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百科】貝多芬的第n次與愛情擦肩而過

2021-03-04 古典音樂家網

在中國人的情結裡,總覺得才子一定要有佳人相伴,因此貝多芬的紅顏知己對於大多數古典樂迷來說應該也算是不錯的話題和研究對象。既然題目叫做貝多芬的第n次與愛情擦肩而過,那自然說明貝多芬每次戀情都是無疾而終的結果。

先從貝多芬的初戀開始。貝多芬的初戀發生在他十六歲那一年,那時他還很清瘦率真,而不是後來中年發福的貝多芬,也不是耳聾後壞脾氣的貝多芬。這個帥小夥到一戶人家裡做鋼琴老師,結果就與這家人的大女兒開始了一段沒有結果的戀情。

當然這只是貝多芬的非著名愛情,另外還有一個貝多芬的著名愛情故事,那就是他和女伯爵朱莉婭·圭霞爾蒂(Julia Guicciardi)的愛情,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就是獻給了她。圭霞爾蒂在16歲時便成為了貝多芬的鋼琴學生,1801年時貝多芬曾跟自己的朋友說:「她是一位可愛迷人的女郎,她愛我,我也愛她。有生以來第一次,我覺得婚姻可以是件幸福的事情。」但是他又補充道:「不幸的是,她不屬於我這個階層。」

還有一位匈牙利貴婦約瑟芬·馮·布朗斯維克(Josephine von Brunsvik),要知道在1805年初貝多芬給她寫下了很多充滿愛意的情書,而約瑟芬也回復貝多芬「「我對你的愛無法言喻」。不過由於約瑟芬曾經有一個比自己大近30歲的丈夫,又是新寡,所以她在短短幾年後便終結了和貝多芬的關係,並於1810年再婚。

就像畫家喜歡為自己心愛的女人畫像一樣,音樂家也特別偏好把創作出的作品獻給愛人。像特蕾斯·馬爾法蒂(Therese Malfatti)就是這樣一位幸運的女士。馬爾法蒂在1851年去世時還保存著貝多芬那首著名的鋼琴小曲手稿,上面寫著「致愛麗絲」(Für Elise),有的學者猜測,「愛麗絲」很可能是貝多芬對特蕾斯的暱稱。

很多人都知道貝多芬有一個神秘的「永恆愛人」 ,在貝多芬去世後的第二天,人們在他的一個秘密抽屜內找到三封沒有署名,沒有收信人姓名,也沒有日期的情書。這給人們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就連伯納德·羅斯(Bernard Rose)在電影《永恆的愛人》中也提出一種看法,那就是貝多芬瘋狂地愛著弟媳喬安娜(Johanna.)。不過,想像貝多芬侄子實際上他和喬安娜私通的兒子,這恐怕只有好萊塢才能擁有如此的想像力。最近又看了一個叫《複製貝多芬》電影,裡面又講述了貝多芬晚年愛上了為他抄寫樂譜的音樂學院女學生,愛情的力量最終使他完成了第九交響曲的創作。

不管這個神秘的「她」是貝多芬初戀的女主人公,還是他師生戀、不倫戀、忘年戀中的女主角,其實我還是很喜歡「永恆愛人」的這個謎局。因為它總比李斯特與女伯爵為愛私奔、養兒育女成立家庭後又決裂的結果來得好一些,畢竟不是一個從童話到噩夢的幻滅過程。雖然那些n次擦肩而過的愛情多少有些令人感傷和遺憾,但是貝多芬的「永恆愛人」 至少還允許人們相信真愛的存在。

相關焦點

  • 《餘生,請多指教》:顧魏和林之校3次擦肩而過,換來了一眼定情
    02、林之校與顧魏在醫院的3次擦肩而過。林之校第一次親眼目睹顧魏的帥氣容貌,就呆住了,她從來都沒有看到過這麼好看又明亮的眼睛,而且還被顧魏的一雙眼睛所吸引,久久不肯離去。第1次擦肩而過:林之校爸爸做完手術的第4天,醫院的主治主任帶著顧魏醫生來到林之校爸爸的病房,詢問病情。
  • 【音樂百科】貝多芬《月光》與德彪西《月光》分析與比較
    在西方音樂中,寫月光的曲子最著名的要屬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和德彪西的《明月之光》。兩者都簡稱「月光」。音樂界認為,前者是以訛傳訛,而後者才是真正為月色而寫的。  一、在作品標題由來上的比較  在鋼琴作品中,人們一旦提起「月光」,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也就是升c小調第14鋼琴奏鳴曲,這部作品,貝多芬自己稱為「Quasi una Fantasia」,這是一句義大利語,Quasi就是好像的意思,而una則是一的意思,「Quasi una Fantasia」就是「好像一首幻想曲一樣的
  • 陪跑19年後,鄭秀文第六次與金像獎影后擦肩而過…
    鄭秀文5月6日下午,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揭曉19個獎項的最終歸屬,隨後,她憑2006年《長恨歌》、2013年《高海拔之戀Ⅱ》、2014年《盲探》三次提名金像獎最佳女主角,但皆遺憾陪跑。除「最佳女主角」外,鄭秀文也是入圍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的常客,她還曾擔任過第27屆金像獎頒獎典禮的司儀。
  • 貝多芬音樂中的真愛
    這些感受因人而異,因場景不同而已。這就是貝多芬音樂的神奇與美妙!貝多芬有很多音樂作品都是題獻給他人的,這些人中多數是他的資助者、知己,很多作品都被後人根據作品的創作經歷和音樂特點標上了暗示性或提示性的標題,鋼琴作品中如「月光」、「悲愴」、「告別」等。
  • 絕對音樂:巴赫、貝多芬之後的第三種音樂文化
    他表明,布魯克納提供了貝多芬無法提供的東西;在貝多芬的音樂中,歌唱的要素失落於巨大的拱形中,失落於充滿能量的動機和大規模控制的力量中。由於布魯克納已實現這一點,那麼詩意因素的不純粹刺激就變成永遠的多餘因素;實際上,這位大師所取得的成就是分開了華格納風格的得與失——所得是具有『言說』能力的音樂,所失是標題內容或樂劇所體現的說教的代價——由此將音樂重建為現實,重建為形式與內容的同一,重建為通向浩瀚汪洋之路,而非通向詩歌之路。」
  • 《貝多芬病毒》音樂與夢想
         情愫萌動時,姜mae戲弄小美,遞給她一盒過了「保質期兩年」的泡泡糖,背景音樂就是「愛之夢」。這是第一次。第二次,小美騎車決然而去,到觀日公園前留語音信息給姜mae,說不會刻意忘記他,「愛之夢」的原本名字是「只要還能去愛,就愛吧」。這一邊,姜mae聽著同樣的音樂,在音箱旁凝神靜思,幾番思慮後,前往觀日公園接小美。
  • 男人偷偷愛你的5種行為,女人請學會判斷,別與愛情「擦肩而過」
    其實在愛情裡不僅女人矜持,男人也是比較矜持的,他們對於愛這個字可能不會輕易的說出口,很多男人就選擇了偷偷愛女人對於很多女性來說,他們比較的糊塗,不太清楚自己身邊有沒有守護自己的人反而有可能和愛情擦肩而過了,那麼兩個人如果擦肩而過也是非常遺憾的事情,所以我們平時要注意男人偷偷愛你的5種行為,如果你細心判斷很有可能會抓住真正的愛情
  • 曾為演戲與死神7次擦肩,讓陳道明直呼敬佩的牛犇,到底有多牛?
    曾為演戲與死神7次擦肩,讓陳道明直呼敬佩的牛犇,到底有多牛?他是個敬業的演員,曾經為了拍戲與&34;7次擦肩而過,單憑這一點也覺得他是個值得敬佩的人。那除此之外他還有什麼過人之處讓陳道明稱他是最敬佩的人,今天就來講講他的故事。
  • 音樂、愛情與醇酒,沈洋唱起你沒聽過的貝多芬
    這是「大塊頭」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第一次在舞臺上唱起歡快的蘇格蘭民歌《音樂,愛情與醇酒》。在此之前,很少有人知道,這是「樂聖」貝多芬改編的作品。 沈洋喜歡這些歌很久了,7月23日晚,在上海夏季音樂節(MISA)的舞臺上,他才第一次公開演唱了其中的7首歌,包括愛爾蘭民歌《戰士的夢》,蘇格蘭民歌《日落》《甜蜜的時光》等。舞臺上的他,有時是和你出生入死過的戰友,有時是遠方的情人,有時是勸你今宵有酒今宵醉的夥伴。 音樂會名叫「遙遠的貝多芬」,19時、21時,沈洋連唱兩場。
  • 貝多芬不完美的愛情促成了這部作品的誕生
    人們最為熟悉的,是貝多芬的交響樂及各種器樂曲,很少有人知道貝多芬也寫作過一部歌劇,而且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部歌劇。這部歌劇費盡了貝多芬的心血,花了整整11年才完全定稿,僅佛洛雷斯坦開頭的一段詠嘆調,前後寫稿就達16次,而全劇的草稿竟有346頁之多,僅是它的序曲就先後寫過四首。這齣歌劇的總譜完成於1805年秋。
  • 粉絲:與肖戰本人擦肩而過,心情好複雜
    肖戰粉絲打卡小鹿茶肖戰代言店鋪爆滿沒想到的是肖戰本人大搖大擺在街上逛,喝喝咖啡,逗逗貓,看看書,背背臺詞,小日子過得愜意而美好這個期間有路過肖戰本人的粉絲著急趕路沒注意到本人,直到肖戰工作室此次發布的視頻中看到自己的身影才心情複雜的發表感慨「誰比我慘,路過了」肖戰粉絲與肖戰擦肩而過
  • 網易雲熱評:「要擦肩而過了嗎 我們?」
    15、「那些掏心掏肺的話我一句也不想說了」 16、「我都會毫不猶豫的奔向你 這次 每次 次次」 17、 「有些相遇 連自己都不知道是該唏噓 還是感謝」 ——網易雲音樂熱評《想自由》 18、「
  • 應採兒嫁給大16歲的演員,與豪門擦肩而過,愛情與麵包不可兼得?
    人世間有一種緣分,是與豪門擦肩而過,與愛情牽手情深緣淺,豪門與愛情,無數人都想擁有,但豈是那麼容易的。麵包和愛情,是老生常談的問題,畢竟結婚是人生大事,在兩者之間,也許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將這些都得到。曾經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寧願在寶馬車上哭,也不願意在自行車上笑」,如果是你,你將作何選擇?
  • 濟南南山有條「父女公交線」 每天5次擦肩而過
    老韓駕車與女兒的車擦肩而過  父女倆是沿線乘客眼中的「熱心人」,一開始,「老韓」是「小韓」的「師傅」,時時惦記著女兒的駕駛安全;十年過去了,女兒漸漸成為了「老司機」,隨著老韓的年齡漸長他們倆是父女,是同事,是師徒,儘管每次在路上擦肩而過,但老韓和小韓都告訴新時報記者,「隔著車窗看到彼此平安,心裡就是踏實的。」
  • 美女,是與我擦肩而過的風景!
    不然的話,即使你娶了一個嬌豔如花的美女,到頭來也免不了會有更好色的同類,給你戴上一頂鮮豔的綠帽子,這種事情歷史上屢見不鮮,比如小白菜、潘金蓮……而這四個條件均被本人成功避過,一個都不具備,所以,美女只能是與我擦肩而過的風景,只能遠距離欣賞,不能零距離接觸。
  • 王勇:不一樣的貝多芬
    於是,讓更多的人走近古典音樂,便是不少樂迷、專家鍥而不捨的工作。 「古典音樂欣賞季」第一期,主持人閻華邀請到上海大學音樂學院院長、著名主持人王勇,從古典音樂重量級人物貝多芬開始,體味「樂聖」的偉大,親近古典音樂的魅力。
  • 音樂故事:貝多芬用月光說愛
    因為愛,激起貝多芬的鬥志,因為愛,女爵成為貝多芬心目中的繆思女神。他用音符說明自己高亢的情緒,以旋律表達自己強烈的愛的意志。Klaviersonate Nr. 14 op. 27 Nr. 2,in cis-Moll(升c小調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作品編號27之2)就是一個愛的證明。
  • 「2020致敬貝多芬」音樂學系系列推文|段喬:貝多芬的人生·音樂·精神(上)
    他曾想過一了百了,他也曾想過破罐破摔,但在最後天性倔強的貝多芬憑藉著無限隱忍與百折不撓的精神挺了過來。貝多芬的原生家庭給他帶來了早年的不幸,在母親去世之前他還曾有過兩個妹妹,但接連夭折,從他青春期開始便一直生活在缺少女性的環境中。體貼與溫暖的極度匱乏使之終其一生都特別渴望能夠收穫到圓滿的家庭,用以彌補精神上的重大殘缺。沒有與女性的相處經驗,同時又非常渴望被愛,貝多芬的一生對待愛情猶如朝聖般的純淨與期待,而這樣的人向來都是做了愛情的犧牲品,但卻又樂此不疲地痛並快樂著。
  • 阿悠悠的《一生與你擦肩過》來看看網友們的文採!
    #問世間情為何物#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首阿悠悠的《一生與你擦肩而過》多少人幾十年匆匆而過,如曲中所唱:站在海之涯 望著天一幕幕的再回首心中纏綿的心痛 對誰說眼看著 期盼片片的墜落就這樣 一生與你擦肩過眼前蒼茫茫
  • 病癒重生——貝多芬的音樂記錄
    這些作品在當時不太有人聽得懂,但在多年之後,這批晚期四重奏(共五部,外加一首《大賦格》)卻被認為是貝多芬筆下最深邃、最卓越的音樂。甚至有評論認為,就音樂所能達到的哲理深刻性而論,這批弦樂四重奏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當年4月中旬,貝多芬得了嚴重腸炎,臥床不起整整兩星期,幾近生命垂危。經醫生朋友布勞恩霍弗的嚴格飲食調理和精心治療,貝多芬終於好轉康復,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