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晉和他的兒子

2021-03-02 老知青家園

直到今天,謝晉的小兒子阿四,還不知道「死亡」是什麼。大家覺得,這次該讓他知道了。但是,不管怎麼解釋,他誠實的眼神告訴你,他還是不知道。

這情景,很像一群哲學家在討論死亡,而最後,評判者沒有讓他們及格。在人類一些最本原的問題上,最低智能和最高智能,首尾相銜。是啊,還能說話的人誰也未曾抵達過死亡,那又怎麼說得清呢?既然說不清,那就與嚴重弱智的阿四沒有太大的差別。

十幾年前,同樣弱智的阿三走了,阿四不知道這位小哥到哪裡去了,爸爸對大家說,別給阿四解釋死亡;

兩個月前,阿四的大哥謝衍走了,阿四不知道他到哪裡去了,爸爸對大家說,別給阿四解釋死亡;

現在,爸爸自己走了,阿四不知道他到哪裡去了,家裡只剩下了他和八十三歲的媽媽,阿四已經不想聽解釋。誰解釋,就是誰把小哥、大哥、爸爸弄走了。他就一定跟著走,去找。

阿三還在的時候,謝晉對我說:「你看他的眉毛,稀稀落落,是整天扒在門孔上磨的。只要我出門,他就離不開門了,分分秒秒等我回來。」

謝晉說的門孔,俗稱「貓眼」,誰都知道是大門中央張望外面的世界的一個小裝置。平日聽到敲門或電鈴,先在這裡看一眼,認出是誰,再決定開門還是不開門。但對阿三來說,這個閃著亮光的玻璃小孔,是一種永遠的等待。他不允許自己有一絲一毫的鬆懈,因為爸爸每時每刻都可能會在那裡出現,他不能漏掉第一時間。除了睡覺、吃飯,他都在那裡看。雙腳麻木了,脖子酸痛了,眼睛迷糊了,眉毛脫落了,他都沒有撤退。

爸爸在外面做什麼?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有一次,謝晉與我長談,說起在封閉的時代要在電影中加入一點人性的光亮是多麼不容易。我突然產生聯想,說:「謝導,你就是阿三!」

「什麼?」他奇怪地看著我。

我說:「你就像你家阿三,在關閉著的大門上找到一個孔,便目不轉睛地盯著,看亮光,等親情,除了睡覺、吃飯,你都沒有放過。」

我又說:「你的門孔,也成了全國觀眾的門孔。不管什麼時節,一個玻璃亮眼,大家從那裡看到了很多風景,很多人性。你的優點也與阿三一樣,那就是無休無止地堅持。」

謝晉在六十歲的時候對我說:「現在,我總算和全國人民一起成熟了!」那時,文革結束不久。

「成熟」了的他,拍了《牧馬人》《天雲山傳奇》《芙蓉鎮》《清涼寺的鐘聲》《高山下的花環》《最後的貴族》《鴉片戰爭》……

文革以後的他,不再是在時代話語的縫隙中捕捉人性,而是反過來,以人性的標準來拷問時代了。

謝晉那些最重要的作品,上映前都麻煩重重。如果說,文革前的審查總是指責他「宣揚資產階級人性論」,那麼文革後的審查者主要是指責他「揭露社會的黑暗過多」。

有趣的是,有的審查者和評論者一旦投身創作,立場就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我認識兩位職業的審查者和評論者,年老退休後常常被一些電視劇聘為顧問,參與構思。作品拍出來後,交給他們當年退休時物色的徒弟們審查,他們才發現,這些徒弟太不像話了。他們憤怒地說:「文化領域那麼多誹謗、偽造、低劣都不審查,卻總是盯著一些好作品不依不饒!」後來他們捫心自問,才明白自己大半輩子也在這麼做。

他們不知道,年邁謝晉眼睛深處的一半憂鬱,與他們有關。

能成為謝晉的朋友,非常愉快。我從旁觀察,發覺謝晉交友,有兩個原則。一是拒絕小人,二是不求實用。這就使他身邊的熱鬧中有一種少有的乾淨。

有時,好人也會利用小人,但謝晉不利用。他對小人的辦法,不是爭吵,不是驅逐,而是在最早的時間冷落。他的冷落,是炬滅煙消,完全不予互動。聽對方說了幾句話,他就明白是什麼人了,便突然變成了一座石山,邪不可侵。轉身,眼角掃到一個朋友,石山又變成了一尊活佛。

一些早己不會被他選為演員和編劇的老朋友,永遠是他的座上賓。他們誰也不會因為自己已經幫不上他的忙,感到不安。西哲有言:「友情的敗壞,是從利用開始的。」謝晉的友情,從不敗壞。

他一點兒也不勢利。再高的官,在他眼中只是他的觀眾,與天下千萬觀眾沒有區別。但因為他們是官,他會特別嚴厲一點。我多次看到,他與官員講話的聲調,遠遠高於他平日講話,主要是在批評。他還會把自己對於某個文化高官的批評到處講,反覆講,希望能傳到那個高官的耳朵裡,一點兒不擔心自己會不會遇到麻煩。有時,他也會發現,對那個高官的批評搞錯了,於是又到處大聲講:「那其實是個好人,我過去搞錯了!」

我一直有一個錯誤的想法,覺得拍電影是一個力氣活,謝晉已經年邁,不必站在第一線上了。我提議他在拍完《芙蓉鎮》後就可以收山,然後以自己的信譽、影響和經驗,辦一個電影公司,再建一個影視學院。簡單說來,讓他從一個電影導演變成一個「電影導師」。

我過了很久才知道,他對我們的這種想法,深感痛苦。他想拍電影,他想自己天天拿著話筒指揮現場,然後貓著腰在攝影機後面調度一切。他早已不在乎名利,也不想證明自己依然還保持著藝術創造能力。……他要重拍《桃花扇》,他要籌拍美國華工修建西部鐵路的血淚史,他要拍《拉貝日記》,他要拍《大人家》,他更想拍前輩領袖的女兒們的生死恩仇、悲歡離合……

他在中國創建了一個獨立而龐大的藝術世界,但回到家,卻是一個常人無法想像的天地。

他與夫人徐大雯女士生了四個小孩,腦子正常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謝衍。謝衍的兩個弟弟就是前面所說的老三和老四,都嚴重弱智,而姐姐的情況也不好。

這四個孩子,出生在一九四六年至一九五六年這十年間。當時的社會,還很難找到輔導弱智兒童的專業學校,一切麻煩都堆在一門之內。家境極不寬裕,工作極其繁忙,這個門內天天在發生什麼?只有天知道。

我們如果把這樣一個家庭背景與謝晉的那麼多電影聯繫在一起,真會產生一種匪夷所思的感覺。每天傍晚,他那高大而疲憊的身影一步步走回家門的圖像,不能不讓人一次次落淚。落淚,不是出於一種同情,而是為了一種偉大。

一個錯亂的精神漩渦,能夠伸發出偉大的精神力量嗎?謝晉作出了回答,而全國的電影觀眾都在點頭。我覺得,這種情景,在整個人類藝術史上都難於重見。

謝晉親手把錯亂的精神漩渦,築成了人道主義的聖殿。我曾多次在他家裡吃飯,他做得一手好菜,常常圍著白圍單、手握著鍋鏟招呼客人。客人可能是好萊塢明星、法國大導演、日本製作人,但最後謝晉總會搓搓手,通過翻譯介紹自己兩個兒子的特殊情況,然後隆重請出。這種毫不掩飾的坦蕩,曾讓我百脈俱開。在客人面前,弱智兒子的每一個笑容和動作,在謝晉看來就是人類最本原的可愛造型,因此滿眼是欣賞的光彩。他把這種光彩,帶給了整個門庭,也帶給了所有的客人。

他有時也會帶著兒子出行。我聽謝晉電影公司總經理張惠芳女士說,那次去浙江衢州,坐了一輛麵包車,路上要好幾個小時,阿四同行。坐在前排的謝晉過一會兒就要回過頭來問:「阿四累不累?」「阿四好嗎?」「阿四要不要睡一會兒?」……每次回頭,那神情,能把雪山消融。

他萬萬沒有想到,他家後代唯一的正常人,那個從國外留學回來的典雅君子,他的大兒子謝衍,竟先他而去。


謝晉和兒子謝衍

謝衍太知道父母親的生活重壓,一直瞞著自己的病情,不讓老人家知道。他把一切事情都料理得一清二楚,然後穿上一套乾淨的衣服,去了醫院,再也沒有出來。

他懇求周圍的人,千萬不要讓爸爸、媽媽到醫院來。他說,爸爸太出名,一來就會引動媒體,而自己現在的形象又會使爸爸、媽媽傷心。他一直念叨著:「不要來,千萬不要來,不要讓他們來……」

直到他去世前一星期,周圍的人說,現在一定要讓你爸爸、媽媽來了。這次,他沒有說話。

謝晉一直以為兒子是一般的病住院,完全不知道事情已經那麼嚴重。眼前病床上,他唯一可以對話的兒子,已經不成樣子。

他像一尊突然被風乾了的雕像,站在病床前,很久,很久。

謝衍吃力地對他說:「爸爸,我給您添麻煩了!」

他顫聲地說:「我們治療,孩子,不要緊,我們治療……」

從這天起,他天天都陪著夫人去醫院。

獨身的謝衍已經五十九歲,現在卻每天在老人趕到前不斷問:「爸爸怎麼還不來?媽媽怎麼還不來?爸爸怎麼還不來?」

那天,他實在太痛了,要求打嗎啡,但醫生有猶豫,幸好有慈濟功德會的志工來唱佛曲,他平靜了。

謝晉和夫人陪在兒子身邊,那夜幾乎陪了通宵。工作人員怕這兩位八十多歲的老人撐不住,力勸他們暫時回家休息。但是,兩位老人的車還沒有到家,謝衍就去世了。

謝衍是2008年9月23日下葬的。不久,家鄉上虞的母校春暉中學打來電話,說有一個紀念活動要讓他出席,有車來接。他一生,每遇危難總會想念家鄉。今天,故鄉又有召喚,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春暉中學的紀念活動第二天才開,這天晚上謝晉在旅館吃了點冷餐,倒頭便睡。這是真正的老家,他出走已久,今天只剩下他一個人回來。他是朝左側睡的,再也沒有醒來。這天是2008年10月18日,離他85歲生日,還有一個月零三天。

此刻,謝晉上海的家,只剩下了阿四。他的夫人因心臟問題,住進了醫院。

阿四不像阿三那樣成天在門孔裡觀看。他幾十年如一日的任務是為爸爸拿包、拿鞋。每天早晨爸爸出門了,他把包遞給爸爸,並把爸爸換下的拖鞋放好。晚上爸爸回來,他接過包,再遞上拖鞋。

好幾天,爸爸的包和鞋都在,人到哪裡去了?他有點奇怪,卻在耐心等待。突然來了很多人,在家裡擺了一排排白色的花。

白色的花越來越多,家裡放滿了。他從門孔裡往外一看,還有人送來。阿四穿行在白花間,突然發現,白花把爸爸的拖鞋遮住了。他彎下腰去,拿出爸爸的拖鞋,小心放在門邊。

這個白花的世界,今天就是他一個人,還有一雙鞋。

文章來源:學語文

相關焦點

  • 他有兩個智障兒子,導演謝晉聚光燈前後的巨大反差
    ,但命運弄人,事業上成功的謝晉,最小的兩個兒子,小名「阿 三」和「阿四」,卻有智力低下的毛病。謝晉:弱 智不是傻子,他們也有感情,他知道我愛他,他不說,但他用行動表示他也愛我兒子每天早上在謝晉要出門的時候幫他拿包,並把拖鞋拿起來放好,晚上回家後,再給謝晉遞過拖鞋,把包放好,別看這兩件這麼簡單的事,但要十年如一日的堅持那也是相當不容易,所以謝晉才說他們會用行動來表達愛。
  • 謝晉和他認識的一個小尼姑
    《最後的貴族》中曖昧這一口,謝晉烹製得還是不太精到,他愛憎分明的慣性讓他面對人性的幽微時多少有些無所適從。實際上,華語導演裡追求曖昧的導演不多,做得好的就更少了。早期的馬徐維邦和費穆都是拍曖昧的好手,都能通過影像傳遞出國人的潛意識流瀉,著力勾描出內心世界的搖曳多姿。
  • 著名導演謝晉的悲情人生:三個兒子,一個肺癌,兩個智障
    謝晉與夫人一共生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但不幸的是最小的兩個兒子都是智障,生活不能自理。老三和老四這兩個孩子不僅智力低下,而且體弱多病,謝晉導演和夫人幾十年辛苦操勞,盡心盡力照顧這兩個孩子,但老三還是在38歲那年過世了。
  • 電影大師謝晉:兒子們是「討債鬼」,兩度白髮人送黑髮人
    這部電影斬獲了第一屆中國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4項大獎,謝晉也隨之一炮而紅。1984年,謝晉執導的《高山下的花環》獲得了第五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最佳剪輯獎,第八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等十餘個獎項。1986的《芙蓉鎮》大家想必都聽說過,這部影片捧紅了劉曉慶和姜文。還直接走出國內,在國際很多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 「電影大師」謝晉,堅持夢想的路上,是父母和孩子的悲哀
    可是在他成功的背後,卻是他父母和妻兒無數心酸的付出。有些事,一旦錯過就再也無法彌補,尤其是少年時早早離世的父母雙親。同時失去雙親,對於人到中年的謝晉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他也想過不苟活於人世,可是他活著並不是為了自己,還有妻兒子女要照顧,怎麼能輕易逃避責任呢?
  • 妻子眼中的謝晉導演
    直到今天,謝晉的小兒子阿四,還不知道「死亡」是什麼。大家覺得,這次該讓他知道了。但是,不管怎麼解釋,他誠實的眼神告訴你,他還是不知道。這情景,很像一群哲學家在討論死亡,而最後,評判者沒有讓他們及格。在人類一些最本原的問題上,最低智能和最高智能,首尾相銜。是啊,還能說話的人誰也未曾抵達過死亡,那又怎麼說得清呢?既然說不清,那就與嚴重弱智的阿四沒有太大的差別。
  • 導演謝晉:中年痛失雙親,晚年哀送兩子,生活可以消滅他,卻無法打敗他
    謝晉、徐大雯(中)和兒子然而,這位在中國電影界如此叱吒風雲的人物,命運卻偏偏「捉弄」了他。謝導的一生輝煌而苦難,榮耀而哀傷。與事業上的輝煌成就相比,命運卻給他更多的不公和磨難。餘秋雨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門孔》,講述了謝晉的胸襟,柔情和慈愛。謝導的二兒子阿三雖然有點傻,卻很性情。
  • 屋簷薦賞 | 父愛如山,催淚之作《門孔》——聽餘秋雨講導演謝晉與兒子阿四的故事
    直到今天,謝晉的小兒子阿四,還不知道「死亡」是什麼。 大家覺得,這次該讓他知道了。但是,不管怎麼解釋,他誠實的眼神告訴你,他還是不知道。   謝晉親手把錯亂的精神漩渦,築成了人道主義的聖殿。我曾多次在他家裡吃飯,他做得一手好菜,常常圍著白圍單、手握著鍋鏟招呼客人。客人可能是好萊塢明星、法國大導演、日本製作人,但最後謝晉總會搓搓手,通過翻譯介紹自己兩個兒子的特殊情況,然後隆重請出。這種毫不掩飾的坦蕩,曾讓我百脈俱開。在客人面前,弱智兒子的每一個笑容和動作,在謝晉看來就是人類最本原的可愛造型,因此滿眼是欣賞的光彩。
  • 林青霞和謝晉的遺憾,因為一個安檢員,錯失歷史性的合作
    這部短篇小說反映的是流落異國的炎黃子孫靈魂失落的悲劇現實,作者白先勇是國民黨將軍白崇禧的兒子,在命運上和李彤有相似之處,因此李彤也算是白先勇的內心映射。,謝晉認為自己應該改變創作思路,他著手尋找能夠反映人性和生命個體命運的文學作品,在這個過程中他看中了白先勇的《謫仙傳》。
  • 影視巨匠謝晉導演:他有4個孩子3個智力低下,人到晚年哀送兩子
    ,他的父親是國民政府交通部的總會計師,所以他一直希望兒子可以出國留學,成為一代知識分子。,因為他的母親十分喜歡看電影,在全家搬到上海的時候他就和媽媽把當時所有的電影都看了個遍。,他一邊和阿四推石磨一邊做豆漿,增加親子互動。
  • 姜文:「毫無疑問,謝晉導演是座豐碑!」
    姜文:我們出自同一所學校,有著相同的老師,共同的校風和先師的要求,造就在創作時同樣的一絲不苟。關鍵的一點是:電影不是謝晉導演的工作,那是他的生命。這是他與眾不同的地方,世界上只有少數人是這樣的藝術家。不同於大部分善於經營自己的達人們,謝晉導演只生活在電影裡,所以他是放著光輝的。毫無疑問,謝晉導演是座豐碑!
  • 謝晉的苦樂人生:長子終身未婚肝癌去世,次子幼子智力障礙
    04:謝晉和他的孩子們兩人的婚姻非常幸福,但是隨之而來的事情是他們無論如何也預料不到的。大兒子謝衍是最像謝晉的兒子,但是誰也沒想到,謝衍的一生會那麼孤獨。謝衍走了之後,謝晉總是進到兒子的臥室默默的整理衣服,一件一件拿出來整理好,再默默的放回去。謝晉的房子已經住了幾十年了,他個性灑脫,一直沒有裝修,裡面已經非常破舊了。謝衍後來強行給他裝修的時候,他嘴裡說著浪費,但和別人說起這事的時候還是掩飾不住的歡喜。
  • 《芙蓉鎮》「封神」,一聲「老許」火了《牧馬人》,謝晉德藝雙馨
    作為第三代導演代表人物,謝晉為中國電影邁出了最重要的時代跨越性的一步。從小對戲曲感興趣的謝晉,最後轉向電影,一點也不奇怪。他不斷在電影中追尋新的變革。清華教授尹鴻是這樣評價謝晉導演的:「謝老始終保持著與時代同步」沒錯,謝晉導演的電影放在如今,也讓人回味無窮。謝晉的一生是幸運的,卻又是不幸的。
  • 2008年謝晉葬禮,範冰冰情緒失控,劉曉慶:不收錢我全撒大廳
    這是鬼才導演謝晉去世的時候,娛樂圈的人對他的評價。謝晉一生給影視界創造了無數經典。但是他卻在2008年10月18日永遠的離開了人世。兩年之後,謝晉輟學到中國青年劇社擔任劇務和演員工作。就這樣開始他摯愛一生的電影事業。
  • 謝晉的苦樂人生:長子終身未婚肝癌去世,次子幼子智力障礙
    04:謝晉和他的孩子們兩人的婚姻非常幸福,但是隨之而來的事情是他們無論如何也預料不到的。大兒子謝衍是最像謝晉的兒子,但是誰也沒想到,謝衍的一生會那麼孤獨。謝衍走了之後,謝晉總是進到兒子的臥室默默的整理衣服,一件一件拿出來整理好,再默默的放回去。謝晉的房子已經住了幾十年了,他個性灑脫,一直沒有裝修,裡面已經非常破舊了。謝衍後來強行給他裝修的時候,他嘴裡說著浪費,但和別人說起這事的時候還是掩飾不住的歡喜。
  • 痛失愛子的幾大明星:他為兒子退出娛樂圈,他選擇追隨兒子而去
    接下來一起和小編來看一下是哪幾位大明星吧。吳尊在很多人心裡是那個對家人及其負責的好男人,在結婚後吳尊說他身邊太多的朋友想要小朋友了,他和太太能一次就中,實在是老天爺對他們兩個的眷顧。現在的吳尊有一兒一女想必很多人都很羨慕吧,但是在Max之前,吳尊還有過一個孩子,只是在兩三個月的時候不幸流失了。吳尊因此也很自責,當時太太流產他也不再身邊,也不能照顧她。
  • 謝晉這位中國導演金字塔尖的男人,37年前,他就打造出了中國偶像
    旅居美國的老華僑許景由在女秘書的陪同下,回國尋找離別三十年的兒子許靈均,三十年前,在新中國成立前夕,他由於無法再忍受和妻子無愛的婚姻,隻身一人前往美國,丟下尚且年幼的兒子與媽媽相依為命。因此他此次回來準備把許靈均帶回美國,用餘生來補償兒子所經歷的苦難。
  • 謝晉在學院的日子
    ——這就是我和謝導的第一面,那麼突然似乎又那麼自然,他爽朗的笑聲、極具親和力的語氣一下子把我心中原有的膽怯完全消除,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就是那天,我初識謝導;就是那天,上師大與謝導正式籤定合約,謝導創辦的上海謝晉—恆通明星學校正式加盟上海師範大學,成為上海師範大學謝晉影視藝術學院(公辦)。--我永遠記得,那天是2000年3月30日。
  • 謝晉葬禮上,劉曉慶背著「一麻袋現金」到場,揚言:不收我就撒了
    她曾經在著名導演謝晉的葬禮上,背著「一麻袋現金」,揚言:不收我就撒了,當時她的行為和語言驚動了整個娛樂圈。,兩個兒子很小的時候就被查出智障,另一個兒子患有嚴重的哮喘,年紀輕輕就和80多歲老人的肺部一樣。
  • 2008年謝晉的葬禮上,劉曉慶怒吼範冰冰失控趙薇大哭,到底為何?
    這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但是還有一位可能如今提起大家不太認識,那便是謝晉。他是和劉曉慶、姜文、潘虹、陳衝他們是一個年代的。當然也是他捧紅了這批人範冰冰和趙薇也是接受過他很多幫助,也算是關係非常的好。謝晉的家裡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四個孩子要養育這本來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謝晉作為導演掙得也不少。但是偏偏還有兩個兒子一生下來就被查出患有智障。當然這個不僅是費錢的關係,而是也要花更多的時間去看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