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條》看不懂請二刷,我弱我有理是什麼鬼?

2020-10-03 西西里的朗讀者

1,能不能看懂和影片質量無關


《信條》自上周五上映以來,就以其燒腦的劇情引起了廣泛的討論,有的人買票再次二刷,有的人則在惡意刷差評。



他們的理由很簡單,自己看不懂,導演故弄玄虛,沒有他們認為應該有的動作場面。




這個邏輯就很感人,什麼時候規定導演拍出來的電影觀眾看了必須要懂呢?諾蘭有義務讓所有觀眾都看懂嗎?



評價一個影片的好壞是要從劇情安排、演員表演、鏡頭語言運用等角度,自己看不懂就說片子是垃圾真是神奇,難道一本《相對論》看不懂,也可以說那是垃圾嗎?


更需要指出的是,其實很多經典影片只是觀眾自己認為自己看懂了而已。



2,很多著名大片也只是觀眾自以為看懂了


因為現如今電影院中主流的電影是好萊塢的超級英雄片和國產爛片,這些片子劇情都很簡單,理解起來沒有門檻,但是這就導致部分觀眾認為這就是電影的全部了。



其實還有很多種電影,比如很難進入普通觀眾視野的文藝片,比如前段時間剛剛上線的《春江水暖》,或者著名導演費裡尼職業生涯後期的那些作品,都是不太好懂的文藝片,觀眾們不知道這些,就認為人家不存在。


而且很多著名影片也只是觀眾自認為看懂了。



比如《千與千尋》實質上是講日本人這個民族如何在21世紀自我認同的,《阿甘正傳》則是講述美國南方保守主義價值觀的,《海上鋼琴師》其中一個主題是對現代化社會的反思。


大多數觀眾看到這一層了嗎?沒有!



那他們為什麼喜歡這些電影,在豆瓣給它們很高的分數呢?


因為導演給了這些難懂的主題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外殼。



《千與千尋》的故事是小女孩的奇幻冒險以及和白龍的懵懂情愫,《阿甘正傳》則是講述阿甘富有極強戲劇性的一生,《海上鋼琴師》大篇幅展現了主角的鋼琴神技。


就連童話般的《哈利波特》系列,也不是看上去那般簡單。



欣賞一部電影並不需要以完全將其看懂為前提。


而諾蘭只不過拿掉了非常好懂的一層,讓觀眾直面逆轉時間所帶來的燒腦劇情,於是很多人接受不了了,發出了導演為什麼讓觀眾看不懂的吶喊。


3,認知不協調才是真正的原因


我們會發現有兩類電影最容易引起觀眾的不理智差評,一個是恐怖片,一個是燒腦電影。


為什麼呢?



因為恐怖片中經常有看起來很廉價但是確實能嚇到觀眾的招數——jump scare,也就是怪獸或者鬼魂之類的東西突然出現在屏幕上,這個時候人會下意識不受控制的害怕。


比如被打成5.6分的《巨鱷風暴》。



另一類就是《信條》這樣的燒腦電影,因為它會讓一些人看不懂。


而每個人對自己的認知都是高估自己,比如認為自己看過很多電影,大銀幕突然出現一個鱷魚絕對嚇不到自己,然後還是被嚇到。


或者認

出自:陀螺電影,已經過授權

為自己一定能理解劇情,結果看完《信條》一頭霧水。


這個時候就會出現一種叫做認知不協調的現象,也就是我對自己很厲害不會害怕、能看懂所有劇情的認知,和自己被鱷魚嚇到,被《信條》搞得腦子爆炸的現實,產生了衝突。



這個時候人是不會反思自己對自己的認知是否有問題的,這時候更常見的辦法是否認現實


一定是導演有問題,他嚇人的手法真是low啊,真有問題。


一定是導演有問題,一定是他故弄玄虛,故意不讓觀眾明白,他不會講故事。



於是認知不協調消失了,我還是那個自信滿滿智商超群的我,之所以發生上面的現實,都是導演不行,世界又恢復了原有的樣子。


我覺得這個電影作為特工電影這個類型中算是不錯的作品,加上諾蘭在時間穿越上的創新,完全配得上8分。



就像導演在片中說的,「別試著去理解它,感受它」


承認自己只看懂了一部分,和其他影迷交流,或者二刷才是正確的態度。


當然對解密燒腦類電影不感興趣的人,完全可以繞道走過,畢竟沒必要在不喜歡的事情上浪費時間。

相關焦點

  • 對不起,我看不懂諾蘭的《信條》,但是我想二刷
    昨天去看了諾蘭的《信條》,作為一個從小愛看科幻電影的我,看電影的過程中數次淚流滿面,第一次在看電影的時候感覺自己智商被吊打了,可能我不配看《信條》。但是被諾蘭電影中複雜的敘事結構打敗的我,還想二刷《信條》。
  • 被評看不懂,但諾蘭《信條》口碑依然炸裂!二刷的理由是什麼?
    能給出「確實需要二刷」的評價,是基於觀眾對外國大片的寬容嗎是基於諾蘭給觀眾過于震撼逼真身臨其境的視聽感受,給出的褒獎——這樣的電影,就算再買一張電影票看,也值。(以下涉及劇透,介意請繞行。畢竟大家第一遍都看不懂,說出來你們也有可能看不懂哦)諾蘭導演的風格一如既往
  • 我看不懂《信條》,很丟人嗎?
    這本沒有什麼,但當一個人對著看完電影後還一臉懵逼的你,侃侃而談並附帶一種「這你都沒懂嗎?」的眼神時,免不了一種不甘和氣憤油然而生。可以說,《信條》的大火,並不是因為其本身的精彩,只是身邊某個傢伙覺得他比你懂,而你只想擊破他的自以為是和虛榮。
  • 二刷《信條》,我想說點實話
    而且...雷射IMAX的座位也和普通的IMAX安排不一樣,算是讓我重新認識了一下IMAX吧。同時我也借著這個機會,重新再刷了一遍《信條》,面對這部讓很多人看不懂的電影,我們來說點實話。電影的主要敘事線索是以黑人男一展開的,就目前的形勢來看,這樣的敘事是讓大家沒怎麼看明白的。所以我們再推他的時間線顯得沒啥意義,更主要是他的時間線太長了,我今天搬完東西留給寫推送的時間並不是很多。反而,如果我們從白人男二著手,可能會有奇效。
  • 主演都看不懂的《信條》,男二殺青時:我這角色到底死了沒?
    :「看完第一遍劇本,我覺得自己完全懂了;看完第二遍劇本,我覺得自己第一次看的太草率了;到了第三遍及以後,每次都會有更多的疑問和迷惑。聽完帕丁森的話我們就放心了,原來不止我們看不懂,原來演員自己都看不懂啊?!
  • 為啥男的都以為我看不懂《信條》??
    說好的一起周末約會看個電影,怎麼搞得像要切磋高考模擬真題一樣?嗐,要我說啊,大家同樣是坐在電影院看的,其實沒必要秀出什麼觀影優越感。要是人家什麼都沒問,你上來就一頓畫思維導圖梳理邏輯,那確實是有點招人煩。要是對方看不懂,向你真誠發問,那再展開分析分析也不遲。這回《信條》上映,給各位朋友整的都怪緊張的。
  • 二刷《信條》,我錯怪了它
    但我認為,真正好的作品還是那些值得你去思考的作品。值得你去全神貫注的坐在電影院兩個半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值得去二刷三刷,去探尋其細節,理解它的每一處伏筆,感受它精妙的布局,揣摩導演的用意,分析角色的價值。
  • 信條看不懂,麻煩先刷七龍珠,京東:我又抽到神卡了?
    別人拍電影是在預告片裡故弄玄虛,讓你感到雲裡霧裡然後受到好奇心的趨勢走進電影院裡去看。懂不看都你你給接直本劇把我,了樣一不就蘭諾而原因就是《信條》這部電影不靠情節本身的敘事和懸疑來吸引觀眾,而是靠反常識、反直覺和腦洞大開的設定來提高觀賞樂趣,雖然有很多人看完這部電影之後表示大腦宕機了,畫面很有質感、場面非常震撼、配樂非常恢宏,有一股濃濃的諾蘭味兒,然而就是沒看懂......
  • 看不懂《信條》,是我欣賞水平有限?
    只不過經由諾蘭加入「時間逆轉、祖父悖論、量子物理學」等高大上設定,讓《信條》的「難懂」程度,在以「燒腦」著稱的諾蘭電影裡也是罕見且奇異的。真·看不懂是對第一種「欣賞不能」的勸退。畢竟打著「高智商」標籤的《記憶碎片》《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觀眾只需集中精神,就能跟上劇情的發展。
  • 看不懂《信條》,是我欣賞水平有限?
    真·看不懂是對第一種「欣賞不能」的勸退。畢竟打著「高智商」標籤的《記憶碎片》《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觀眾只需集中精神,就能跟上劇情的發展。而《信條》映後,大部分觀眾都表示了「沒看懂」「無聊」,哄吵著「想要懂就要看第二次」。這是諾蘭的作品第一次出現現象級吐槽。
  • 凌晨看完諾蘭《信條》首映,我就買了二刷的票
    今天,諾蘭《信條》上映。五個小時前,剛看完凌晨的首映場的我,覺得不睡覺也要和大家來聊聊,這次,必須要二刷的諾蘭。,而是我看了兩遍電影,還是不知道要怎麼做。」被稱作「嫩牛五方」的暮光男主——羅伯特·帕丁森,在劇中飾演男二角色。
  • 《信條》上映一周都沒爆,不能甩鍋「看不懂」
    點擊上方藍字「加零姐」關注,歡迎把文章分享朋友圈《加零姐(jialingjie6)原創內容禁止未經許可的轉載,轉載及合作請郵件18310230939@163.com聯繫。歡迎把文章分享至朋友圈》自諾蘭的電影《信條》上映以來,《信條》後遺症出現人傳人現象,不少人的問候變成了這樣——?
  • 《信條》上映一周都沒爆,不能甩鍋「看不懂」
    不誇張,從基礎知識點看就很明顯——《盜夢空間》是夢裡的時間比現實流逝快很多;《星際穿越》是引力場與時間;而《信條》呢?「熵增和熵減」,別說懂不懂,可能連聽都沒聽過。不管現在懂不懂、為什麼懂,反正未來也早晚會懂的。
  • 二刷《信條》,有些話不得不說
    這個周末,大概很多朋友跟我一樣在看完《信條》後,毫不猶豫地買了二刷的票。那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以及對細節的著迷,似乎好久沒有遇到過了。《信條》是我近階段除了《八佰》最期待的一部,不僅是因為它是一部投資了兩億美金的科幻片,更因為它的導演是諾蘭。
  • 二刷《信條》,時間管理大師又一次玩弄了時間
    【高能E蓓子】系今日頭條籤約作者,此文為高能E蓓子原創,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轉載請後臺聯繫,但歡迎你們轉發到朋友圈。這個周末,大概很多朋友跟我一樣在看完《信條》後,毫不猶豫地買了二刷的票。那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以及對細節的著迷,似乎好久沒有遇到過了。
  • 為啥男的都以為我看不懂《信條》?
    ,大家同樣是坐在電影院看的,其實沒必要秀出什麼觀影優越感。要是人家什麼都沒問,你上來就一頓畫思維導圖梳理邏輯,那確實是有點招人煩。要是對方看不懂,向你真誠發問,那再展開分析分析也不遲。仿佛這部電影成了個智商區隔的分水嶺,看了沒看懂,就是腦子不好使。看了看懂了,那就是智商過人的觀影小天才。
  • 聽懂了《盜夢空間》的《Time》,也看不懂《信條》的Time
    九月初去看了諾蘭的新作《信條》(《Tenet》),看得還是午夜場,因為之前的《盜夢空間》、《星際穿越》都是讓我頭皮發麻的作品,所以就想第一時間再麻一次。果不其然,看完就麻了,但麻的不是頭皮,是腦子!我這是看了個啥!????
  • 看不懂《信條》,怪這屆觀眾不行咯?
    ,你可以去二刷呀?」是的,看完後似懂非懂的蒙逼狀態逼迫我很快就去刷了第二遍。這一次由於我一開始就知道了後期的關鍵設定,影片挖的每一個坑都理解得明明白白。可即便如此,我依然覺得「二刷」應該是出於觀眾的自由選擇,而非一種「軟強制」。
  • 《信條》看不懂?你先看看這個
    《信條》上映了,最近小編終於抽出時間去電影院看了場電影,電影是大導演,咱先不說劇情,僅僅觀感體驗還是很棒的,各種跳樓,追車,開鎖逃生等等。而且正好小編所在的電影院音響效果還不錯,打架的時候感覺座椅都在振動,太帶勁了,不過也可能會有人嫌音樂太吵。
  • 諾蘭新片,看不懂就看不懂吧
    「看不懂」「蒙圈」「智商不夠」是昨天朋友圈對《信條》最普遍的評價。還有一個終極問題:信條,到底是什麼鬼?我要刷它個三四五六七八遍,我要收下這份大禮,五分送上。第二種:一部靠說明書才能看懂的電影,也能叫好電影?故事講的沒頭沒尾,看到三分之一我就想退場了,不過是一次故作神秘的炫技而已,一星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