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條》拍攝取景的國家,比我去過的還要多!

2021-01-09 網易

  足足周轉在7個國家拍攝,

  諾神這是燒錢並快樂著?

  本 文授權轉載自:

  客運棧(ID:Lifehotel)

  作者:棧長

  如果說」剛好「有一部戲能吸引我勇敢邁向電影院,那一定是部大製作。

  比如說,諾神的片子。

  《信條》

  

  說到大製作,諾蘭必定榜上有名:看,《蝙蝠俠》《盜夢空間》《星際穿越》《敦刻爾克》,誰不是看得津津有味?

  眼下 他終於帶著《信條》而來,這部在疫情期間一再拖延上映的巨作,吊足了影迷的胃口。

  

  記住這個氧氣面罩,

  它是分辨片中正向化和逆向化的關鍵!

  原本是7月份上映的電影,終於搶在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007:無暇赴死》《黑寡婦》等等大片之前來到搶先開戲——用兩個詞語形容觀感:刺激、燒腦。

  而尤其是在現在這個特殊時期, 拋開晦澀的物理知識, 它也是一部很好的風光片。

  來,上主菜!

  

  7個國家的取景

  在拍攝後期,就有各種消息傳出,諾蘭如何大手筆炸了真飛機,壓壞了多少臺車……

  這些都是前奏,直到坐在銀幕,才真正感受到它的狠勁:帶著演員們在7個國家取景,想想光是時差已經有多難搞,這真不失為諾蘭最用心、取景場地最多的一部作品了!

  

  下面就來數一數,

  他究竟去了哪些國家和地區?

  1

  愛沙尼亞

  電影裡出現頻率最高的地方是愛沙尼亞。

  這個小眾而獨特的旅遊目的地,雖然曾在2018年被孤獨星球列為《最有價值目的地》之一,不過它一直在大家心目中存在感並不強烈。

  比方說,你以為它在東歐,事實上它是一個北歐國家!

  

  它西向波羅的海,北向芬蘭灣,東臨楚德湖,南面和東面分別同拉脫維亞和俄羅斯接壤,總面積42388平方公裡,國民屬于波羅的芬蘭人,如今人口約在130多萬。

  它是一個年輕的國家,1991年脫離蘇聯獨立,它的首都是塔林。愛沙尼亞擁有北歐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首都塔林,城內漢薩同盟時期的建築格局都還風採依舊。

  

  在諾蘭的鏡頭下,塔林的地標景物似乎並未有過多出現,反而是小眾、清新的地方會經常露出:不做什麼攻略,就在這個小小的首都隨處漫步閒逛,發現新鮮。

  由於其異常完整的13世紀城市規劃,塔林老城在1997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行走在塔林的街道上,你會看到原始的鵝卵石地面、高聳塔尖的教堂和規模宏大的穀倉,它們中的很多都可以追溯到中世紀。聖奧拉夫教堂曾是世界最高的建築,至今仍是塔林老城區最高的建築物。

  林納哈爾(Linnahall,Tallinn City Hall)

  電影裡出現的烏克蘭基輔歌劇院,是在塔林的林納哈爾拍攝的。

  

  

  它的前身是蘇聯於1980年舉辦莫斯科夏季奧運會上建造的列寧文化體育館(FKA V. I. Lenin Palace of Culture and Sport),後來改稱為Linnahall。

  

  

  圖自http://www.rushi.net/

  在2019年,Linnahall被宣布改造成會議中心,不對公眾開放,但這裡實在是太舒服了。

  拾階而上,感受波羅的海的海風,俯瞰塔林的日夜。海邊現為跨海峽直升機場與往芬蘭Linda Line的碼頭地點,24小時任人參觀。

  

  圖自Georg Svidlov

  塔林港口(Port of Tallinn and the city's gorgeous skyline)

  《信條》裡的奧斯陸港口,也取自塔林。塔林港位于波羅的海北端,作為愛沙尼亞最大的港口, 每年的貨櫃貨物吞吐量不斷攀升。

  市中心的舊城港(Vanasadam)是北歐最繁忙的客運港之一,在這裡乘坐Tallink,EckeroLine和Viking Line小船或者和渡輪出發,可以抵達赫爾辛基、斯德哥爾摩和聖彼得堡等地。

  日落時分乘船出海,別是一番滋味。

  

  圖自Lassaffa,不過電影裡它是奧斯陸的港口

  還有一個鏡頭取景,來自於一個小型的港口Paljassaare Harbour,雖然是個工業港口,但是風景無敵,它位於西北塔林市中心。

  

  Maarjame紀念碑(Maria's Hill)

  無名和普利亞(Priya)談話戲份就在這裡發生。Maarjame是一個很大的紀念場所,是為紀念蘇聯時期受難者而建立的建築群,又稱作「塔林二戰紀念公園」。

  最醒目的是一座高35米的尖頂方碑,裡面也有一個紀念館,展示著列寧時代的光榮歲月。

  

  

  圖自www.ajaloomuuseum.ee

  KUMU藝術博物館(Kumu Art Museum)

  片中出現的奧斯陸自由港,其實是KUMU藝術博物館。這裡是愛沙尼亞藝術博物館的四個分館之一。它也是波羅的海地區最大的藝術博物館,裡面展示著18世紀以來的愛沙尼亞藝術作品,包括蘇聯時期的作品。

  

  

  圖自https://whichmuseum.com/

  它於2006年建成後投入運營,有人說它是現代建築藝術的代表,也有說它是被遺忘的明珠……總之,它不僅建築美,展品也多,來到塔林,可千萬不要忘記打卡!

  不知《信條》無名和Neil來回踱步的時候,有否嘗試進去逛逛?

  Prnu公路

  有軌電車戲份在塔林實在太扎眼了!要知道塔林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乘有軌電車免費的城市,愛沙尼亞唯一的有軌電車系統。塔林的有軌電車全場39公裡,有9條線路和4條軌道。它紅白相間非常惹人注目,而電影取景地則是在Kosmos Stop站

  據說遊覽塔林最好的方式是騎車,但有免費的有軌電車,還要什麼自行車啊!

  

  Laagna公路

  《信條》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追車場景,大部分都是在塔林的Laagna tee完成,全程約8公裡。

  

  

  圖自Kadi-Liis Koppel

  因為這條公路交通非常繁忙,當劇組需要關閉公路數周時,還引起塔林市長米哈伊爾·卡爾瓦特和市政府方面的反對。因為原定的拍攝時間表要求關閉連接塔林市中心和拉斯納麥埃區的主要幹道,需要1個月時間。

  製作最終達成妥協,成功拍攝,市政府方面甚至還多申請了兩天時間。這是什麼操作?

  

  

  除此之外,包括塔林公園希爾頓酒店的頂層套房在內的一系列《信條》餐廳、「打卡」路線,可點擊愛沙尼亞旅遊局的《信條》電影觀影連結:www.visittallinn.ee/eng/visitor/ideas-tips/tips-and-guides/tenet-filming-locations。

  或者關注在今年8月特別開通的「愛沙尼亞旅遊局」公眾號。

  2

  印度

  印度孟買的取景地絲毫不亞於愛沙尼亞!光是在去年2月及4月,諾神已經兩次前往取景地。而在去年9月,諾蘭和演員們都在這裡呆了超過15天拍攝,而不少重要場景你都能在電影裡看到,它們分別是:

  買皇家遊艇俱樂部(Mumbai Royal Bombay Yacht Club)

  無名在這裡與尼爾(Neil)的首次見面。記住鏡頭,記住他們的談話。到結尾的時候,你會發現當初他們對話的意味深長~

  

  始建於1846年的孟買皇家遊艇俱樂部,開始被稱為孟買遊艇俱樂部,獲得皇家稱號是在1876 年。

  作為世界上10大最知名的遊艇俱樂部,它裡面的設施一應俱全,最為特別的是,這裡有19世紀20年代以前的帆船可以出租。

  

  圖自www.sail-world.com

  泰姬瑪哈酒店(Taj Mahal Palace & Tower)

  這家有著百年歷史的老酒店是印度孟買最奢華的地標,建於1903年,它號稱耗資1.2億美元興建,曾經接待無數名人,包括披頭四、奧普拉等名人。

  

  Taj Mahal Palace & Tower

  在2008年,泰姬瑪哈酒店一度被恐怖分子襲擊。當人們從電視上看到濃煙滾滾的酒店,被譽為是」象徵印度的自尊和財富的印度最佳酒店」頃刻變得落寞。10年後,導演安東尼·馬拉斯將該事件改編成了電影《孟買酒店》,引發了人們對反恐和安全問題的深刻思考。

  孟買布裡奇坎迪醫院(Breach Candy Hospital )

  它是印度最著名的醫院之一, 你大概也不會想去醫院到此一遊。

  

  醫院本院,圖自https://marlinmedicalassistance.com/

  不過接下來這個你一定不能錯過——

  孟買印度門(Gateway of India)

  它在《信條》中是最濃墨重彩的取景地。印度門又名全印度戰爭紀念碑(All India War Memorial)、德裡門,一座43米高的大型凱旋門。

  印度門建於1921年,是為紀念在一戰和第三次英國-阿富汗戰爭中為大英帝國而犧牲的9萬名不列顛印度軍隊士兵而建造,門磚上刻了滿其中13300名死者的名字。

  

  除此之外,諾蘭還選了包括戈拉巴堤岸、戈拉巴市場、格蘭特路等地進行拍攝。

  有趣的是,諾蘭和劇組在酒店附近建造了一個名為「月亮」(Chaand)的餐廳,不過僅僅是備胎,但從未使用過(又這樣)。

  

  據說該片的製作人、諾神的妻子艾瑪·託馬斯每次接到這種大場景都很擔心,因為諾蘭要求出名的高,申請場景拍攝又非常困難,加上如無意外,都會超支……

  3

  挪威

  挪威的景色在《信條》裡出現次數非常頻密,除了當地的天氣冷峻迷幻,代表著斯堪地那維亞風格的現代、簡潔建築,以及利用天然資源製造動能的科技創新,也是推動劇情發展的一大因素。

  奧斯陸歌劇院 (Snhetta )

  

  比如無名和Neil談話的奧斯陸歌劇院,他們腳踏的連綿天際線,便是歌劇院的房頂。

  作為繼14世紀初建造於特隆赫姆的尼德羅斯大教堂(Nidarosdomen Cathedral)之後,挪威境內最大的文化建築物,歌劇院毗鄰海濱,白色的斜坡狀石制屋頂從奧斯陸峽灣(Oslofjord)延伸,如同翻滾的波浪,給人極強的視覺衝擊。

  

  人行其中,走著走著就能抵達屋頂,順便看到位於建築正面的太陽能電池板。這是挪威國內最大的、依靠太陽能供電滿足能源需求的建築。

  神偷酒店(the Thief)

  結束機場大戰後,無名和尼爾對話的場景,是在奧斯陸的神偷酒店拍攝。大概你也想不明白好端端的一所精品酒店何來此名?

  

  這家2015年開業的酒店,據說從前位置是盜賊聚集之地,所以別出心裁起了這名兒。酒店不僅位置好,房間也很特別,如果喜歡更別致的房型,可以選擇 APPARATJIK套房,不光可以飽覽奧斯陸灣的曼妙景色,還能享受由A-ha的Magne Furuholmen帶來的視頻藝 術作品。

  

  順便還看了一下房價,普通房間含早折合人民幣約為1700元/晚;特別套房約2700元/晚。

  4

  丹麥

  丹麥沒有陸地上的戲份,但是這個龐大的場景,相信你之後印象深刻——敢說,這還是不錯的丹麥形象宣傳片。

  尼斯泰德(Nysted and Rdsand)風力發電場

  無名在吞了自殺藥丸後,被帶到一處海上風力發電場:在這波浪翻滾的海綿,72支風力發電機組矗立海面上,葉片緩緩轉動,蔚為壯觀。

  

  注意船是倒著開的!

  在這裡說一句,根據丹麥風能協會(WindDenmark)統計,2019年丹麥全國總耗電量中有46.9%來自於風力發電,丹麥風電佔比再次打破世界紀錄!

  海上風力發電場長這樣

  (左圖自維基百科/ 右圖自www.researchgate.net)

  在提倡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的今天,建置海上風力發電廠(又稱離岸式風力發電廠)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目前世界各國相繼大力發展風力發電,丹麥走得很前列。

  5

  義大利

  《信條》的故事一開始,就出現了一塊出土自龐貝古城(Pompei)的塞託方陣(The Sator Square),時間大約定位在公元一世紀。

  《信條》的英文片名「TENET」是典型的回文體,正反向拼寫都是一樣的,這其實與影片的結構也是一致的。

  

  「信條/Tenet」,就在這個正方形的中心,就像一個十字架。

  龐貝古城(Pompeii)

  龐貝在公元79年被火山掩埋,說明Sator Square的歷史,至少要追溯到公元前,後來在古羅馬地下墓穴(Catacombs),也發現了塞託方陣。諾蘭用這種方式致敬龐貝古城,因為最早的塞託方陣就是在龐貝被發現出來。

  

  龐貝古城的塞託方陣

  龐貝古城位於義大利南部。在電影裡它並沒有正式出現。不過《信條》的處處,你都能感受到它的身影:

  《信條》裡,凱特就是一直想陪兒子到訪龐貝。

  

  人們來到義大利南部,最不能錯過的就是這個有城牆環繞的神秘古城,它圍繞市政廣場,有神廟、大會堂、浴場、劇場、鬥獸場、引水道等羅馬市政建築必備設施,以及富裕之家的廳堂居室。而如今,我們還能從出圖的壁畫地磚中,看到古典的重要遺存。

  

  如果你對南義大利,那不勒斯感興趣,那不妨看看,它可是比薩的故鄉。

  阿瑪菲海岸(Amalfi)

  義大利的海岸線是令人難忘的,哪怕只是一個鏡頭,你都能認得出這是阿爾瑪菲海岸。

  

  清澈透明的海岸、懸崖邊的野花、色彩斑斕的房子、碩大的檸檬、鬼魅的山洞、可口的比薩和Gelato……阿瑪菲海岸滿足你的所有度假夢想。

  也正因為這樣,它是電影裡的常客,也是名流們的度假勝地,貝克漢姆、名媛奧利維亞·帕勒莫等都把這裡當做第N個家。

  

  阿爾菲以外,反角Sator在義大利的別墅有一個俯瞰大海的壯麗陽臺,就坐落在拉韋洛小鎮懸崖邊上的Villa Cimbrone別墅

  女主角凱特就在這裡俯瞰晨光下的大海。

  

  這個地處險要之地的眺望樓被稱為Terrazzo dell'lnfinito,它也曾出現在《神奇女俠》中,被描述成為Themyscira島。

  而劇中的晚餐則是在Belmond Hotel Caruso餐廳拍攝,還享有阿馬爾菲海岸景觀的壯麗景色。

  

  6

  英國

  既然要到英國尋找爵士,那英倫氣息也絕不可少,無論是爵士講究的禮儀、嚴肅的服務生到那一塊塊古老的門牌和牆磚,無不流露出的是old money的講究與氣派。

  英國坎農街(Cannon Hall)

  

  凱特到學校探望兒子,從那古樸的外牆和學生講究的制服 中,就能感受到貴族學校的講究。

  不過這並不是一所真正的學校, 這個場景是位於倫敦漢普斯特的坎農街上的Cannon Hall,它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720年。原來是演員Gerald du Maurier的故居。如今它是一座英國的二級保護建築。

  

  國家自由俱樂部(National Liberal Club)

  無名第一次與凱特見面的拍賣行場景,實際拍攝地點為英國倫敦的這家俱樂部內。

  

  它距離靠近國會大廈並不遠,步行就能抵達泰晤士河堤岸和特拉法加廣場。

  這座充滿義大利風情的建築是世界上有名的俱樂部。 它於1887年建成,擁有餐廳、酒吧、多功能廳、撞球室、圖書館和室外河濱露臺,少不了的還有吸菸室。

  

  眼下,新人們喜歡在這裡舉行私密又隆重的婚禮和宴會,以留下最傳統的承諾和紀念,視乎日期不同,價格在700至1100英鎊間。

  

  圖自www.adaytoremember.london

  改革俱樂部(Reform Club)

  片中無名與英國爵士見面的地點,便是在倫敦紳士俱樂部(Reform Club)拍攝。在戲裡面,老戲骨麥可·凱恩還順便「提醒」了一下無名,要穿好一點的西裝哦~~(英國人的範兒啊~~)

  

  

  說到這個俱樂部,可真來頭不小,它建於1841年,時至今日依然在運作。為了表示與時俱進,俱樂部從1981年開始同意招納女性會員。

  幾乎你數得出的英國導演電影都在這裡取景過,包括蓋·瑞奇版本的《福爾摩斯》《帕丁頓熊》《007》系列等,可謂自帶星光的場地。

  

  皮爾斯·布魯斯南版《007》劇照

  當然你可以預約一次參觀,不過條框也不少,包括整個過程大概50分鐘、禁止攝影、不歡迎12歲以下兒童進場,並且因為各有8到9個石階,俱樂部也不建議行動不便人士參觀(當然,這裡是提供輪椅,以及熱心人士們)。

  瞧,就是這麼傲嬌。

  

  《帕丁頓熊》劇照

  7

  美國

  雖然大部分鏡頭都在北歐和亞洲完成,不過在炸裂的重頭和結尾部分,諾蘭選擇了在美國取景,比如說荒涼的「史託斯克12市」,以及購物中心和機場等地。

  

  在無數 熱衷於末世災難的導演面前,加州這片混跡了各種稀奇古怪建築和熱帶植被的區域每每被」毀「得會灰飛煙滅:從最早的《人猿星球》開始,到《星際迷航》《銀翼殺手》等戲,你總是能看到一座被摧毀得七零八落的、末世風格強烈的,或者充滿魔幻未來感的區域被壓垮。在《信條》裡也不例外:

  鷹山鬼城(Eagle Mountain)

  

  圖自fb@Tenet - A Film by Christopher Nolan

  《信條》最後大戰發生地的史託斯克12市(Stalsk 12),實際拍攝地點為美國加州東南方的鷹山鬼城,距離棕櫚泉大概80公裡外。

  實業家亨利·凱澤(Henry J.Kaiser)於1948年創建了這座位於加州河濱縣沙漠中的現代化鬼城。它位於現已倒閉的鷹山鐵礦的入口處,該鐵礦曾經是南太平洋鐵路公司所有。

  

  

  圖自fb@Tenet - A Film by Christopher Nolan

  為了營造更逼真的效果,劇組額外蓋出了專門專門被炸毀的建築物群,老費心了。他們建造的這個巨大場景,數百名群眾演員穿著軍用迷彩服在場景中出現,諾蘭自己也說「肯定會成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戶外建築之一。」

  

  霍桑廣場購物中心(Hawthorne Plaza Shopping Center)

  史託斯克12市(Stalsk 12)地道室內場景,實際拍攝地點為洛杉磯的霍桑廣場購物中心。不過這個商場在1977年啟用,於1999年關閉,並廢棄至今。

  

  圖自Pinterest

  說得也奇怪,不少電影喜歡在這取景,包括史匹柏的《少數派報告》,《速度與激情:東京漂移》《尖峰時刻》《猛禽小隊(又名:自殺小隊)》等。甚至電視節目和音樂視頻都曾紛紛露出過,其中還包括碧昂絲和泰勒·斯威夫特MV。

  

  

  Taylor Swift《…… Ready for It》MV

  大概是因為這裡的詭異氣息與影片想要表達的氣氛吻合:無人的店面、沒有欄杆的樓梯、蒙塵的扶手電梯以及空蕩蕩的水泥牆身,處處充斥著末日感。遺憾的是 霍桑廣場內部並不對外開放,我們只能在下一步戲裡繼續期待?

  洛杉磯國際機場(LAX Airport)

  雖然電影中交代這裡為奧斯陸機場,實際上無名和Neil在討論撞機大計時,出現在畫面中的洛杉磯國際機場——

  

  圖自TTA Group.com

  足夠細心的話,你甚至還能看到東航的機尾標誌。

  

  

  (如果真的有植入,那也是毫無痕跡的推廣啊!

  南加州物流機場(Southern California Logistics Airport,SCLA)

  最後不得不提的,就是炸掉真·747·飛機的地方,來自南加州的物流機場。

  這座機場可以存儲500架退役飛機,也是電影裡的常客,包括《綠巨人》《速度與激情:東京漂移》、《變臉》裡都曾出現過。

  

  

  而這架飛機,是真的747!因為場景實在宏大,諾蘭本來打算用微縮模型加上布景(加上視覺特效),來拍攝這場戲。

  但是當在加州考察拍攝地時,劇組發現了一大批舊飛機。經過一番預算後,他們發現買一架真的舊飛機來拍攝,要比做模型來拍或使用 CG 特效來得有效率且便宜!

  

  而這個真傢伙,據說花掉了劇組1200萬美元。

  在訪問中,諾蘭也開心承認自己「衝動消費」了。不過劇組把飛機引擎卸下來轉手賣掉了,省了一筆成本,這又是後話了。

  

  沒有片酬千萬的演員,真·飛機、汽車、亡命拍攝,全程高能的音效,成就了一部天馬行空的 旅遊觀光 影 片。光這些個場景,就值回票價。

  攝製組始於2019年5月開始拍攝,並在7個國家進行取景——丹麥、愛沙尼亞、印度、義大利、挪威、英國和美國。千萬不要被電影裡的地標字幕迷惑,比如越南,事實上《信條》並沒有在越南取景。

  那麼,

  要不要去電影院?

  關於《信條》的旅遊內容就整理到這裡, 還有很多沒列舉出來地方,看完的朋友們除了惦記劇情以外,別忘了多找地標。

  比如印度孟買的蒙德加咖啡廳(Cafe Mondegar),看著很小的門店其實在1932年已經開業,88年歷史了。

  

  

  有人說在這裡咖啡不是正事,吃早餐、喝啤酒或者冰沙、看牆上的畫才是。這是有一個有氛圍的餐廳,營業時間從早上7點到凌晨。

  最後,回到電影本身。嘗試 去理解但不執著於影片中這些燒腦的物理概念,光靠音效、動作和各種場景,我們依然可以獲得強烈的視覺、聽覺震撼。

  

  羅伯特·帕丁森在這裡貢獻出了非常多的親身·真·飆車

  而諾蘭依舊貫徹了"不濫用CG、儘量採用實拍、用膠片機拍攝"的良好習慣,那種細膩到顆粒的感覺,身臨其境的體驗,絕非綠幕前後的3D4D畫面可媲美。

  而這部《信條》,20年前已經在諾蘭的腦海裡構思畫面和情節了,還有構思細節和劇本,又用了6年多。

  就花上2.5小時,走進電影院,看看還有哪些地方我說漏了?

  祝觀影愉快!

相關焦點

  • 《信條》拍攝取景的國家,比我去過的還要多
    ……這些都是前奏,直到坐在銀幕,才真正感受到它的狠勁:帶著演員們在7個國家取景,想想光是時差已經有多難搞,這真不失為諾蘭最用心、取景場地最多的一部作品了!它紅白相間非常惹人注目,而電影取景地則是在Kosmos Stop站。據說遊覽塔林最好的方式是騎車,但有免費的有軌電車,還要什麼自行車啊!
  • 《信條》取景地拍攝地攻略 去過國家城市地方景點介紹
    《信條》取景地拍攝地攻略 去過國家城市地方景點介紹  克里斯多福·諾蘭帶著他的《信條》重歸大銀幕,橫掃全球票房。就像他的其他電影——《竊聽風雲》《星際穿越》《黑暗騎士》三部曲和《敦刻爾克》一樣,《信條》也是輾轉了全世界不同地區拍攝。剛開拍時,諾蘭便對媒體透露過,劇組將要前往七個國家取景。
  • 電影《信條》有多任性?從取景就能看出
    要說最近大火的影片,諾蘭執導的《信條》必須擁有姓名,燒腦+動作,讓人想起了經典的《盜夢空間》,當然這兩部作品的導演都是他。影片中的基輔國家大劇院,真實取景地在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林納哈爾,這座建築包括一座可以容納5000人的圓形露天劇場
  • 去電影院看一場《信條》,能免費觀光幾個國家?
    國內上映第一天,隔壁《蝙蝠俠》劇組傳來消息,同為《信條》主創之一、曾出演過《暮光之城》的演員羅伯特·帕丁森,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呈陽性。作為諾蘭職業生涯中規模最大最具野心的作品,《信條》不光炸了飛機,還帶著演員輾轉七個國家取景。
  • 《信條》取景地,有些地方你想像不到
    澎湃新聞記者 錢成熙 綜合報導克里斯多福·諾蘭帶著他的《信條》重歸大銀幕,橫掃全球票房。就像他的其他電影——《竊聽風雲》《星際穿越》《黑暗騎士》三部曲和《敦刻爾克》一樣,《信條》也是輾轉了全世界不同地區拍攝。
  • 探訪諾蘭新片《信條》中那些驚豔你的取景地!
    電影院剛剛開放不久,壓抑了大半年的影迷們終於可以去電影院暢快的觀影了。要說最近哪部電影最火,諾蘭執導的《信條》一定榜上有名。
  • 電影《信條》在哪裡拍的取景地裡的秘密是什麼 《信條》裡的神奇...
    電影《信條》在哪裡拍的取景地裡的秘密是什麼01愛沙尼亞《信條》裡出現頻率最高的地方是愛沙尼亞首都塔林。塔林是一座有800多年歷史的古城,也是歐洲面積最小的首都之一。1997年,塔林古城被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保護目錄。
  • 諾蘭新片《信條》看不懂沒關係,先來看懂取景地
    暫時拋開那些難懂的線索吧,在《信條》這部長達150分鐘的影片中,共輾轉7個國家取景,我選取了其中幾個取景地,來看看《信條》裡的標誌性建築吧!諾蘭新片《信條》看不懂沒關係 先來看懂取景地愛沙尼亞首都塔林從電影開場的歌劇院,到奧斯陸港口,塔林是《信條》最主要的取景地。
  • 電影《信條》看懂了嗎?電影裡出現的取景地,有些地方也是想像不到
    克里斯多福·諾蘭帶著他的《信條》重歸大銀幕,橫掃全球票房。就像他的其他電影——《竊聽風雲》《星際穿越》《黑暗騎士》三部曲和《敦刻爾克》一樣,《信條》也是輾轉了全世界不同地區拍攝。剛開拍時,諾蘭便對媒體透露過,劇組將要前往七個國家取景。現在塵埃落定,在用劇情燒觀眾腦的同時,《信條》也為他們帶去了世界各地或瑰麗、或風情、或壯闊的不同景色。
  • 電影《信條》沒看懂?取景地裡藏著這些秘密…不含劇透
    不過作為旅遊愛好者,你一定得知道,作為諾蘭職業生涯中規模最大最具野心的作品,《信條》不光炸了飛機,還帶著演員輾轉七個國家取景!《信條》,等於去過哪些地方旅行。其實是在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林納哈爾拍攝的。02印度孟買可能是《信條》除了愛沙尼亞以外取景最多的地方,包括印度最著名的醫院之一布裡奇坎迪醫院和孟買最奢華的泰姬瑪哈酒店。
  • 看完《信條》,想去的不止愛沙尼亞……
    關於諾蘭作品宇宙中「觀影門檻最高的一部」,這裡就不多劇透了(劇透也沒用),除了飛車、炸飛機那些上過熱搜的話題,FigaroChic更想帶你去電影取景地雲遊一番。擁有超過800年歷史的愛沙尼亞首都塔林(Tallinn),這座位于波羅的海港口的城市,是歐洲面積最小的首都之一,也是《信條》最主要的取景地。
  • 《信條》太過燒腦沒關係,先跟著諾蘭一起遊歷六國取景地 |深度視界31期
    就像他的其他電影——《星際穿越》、《黑暗騎士》、《敦刻爾克》一樣,《信條》也輾轉了全世界不同地區拍攝。在用劇情燒腦觀眾的同時,《信條》也為他們帶去了世界各地或瑰麗、或風情、或壯闊的不同景色。圖片署名:ulrike/IC photo美國南加州貨運機場《信條》中最被人被人津津樂道的趣聞,就是攝製組炸了一部真波音747。這個鏡頭便是取景於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貨運機場。
  • 看完《信條》才發現 諾蘭選的取景地才是真!的!香
    上周末,Summer去看了《信條》。但放心,這不是一篇給你解讀電影情節的長篇大論,因為我也沒看懂~因此我打算順從「不要試著理解它,去感受它!」的原則,來好好感受下《信條》的取景地。其實不僅如此,諾蘭還帶著整個劇組先後飛去了愛沙尼亞、義大利、印度、丹麥、挪威、英國、美國,7個國家實景拍攝,才完成了這部巨作。
  • 《信條》看不懂?沒關係一起走進取景地愛沙尼亞吧
    他執導過10部電影,沒有一部爛片。《盜夢空間》《星際穿越》《敦刻爾克》,還有最經典的《蝙蝠俠》三部曲,都是他的作品。這幾天,風頭最勁的影片也莫過於諾蘭新片《信條》莫屬!不過作為旅遊愛好者,你一定得知道,作為諾蘭職業生涯中規模最大最具野心的作品,《信條》不光炸了飛機,還帶著演員輾轉七個國家取景!
  • 《信條》取景地大揭秘,飛機撞毀是真的,海上發電廠是世界最大的
    要說近期最火的一部電影非諾蘭的《信條》莫屬雖說小編看了一遍也是沒太懂但這並不妨礙我對電影細節的關注對於熱愛旅遊的我來說自然關注到了電影拍攝的一些場景地今天我們就來揭秘一下1、愛沙尼亞·塔林影片開頭發生槍戰的烏克蘭國家歌劇院實際上是在愛沙尼亞塔林的一座蘇聯時期的劇場拍攝的
  • 看完諾蘭最燒腦的《信條》,我心跳過速,寫下了這篇文章
    去看諾蘭的《信條》之前,不知不覺就做足了儀式感。昨天特意重溫了《盜夢空間》,早晨去電影院的路上,腦子裡還在回放《蝙蝠俠》、《星際穿越》、《致命魔術》的經典場景。>,有超快剪輯的視覺轟炸,有音效滿格的聽覺刺激,同時還要在海量信息撲面而來的時候進行頭腦風暴,真是筋疲力盡!
  • 張子楓主演電影《我的姐姐》來蒲取景拍攝啦!
    對於張子楓大多數人都不陌生近日她又出新作了重點是還要在我縣進行拍攝哦!》到我縣取景拍攝目前該片將在我市7個區市縣進行取景拍攝在我縣有4個取景地近年來我縣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和厚重的人文歷史不斷吸引劇組到我縣取景拍攝
  • 《信條》中的建築密碼
    諾蘭新作《信條》正在熱映,在此之前這位擅長燒腦電影的英國導演帶來過很多佳作,《蝙蝠俠:黑暗騎士》,《盜夢空間》,《星際穿越》,《敦刻爾克》等,這次的《信條》在開拍時就引起多方關注,後疫情原因電影院關閉,但官方仍然表示決不推遲上映。
  • 拍攝時間長達22天 多名群眾參與演出,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在佳縣取景拍攝
    「有一種驕傲,叫我是榆林人、我是佳縣人。」國慶期間,佳縣廣大幹部群眾紛紛走進榆林中影愛國者影城、文投影城等影院,觀看在佳縣取景拍攝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都會不約而同地用「震撼」「自豪」來形容自己對該影片的喜愛。
  • 諾蘭《信條》最具迷惑性的不是劇情,而是美出天際的取景地
    反正瞧妹一上映就去打卡了。並且,《信條》的取景地也好美好美啊!牆面上還有知名藝術家的塗鴉,是很多文青打卡印度必去的目的地。港口本身是個不凍港,但是架不住雪多呀,冬天落了雪的塔林美得純淨如詩。》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