵養,儘管行動不便,侯付強每天仍是親力親為,經營著屬於自己的鴿棚。
侯付強查看鴿室
侯付強家住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三義鎮三塔村,7歲時候,因為一次意外,導致左腿截肢,接下來的三年裡,父親、姐姐又相繼離世。家庭雖遭重大變故,他卻沒被打垮,在親戚鄰裡的幫助下,堅持讀完了高中,他就到廣東、上海、杭州等地打工。
侯付強參加蒙城全縣脫貧攻堅巡迴報告會
2017年,侯付強返鄉回家。在外多年沒有太大發展,家裡仍是一貧如洗,他當時感到非常沮喪。後來,三塔村的兩委幹部來了,熱情和他交流談心,駐村扶貧工作隊也三天兩頭朝他家去,大家一起幫他找致富門路,為他加勁,讓他非常感動。他放下包袱,堅定了走勤勞致富的路子。經過市場分析、考察、調研,最終決定養殖鴿子。
經過一段時間的養殖探索,侯付強漸漸摸索出了一套養鴿的方法,掌握了鴿子的生活習性和鴿子常見病的防治。「養鴿,一是要精心護理,二是注意防病。」「不管是引種還是自己留種,一旦鴿子出欄就必須防疫。」「鴿子沒有膽,容易染上兩大疾病,一個是呼吸道,另一個是腸道。」……說起養鴿,侯付強還是真有一套。
在孵化方面,他更是下了一番功夫。他先將第一窩鴿蛋取出來,放進孵化機裡,同時把假蛋放進鴿子窩裡,待18天以後小鴿子出殼後,再「以真換假」,讓老鴿餵養雛鴿,這樣可以節省孵化時間,增加鴿子產量。若需提高產蛋量,可以不放假蛋,每個月老鴿則可多出一窩蛋。「以前都是粗放型養鴿,採取圈養,技術含量不高,經濟效益也不行,現在,我 通過摸索,進行孵化箱養鴿,縮短周期,成本低,多產蛋,多出鴿子,經濟效益顯著提高。」目前,侯付強飼養鴿子1200多隻,按照現在的市場行情,一枚鴿子蛋5元、一隻剛出欄乳鴿26元計算,每年他的收入頗豐。
現在,侯付強還有一個扶貧小組長的「頭銜」。2019年8月份,經過組織推薦,侯付強被選為扶貧小組長。他利用自己的養鴿技術免費傳授,讓和自己同樣貧窮的農戶也過上好日子,共同致富奔小康。本庄一個農戶因為家裡有病人不能外出務工,想學習養鴿,向侯付強討教經驗,他就像自己當初養鴿一樣,手把手教會了農戶,農戶也很虛心學,紮實幹,能吃苦,現在鴿子養得已經可以出售了。再談到農戶養鴿也得到效益時,侯付強開心的笑了,並且笑的那麼自然、那麼的燦爛、又是那麼的甜!
侯付強的人工孵化技術,還吸引了十裡八鄉的村民前來學習。侯付強精心傳授技術,並且免費服務。有孵化雞蛋、鴨蛋的,也有孵化鵝蛋、鵪鶉蛋的,不管認識不認識,他都熱情接待,深受他們喜愛。
今年疫情期間,侯付強飼養的鴿子即將產蛋,鴿子賣不出去,消耗大,面臨困境。此時,三塔村駐村扶貧第一書記代怡晨雪中送炭及時教會他利用電商平臺和直播帶貨進行網上銷售,效果見效。通過線上線下銷售,不僅銷路好,還結交不少有愛心的好朋友。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侯付強的扶貧故事作為蒙城縣脫貧攻堅百名先進典型案例進行選編,多次在全縣進行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宣講,受到縣委縣政府表彰。
侯付強參加「扶貧日」表彰合影
現在,他信心滿滿:「今年,養鴿收入估計7至8萬元,有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咱有孵化新技術,一定帶領更多的像自己一樣的貧困戶,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徵程中擼起袖子加油幹,養著鴿子奔小康。」(文圖 通訊員邵嶺 本期值班編輯 楊柳 徐金乾 本期責任編審 王曉凌 出品 環球徽商雜誌社新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