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慣了明亮的手機交互界面之後,暗黑模式的流行就像是結束繁忙的工作去郊遊一樣,處處都充滿了新鮮感。但是在新鮮之餘,暗黑模式是否真的能夠減少屏幕發光對眼睛的刺激,延長電池續航時間?就這個問題,有不少人誤解了蘋果和Google推出深色模式、暗黑模式的初衷,甚至以訛傳訛地將它的功能誇大到可以改善睡眠質量。
尋找光明的眼睛
實際上,深色的交互界面曾經在計算機上使用了很久。早期的計算顯示設備是陰極射線管(CRT),僅支持單色的顯示,使用的也是DOS界面,在圖形界面流行之前,黑底綠字或者黑底白字一直是計算機交互的方式。後來,蘋果在1984年推出的Mac帶來了全新圖形界面,轉而使用了白色底作為圖形交互界面的底色,而黑色底界面繼續被一些專業軟體所採用,比如編程和股票交易軟體。對於軟體開發人員和股民來說,鮮豔色彩的文字、數字在暗色底界面上特別顯眼,能夠快速、清晰地得到辨認。黑暗模式僅對這些特定的人群有一定益處,但對大多數人的眼睛來說是徒增負擔。
人眼並非為暗光環境而設計,根據丹妮米勒(Dannemiller)和史蒂芬斯(Stephens)於1988年發表的研究論文表明,三個月大的嬰兒在同時看到亮底與暗底的背景色時,首先會被前者所吸引。同時,有很多的實驗反覆證明,在可讀性方面白色背景上的黑色文本是最好的選擇。因為白色可以反射光譜中每一個波,瞳孔不必刻意張開便能接受到足夠的光,所以我們能夠輕鬆看清楚。
黑色背景恰恰相反,因為光線不足,瞳孔不得不擴張開才能看清楚屏幕上的文本。特別是患有近視或散光的人在觀看黑底背景上的文字時,因為角膜形狀不規則,光源邊界上會出現光暈,所以會感覺發光的白色文本滲透進了黑色背景裡,產生模糊朦朧的感覺,這會使閱讀更加困難,加大眼睛的負擔。這可能是為什麼人們在啟用「黑暗模式」時會在應用程式上花費更長時間的關鍵因素之一因為它降低了可讀性,使閱讀變得更加費力。
▲相比白底黑字,黑底白字會降低可讀性,使閱讀更費力。
當然,觀看屏幕的用眼程度會隨環境光線強弱而改變。在光線昏暗的環境中,主要光源是屏幕,明亮的顯示器會使得眼睛更容易疲勞。倫敦大學教授阿尼莎·辛格(Aneesha Singh)表示:「在一個黑暗的房間裡,黑暗模式可能會被認為不那麼刺眼,並誘使人們花更多時間使用這款應用。」這時候切換成暗黑模式或許會讓閱讀變得舒適一些,但效果依然不如調低屏幕亮度、提高屏幕顯示對比度明顯。
▲和純黑背景相比,在灰色背景上閱讀會更舒適一些。
省電要看屏幕材質
深色界面在計算機上從有變無,卻在手機上重新流行,如果不是為了護眼,那它的出發點是什麼?在蘋果看來,深色模式是「一種戲劇性的新外觀」,可以幫助用戶專注於工作,營造一種無幹擾的環境;Google的說法相對務實許多,它們在 Android 開發者網站的黑暗主題開發指導中寫道深色主題具備的三大優勢:大幅減少電量的消耗,為視力不佳的用戶與對強光敏感的用戶提供更好的可視性並讓任何人都能在暗光環境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可見,被排在第一位的省電才是暗黑模式出現在手機上的主要原因,然而這還取決於你手機的屏幕類型。
▲暗黑模式不應是簡單粗暴地採用黑色背景或反色設計,應該遵循易讀性、舒適性和一致性的三大原則。
對於自發光的OLED屏幕而言,屏幕能夠獨立控制單個像素是否發光,也就是說畫面越黑,採用OLED屏幕的手機就越省電。但黑暗模式對於較老的LCD屏幕沒有任何優勢,因為它們是背光的,這意味著即使在屏幕背景顯示黑色時,相應像素也是被點亮的。
那黑暗模式究竟能省多少電?國外科技媒體PhoneBuff 為驗證這點專門做了一項測試,他們用了兩臺完全相同的iPhone XS Max作為測試機,分別調成暗黑模式和正常模式,兩臺手機的顯示亮度均為200nit。
▲暗黑模式下可以通過不同層級的黑色和陰影提現層次感
測試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簡訊對話、刷推、觀看視頻和地圖導航,在不同測試場景下手機的屏幕會設置到與場景相匹配的亮度,每段測試持續兩小時。為了保證兩臺手機操作的一致性,他們全程用了機械臂來做測試。測試結果顯示正常模式下的iPhone已經沒電自動關機了,而開啟了暗黑模式的iPhone還剩30%的電量。所以深色模式下的iPhone XS Max的確會更省電,這個特性也適用於所有OLED屏幕手機。
▲OLED屏幕擁有自發光特性,在黑色背景下部分像素無需點亮,能夠更加省電。
護眼基於使用習慣
一項研究指出,計算機視覺症候群在電腦用戶中的發病率可能高達50%甚至更多。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於看屏幕時眨眼比平時更少造成的。當我們盯著手機或電腦時,標準的每分鐘15次眨眼可能會降到3.6次,這可能會導致眼睛乾澀、頭痛或視力模糊。如果你真的擔心眼睛健康,準備滴眼液,下意識地多眨眨眼睛比使用暗黑模式的效果更好一些。但最好的解決辦法仍是把眼睛離開屏幕。限制看屏幕的時間是眼科醫生的首要建議,你也可以利用20-20-20規則:每隔20分鐘,看20英尺(6米)外的東西20秒鐘。
和正確的用眼習慣相反,暗黑模式可能會誘導用戶更長久地使用手機。帕紹大學的蘇珊·邁爾是一名專注研究人機互動的研究人員,在她的一項「網絡文本設計與認知相關的影響研究」中,參與者閱讀屏幕上的正極性(白色背景上的黑色文本)或負極性(黑色背景上的白色文本)的文本,並執行基本的校對任務,例如查找拼寫或語法錯誤。
研究人員還測量了每種模式下參與者的閱讀速度。結果是所有參與者在正極性條件下的表現都會更好,他們檢查出更多的錯誤以及閱讀的速度更快。原因在於,當人眼看著黑色背景時,瞳孔放大會讓人更難集中注意力,降低了可讀性,使閱讀變得更加費力。也就是說,當你分別使用普通模式和暗黑模式的手機閱讀同一篇文章時,後者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
寫在最後:暗黑模式不應只有黑
儘管暗黑模式的護眼效果沒有科學依據,但它在部分手機上的省電效果比較明顯,也給了用戶新鮮的選擇,自然有存在的必要。但是在目前看來,不少開發者只是在蘋果和Google的要求下,簡單粗暴地採用黑色背景或反色設計應用程式的界面,給用戶長時間使用手機加重了負擔。
Google在Material Design的設計指導中為開發者設計UI提出了幾點建議:不要使用100%黑色;使用不同層級的黑色和陰影來體現層次感;少量使用顏色避免花裡胡哨;確保有足夠的對比度。這些建議與科學護眼密切相關,相對於純黑色而言,不同層級的深色和陰影能夠有效放鬆眼部肌肉,集中注意力,足夠的對比度能夠讓眼睛更加舒適,快速地看清顯示內容。根據這幾點建議,我們也可以分辨應用程式的暗黑模式的好壞,選擇性地開啟或關閉它們,更好地呵護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