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條》看不懂?你先看看這個

2020-09-18 小博同學XBTX

《信條》上映了,最近小編終於抽出時間去電影院看了場電影,電影是大導演,咱先不說劇情,僅僅觀感體驗還是很棒的,各種跳樓,追車,開鎖逃生等等。而且正好小編所在的電影院音響效果還不錯,打架的時候感覺座椅都在振動,太帶勁了,不過也可能會有人嫌音樂太吵。

當然諾蘭的片子燒腦的情節才是重點,(本人也不是看的特別懂,以下分析,僅供參考)

《信條》講了個什麼故事?

講的是未來人發現通過熵(shāng)減逆轉時空的技術,並且製造了可以逆時間的武器,以及可以進入逆世界的轉換門,由於人類的揮霍,導致未來世界資源枯竭,於是未來人決定利用熵減技術來消滅現代人,再穿越到現代,接管還沒有揮霍掉的世界。未來人利用了一個得了絕症的軍火販子,他年輕的時候在蘇聯挖核廢料,無意中挖到了未來人通過逆時間技術埋藏過來的時間膠囊,於是接手了未來人的技術和資金支持,做了內奸,幫未來人入侵現代世界。漸漸的現代人也發現了大量的逆武器,於是現代人開始研究這門技術,並組織了一支特殊的隊伍,對抗來自未來的襲擊,男一和男二以及反派的妻子攜手粉碎了反派的陰謀。

(諾蘭的片子,額~小編是有點沒有完全看懂,說實話也只刷了一遍,只懂了大概的情節。就在這裡給大家巴啦巴啦了,原諒小編)

《信條》涉及的概念:

1、祖父悖(bèi)論:祖父悖論就是說,未來人殺死自己的祖父,那未來人是存在還是不存在?電影中未來人顯然是不相信祖父悖論的,我之前看到一篇影評認為可能在反派毀掉全世界的時候未來人通過轉換門穿越到現代,祖父悖論也會隨著穿越而消失,所以未來人才會放心大膽的入侵,這個觀念小編還是比較支持的。

2、時間鉗(qián)形作戰:時間鉗形作戰是重頭戲,也是大亮點。在本劇中就是分成兩個隊伍,一隊在正常世界作戰(電影中是紅隊),一隊在倒流的世界作戰(電影中是藍隊),在時間倒流的世界裡,所有人是倒著走路的,事情是從結尾發展到開頭,兩隊會在事件中期相遇,雙方可以交換信息,利用信息差來打敗對手,這就是時間鉗形作戰。在影片中我喜歡的,也是我認為做的好的場景是機場倉庫裡面,正時間西裝男主和逆時間頭盔男主打了一架,第一次遭遇時,影片以西裝男主視角展開,西裝男主眼中的頭盔男主就出現了像鬼附身一樣倒著爬行的動作,而到了頭盔男主視角時,觀眾會發現頭盔男主撿槍時是正向爬行的。

當然也還有好多概念我沒有解釋,說起來還是小編沒太看懂。看完電影,小編趴在座椅上歇了一會,太燒腦了,影片高強度高速的敘事節奏加上引入的科學概念讓你沒有時間去停下來思考,因此很容易忽略其中埋下的伏筆。這部電影值得N刷,當然咱們普通老百姓就不要思考太多為什麼了,正如電影裡面說的「不要試圖去理解它,去感受它。」如果有喜歡燒腦劇情的,歡迎大家去看哦,看過的可以和小編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信條》看不懂?你需要先理解這些概念!
    下周諾蘭導演的新作《信條》(《tenet》)就要在國內上映了。這幾天我翻看了許多中外朋友在率先上映的國家看完電影後的感受,基本上都有兩個詞,「震撼」和「看不懂」。因此,基於之前的影評,還有我所了解的一些知識,為了讓我們普通觀眾獲得更好的觀影體驗,我總結了電影幾個關鍵的概念,不算劇透,但是了解以後一定會讓你在看《信條》之前,提前做好準備的!
  • 諾蘭新片《信條》看不懂沒關係,先來看懂取景地
    對於許多宅了大半年的影迷而言,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新片《信條》不可錯過。來看看《信條》裡的標誌性建築吧!諾蘭新片《信條》看不懂沒關係 先來看懂取景地愛沙尼亞首都塔林從電影開場的歌劇院,到奧斯陸港口,塔林是《信條》最主要的取景地。
  • 《信條》看不懂?那就先看看這8個細節
    《信條》已經上映了,但不少粉絲都說沒看懂,畢竟裡面時間,空間都太亂了,看完這8個細節你就恍然大悟。一,信條的英文名字叫《tenet》,這不是導演隨便起的,而是意味著電影開頭和結尾對稱,電影的開頭就是結尾,電影的結尾也是開頭,世界毀滅與誕生不停的循環。
  • 看不懂《信條》的都給五星,我們都被諾蘭給「騙」了
    不是電影不優秀,而是看過的觀眾普遍反映看不懂。不是一點看不懂,而是完全看不懂導演想要表達什麼。很多不合理的鏡頭,不合理的劇情,我們的思維跟不上導演。上級給了他新的任務,因為上級對這個特工信任,不成功便成仁,這樣的特工十分忠誠。有意思的這個男一號都沒有名字。
  • 看燒腦電影《信條》,不要糾結在懂與不懂上
    也就是說,即使「看不懂」劇中錯綜複雜的邏輯體系,即使理解不了那些前沿的物理學、哲學概念,單單就是劇情與畫面也會讓觀眾大呼過癮。可惜,在《信條》中,這兩個基本的外部元素都缺位了,有一種說法是《信條》一片中,諾蘭那個精於編劇的弟弟沒有參與。
  • 有了這些乾貨,不信你看不懂《信條》
    《信條》《信條》的故事很簡單:特工拯救世界。《信條》的故事又很複雜:逆熵科技穿越時空。《信條》的亮點不在於「穿越」,而在於:(1)穿越的「方式」。以前我們講穿越,時間和空間是靜止的點,我們從未來的B點穿越回過去的A點。但在《信條》裡,時間始終在流動,空間始終在變化,我們無法跳躍兩個時間點和兩個空間點之間的巨大鴻溝,必須跟隨時間的流動和空間的轉移才能返回過去。(2)閉環的主線。
  • 為啥男的都以為我看不懂《信條》?
    要是人家什麼都沒問,你上來就一頓畫思維導圖梳理邏輯,那確實是有點招人煩。要是對方看不懂,向你真誠發問,那再展開分析分析也不遲。仿佛這部電影成了個智商區隔的分水嶺,看了沒看懂,就是腦子不好使。看了看懂了,那就是智商過人的觀影小天才。
  • 看不懂《信條》,是我欣賞水平有限?
    與之相比,《信條》的7.8,是影迷群體性的灰心。所以看不明白《信條》這件事,你不是一個人。只不過經由諾蘭加入「時間逆轉、祖父悖論、量子物理學」等高大上設定,讓《信條》的「難懂」程度,在以「燒腦」著稱的諾蘭電影裡也是罕見且奇異的。真·看不懂是對第一種「欣賞不能」的勸退。畢竟打著「高智商」標籤的《記憶碎片》《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觀眾只需集中精神,就能跟上劇情的發展。
  • 看不懂《信條》,是我欣賞水平有限?
    所以看不明白《信條》這件事,你不是一個人。就算預習了國內外各影評人和up主的「映前筆記」,對「鈽241、熵增熵減、熱力學第二定律」等概念進行惡補,我也是在第二次觀看《信條》後才基本縷順這部電影的完整結構的。
  • 為啥男的都以為我看不懂《信條》??
    說好的一起周末約會看個電影,怎麼搞得像要切磋高考模擬真題一樣?嗐,要我說啊,大家同樣是坐在電影院看的,其實沒必要秀出什麼觀影優越感。要是人家什麼都沒問,你上來就一頓畫思維導圖梳理邏輯,那確實是有點招人煩。要是對方看不懂,向你真誠發問,那再展開分析分析也不遲。這回《信條》上映,給各位朋友整的都怪緊張的。
  • 這個細節漏掉,《信條》你幾刷都看不懂
    其架構之複雜,碟商怕大家看不懂,專門製作了一張觀看圖解說明書,史無前例。要弄清《信條》,先從諾蘭以往的方法論裡找密鑰。就好比把你關在屋裡,在不引入外界作用的情況下,你的臥室只會越來越亂,不會自己主動變整潔。
  • 看不懂《信條》又如何
    Nolan)執導的最新科幻動作大片《信條》自上映以來便引發「現象級」討論。有網友將《信條》比作江蘇高考數學題——「無論看多少遍題目,無論是否有解析,我都做不出來」: 還有網友表示,如果不事先做好功課,不認真預習觀看指南,那麼看《信條》將猶如「裸考」一般令人絕望:
  • 《信條》看不懂?沒關係一起走進取景地愛沙尼亞吧
    這幾天,風頭最勁的影片也莫過於諾蘭新片《信條》莫屬!如果你看見朋友圈裡有人哭著說「看不懂」,就知道這絕對是《信條》了。,畢竟大家都看不懂。不過作為旅遊愛好者,你一定得知道,作為諾蘭職業生涯中規模最大最具野心的作品,《信條》不光炸了飛機,還帶著演員輾轉七個國家取景!
  • 信條看不懂,麻煩先刷七龍珠,京東:我又抽到神卡了?
    別人拍電影是在預告片裡故弄玄虛,讓你感到雲裡霧裡然後受到好奇心的趨勢走進電影院裡去看。懂不看都你你給接直本劇把我,了樣一不就蘭諾而原因就是《信條》這部電影不靠情節本身的敘事和懸疑來吸引觀眾,而是靠反常識、反直覺和腦洞大開的設定來提高觀賞樂趣,雖然有很多人看完這部電影之後表示大腦宕機了,畫面很有質感、場面非常震撼、配樂非常恢宏,有一股濃濃的諾蘭味兒,然而就是沒看懂......
  • 《信條》的時間線太亂?先看看這幾部時間循環吧!有幫助
    拍過《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的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新電影《信條》終於上線了!不負眾望,果然有一堆看不懂的評論留言!很多人評價《信條》=《記憶碎片》+《致命魔術》+《盜夢空間》+《星際穿越》,是諾蘭過去經典的集合。
  • 「朋友圈說看不懂《信條》很丟人,是真的嗎?」
    你也抖擻了精神打開了筆記本,結果老師講到第二步就已經聽不懂了。甚至能硬生生從一部科幻大片中看出《想見你》的效果:「雖然很多地方看不懂,但是這種時間鉗型運動正如一把愛情的鉗子鉗住我的心。「看這個片子怎麼能吃東西呢?
  • 看不懂《信條》?也許你該玩玩《時空幻境》
    電影院恢復營業之後,我看的第一部電影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信條》(TENET)。從預告片公布開始,《信條》「複雜」「燒腦」「看不懂」的評價就聲名在外。電影上映之後,「深度解析」「細節搜索」的文章和視頻也不少。對於諾蘭和諾蘭的電影來說,這也算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不論是《盜夢空間》還是《星際穿越》,「燒腦」已經成了他的一個知名標籤。
  • 比《信條》更讓人看不懂的,是克里斯多福·諾蘭
    但出乎意料的是,其中「看不看得懂」成影片最大爭議。一方面有人認為《信條》「燒腦」「暗藏玄機」「值得二刷」;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看不懂」「故弄玄虛」「導演諾蘭跌下神壇」。金宇軒在《今日影評》節目中指出,《信條》之所以引起觀眾關於「看沒看懂」的爭執,首要原因在於人物情感的缺失,「正是由於情感上相對薄弱,才使得觀眾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它邏輯相關的部分」。同時,這種人物情感不夠動人導致的疏遠感、隔離感,也必然成為影響票房的一大重要因素。
  • 《信條》的時間線太亂?先看看這幾部時間循環吧!有幫助!
    來源: 不想姑娘 舉報   拍過《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的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新電影《信條
  • 年度最燒腦諾蘭《信條》,挑戰你的腦迴路極限,一遍保證看不懂
    當然,我說了這麼多,我也沒說這部電影我看不懂,《信條》我看懂了,而且是在看第一遍的情況下,我相信大家也一樣能看懂這部電影更直觀一些說,就像你看到了一塊精美的機械錶,它的功能是看時間,你確實能看懂時間...但想再理解這塊機械錶複雜構造,你則需要去拆解這塊表,還要清楚每個零件的用途,並確定明白他們之間是如何運作的...拆了後你還得把表裝回去並讓它重新走起來,才能通透看明白《信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