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的作品中,《九品芝麻官》無疑是最秀的作品之一。電影講述了一個小人物逆襲成大官為民伸冤的故事。特別是那個威風滿滿的稱號八府巡按,一看就是個超級大官,而且可以給老百姓主持公道,平反冤案。
八府巡按是民間一個美好的想像,類似於包青天,歷史上沒有出現過。人們對這樣的官職寄託最後的希望,也是最後的安慰。民間太苦,只能將希望寄托在戲劇,就像賣火柴小姑娘劃亮的一根根火柴,燒鵝和奶奶還有那壁爐都是急需的幻想而已。
雖然歷史上沒有出現八府巡按,但還是出現過八府總督之類的,也就是一管八省,這官職看著威風八面,但對一個國家來說是災難,因為這往往意味著一個朝代的末期。
明清建政時,總督和巡撫是臨時性官職,是中央官員代表天子巡行天下,撫軍安民,非常設官職,巡視完即結束,這樣是為了方便中央統管地方。
朝代初期當然是這樣,但到了中後期,這些官職慢慢成了常設機構,並常駐地方,統管地方一切事務,到這個時候,朝代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不是說八府巡按會把朝廷搞滅亡,而是這個官職的出現意味著國家已發生不可逆的災難後果,這個後果即整個地方官僚體系徹底癱瘓,官職體系已不能再履行職責,地方官員的腐敗已腐蝕了朝廷的肌體,相當於一個人手腳都爛了,其他器官也開始腐爛,離死也不遠了。
《九品芝麻官》裡面星爺為何以八府巡按的身份出現,且手執尚方寶劍?因為除了這麼大的官,其他官員已無法解決那個刑事案件。
從縣到州府再到中央各部,他們都知道那個案子,也知道那是冤案,但幾百位官員都裝聾作啞,最後只能依靠皇帝聖裁。皇帝又能解決幾件刑事案件呢?一個刑案本應在縣裡解決,縣官給不了死者公道,再一級級上告。本應主持正義的官員在屈打成招,顛倒黑白。
地方的縣長、知府、按察、御史,中央的刑部、大理寺等等,所有部門已經喪失了解決此案的能力,一個案件尚且如此,其他事更無能為力。他們手握大權,有說話的權力和能力卻選擇閉嘴,一個刑事案件都需要中央派大員解決,可見地方已爛到什麼程度。
幾百位官員喪失了全部職責,可見朝廷已腐敗到何種地步,一個刑案都解決不了的地方,還能做什麼?除了貪汙、官官相護、賣官鬻爵,別的正事什麼都幹不了,也不想幹。
明清為統治地方設置了很多官職,省裡分設都指揮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掌各省軍、民政、司法權力,頗有現在三權分立,彼此制衡的意味,還有御史這種獨立體系。設置了這麼多應該能彼此制衡不出亂子吧,但這些最後都是徒勞。前期或許能夠彼此監督,但時間久了,成了一丘之貉,把地方搞得暗無天日。
當朝廷看到的時候,其實地方行政體系已徹底崩壞,只能做修修補補的事。比如派一個省的巡撫,開始只是巡視一個省,後面變成幾個省,甚至癌症晚期時出現八省總督,一管八省,希望以此挽救地方,這樣的方式沒有任何意義,只是在加速一個朝代的滅亡。
這些末代君王沒有好好總結歷史教訓,官員為所欲為不是因為權力不夠,恰是因為官員手裡權力太多,導致他們可以妄為,玩弄百姓和愚弄中央。
當地方開始出現亂象,也就是連一個民事案件或普通刑事案件都解決不了的時候,那麼地方政府已經開始癱瘓,建國初的政治體系全部崩壞,讓體系崩壞的不是別的,恰是官員手裡不受制約的權力。
古代皇帝沒有一個想明白這點,他們覺得既然一個地方壞了,那就派一個權力更大的官員吧,這只會讓朝廷亡得更快,權力越大越能為所欲為,本應收緊的權力在皇帝的瞎折騰下,反而出現更大的權力,更肆無忌憚。這些總督難道會比以前的縣官更好?
八省總督這種官職出現時,喪鐘已敲響,但皇帝們從不這麼認為,他們還沉迷於權力可以解決一切的幻覺裡,既然那裡壞了,我就搞一個權力更大的官員過去,這種思維只會讓自己死得更快。
當然古代皇帝畢竟沒有現代的思維,他們當然想不到,能夠限制官員權力的不是給某個官員更大的權力,而是讓民眾有權利。民眾有權利,官員們還能肆無忌憚地欺壓良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