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海軍成立後,登陸艦部隊長期使用解放戰爭繳獲國民黨的美制LST型坦克登陸艦。這種登陸艦是二戰盟軍的標準大型坦克登陸艦,共建造了1051艘,戰後作為剩餘物資被多國採用,當時國民黨海軍、輪船招商局、民生公司等陸續接收或者購買了30餘艘LST,其中17艘後來成為人民海軍的裝備。
20世紀60至70年代,隨著解放軍合成化和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坦克裝甲車輛日益增多。為了滿足運送坦克裝甲車輛登陸作戰的需要,中國海軍於1975年提出研製大型坦克登陸艦的設計要求。鑑於我國從未研製、建造過大型坦克登陸艦,經驗和技術儲備都比較缺乏,能參考的只有老舊的美制LST大型坦克登陸艦。為了攻克大型坦克登陸艦的高航速關鍵技術,經過多年多方位、多學科的反覆研究,成功地攻克多個技術難題。
1978年,072型登陸艦首艦建成。1978年3月,首艦試航時,航速達到了設計任務書的要求。072型登陸艦首門、尾門、吊橋均為液壓式,操縱簡便、開啟迅速。尾門如一塊跳板,放下後,水陸坦克可泛水通過尾門整車上艦,進入遮蔽式坦克艙,然後再通過首跳板整車上陸。
072型登陸艦是我國建造大型坦克登陸艦的最早嘗試,也是我國第一艘具有遠洋意義的兩棲登陸艦,其主要任務是在渡海登陸作戰中運送登陸部隊及其裝備,在灘頭直接登陸;輔助任務是擔任物資運輸任務。1985年,072型艦的首制艦獲中國國家技術進步一等獎。
該型登陸艦的排水量約3100噸,滿載4170噸。艦總長近120米,寬約,15米,型深約9米,吃水小於3米。動力裝置為2臺12E390V型柴油機,功率5294千瓦。平時乘員數約130人。該艦大艙面積超過700平方米,能夠裝載一個坦克連,約11輛坦克,另外還有2艘人員車輛登陸艇,裝載量450噸。用作運輸任務時,裝載物資可達2000噸。072型外觀上最顯著的特徵就是武器眾多,共布置了4門雙聯57毫米艦炮,4門雙聯裝25毫米艦炮。
由於考慮到解放臺灣要渡海作戰,對該艦航速要求必須達到20節(一節=1.852公裡),以保證一天往返臺灣海峽。當時為了達到航速指標,該艦在艦體線性設計上下了很大功夫,該艦首部線型瘦削,採用國內首創的摺疊式長吊橋和導管螺旋槳,這在當時世界各國也屬於先進水平。當時日本三浦級登陸艦,標準排水量2000噸,能夠裝載10輛主戰坦克和200名步兵,航速不過14節。蘇聯的鱷魚級、法國的特爾伊耶級,英國的蘭西洛爵士級、美國的新港級等幾型登陸艦,速度能夠與072型相比的,僅有新港級,而且是通過首部使用吊橋實現的。
072建造周期很長,裝備的數量還是很大的。據查詢,該型艦有072、072Ⅱ、072Ⅲ、072III、072A、072B等改進型號,每型改進都有進步,早期的072雖具備先進的登陸功能,但僅僅具備運送坦克、部隊登陸的作用。
後期改進型則擁有了直升機甲板,具備了使用直升機運送部隊登陸、使用搭載的小型氣墊登陸艇開展登陸的功能,這在上世紀90年代不能說不引人注目。
目前072B是最新型號,是為了替換逐步退役的072型早期型號。該型艦由武昌造船廠、白馬造船廠共同建造,部分艦載設備進行了更新升級。艦首的76F雙聯37毫米艦炮被H/PJ-17型單管30毫米艦炮替換。新建072B型滿載排水量5008噸,比原072A型略大。艦橋由開放式變為封閉式,具有較好的隱身性,同時直通甲板的設計更方便兩棲裝備的投放,艦尾設有直升機起降平臺。(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