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峽人家"上刀山下火海":「神功」來自苦練

2021-02-15 三峽人家風景區


早就聽說有一種叫「上刀山,下火海」 的儺技。踩著鋒利的刀梯往上攀行而一雙赤腳卻毫髮無損;光著腳,從燒得紅透的火碳上走過而絲毫無傷。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相信世上真有這種「絕活」。

2016年7月26日,在三峽人家巴王寨的廣場上,一座插了36把刀片且刀刃朝上的刀梯,在烈日的照射下閃閃發光。八尺高的刀梯,讓人看著就不寒而慄,然而,三峽人家的飛龍巫師卻要「迎刃而上」。表演還沒開始,臺下的觀眾已瞠目結舌。



表演前先讓在場的遊客檢驗真假。鋒利的刀刃把試驗者拿上的繩子一刀兩斷,連試幾把,把把如此。表演時,儺師們揮著綹巾,吹著角號,舞著法器走上祭臺召喚先祖,同時伴有鑼鼓喧天,火龍巫師就在陣陣號角聲中鎮定自若光腳踩刀而上,並在刀梯上表演著「金雞獨立」、「寶龍絞柱」、「倒掛金鉤」等多種高難度動作。這時候,「女中豪傑」吳阿妹也不甘示弱,緊隨其上,一路輕盈自如,神態自然,如履平地,直至梯頂再富有節奏地順利「下山」。當人們急速的心跳還沒恢復時,儺師們已將腳掌提起,看見儺師毫髮不缺,觀眾「嘖嘖」稱奇。


還沒有從上刀山的表演中緩過神來,下火海又讓觀眾為之捏了一把汗。表演前火龍巫師用耙子將木碳點燃並整成一長條「火路」,便光著腳板,從容地奔向火海,一路踢得炭火如鋼花亂濺,腳底生煙,好玄啊!然而這還沒有結束,蹈過火海,火龍巫師又從火堆裡取出一支燒的正旺的火棍,昂首向天,把紅通通的火棍插入嘴裡,用紅紅的舌頭舔著火棍,讓火棍從手臂上滑過,現場的觀眾無不唏噓膽寒。當烈焰從巫師口中噴出,火光沖天而表演者無燙傷之虞,眾人繃緊的心才開始放鬆,留下一段驚險的夢。

血肉之軀如何能抗擊鋒利的刀片和熊熊燃燒的烈焰?這當中的奧秘大家也眾說紛紜,有的說是神靈保佑,有的說是腳底有藥水,還有的說是魔術特技,然而,通過採訪三峽人家的巫師們,終於解開了那張一直使人費解的神秘面紗。

絕活來自家傳

三峽人家的四位巫師們均是貴州松桃縣土生土長的苗族人,而且他們都來自同一個村,飛龍巫師龍興保說,「上刀山下火海」是苗族流傳千年的絕技,村裡面不僅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會這門絕技,就連小姑娘也毫不遜色,原來這位面容較小的吳阿妹才20歲。受家族傳承,他們從記事起就掌握了這門絕活,並且每個人都既上得了「刀山」,又下得了「火海」。

「神功」靠的是苦練

「上刀山下火海」有何訣竅?龍興保笑而不語,只是露出了他那長滿老繭的雙手,原來,「神功」來自勤學苦練。剛開始練習時,是光腳板踩在沙子上,不管嚴寒酷暑,都要踩在沙子上反覆練習。然後,沙子換成了石子,要練到腳板踩在稜角鋒利的石子上渾然不覺才行。這時再將石子換成碎玻璃,用腳板把碎玻璃踩成粉末。最後,再將碎玻璃換成刀片……在苦練的過程中,身體還要經歷無數次被割流血,被燙傷,才能練就一番真本領。龍興保抬起他的腳板給筆者看,他的腳板上那一層非常厚非常硬的老繭,已被刀片切割成了絲絲縷縷,他說,那是長期「上刀山下火海」的結果。


除了苦練以外,「上刀山」還要講究技巧,步子要「穩、準、狠」,一腳踩穩,絕不能移動,這樣就不會輕易被割傷。腳上有老繭,斜著踩,不容易滑動,能保持平衡,而且起到了增大受力面積的作用。所以,上刀山所踩的刀越鋒利,接觸面越小,難度也就越大,有時候表演時稍不注意仍會被割傷流血,這也是很正常的事。龍興保淡然的說。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火龍巫師歐正兵說,能吞火,能吐火,舌頭被燙傷也是常有的事。在用舌頭舔火的時候,吸氣是大忌,要用最大力氣去呼氣,才能使火苗不被吸入肺裡。在神秘和驚險的背後,更多的是眾人看不到的辛酸。

傳承文化,發揚文化

在提起對今後有什麼打算時,龍興保說,他們做這一行的可以做到五六十歲,只要身體允許,會一直做下去。並且要把這種民俗文化發揚光大,這種上千年的技藝,絕不能在他們手中泯滅。如今,他遠在貴州老家的大兒子已經14歲,並且已經學會了「上刀山」。



相關焦點

  • 揭秘閩西客家絕技 上刀山下火海撈油鍋
    「上刀山」、「下火海」、「撈油鍋」、「過錐床」……一項項絕技引來各方來客。原本,這些絕活只有本村村民參與,隨著時代變遷,參與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技藝傳承出現斷層。今年,本村一位24歲的藍姓年輕人和一位石姓外村人也加入了「上刀山」的絕技表演中。
  • "牛五花"出道記
    "牛五花"出道記 黑龍江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 記者 柳春迪(筆名:小黃姑娘) 題記:牛五花是牛身上最嫩的部位之一,強身健體,增加力量。原名"五朵金花看展會",組裡人戲稱為"牛五花" 。 本周,一個名叫"五朵金花看展會"的組合,平地一聲雷,霸佔了黑龍江衛視的黃金時段。憑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在乳業大會上這個新晉的五人女子組合算是順利出道了。
  • 「上刀山下火海」的節日,了解一下
    前言上刀山,下火海對於我們許多人來說也許只存在於傳說當中,但是有這樣一個民族,他們在火星四濺中歡笑,在鋒利的刀刃上行走,將這種聽起來就讓人毛骨悚然的活動過成了屬於他們的節日——刀杆節,他們便是傈僳族的人們。
  • 傈僳族「上刀山,下火海」(附原創音樂)
    傈僳人穿上節日的盛裝,赤腳踏在刀刃上。一臺一臺的往上登攀,祈求降下人間吉祥。一堆堆篝火燒成的火塘,閃爍著紅色的亮光。傈僳人穿上五彩的盛裝,赤腳跳在火炭上。一腳一腳的跳得歡暢,祈求降下天下安康。喲呀咧,上刀山,下火海,傳承著一個古老的傳說,喲呀咧,上刀山,下火海,傳承著民族文化的光芒。喲呀咧,喲呀咧……傈僳族「上刀山,下火海」:傳承著民族文化的光芒人們常把「上刀山、下火海」比喻為非常危險的地方,而把「敢上刀山,敢下火海」者視為勇士。
  • 甘肅崆峒古鎮民間藝人表演「上刀山、下火海」
    甘肅崆峒古鎮民間藝人表演「上刀山、下火海」 (1/7) "← →"翻頁
  • 民間藝人上刀山下火海,全國都已經不多見了!
    陝西至今保留著一種能夠上刀山下火海的特殊技能,這種技能在現在仍舊有很多民間藝人能夠進行表演,這就是儺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走進上刀山,下火海的特異技能吧!儺戲是祭祀儀式、民俗風情、音樂舞蹈的複合文化載體,在上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完整的文化體系,堪稱原始藝術的"活化石"。
  • 幻齋幽默:上刀山下火海又不是什麼難事
    上刀山下火海又不是什麼難事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幻齋幽默 第78期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幻齋幽默均為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引用。關注可查閱往期內容。幻齋幽默,也許是中國最難懂的幽默,因為筆者自己有時都看不懂。
  • 偽科學下所創造的"機器人大爺"!
    然而,人家老闆的志向可不僅限於此。人家要的是能雙足站立的高智慧機器人。 於是,臨時從公司內部抽調了三名"骨幹"開始了研究工作。一聽說自己要去機器人大賽上丟人,於是果斷的跳樓"自殺"了! 可小夥偏偏金屬過敏,於是三人萬般無奈下找到了鈴木重光讓其假扮機器人。
  • 秒懂儺文化——揭秘「上刀山、下火海」背後的神奇力量
    其實大多數的人都多多少少接觸過儺文化,比如神奇的上刀山下火海、口吞木炭、口插鋼釺、儺面具歌舞等表演,這些都可以算作儺文化的一部分。這樣看來,儺就很容易被誤解為一種民間雜耍。不是的,不是這樣的。我們很難用一個簡單的定義來陳述儺是什麼。在大多數人的眼裡,儺是一種流傳於雲貴川贛等相對閉塞地區的特殊民俗文化形式,同時儺文化裡也揉合了宗教儀式、雜技魔術等元素。
  • 上刀山下火海下油鍋走釘板,「雷人」畲族民俗,背後有何淵源
    現在就讓我們了解一個敢於上刀山下火海的民族——畲族。畲族畲音奢,是我國的一個少數民族,祖居位於廣東省潮州市鳳凰山附近,現在遷徙到閩、浙、皖、贛等地。1956年國務院正式確認其為我國的一個具有自己特點的單一少數民族。畲是刀耕火種的意思,從這可以反映出古代畲族人的一種生活狀態,也可以看出畲族是一個"善田"的民族。
  • 「為了你,我願意上刀山下火海!」傈僳族的人從來都不是說說而已
    在這個有著200多年歷史的傳統村落,住著古老樸實的民族——傈僳族傈僳族淵源於南遷的古氐羌人與彝族同屬一個族源其族名稱最早見於唐代著述元明時多受麗江諸地納西族封建領主等的統治16世紀中葉因不堪納西族木氏土司的奴役和戰爭的威脅大批傈僳族在頭人括木必帕的率領下
  • "上刀山下火海"民間絕藝,畲族人毫髮無損完成祭祀
    "上刀山下火海"民間絕藝,畲族人毫髮無損完成祭祀 2019-06-14 0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麗江千古情裡最令人拍案叫絕的街頭表演,上刀山下火海驚呆眾人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上刀山。這場街頭雜耍異常危險,小朋友們在家千萬不要輕易模仿。表演之前,專門有請現場觀眾試過這裡的刀,確實是非常鋒利的。小夥子就這樣赤腳爬了上去,還在上面做著各種各樣危險的舉動,引得臺下的觀眾尖叫連連,為他擔心。
  • "溫飽思Y欲"的正確打開方式!
    在亞洲影響力最大的莫過於他們的"成人愛情動作片"。當然了,俺說的是以前,畢竟人家也是會進步的嘛!最近這幾年人家在發展原有類型的同時還大舉進軍美食界,開創美食劇!如今美食劇也是日劇中佔比很重的一個類目。
  • "命根子"與"勞什子"
    "命根子"與"勞什子"      一 從賈寶玉性格的典型意義看曹雪芹人性之壯麗 說不盡的《紅樓夢》。
  • 兩個老外從中國帶回一個"神秘物品"!外國網友直呼:"這是黑魔法、巫術"!
    確定點擊上方標題下「加拿大家園」可快捷關注家園君微信號:canadau  歡迎勾搭!
  • 譚志剛的"淡"與"雅"
    第一次去,便被旁邊一家店的門楣上三個字聽吸引:"紫石齋"!我總是感覺,這三個字瀰漫著一種禪意,似在訴說著一個不可言說的故事。後來,通過了解,又知道了齋主譚志剛的名字。一年後,我去了衡陽,四年後又去了廣東。2008年,我開始上網,這時,在家鄉的紅網祁東論壇上,又遇到被祁東縣委宣傳部聘請為總版主的譚志剛。他有時在我的散文和雜文後面寫些簡短的評論,於是我們之間開始有了一些互動交流。
  • 【內幕揭秘】Adele澳洲演唱會居然有"黑箱作業"!?
    然而,聽說她雪梨的演唱會是"黑箱作業"的?什麼"黑箱作業"?我們來看看這個"黑箱"。Adele梳妝好後便從服裝間"進箱",被送到人群的中央。然而,有小道消息指Adele還把iPad帶上"黑箱"玩呢!到那位歌迷被送往醫院,她了解事情後,隔天的演唱會上她獻唱了一首<Take it All>給她,希望她能早日康復。
  • VLOG遊三峽之巔:飛去雲上看三峽 船行兩岸夔樂聲聲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1日19時訊(記者 林森)經過精心策劃和匠心打造,5月1日,重慶市奉節三峽之巔景區對外開園,遊客將在海拔1388米的長江三峽最高處,鳥瞰欣賞瞿塘峽兩岸如詩如畫的風景。「萬裡長江,最美三峽,延綿七百裡,自奉節始。」三峽之巔景區,位於重慶市奉節縣,海拔1388米,是長江三峽的至高點。
  • 中美兩國巔峰對決的國祚密碼,"土"氣篇
    中美兩國都需要土運,可以說,誰"穩"誰勝。不管人家搞什麼夭蛾子,穩住陣腳、穩住民心就行。中國人自古盛讚一個人"穩重"的德行,不是沒有原因的。有人詬病中國在西方言論、西方文化方面,採取了一些封閉壓制的舉措,以前覺得這很不民主自由,怎麼就不敢大開國門,讓群眾多方浸潤,自行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