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逆鱗
《乘風破浪的姐姐》開播後,相信很多讀者也跟我一樣,眼光不由得被這群30+的成熟女人牢牢吸引住。
第一期是個人才藝比拼,沒有彩排,姐姐們的表現也是未知的。
萬茜選擇吉他彈唱《敬你》,難度就連原唱許飛都覺得不敢輕易挑戰。
加上萬茜是第一次彈,技藝生疏導致忘掉了和弦。
音樂截然而止之時,萬茜卻巧笑著請求:我可以重來嗎?
節目組答應了她的請求。
很多姐姐也紛紛支持,為她加油,也有姐姐覺得不公平,早知道自己也要求重來。
但是,沒有第二次了。
表演結束後,萬茜也虛心接受老師的批評,舞臺就是舞臺,沒有重來一遍的說法。
當然,這樣的特例的確是不公平的。
而評委在評分時也儘量考慮到了公平原則,她的評分並不高。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正是由於萬茜敢於提出訴求,才爭取到重來一遍的機會。
這種敢於表達自己需求的做法,在我們的生活中很重要。
一個人只有會表達,敢於提出訴求,才能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機會,儘管我們不知道結局是好是壞,但爭取過才不後悔。
第二期團演的隨堂測評,各個團在分配歌曲演唱部分,都遇到了一些問題。
藍盈瑩和鄭希怡都喜歡同一段歌曲,兩人都很強烈地想要,最終通過剪刀石頭布的方式,公平地定奪。
藍盈瑩輸了以後,也大方地恭喜對方。
就像鄭希怡說的:我覺得這樣挺好的,也不傷感情,你喜歡什麼就該說什麼。
同樣的,沈夢辰和金晨也看上了同一段,她們的方式就是通過各自的演唱,來爭取隊友的投票,票多者勝。
這樣也很公平。
有句話這樣說:表達需求,既能增進與他人的聯結,又能增強自尊。
只有懂得表達自己,你的需求,才有可能被滿足。
當然,表達是一種主觀的感受。
伊能靜一直是一個很愛表達的人。
在和兩個唱功稍弱的姐姐做組合時,她充當一個老師的角色,一點點教其他兩個隊員。
伊能靜直言不諱:在帶她們的過程中,我找到了我在這裡的價值。
能幫到別人,對於她來說是一種價值的體現,她也不吝嗇表達。
團演時伊能靜唱哭多名姐姐,卻被評委老師說太情感表達太用力,她大聲說出自己覺得很委屈,甚至控制不住情緒哭出聲來。
「老師說我不投入,我覺得很委屈;然後說我太突出自我,我也覺得很委屈。我很疼兩個妹妹,花了很多時間跟她們說怎麼唱。」
當然,這個哭訴委屈的操作對她的表演並沒有什麼幫助,但能讓大家更理解她。
人生在世,不可能不在乎別人的看法,而表達自己,是改變別人看法最直截了當的做法。
贏得理解當然很好,若不被理解,表達的過程也是釋放情緒的過程。
不管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伊能靜都是這樣做的。
參加《婆婆與媽媽》錄製時,伊能靜做飯後一直在強調自己的辛苦,但卻得不到丈夫和婆婆的肯定。
丈夫說你也沒有天天做,婆婆覺得保姆做的魚很好吃,兩人都忽略伊能靜的不容易。
這時候,伊能靜就直接生氣了,並攤開說:我就是想要你們誇一下我。
有人會說,伊能靜太能作了,這麼點小事就發脾氣,還那麼臉皮厚求誇讚。
但情感的交流就是需要誇讚的啊,誰不喜歡得到愛的人的肯定,誰不希望親近的人認可自己的努力?
懂得表達自己的情感,會讓人際相處變得更容易些。
你的情感需求,你的開心,你的不滿,真實地表達出來,能讓對方和自己都更輕鬆些,也利於以後的改進。
很贊同傅首爾曾說過的一句話:
只有那些不隱藏自己的感情,並敢於表達出來的人,才會最終擁有愛情。
不管是愛情,亦或者親情、友情,只有表達出來,你才會得到回應有所收穫,真正能很好地掌控情感的發展。
會表達情感的人會收穫更多喜悅,就像會哭的孩子有糖吃。
人各不同,有人擅長表達,就會有人選擇逃避表達。
丁當的表現,就是逃避表達的例子。
七人團演,從開始練習歌曲,到最後演出結束,丁當的情緒都處於低落的狀態,表達自己的表現也從有到無。
被推選為隊長,丁當嘗試過表達。
但是別人的聲音比她大,加上丁當擔心說出自己的想法會得罪人,所以就一直沉默著。
分詞過程一直不順利,練歌也不順利。
丁當作為聲樂比較專業的人,卻一直壓著自己的想法。
有一幕讓人印象很深刻,5名隊員站在前面配合老師練歌,丁當和許飛在後面坐著說話。
在練習演唱時,丁當被指定飈高音,她其實心裡是不太舒服的,但她也沒有表達出來,應該怎麼排才能發揮更好的效果。
在表演前10分鐘,丁當說出自己的擔憂,在被問到調整建議的時候,她也只說來不及了。
隨堂測評輸掉後,7個人在商量改進的辦法。
大家都在鼓勵和建議丁當給出更多專業的意見,帶領大家一起做好這次團演。當然,言語中會有一點怪丁當隊長沒做好的意思。
站在丁當的角度,她其實也很委屈。
這一組的小姐姐都很有個性,正因為這樣,丁當更應該堅定地表達自己,用專業去徵服其他人,去把這個團體擰成一股繩。
不管做什麼事情,當你用專業的態度認真去面對時,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包括丁當所擔心的得罪人的問題。
《皮囊》中有句話這樣說:
我總在拼命感知,人們希望聽到什麼?如何表達到位?說不出的恐懼,恐懼自己成為別人不喜歡的人。
其實,不需要的。
表達自己就是克服恐懼最好的辦法。
逃避表達,逃避面對,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擔憂和心理負擔,可能還會帶來更多的誤會,最後只能委屈自己。
無論對人對事,會表達自己的人,永遠都會過得比較舒心,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表達。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舒婷的話:你表達了自己,你才擁有了生命。
共勉。
—END—
圖片 / 《乘風破浪的姐姐》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