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今天好萊塢最令人期待最讓人慾罷不能的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應該有姓名。他執導過10部電影,沒有一部爛片。《盜夢空間》《星際穿越》《敦刻爾克》,還有最經典的《蝙蝠俠》三部曲,都是他的作品。
這幾天,風頭最勁的影片也莫過於諾蘭新片《信條》莫屬!
如果你看見朋友圈裡有人哭著說「看不懂」,就知道這絕對是《信條》了。
看不懂劇情沒關係,畢竟大家都看不懂。
不過作為旅遊愛好者,你一定得知道,作為諾蘭職業生涯中規模最大最具野心的作品,《信條》不光炸了飛機,還帶著演員輾轉七個國家取景!
我們來給大家扒一扒,去電影院看一場《信條》,等於去過哪些地方旅行。
01
愛沙尼亞
《信條》裡出現頻率最高的地方是愛沙尼亞首都塔林。
塔林是一座有800多年歷史的古城,也是歐洲面積最小的首都之一。1997年,塔林古城被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保護目錄。
愛沙尼亞是一個旅遊資源豐富的國家,森林覆蓋率達到48%,湖泊島嶼星羅棋布,中世紀古城堡、國家公園、海邊度假勝地都是遊客不容錯過的地方。愛沙尼亞也是很多歐洲國家的後花園,尤其是北歐國家芬蘭、瑞典,每天都有數班大型客輪往返於塔林與赫爾辛基、斯德哥爾摩之間,美麗的客輪也成為波羅的海的一道風景。
東歐平原上無數靜謐的湖泊和無邊茂密的森林向北不斷延伸,終究在愛沙尼亞的北部迎來了終點。大陸的頂端像煙花一樣綻放,形成上千個大小島嶼散落在波羅的海的東岸。
在一般人看來,這個國家帶有一絲若有若無的透明感,但當你真正到達那裡,去看看深邃的森林公園和陡峭的海岸懸崖,走進古堡遺址、貴族莊園這些見證了歷史的文化精華,才能感受到它埋藏心底的激情與不屈。
愛沙尼亞的首都塔林有著比廉價啤酒更多的東西。這座有著1000年歷史的城市有著現代氣息,建築、博物館和咖啡館都與之相匹配。
塔林是歐洲最新的首都之一,在小範圍的地理區域擁有豐富的建築和文化。它的舊城區幾乎未受戰爭影響,仍保存完好。在城牆外面還有迷人的木製房屋,公園,重建的碼頭,海灘和森林。
塔林更像一座日耳曼城市,塔爾圖的俄風則要濃鬱得多。這裡離愛、俄兩國的邊境線咫尺之遙,歷史上有很多俄羅斯族人在此居住。我在車站看到有俄羅斯族人在示威,抗議愛沙尼亞政府準備在邊境修築一座高牆的決議。對於一個小國家來說,此舉意在防備大國可能的侵略;但對於大國的僑民和後裔,則意味著家園和祖國被無情地隔絕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恐怕只有祭出政治學的那句經典解釋:有選擇就會有犧牲,有政策就會有不平等。
愛沙尼亞建築博物館
這是一個開始探索Rotermann街區的理想之地。Rotermann街區以前是一個工業區,現在正在變成商店、辦公室和公寓。這座位於社區中心的厚重的鹽倉庫收藏著博物館,裡面擺滿了城裡最有趣建築的模型,比如羅伯特·納特斯設計的23號魯錫蘭西街,這是一個用黑磚砌成的表現主義寶石,有一個尖尖的船頭,讓人想起漢堡的奇勒哈烏斯,還有愛沙尼亞沿海城市帕努,一個大型海濱療養院的模型,該療養院從未修建過。
去電視塔旅遊最棒的事情之一就是乘坐公共汽車穿過塔林邊緣的瓶綠色松林。這座塔是蘇聯設計的經典之作——原始混凝土高聳入雲,對上世紀70年代社會主義社會的技術進步大呼小叫(儘管有些指標與此相反)。在山頂,你可以在戶外平臺上被微風吹拂,甚至可以在晴朗的一天眺望波羅的海到芬蘭。
好去處GOODPLACE一起探索世界各地好去處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