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信條》,我想說點實話

2020-10-19 Roy的電影圈

我今天早上忽然接到通知要搬寢室,匆匆忙忙的忙到晚上才算是坐下來。

對於搬寢室我已經無力吐槽,也就不多說了,居住環境斷崖式下降非常的搞人心態。


說回電影,我昨天去參加了IMAX的「非同凡響」活動。


體驗了一下武漢才開的雷射IMAX,不得不說雷射IMAX在清晰度上比普通的IMAX還是好上許多。

而且...雷射IMAX的座位也和普通的IMAX安排不一樣,算是讓我重新認識了一下IMAX吧。


同時我也借著這個機會,重新再刷了一遍《信條》,面對這部讓很多人看不懂的電影,我們來說點實話。


信條

Tenet


我們今天的第一個板塊還是承接前一篇推文《無劇透!《信條》觀影前必看!》,在上一篇推送我們大概的介紹了一下《信條》的主體概念設定和背後的簡單物理原理。

沒看過的同學可以點上面的連結回頭補補課。


看過的就可以接著,咱們來講新的內容。



《信條》這部電影的英文名是「TENET」,在現在的義大利曾經有個叫做「赫庫蘭尼姆」的城市。這個城市在「龐貝古城」附近,人們在那裡發現了一塊石碑。


石碑有一部分的內容就是上面這張圖。


碑文呈5X5的正方形結構,寫著5個單詞SATOR, AREPO, TENET, OPERA, ROTAS。

它是拉丁文的一個迴文結構,意思為


播種者阿里坡用著輪子工作




農神薩特一直控制著時間之輪運轉


細心的觀眾,此刻就會發現,其實這5個單詞,在電影《信條》中都有呈現。

電影的反派叫薩特(Sator)

那個西班牙,畫假畫的畫家叫(Arepo)

信條組織是(TENET)

電影一開始是在一家劇院(Opera)

運送主角他們躲藏的貨櫃的船運公司叫(Rotas)


赫庫蘭尼姆存在的時候是古羅馬的海濱度假勝地,可是在一場天災之後,整個城市蕩然無存,現在的科學家說城市是被火山灰掩蓋,但也有學者對其中一些細節表示存疑。

不管真相如何,歷史上的設定也就和《信條》類似,都是一場災難。



《信條》災難的帶來者是薩特,他不是農神,但是卻是一個想要掌控時間的野心家。

根據我們上篇推文解釋的科學原理,薩特掌握了某種神秘的「負熵」科技,能夠讓任何東西都從大自然的「正熵」轉化為「負熵」。


於是他將自己封神(電影中他的第一幕,就是與光融為一體,可見一斑)


可是將自己封神的薩特卻得了一種病,估計是以前輻射射多了,他知道自己活不長久了。縱使他掌握了「負熵」的技術,但是在醫學治療上並沒有什麼顯著的突破。


對於他而言,他的未來已經十分短暫。
於是他想到的是,那乾脆這樣,既然我沒有未來了,大家就別想要未來,我得不到的東西你們也都別想拿到。


所以他準備通過核爆的方式讓整個地球進入「負熵」狀態。

未來不過是未來的未來的過去,所以過去也就是未來。


咱們都回頭過日子,這樣我的未來就長了,我也就能繼續運用這項技術作威作福了。


這就是《信條》故事之所以能夠成立的一個核心動機,整了半天其實和超級英雄電影是一模一樣的,無非就是有個人想要統治世界。


那麼,我們的故事就必然有一個人需要出現來阻止他。



此時電影出現了兩個人,一個是我們的黑人男一,一個是我們的白人男二。

電影的主要敘事線索是以黑人男一展開的,就目前的形勢來看,這樣的敘事是讓大家沒怎麼看明白的。


所以我們再推他的時間線顯得沒啥意義,更主要是他的時間線太長了,我今天搬完東西留給寫推送的時間並不是很多。

反而,如果我們從白人男二著手,可能會有奇效。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電影結尾的時候,白人男二對黑人男一說了一個點

你的起點是我的終點


我們也就完全有理由相信,他是一個來自未來的人,這樣如果我們串一遍他的時間線,可能就會讓我們對於劇情的了解就更加清晰。


同時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點就是,他就是女主的兒子。



全片其實有一個能夠佐證這一點的身份線索。

就是背包後面的那個橙紅色信物。


在一開始歌劇院裡,那個反向接子彈救男主的人。

最後在地下礦坑,用身體幫男主接子彈的人。都有著橙紅色信物。


同時在電影結束,小男孩的背包後面也有類似的東西。


所以我們不妨來一波大膽的假說演繹。



如果男二就是女主的兒子。


在故事結束之後,女主帶著兒子長大,長大的後的兒子在知道自己的身世和命運之後,坦然地接受命運,在黑人男主的培養下成為了一個時間間諜。從未來回到現在,去對抗他的父親。而他的隊友,就是在未來教會他成為「信條」一員的黑人男主。


鑑於他已經了解「信條」組織,所以當男主在歌劇院被篩選為「信條」一員的時候,他出手相助。這是他第一次出現在男主的生命歷程當中,他用槍接住了子彈,保護了男主。


隨後時間線都是正向進行,男主加入「信條」之後需要一個特工來幫他一起行動。

此時男二出現。


男二知道男主行動時不喝酒,喜歡喝健怡可樂。於是以「知己知彼」為由忽悠了男主。但我們作為上帝視角,此時已經知道,男二早已熟識男主。


之後的劇情都是圍繞男主展開,他去阿福那裡接任務買衣服用假畫去接近女主再去接近反派薩特。然後就是提到去自由港炸飛機偷畫。


再次之中我們還可以注意一個細節,全片主要角色裡面,與女主兒子唯一一個沒有直接接觸的人,就是男二。



然後就是男二以顧客的身份探聽自由港的諸多事宜,之後與男主一起行動去搞事情。

兩個人在通過重重關卡之後,來到了一個巨大裝置那裡,同時那裡有一個玻璃窗戶,上面有彈孔。


然后里面衝出來兩個人,通過我們後面的劇情,我們知道這兩個人都是男主。只不過一邊是正熵的男主一邊是負熵的男主。


之後的一大段劇情就是男主和男二達成共識,並且男主去滲透到反派薩特身邊,同時幫薩特去搶鈽元素。相信這一段劇情大家都看的比較明白,我就不多贅述。


真正出現不太明白的時候,就是男主為了救女主,重新進入負熵空間的時候。



薩特通過兩邊房子的監控,預知了即將發生的一切也據此設計了一個時間鉗形行動。

順時針的薩特並沒有在外面參與搶奪鈽元素,而是躲在房間裡監聽逆時針的自己。

他聽到的內容從他拿到鈽元素開始,並進行了一系列的操作。


所以正常的順序應該是,順時針的薩特一直在房間裡監聽,監聽結束之後回到紅色房間(順時)毆打男主,之後男二帶著部隊趕到,薩特退入設備。


薩特進入負熵狀態即藍色房間,此時的他已經知道答案,所以直接問的是「東西是不是在寶馬車裡」。同時也按照之前的錄音,重新複述了說的話,並根據男主的反應槍擊了女主。


女主被押送離開,薩特坐上已經在門口等候他的司機的車,薩特來到寶馬車上,發現寶馬車上並沒有東西,男主騙了他們。

於是他們去撿回橙色箱子,箱子是空的,寶馬車上也沒東西,於是懷疑東西就在之前那個翻到的銀色車上。


這個時候薩特從司機的車轉移到運送女主的車上,把空的橙色箱子丟回了男二和男主開的那輛車上。這個時候他也注意到負熵的男主追了過來。

司機撞翻了男主的車,負熵的薩特繼續和男二男主的那輛車平行的,進行挾持交易。


然後回頭回到了男主翻到的車那裡,引爆車。

薩特和司機再次回到倉庫。


這個時候薩特才命令手下去銀色車取鈽元素。


所以這個時間鉗形運動就是

薩特帶領A隊,逆時回去遇到了男二的車;B隊出發去抓男主。

A隊拿著鈽元素溜了,B隊把男主抓回來提供解密信息。



說回男主,這個時候的男主並不明白這麼複雜的原理,看到男二忽然帶著一隊人馬過來就非常生氣。覺得自己之所以會一敗塗地是因為有內鬼。

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把情報洩露的人就是他自己。


此時男二看到女主受傷情緒產生了劇烈波動,由此也可以印證他就是女主兒子。

在他給男主解釋了原因之後,男主想到,由於女主此刻是沒有在逆時環境的,受了逆時子彈的傷,她的傷口是不會癒合,只會是越來越嚴重。


所以解救女主的唯一辦法就是回到過去,套一個更大的時間結構來解救女主。

同時也要留夠時間,讓女主在逆時環境進行身體恢復。


但目前的這個傳送門在之前那段時間是在薩特的手下嚴防死守的,於是他們就想到了之前機場的那個。


於是他們回到了之前的那個機場,就有了之前的那一段戲。

同時此時男主也意識到,當時的那兩個人其實就是自己。


在男主和過去的男主男二打架的時候,男二抽空去機器那裡推著女主進行了再次轉換。回到了正常的時間順序。



之後男主就再次去找了個印度女人去詢問薩特的計劃。

知道計劃之後,他們決定兵分兩路。


一路由男主男二和時間部隊設計時間鉗形結構來阻止薩特的人來組裝好核爆裝置。

另外一邊是女主去阻止薩特自殺來通過他的手環引發核爆。


那麼我們既然是說男二這條線,很多內容就可以不再多說。

當然,最後這場戲其實最複雜的就是,男二在最後進行了幾次時間逆轉。


首先我們得明白最後決戰的時間鉗形結構是怎麼一回事。

紅隊順時針進攻,藍隊逆時針進攻。

藍隊逆時針回到順時針和紅隊拉開時間距離。戰鬥開始之後逆轉回到逆時針發起進攻。


所以男二一開始就經歷了兩次逆轉。


之後再逆時針的時候,他知道了自己要為男主擋槍。同時他也要去解救最後的男主和另外一個大鬍子隊友。

所以他從逆時針回到了順時針。


最後他再在所有的事情結束之後,去回去幫男主擋子彈,選擇英勇就義。

並說出「我的結束就是你的開始」



而在男二轉身離開的時候,男主看到了男二背後的那個橙色信物。

他才想起來原來男二就是一開始救他的那個人,他也明白了,之後的命運是什麼。


因為時間有限,我很難完全給大家復盤這部電影,只能說希望在一定的推理之後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縱觀整部電影,其實想要表達的東西十分簡單。

無非就是在討論因果,過去可能是未來,未來也可能是過去。


如同發明原子彈的故事一樣,一開始科學家的發明初衷是好的。

我們的資源逐步匱乏,未來的人會怪罪前人的不懂得珍惜。所以希望通過「負熵」來讓時間倒流,資源重生。

可是往前走是毀滅,往後走又何嘗不是虛無呢?


萬物由無到有又由有到無。


所以善良的初心在野心家那裡同樣是帶來了毀滅。



在之前那篇推文裡我有說過,《信條》是一部玩概念的電影,它注重的其實就是超前概念的臨場體驗。讓觀眾能夠體驗到一些非常抽象的概念實景。

但考慮到之前那篇文章要交稿,有些話我就沒有說完。


《信條》是一部我並不是很喜歡的電影,因為他對於普通觀眾而言有點過於晦澀與困難了。

之前我們說《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燒腦,只是在對比普通電影的基礎上。


但總體而言諾蘭的電影都是挺親民的內容,就像我們現在重新回頭去看《盜夢空間》《星際穿越》就會發現,我們是能夠在觀影結束之後吃透80%故事劇情的。也能夠感受到導演想要表達的內容。


可能唯一值得討論的就是最後的開放式結局,有幾層夢境?陀螺到底還再不再轉?安妮海瑟薇那邊會是啥樣?

這就是成功的概念輸出之後,再給觀眾細細品味的驚喜。


但是《信條》沒有,他玩的過於複雜和混亂了。我認為一部電影,如果是一刷不明白,二刷還是不太明白,就已經不是觀眾的問題了。

《信條》給我的感覺就是如此,我在二刷結束的時候,依然存在很多點沒有理清,直到回來寫東西在紙上寫寫畫畫才大概清楚。(當然也可能是我太過愚鈍)


可即便如此,在我清楚之後,我除了疲憊並沒有獲得任何驚喜。

這是最讓我失望的地方。


它厲害的是概念,厲害的是有把它拍出來的想法,厲害的是攝影的執行能力。

可是它的內核和故事,都顯得過於普通了。


所以面對《信條》我最後的建議就是,就真的像諾蘭自己說的那樣,「去感受」就好了。

真的沒必要去嘗試明白或者弄懂。


也希望諾蘭之後的電影不要像這次一樣,過於迷戀於概念的炫技。

畢竟如此成本浩大的商業大片和《地球上最後的夜晚》那樣的小片不一樣。它面對的還是非常多的普通觀眾。


對於普通觀眾,紮實的故事和人物的成長才是真正的取勝之道。


今天實在抱歉,時間過於倉促,內容沒有準備的很好,寫的也沒有之前想像的充分。

希望大家原諒吧..

相關焦點

  • 對不起,我看不懂諾蘭的《信條》,但是我想二刷
    昨天去看了諾蘭的《信條》,作為一個從小愛看科幻電影的我,看電影的過程中數次淚流滿面,第一次在看電影的時候感覺自己智商被吊打了,可能我不配看《信條》。但是被諾蘭電影中複雜的敘事結構打敗的我,還想二刷《信條》。
  • 二刷《信條》,有些話不得不說
    這個周末,大概很多朋友跟我一樣在看完《信條》後,毫不猶豫地買了二刷的票。那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以及對細節的著迷,似乎好久沒有遇到過了。《信條》是我近階段除了《八佰》最期待的一部,不僅是因為它是一部投資了兩億美金的科幻片,更因為它的導演是諾蘭。
  • 二刷《信條》,我錯怪了它
    但我認為,真正好的作品還是那些值得你去思考的作品。值得你去全神貫注的坐在電影院兩個半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值得去二刷三刷,去探尋其細節,理解它的每一處伏筆,感受它精妙的布局,揣摩導演的用意,分析角色的價值。
  • 刷爆朋友圈的《信條》,值得深挖的細節太多,首映禮之後想二刷
    不過《信條》作為諾蘭絕妙構思的神作,我就算想把所有細節完整講出來都很困難。小編趁著記憶還熱乎,和大家聊聊本片裡一些有趣的設定和值得關注的戲份,或許有助於大家在一刷前預熱或者在二刷之前了解到應該「看什麼」。
  • 凌晨看完諾蘭《信條》首映,我就買了二刷的票
    今天,諾蘭《信條》上映。五個小時前,剛看完凌晨的首映場的我,覺得不睡覺也要和大家來聊聊,這次,必須要二刷的諾蘭。……」《好萊塢報導》說,「我不是在迴避描述情節,而是我看了兩遍電影,還是不知道要怎麼做。」
  • 你二刷《信條》了嗎?
    看完電影之後,也許你看了十篇解析影評,但依然覺得非常費勁,甚至是越看越煩;你和朋友們討論這部電影,但是並沒有醍醐灌頂,反而卻覺得越說越雲裡霧裡。這很正常。因為這一切是無法用語言去「解釋」的。用諾蘭的話來說,這是一個只能用畫面去講述的故事。在《信條》裡,視覺取代了語言,變成了另一種「語言」。而這才是《信條》的魅力,或者說,是它的「魔力」所在。
  • 二刷《信條》有哪些細節值得留意?
    《信條》與諾蘭以往電影中的「時間」一脈相承,卻也更加精巧複雜。相信很多人看完第一遍已經準備好二刷了,遺漏不少細節,需要二刷來補,那二刷需要特別注意哪些點和線索呢?其次做一些二刷時需要注意的細節提示,希望大家嘗試自己發現真相才更能體會這部電影的樂趣。 配樂由於檔期的原因,為《信條》配樂的操刀的,不是諾蘭的老搭檔的漢斯·季默,而是憑《黑豹》斬獲奧斯卡、格萊美最佳原創配樂雙料獎項的瑞典配樂新貴路德維格·戈蘭松。
  • 【送票福利】《信條》二刷莫比烏斯環,萬裡戎機《花木蘭》
    諾蘭導演會讓他的觀眾堅信:看不懂不是您的問題,是我的智商不配…… 好比說,那個啥莫烏比斯環和祖父悖論,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做神馬,只記住了暮光男孩好帥。。。《信條》中的時間轉換就跟這個莫比烏斯環緊密相關。所以很多人有點懵圈。
  • 全程無尿點!《信條》票房漸長,口碑炸裂,網友:值得二刷
    截止發文時間,從貓眼專業版實時票房數據顯示,電影《信條》以上映2天時間,累計總票房破1億,綜合票房3857.05萬,票房佔比55.9%,排片場次9萬餘場,上座率6.1%的數據力壓上映半個月有餘的戰爭片《八佰》領跑單日票房榜。
  • 《信條》看不懂請二刷,我弱我有理是什麼鬼?
    1,能不能看懂和影片質量無關《信條》自上周五上映以來,就以其燒腦的劇情引起了廣泛的討論,有的人買票再次二刷,有的人則在惡意刷差評。,難道一本《相對論》看不懂,也可以說那是垃圾嗎?這個時候就會出現一種叫做認知不協調的現象,也就是我對自己很厲害不會害怕、能看懂所有劇情的認知,和自己被鱷魚嚇到,被《信條》搞得腦子爆炸的現實,產生了衝突。
  • 值得二刷的一部電影,時空逆轉顛覆思維,淺淡諾蘭軟科幻信條
    《信條》絕對不會讓你失望,電影的燒腦除了諾蘭在敘事結構上的衝突,還體現在電影整體的信息量上,在我看來《信條》是一部看一遍絕對很難看懂的電影,因為它更像是把一部《諜影重重》和《星際穿越》壓縮在了一部電影中
  • 二刷《信條》,時間管理大師又一次玩弄了時間
    這個周末,大概很多朋友跟我一樣在看完《信條》後,毫不猶豫地買了二刷的票。那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以及對細節的著迷,似乎好久沒有遇到過了。:一刷看視覺,二刷看細節。從片名《TENET》可以看出,《信條》是部迴環結構的電影,如果你去二刷了,這種感覺尤為清晰。
  • 諾蘭新作《信條》今日上映!觀眾看懂或沒看懂,都要二刷三刷
    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最新好萊塢科幻動作大片《信條》在今日正式上映,宣告逆轉時空的救世大戰正式打響。看懂的看不懂的,都要二刷三刷首映禮上,看完電影的觀眾都興奮不已,為第一時間解鎖前所未見的銀幕奇觀而激動萬分。
  • 《信條》男主「逆時空」問候 觀眾患「信條後遺症」掀二刷熱潮
    今日曝「年度神作」版預告,國內評論盛讚影片為「今年最接近神作的電影」,男主角約翰·大衛·華盛頓「逆時空」向中國觀眾獻上問候,像極了觀眾觀影后患上「信條後遺症」的表現。影片豐富的細節引發大量觀眾的熱議,掀起多刷熱潮。該片上映首日勁收6231萬票房,一舉創造諾蘭導演作品內地開畫紀錄,延續「諾蘭出品」的佳作品質。這部年度必看大片值得每位觀眾到影院觀賞!
  • 如果你想和我交朋友,《信條》2刷起,再聊一聊
    雖然之前做好了準備,但看了《信條》還是被震的一臉懵逼的走出影院。太好看!太刺激!太生猛!信息量太大! 讓我感覺必須好好休息一下然後再衝進影院刷兩遍才能熄滅我蠢蠢欲動的心靈之火。
  • 二刷《信條》,我收回這部片子沒有情感的結論(非劇情解讀向)
    私認為最能代表電影概念的海報但第一次觀影,我幾乎全程被緊張的節奏和密集的信息點帶著跑,看完覺得二刷之後這種孤膽英雄的悲壯和宿命論下堅定不移地信仰是我二刷之後全新的體會。我不贊成很多人所說的,諾蘭把時空概念玩到了極致,電影本身就是時空的藝術,而諾蘭的幾部影片都對時空概念有著完全不同的闡釋
  • 諾蘭的《信條》,不二刷,不過癮
    很有幸,在9月4日0點到IMAX場觀賞了諾蘭全新大作——《信條》。諾蘭是誰?提醒一下大家,《盜夢空間》的導演就是他。相信多年前的《盜夢空間》可令大家感覺非常燒腦吧,或許不少人到現在還沒弄清楚,到底男主角進入了多少層的夢境。
  • 二刷才更有感覺,不用看懂《信條》,用心去感受就行
    而我是在9月4日同一天進行了二刷,一刷看完時是頭暈暈的,二刷時則對劇情明朗得多了。因此,看《信條》,一刷是不夠的,起碼二刷才能做到真正的去&34;。一刷時,我們會被男主角的光芒所映射著,最後才知道尼爾的重要性。而在二刷時,尼爾的每一句說話就變得更有意味了,主要是他的話不能完全直接說完,必須等到任務的節點才能說出相應的真相。因此,第二次聽他所說的,確實更有感覺、更有味道。
  • 《信條》「二刷」進行時 主演感嘆IMAX攝影機洞察力驚人
    由著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科幻動作巨製《信條》自9月4日在全國IMAX影院公映以來, 「逆轉熱潮」和燒腦情節引發社交平臺的熱議,吸引不少粉絲和影迷回歸影院二刷甚至多刷。今日,IMAX發布《信條》一支全新主創特輯,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主演約翰·大衛·華盛頓、羅伯特·帕丁森、伊莉莎白·德比齊出鏡大聊IMAX體驗,「如果不去看IMAX版,你就無法獲得完整的享受」,推薦IMAX影院是二刷《信條》的絕佳選擇。
  • 女孩看《信條》只想嗑男一男二的年度催淚同人大戲
    諾蘭太虐了吧,被這個大招整到淚奔的女孩絕不止我一個。 二刷達到生命的大和諧 本著「女孩也許看不懂諾蘭,但我們都是好學生」的刻板印象,我必須二刷搞懂這個宇宙直男的內心。 剛一進電影院,我就徹底頓悟:諾蘭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