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信條》有哪些細節值得留意?

2020-09-09 戲客Seeker

堪稱2020年好萊塢最重量級大片的《信條》,終於在定檔日期一波三折後即將正式上映。這部由諾蘭執導的電影,詮釋了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哲理,顛覆傳統的敘事脈絡與澎湃又震懾的場面,交織出一幕幕引人入勝的篇章,十分扣人心弦。



諾蘭的許多電影被廣大隱秘被稱為神片,在他過往的作品中,總是在有限的觀影時間內,用創新的方式來呈現時間的各種樣貌。


在《盜夢空間》裡,時間是一個元素,在夢境與現實間穿梭;在《星際穿越》中,時間成了一個與主角對抗的 &34;;到了《敦刻爾克》,時間成了線索,&34;,分秒必爭。


《信條》與諾蘭以往電影中的「時間」一脈相承,卻也更加精巧複雜。相信很多人看完第一遍已經準備好二刷了,遺漏不少細節,需要二刷來補,那二刷需要特別注意哪些點和線索呢?



首先在二刷前要搞清楚的兩個概念是:


「熵」的概念


《信條》整個故事的展開,是因為未來的科學家發明了能夠逆轉時間的算法。因為未來世界變化很大,他們相信只要用算法逆轉整個地球的熵,就能阻止氣候問題。所以未來人們就打算回到過去,讓祖先們全都死亡。



算法的原理,提到了「逆熵」,熵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科學概念。像是冰塊融化、蠟燭燃燒、植物枯萎,都是「增加熵」的過程。而算法的「反熵原理」,就是將這個過程倒過來,所以大家才會看到片中有些人倒退的狀態。

薩特方碑


考古學家在龐貝古城的廢墟中,發現一塊石碑:



石碑上寫著由拉丁文寫的五個字母,不管你用什麼順序來讀石碑上的內容都是一樣的,很明顯諾蘭將碑文的回文原理套在了《信條》劇情中。


而石碑的隱身意思則是:農神(薩特)一直控制著時間之輪運轉。


二刷時記得在電影中注意哪些地方跟這個石碑上的五行字有關,

SATOR:片中大反派薩特。

AREPO:源自古埃及的文字,本意不明預示著神秘。

TENET:本片片名也是片中神秘組織的名稱。

OPERA:是「歌劇」的意思,影片開場戲為歌劇院爆炸。

ROTAS:薩特名下自由港倉庫的建造公司名字為ROTAS。


搞懂了這些也許你就有了答案。


其次做一些二刷時需要注意的細節提示,希望大家嘗試自己發現真相才更能體會這部電影的樂趣。

配樂


由於檔期的原因,為《信條》配樂的操刀的,不是諾蘭的老搭檔的漢斯·季默,而是憑《黑豹》斬獲奧斯卡、格萊美最佳原創配樂雙料獎項的瑞典配樂新貴路德維格·戈蘭松。



為了配合 &34; 的電影主題,電影的配樂也用到了很多逆轉元素,為電影提供了不少線索,比如在同時有時間逆行和順行的最後的大戰的橋段中,逆行角色的配樂,都會聽起來像是倒著放的,樂器和弦、槍聲翻轉組合,以營造一種讓人身處 &34; 的感覺。


二刷的你如果覺得畫面太複雜,眼花繚亂,可以通過配樂來迅速分辨一下。

高速公路飛車追逐橋段


而電影中最複雜最讓人產生爭論的橋段,就是中段審問以及隨後飛車追逐的橋段,相信大多數人看第一次時候可能也沒馬上理解反派是怎麼拿到重要物品鈽的。



二刷時記得要特別留意主角逆行開車追逐時,會有一個一閃而過的畫面,也就是三臺車互相碰撞時,在他車內抖動之後飛出去的鈽,這會是這場戲的關鍵。



而公路上的逆轉車,還有主角看到逆行反派薩託打傷凱特這段。這一段要用薩託視角來想,會比較清楚。

薩託等手下把主角抓來到時間閘門前,接著逼問主角零件下落。



薩託得到主角給的假答案後,逆行回到公路。接著薩託再打傷凱特、讓部下拿著運算機去俄羅斯Stalask-12市啟動。

最後薩託又一次逆轉,回到越南那時候,和凱特濃情蜜意,並遠端指示部下啟動零件。

紅藍配色正行逆行的指向


片中大家看得最雲裡霧裡的,應該就是順行&逆行人,以及複雜的時間點了。最直接幫助你搞懂這部電影的時間線和正行逆行的相互關係,當然就是紅與藍兩色,這一方面是指最後大戰時特種部隊佩戴的徽章,同時也呼應到審問橋段的房間打光。



在審問橋段之前,剛剛發生了,公路飛車追逐的戲,薩特早在主角在高速公路上搶奪鈽之前,便抓住了凱特,以薩特的視角來看,他等著男主來到時間閘門前,逼男主說出鈽的下落,


而倉庫前的另一邊,逆時間的薩特正把順時間的凱特拉走……


然而男主以為薩特已經搶走了箱子,在薩特威脅下,男主依舊沒有說出鈽元素的下落,薩特毫不猶豫對著自己的妻子開了一槍……



正向薩特讓正向男主看著逆向薩特用逆向子彈擊中正向女主,這樣違背因果律的傷口是無法隨著時間癒合的。

這時特種部隊解救了男主,男主才搞懂了來龍去脈,決定進入時間閘門阻止薩特。

反派到底想幹嘛


薩託在蘇聯時期的俄羅斯出生,當時薩託幸運的在家鄉發掘出了構成算法之一的鈽元素,所以未來人就找到薩託合作。然而現在的老薩託,因為罹癌,時間不多了。



薩託得不到就毀滅的個性,讓他決定回到越南、和妻子最親密的那一刻,引爆算法,讓全人類跟著他陪葬。

這裡指的注意的是,主角們此前並不知道,薩特想在哪個階段結束自己的生命。這個在越南的溫馨時刻,是後來男主和凱特一起拼湊推理出來的。


時間上剛好與烏克蘭大劇院爆炸相吻合,當天也監測到前蘇聯廢城Stalask-12市被有核引爆跡象。

關鍵人物尼爾


接著,看過電影的人應該都已經知道羅伯特·帕丁森飾演的尼爾時光是個極其重要的角色,從他出現的第一場戲中,就要特別注意他的言行舉止,包括他與男主的對話,以及透露的背景故事和知識,還有他對於逆轉時間等信息的隱瞞和遲疑等等,都對最後的結局有所暗示。



另外最後一次大戰戲中,可以注意一下這一時間軸中到底出現了幾個尼爾。尼爾在最後一場大戰戲中,都用了不同的角度呈現他的狀態,而且他還在同時進行好幾個任務。


首先是逆行的尼爾先進入到基地中心,尼爾發現主角會遇見地雷,因此他進入逆轉機,順行回來。尼爾開著車,想要提醒主角,但卻提醒失敗。



另一邊,順行的主角進入基地中心,然而卻被關在門外,也在那裡發現了一具屍體。


突然間,屍體逆行活了起來,幫主角擋子彈,還打開了門。從最後一幕,大家應該可以猜到,這個逆行的屍體,就是尼爾。成功解救世界後,順行的尼爾和主角告別,他說他還有一個地方要去。尼爾說的,就是他要逆行回去,幫忙主角。


因為主角已經經歷了一切、看到了中心裡的尼爾屍體。主角知道這是和尼爾的最後一面,所以才會那麼傷感。(只是道別那一刻,尼爾還沒經歷這一切,所以尼爾不知道)



另外,在最一開始歌劇院救下主角的神秘人背包上同樣掛有尼爾的銅錢配飾,也是尼爾。最後一幕,尼爾正是逆行回到歌劇院,救下主角後,再來到Stalask-12市基地中心想幫主角開門,最後死在了那。



我們在看《信條》時遇到的最大障礙,是難以理解片中通過「熵」來達成逆轉時間的邏輯。《信條》所強調的概念是:已經發生的事就會發生。換句話說,不管穿越者做了什麼,都只會產生跟現在一模一樣的結果。



在電影中我看到幾位主角為了阻止薩特,不斷在時空中逆行又正行。但卻發現了他們在原本正行時間所遭遇的經歷,其實根本就是他們在逆行時間時造成的。而電影更深層的含義則是過去無法改變,但我們卻可以通過現在創造未來。


如果你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你還會做這件事嗎?向來理性的諾蘭也開始與我們討論關於命運的問題,而他對此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與其糾結「修改過去」不如投入地「體會當下。Life is written。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相關焦點

  • 刷爆朋友圈的《信條》,值得深挖的細節太多,首映禮之後想二刷
    》,後有《信條》,兩部分別代表了目前中外最高製作水準的電影徹底激活了沉寂已久的內地院線。除了刺激高燃的觀感體驗,這部影片值得深挖的劇情細節實在太多了,讓人走出電影院就忍不住和朋友討論一番。不過《信條》作為諾蘭絕妙構思的神作,我就算想把所有細節完整講出來都很困難。小編趁著記憶還熱乎,和大家聊聊本片裡一些有趣的設定和值得關注的戲份,或許有助於大家在一刷前預熱或者在二刷之前了解到應該「看什麼」。
  • 值得二刷的一部電影,時空逆轉顛覆思維,淺淡諾蘭軟科幻信條
    ,電影中不僅是物品在倒流,包括人物打架時的動作都是經過設計的,除了在畫面上,在聲音上也是有刻意的設計,相同的一個動作戲,時間倒流時背景音樂其實是正向流動時音樂的倒放,這個細節大家看的時候都可以留意一下,所以如果真的想獲得一個完整的觀影體驗《信條》註定是一部要二刷的電影
  • 《信條》男主「逆時空」問候 觀眾患「信條後遺症」掀二刷熱潮
    今日曝「年度神作」版預告,國內評論盛讚影片為「今年最接近神作的電影」,男主角約翰·大衛·華盛頓「逆時空」向中國觀眾獻上問候,像極了觀眾觀影后患上「信條後遺症」的表現。影片豐富的細節引發大量觀眾的熱議,掀起多刷熱潮。該片上映首日勁收6231萬票房,一舉創造諾蘭導演作品內地開畫紀錄,延續「諾蘭出品」的佳作品質。這部年度必看大片值得每位觀眾到影院觀賞!
  • 二刷《信條》,我錯怪了它
    但我認為,真正好的作品還是那些值得你去思考的作品。值得你去全神貫注的坐在電影院兩個半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值得去二刷三刷,去探尋其細節,理解它的每一處伏筆,感受它精妙的布局,揣摩導演的用意,分析角色的價值。
  • 《信條》全球首曝「劇院行動」片段 關鍵細節引爆觀眾多刷
    今日影片全球首度曝光「劇院行動」電影片段,展現了緊張激烈的電影開場動作戲,引爆視聽體驗,片段中蘊藏的關鍵細節更暗示了男二號尼爾的初次登場。影片中尼爾與主人公的深情引發觀眾淚目,獲贊「2020年最佳銀幕搭檔」,不但激發了網友二次創作、更吸引不少觀眾多刷影片,才能將兩人間的動人情感看得更加真切。這部精妙細節無數、令人回味無窮的年度現象級大片,值得每位觀眾到影院體驗!
  • 你二刷《信條》了嗎?
    在《信條》裡,視覺取代了語言,變成了另一種「語言」。而這才是《信條》的魅力,或者說,是它的「魔力」所在。所以,理解《信條》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再看一遍。在大銀幕上二刷,尤其是,在IMAX影廳去二刷。無論是視覺上飽滿生動的清晰度,還是畫面本身呈現出的層次深度,都讓我在恍惚間有種「我身在場」的眩暈感。你一定要在IMAX銀幕上感受這一刻的美。
  • 《信條》「劇院行動」片段緊張刺激,關鍵細節引爆觀眾多刷
    由傳奇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最新原創科幻動作奇觀大片《信條》正在全國熱映中!今日影片全球首度曝光「劇院行動」片段,動作戲緊張激烈,視聽效果極為震撼!快來點開下方視頻,感受其中精彩!看過影片的觀眾在網絡上挖掘並分享出細節後,驚嘆道「諾蘭在影片中埋下的細節精妙豐富
  • 二刷《信條》,有些話不得不說
    這個周末,大概很多朋友跟我一樣在看完《信條》後,毫不猶豫地買了二刷的票。那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以及對細節的著迷,似乎好久沒有遇到過了。《信條》是我近階段除了《八佰》最期待的一部,不僅是因為它是一部投資了兩億美金的科幻片,更因為它的導演是諾蘭。
  • 《信條》電影的主人公是誰? 影片信條細思極恐的細節解析
    羅伯特·帕丁森演過的電影《迷失Z城》《好時光》《信條》《神棄之地》凱特(主角)演員:伊莉莎白·德比茨基凱特的扮演者:伊莉莎白·德比茨基伊莉莎白·德比茨基演過的電影《信條》影片信條細思極恐的細節解析《信條》的「難懂」,其實並非在劇情複雜程度之上,也不是在基礎設定依託的原理複雜程度之上,而是在其反常規和反邏輯的敘事方式上
  • 二刷才更有感覺,不用看懂《信條》,用心去感受就行
    重點是,在二刷時更可讀懂角色每一句說話的情感,尤其是那些穿越回來的角色,每句說話都很有含義,這是在一刷時絕對無法感受到的。因此,看《信條》,一刷是不夠的,起碼二刷才能做到真正的去&34;。一刷時,我們會被男主角的光芒所映射著,最後才知道尼爾的重要性。而在二刷時,尼爾的每一句說話就變得更有意味了,主要是他的話不能完全直接說完,必須等到任務的節點才能說出相應的真相。因此,第二次聽他所說的,確實更有感覺、更有味道。
  • 信條尼爾的結局身份揭秘 信條男二尼爾時間線全梳理
    信條尼爾的結局身份揭秘 信條男二尼爾時間線全梳理  信條結尾,尼爾對男主說「你的過去就是我的未來」,很多人看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對於影片中尼爾這個人物的結局和身份也有爭論,那麼尼爾到底死了沒?尼爾是長大的女主兒子嗎?
  • 【送票福利】《信條》二刷莫比烏斯環,萬裡戎機《花木蘭》
    事實也的確如此,上映僅兩天,《信條》國內票房就突破2億。作為好萊塢時間管理第一人,諾蘭這次似乎又把時間概念玩出了新高度。很多小夥伴都有種「軀體已走出電影院,但靈魂還留在原位發懵」的感受。 通常來說,當我們遇到「看不懂」的電影時,都會認為這是導演的問題:會不會拍阿?
  • 諾蘭的《信條》,不二刷,不過癮
    而在觀影完《信條》後,可以告訴大家,其可比《盜夢空間》燒腦N倍,看《盜夢空間》,還可以中途稍微歇一歇,看《信條》可完全不能歇1秒,眼睛1秒也不能亂眨,主要是因為我英文不好!聽少一個詞,就失去很多情節了。。。
  • 《信條》裡的這十個燒腦細節,80%觀眾二刷才能看懂
    時隔三年,英國鬼才導演諾蘭又掀起了一場影迷的頭腦風暴,從《信條》片場走出後,許多觀眾直呼影片中細節太多,只刷一遍看不懂。諾蘭慣用的「魔術三步曲」 ,在《信條》中也運用得爐火純青。一上來就劍拔弩張的超高速劇情,正向和逆向時間並行的視覺奇觀,以及高信息量的臺詞,掩蓋住了藏在角落裡的細節。閱讀影片中的這十個易被忽視的細節,幫你撥開雲霧。
  • 《信條》裡的這十個燒腦細節,80%觀眾二刷才能看懂
    時隔三年,英國鬼才導演諾蘭又掀起了一場影迷的頭腦風暴,從《信條》片場走出後,許多觀眾直呼影片中細節太多,只刷一遍看不懂。諾蘭慣用的「魔術三步曲」 ,在《信條》中也運用得爐火純青。一上來就劍拔弩張的超高速劇情,正向和逆向時間並行的視覺奇觀,以及高信息量的臺詞,掩蓋住了藏在角落裡的細節。
  • 《信條》「二刷」進行時 主演感嘆IMAX攝影機洞察力驚人
    由著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科幻動作巨製《信條》自9月4日在全國IMAX影院公映以來, 「逆轉熱潮」和燒腦情節引發社交平臺的熱議,吸引不少粉絲和影迷回歸影院二刷甚至多刷。今日,IMAX發布《信條》一支全新主創特輯,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主演約翰·大衛·華盛頓、羅伯特·帕丁森、伊莉莎白·德比齊出鏡大聊IMAX體驗,「如果不去看IMAX版,你就無法獲得完整的享受」,推薦IMAX影院是二刷《信條》的絕佳選擇。
  • 二刷《信條》,我想說點實話
    同時我也借著這個機會,重新再刷了一遍《信條》,面對這部讓很多人看不懂的電影,我們來說點實話。,現在的科學家說城市是被火山灰掩蓋,但也有學者對其中一些細節表示存疑。再次之中我們還可以注意一個細節,全片主要角色裡面,與女主兒子唯一一個沒有直接接觸的人,就是男二。
  • 二刷《信條》,時間管理大師又一次玩弄了時間
    這個周末,大概很多朋友跟我一樣在看完《信條》後,毫不猶豫地買了二刷的票。那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以及對細節的著迷,似乎好久沒有遇到過了。:一刷看視覺,二刷看細節。從片名《TENET》可以看出,《信條》是部迴環結構的電影,如果你去二刷了,這種感覺尤為清晰。
  • 《信條》票房漸長,口碑炸裂,網友:值得二刷
    截止發文時間,從貓眼專業版實時票房數據顯示,電影《信條》以上映2天時間,累計總票房破1億,綜合票房3857.05萬,票房佔比55.9%,排片場次9萬餘場,上座率6.1%的數據力壓上映半個月有餘的戰爭片《八佰》領跑單日票房榜。
  • 《信條》熱映後勁十足 觀眾多刷無限解鎖觀影樂趣
    影片自上映以來備受觀眾熱議,頻頻登上微博熱搜榜,大家樂於通過多刷從電影中不斷發現全新細節梗和彩蛋,令《信條》成為當之無愧的電影「富礦」,值得深入挖掘。這個周末一起再刷《信條》,收穫別樣解謎樂趣吧!《信條》變身電影「富礦」 引爆多刷挖掘樂趣電影《信條》自9月4日上映以來,始終成為媒體、觀眾熱議的話題,從解析劇情到討論「逆轉時空」可行性,再到揭秘拍攝幕後、品評演技配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