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條》上映一周都沒爆,不能甩鍋「看不懂」

2021-02-25 加零姐

點擊上方藍字「加零姐」關注,歡迎把文章分享朋友圈

《加零姐(jialingjie6)原創內容禁止未經許可的轉載,轉載及合作請郵件18310230939@163.com聯繫。歡迎把文章分享至朋友圈》

自諾蘭的電影《信條》上映以來,《信條》後遺症出現人傳人現象,不少人的問候變成了這樣——

?嗎了懂看你《條信》

這部電影,成功將諾蘭作品的平均難懂程度提升一大截,甚至有這樣的說法:如果《盜夢空間》的高度是一棵樹,《星際穿越》是一棟樓的話,那麼《信條》就是喜馬拉雅山脈。

不誇張,從基礎知識點看就很明顯——

《盜夢空間》是夢裡的時間比現實流逝快很多;《星際穿越》是引力場與時間;而《信條》呢?「熵增和熵減」,別說懂不懂,可能連聽都沒聽過。

不過,同樣是看不懂,廣大電影愛好者對諾蘭就是有城牆那麼厚的濾鏡。別人邏輯不通是漏洞,諾蘭邏輯不通……那怎麼能叫邏輯不通呢!那是燒腦,是牛掰!

高深的物理學元素,無形中引導了一堆人看完解讀再去看電影,結果出來還是沒全懂,需要激烈討論。這場面,簡直要讓人以為是在物理考場外「對答案」了。所以諾蘭也被稱為「導演界葛軍」。

也有人借用電影中的逆向時間、鉗形作戰概念玩梗,表示其實在電影結束時候就已經「懂」了,回去二刷的行為是一場大型行為藝術。不管現在懂不懂、為什麼懂,反正未來也早晚會懂的。

不知道大家懂沒懂,反正小姐姐已經被繞暈了……

網友調侃諾蘭劇本的難懂程度,還拿出了從前拍漫威的羅素兄弟來作對比。

羅素兄弟:為了防止演員自曝劇透,拍到哪劇本給到哪。

諾蘭:拿去吧,看懂算我輸!

這可是有理有據的,有本次《信條》的男二羅伯特·帕丁森現身說法佐證。

還有諾蘭電影裡的「工具人」也被拿出來玩梗。

結論:大家對工具人的接受程度與雙標程度成正比,並在遇到名為「諾蘭」的導演時出現爆發式增長。

雖然《信條》引起了全網範圍的玩梗,諾蘭這次也被質疑失手。

很直觀,《信條》上映至今豆瓣評分7.8、IMDB評分7.9,這是諾蘭導演的長片中成績倒數第二的水平。

而且一周時間過去,除了首周末拿下兩億票房,該片內地票房基本處於停滯狀態,既沒有出現一二線城市觀眾跟風猛刷的現象,也沒有撬動三四線城市下沉票倉,眼下貓眼等數據平臺對《信條》內地票房預測不到4億,情況實在很嚴峻。

曾經在諾蘭別的電影裡,那些令人拍案叫絕、越燒腦越探討越興奮的宏大設定和概念,在這部電影裡,不那麼香了。

除了理解門檻過高,諾蘭這次可謂是「成也工具人,敗也工具人」。

究其原因,還是諾蘭太過偏重宏大設定與劇情的架構,沒能在電影兩個半小時之間抽出一點時間,去塑造人物,圓滿合理化人物的行為動機和情感聯繫。

其中最明顯的,是片中除了跑龍套以外唯一的女性角色——高妹飾演的凱特。諾蘭討了個巧,以「母愛」作為凱特這個角色的基本框架,同時也是枷鎖。凱特一上來就是一副「想離婚,但又不能放棄孩子」的模樣,在自由和束縛之間掙扎。

然而,拋卻口頭上時刻提著「我的兒砸啊」這樣的母愛以外,觀眾無法從任何實際劇情中看到這個人物的深情。包括凱特始終強調自己需要自由,而反派大boss丈夫不給自己自由,可局面發展至今的來由也沒被合理化。

凱特在電影裡並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過客,實際上因為男主對她產生了特殊情感,才導致了後來一系列事情的決定走向。所以觀眾看《信條》,對凱特的感受除了推動劇情需要的工具人以外,很難再有更多對人物的本身的認同。

女性角色在諾蘭的電影中充當工具人也不是第一次了。

《致命魔術》裡開端不久就意外身亡,引發魔術師好友反目成仇的助手茱莉亞;因發現波登的愛若即若離鬱鬱而終的莎拉;還有斯嘉麗·詹森飾演的、負責見證劇情和發任務的「npc」助手奧利維亞。

《盜夢空間》裡作為愛的虛像和男主的愧疚存在於夢境中的,男主道姆·柯布的亡妻,女主梅爾。

甚至連公認情感方面處理得很感人的《星際穿越》,片中安妮·海瑟薇飾演的女科學家布蘭德,也要在某個節點突然就說出一大段關於愛的深刻理解的臺詞,強行升華劇情。

其實看到後面就會發現,即便沒有這段臺詞,男主和他女兒的親情本身就很打動人。

雖然同為工具人,《信條》裡的凱特也顯得比諾蘭前面幾部作品中出現的女性角色要單薄不少。

儘管「母愛」的大前提可以為她解釋為何需要男主的幫助,「渴望自由」的口號可以解釋她的一切歇斯底裡和行為失控,甚至合理化她不顧世界毀滅的後果開槍殺死丈夫的做法。觀眾卻很難在她身上看到人性閃光點,以至於她的行為更像是「劇情需要」「隨著劇情發展而動」。

大家對她這個人毫無波瀾,也很難在看到她的最終結局時內心出現什麼觸動情緒。

事實上,諾蘭的「工具人」設置也並非單單在女性角色身上。

《敦刻爾克》就達到了全員工具人的地步,每個人都是戰爭大背景下渺小的存在。從撤退士兵、空軍和民眾的角度,以各自時間維度展示所處群體的驚鴻一瞥。

在這樣的場景下,工具人身份是成立的,也能更好地去服務於電影本身的大架構。

然而在《信條》裡,工具人就不太玩得轉了。除了重要女性角色凱特以外,連名字都沒有的男主行為動機也很令人疑惑——怎麼就決心要拯救凱特了?是該死的一見鍾情嗎?

在令人頭暈目眩的多條時間線交錯之中回過神來,會發現主人公的存在就只是為了奔跑在劇情之中,完成導演需要他完成的任務——一路看下來,觀眾無法與主人公達到共情,以至於並不是很care工具人的生死存亡,只關心拯救世界的任務是否完成。

如果沒有最後男二尼爾「明知自己將要犧牲,依然微笑著選擇坦然前往」的高光時刻,沒有「你的現在是我的過去,我的終點是你的起點」的破題,那這部電影最後去除炫技表面就只剩空洞骨架。一旦搞清楚時間概念和實現路線了,然後呢?

不過尼爾在電影前面大半部分,也隱藏得非常像「npc」工具人:協助主人公完成任務、幫助主人公了解逆向時間、及時救了擅自行動作大死的主人公……跟主人公一樣,尼爾在劇情需要他的時候出現,其他時候都是神隱。

因而,結局時候的高光就顯得有些姍姍來遲了。Get到的人懂自懂,腦補出尼爾是怎樣獨自在多次逆向中穿行並完成任務,被他的英雄氣質感動;而get不到的人……畢竟大部分時間人物動機性格不明,觀眾大部分關注點都在難懂的設定上。

其實,從結尾尼爾的高光時刻來看,諾蘭是有能力在一部艱深難懂的科幻電影中,塑造出好角色的。

就像諾蘭之前也說過,拍攝《盜夢空間》的時候,整個過程中萊昂納多都在時刻提醒他,不要讓宏大的劇情把角色的個人發展淹沒了。如今看來,《盜夢空間》的角色塑造是讓人信服,並且有共情的。

諾蘭的這部《信條》之所以讓觀眾缺點感慨,說到底還是在電影裡,諾蘭太過沉迷展現自己瘋魔的那套時間理論。雖然也會有「機械愛好者」跟著在一旁圍觀研究,但這終究只是一套精密複雜的結構理論,並非每一個人都能從中獲得什麼。

科幻作品之所以能讓更多人著迷,始終還是穿透冷漠理論,所觀照到的人心。

《信條》裡有句臺詞——「不要試圖去理解它,而是去感受它」,道出了諾蘭電影一直以來走的路線。儘管每次都在挑戰新的理論和內容,諾蘭其實還是希望觀眾來「看」而不是來上課。只不過,這樣的期望在理論過載、情感不足的《信條》裡註定是很難完成的。

不過,小姐姐依然很期待,諾蘭的下一次嘗試。


最後的最後,希望集美們手指頭能動起來:點擊文末的在看,或者星標加零姐,這樣小姐姐才知道自己站的是否足夠高了,是否被更多人看見我們的推送了。

相關焦點

  • 《信條》上映一周都沒爆,不能甩鍋「看不懂」
    自諾蘭的電影《信條》上映以來,《信條》後遺症出現人傳人現象,不少人的問候變成了這樣——?不誇張,從基礎知識點看就很明顯——《盜夢空間》是夢裡的時間比現實流逝快很多;《星際穿越》是引力場與時間;而《信條》呢?「熵增和熵減」,別說懂不懂,可能連聽都沒聽過。
  • 主演都看不懂的《信條》,男二殺青時:我這角色到底死了沒?
    聽完帕丁森的話我們就放心了,原來不止我們看不懂,原來演員自己都看不懂啊?!玩笑歸玩笑,總得來說《信條》還是非常不錯的,很難懂,但理解之後,不管是正逆軍隊的戰爭場面還是整個事件閉環,都看得讓人震撼舒暢。不想看吐槽《信條》的朋友,到這就可以選擇棄讀了。
  • 看不懂《信條》的都給五星,我們都被諾蘭給「騙」了
    徹底輸給了管虎《八佰》上映四天不到三億。不是電影不優秀,而是看過的觀眾普遍反映看不懂。不是一點看不懂,而是完全看不懂導演想要表達什麼。很多不合理的鏡頭,不合理的劇情,我們的思維跟不上導演。從結尾紅藍軍鏡頭中就能看到,自己是順時針,而對方是逆時針,還不能讓對方看到自己,不然自己就消失,徹底回不來。這種玩法第一次,諾蘭對物理學,很有研究。
  • 為啥男的都以為我看不懂《信條》?
    要是人家什麼都沒問,你上來就一頓畫思維導圖梳理邏輯,那確實是有點招人煩。要是對方看不懂,向你真誠發問,那再展開分析分析也不遲。仿佛這部電影成了個智商區隔的分水嶺,看了沒看懂,就是腦子不好使。看了看懂了,那就是智商過人的觀影小天才。
  • 為啥男的都以為我看不懂《信條》??
    說好的一起周末約會看個電影,怎麼搞得像要切磋高考模擬真題一樣?嗐,要我說啊,大家同樣是坐在電影院看的,其實沒必要秀出什麼觀影優越感。要是人家什麼都沒問,你上來就一頓畫思維導圖梳理邏輯,那確實是有點招人煩。要是對方看不懂,向你真誠發問,那再展開分析分析也不遲。這回《信條》上映,給各位朋友整的都怪緊張的。
  • 《信條》看不懂,《花木蘭》評分低,《八佰》或成最大贏家?
    對於普通觀眾來說,《信條》的最大問題不是評分低,而是「看不懂」。關於看不懂《信條》,各路段子的傳播程度、甚至可能已經超過了電影本身。都來看啦!看懂算我輸!」《信條》在視覺呈現上的突破感,自然不容置疑,但如果從常規類型片的角度來說,這部電影的確不夠通俗易懂。「難懂」這個因素,或許會是《信條》和票房大捷之間唯一的障礙。
  • 「一遍看不懂」的《信條》能讓影院繼續回血嗎?
    ,看過影片和沒看過影片的觀眾罕見地沒有為劇透而「吵架」,因為「想劇透也透不明白,看了劇透也看不懂」。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作品一貫以「科幻燒腦」著稱,這次,他在《信條》中提出了「時間逆轉」的概念,神秘特工以「時間」為武器,拯救危在旦夕的世界,一些觀眾評論說,「看完出來想倒著走」。因此,《信條》的信息一出,便引發影迷們的期待。
  • 《信條》口碑出爐,全網評分都高於8分,但影迷表示看不懂
    ,觀眾觀影后也是紛紛推薦觀影,不過有意思的是,網友表示沒怎麼看懂,對於熟知科幻電影的朋友都知道,要想真的領悟劇集的內涵,還需要二刷,甚至三刷,四刷。這部新片選擇和《信條》同期上映,難免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與《信條》錯開檔期上映也許票房會高一些的。
  • 「一遍看不懂」的《信條》來了!能讓影院繼續回血嗎?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6日電(任思雨)9月4日,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科幻動作電影《信條》正式上映,目前豆瓣評分8.1,這次,看過影片和沒看過影片的觀眾罕見地沒有為劇透而「吵架」,因為「想劇透也透不明白,看了劇透也看不懂」。
  • 《信條》上映首日 觀眾稱:做了功課依然看不懂
    由著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電影《信條》於今日(9月4日)登陸中國內地大銀幕,影片放映後,紅星新聞記者採訪了多名觀眾及影評人。有觀眾表示,做了功課依然看不懂。而不少影評人則為電影打了高分。9月4日上午記者截稿時,根據貓眼票房的實時數據,《信條》票房超過了3000萬元。
  • 《信條》排片率高達42%,竟不能超越《八佰》,影迷:因為看不懂
    近日,電影《信條》的上映衝擊著全國的影院市場,排片率高達42.8%的數據比前一段時間上映的《八佰》還要高出6%,儘管如此,目前的票房也僅在1億上下。因為多數人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是「看不懂」,而帶著這種疑問就有很大一部分人不大願意接受了。這或許是票房難以突破的 障礙。可儘管這樣,《信條》在豆瓣上依然獲得了8.3分的成績。
  • 《信條》排片率高達42%,竟不能超越《八佰》影迷:因為看不懂
    近日,電影《信條》的上映衝擊著全國的影院市場,排片率高達42.8%的數據比前一段時間上映的《八佰》還要高出因為多數人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是「看不懂」,而帶著這種疑問就有很大一部分人不大願意接受了。這或許是票房難以突破的 障礙。可儘管這樣,《信條》在豆瓣上依然獲得了8.3分的成績。
  • 看不懂《信條》又如何
    Nolan)執導的最新科幻動作大片《信條》自上映以來便引發「現象級」討論。近日,隨著諾蘭最新執導電影《信條》的上映,一系列相關衍生話題也登上微博熱搜榜。有網友將《信條》比作江蘇高考數學題——「無論看多少遍題目,無論是否有解析,我都做不出來」:
  • 太燒腦看不懂《信條》口碑創下諾蘭作品新低
    可能是許多觀眾看完電影《信條》後都會問的話。上周五,諾蘭新作《信條》上映,這也是繼《八佰》後內地影市的第二部重磅大片。意外的是,因為在150分鐘的片長裡塞滿了各種有關時空逆轉的物理知識和科幻設定,很多觀眾都無奈表示,看不懂,腦子不夠燒。
  • 電影《信條》看不懂?網友調侃1億票房裡有9500萬都是沒看懂
    近日由克里斯多福·諾蘭的科幻動作電影《信條》已於9月4日在中國內地正式上映,上映僅1天就達到了本周內地票房榜的第二位,可見諾蘭在中國觀眾心中的地位。一時間就成為影院最熱影片。影迷們都喜歡克里斯多福·諾蘭電影中所建構的全新世界,因此解讀他的電影裡的劇情也成為觀影之後的一種思考。那麼這部《信條》究竟有多難懂,據說連電影的主演們都看不懂劇本裡的故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 看完徹底懵了!「一遍看不懂」的《信條》刷屏:買票前必須了解這13...
    9月4日,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科幻動作電影《信條》正式上映,目前豆瓣評分8.1,這次,看過影片和沒看過影片的觀眾罕見地沒有為劇透而「吵架」,因為「想劇透也透不明白,看了劇透也看不懂」。受疫情影響,原定於3月上映的《花木蘭》同樣經歷了一波三折的定檔過程。目前,影片已放棄北美等地院線,將於9月4日上線流媒體平臺Disney+,比國內院線上映時間提前了整整一周。這一操作同時帶來了新的挑戰,除了要面對文化差異的討論,《花木蘭》可能更需要應付盜版資源對票房帶來的衝擊。
  • 比《信條》更讓人看不懂的,是克里斯多福·諾蘭
    》上映十天,即搶據五天國內上映影片社交媒體熱度榜的榜首。但出乎意料的是,其中「看不看得懂」成影片最大爭議。一方面有人認為《信條》「燒腦」「暗藏玄機」「值得二刷」;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看不懂」「故弄玄虛」「導演諾蘭跌下神壇」。
  • 看不懂《信條》,是我欣賞水平有限?
    只不過經由諾蘭加入「時間逆轉、祖父悖論、量子物理學」等高大上設定,讓《信條》的「難懂」程度,在以「燒腦」著稱的諾蘭電影裡也是罕見且奇異的。真·看不懂是對第一種「欣賞不能」的勸退。畢竟打著「高智商」標籤的《記憶碎片》《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觀眾只需集中精神,就能跟上劇情的發展。
  • 看不懂《信條》,是我欣賞水平有限?
    真·看不懂是對第一種「欣賞不能」的勸退。畢竟打著「高智商」標籤的《記憶碎片》《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觀眾只需集中精神,就能跟上劇情的發展。而《信條》映後,大部分觀眾都表示了「沒看懂」「無聊」,哄吵著「想要懂就要看第二次」。這是諾蘭的作品第一次出現現象級吐槽。
  • 上映了一周觀影人次突破200萬,《釜山行2》全球票房大爆!
    當前,全球最火的一部電影就是韓國電影《釜山行2:半島》,北美院線繼續停業,一部又一部好萊塢大片再度宣布改檔,而國內院線雖然開始復工,但還沒有重量級大片上映,票房也表現低迷,《釜山行2》脫穎而出。《釜山行2》於7月15日上映,首映日就票房大爆,觀影人次超35萬人,刷新了2020年韓國首映票房紀錄。在韓國已上映了7天,剛好滿一周的時間,觀影人次突破了200萬,已衝上韓國年度票房第3名,僅次於《南山的部長們》、《漫畫威龍之大話特務》,就目前的票房走勢來看,《釜山行2》完全有實力衝上年度票房冠軍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