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引渡阿桑奇遭拒,這個男人憑什麼讓美軍聞風喪膽?

2021-01-09 澎湃新聞

原創 紙螞蟻 加拿大和美國必讀

又有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的消息了。

1月4日,英國法官拒絕了美國對他的引渡請求。

這個49歲的男人,是維基解密的創始人。他被視為美國的「國家公敵」、「讓美軍最害怕的男人」。

美國以間諜罪,向英國遞交引渡的正式申請,始於2019年6月。

而英國法官拒絕的理由是:阿桑奇患有抑鬱症,如果在美國坐牢可能會加重病情,且有自殺可能。

隨著美國司法部對此的「極度失望」,或許關於阿桑奇的「又一個故事」,就此告一段落。

來源:新聞視頻

黑客初長成

1971年7月3日,阿桑奇出生在澳大利亞東北海岸的湯斯維爾市。

14歲之前,他跟著母親四處漂泊,過著吉普賽人式的流浪生活,前後搬過37次家。他母親的婚姻,可以說是頗為坎坷:在阿桑奇滿周歲,母親與一名導演結婚了;8歲時,父母離異後,母親又嫁給了一名暴虐的音樂家,不久又分居。

由於頻繁遷居,阿桑奇並沒有機會接受完整的學齡教育,即使他成為天才級的黑客,更多的靠得也是自學。

黑客的初長史,就跟他的一次搬家有關。

他母親租了個房子,對面是一家電子產品的商店。阿桑奇時常去店裡玩,在一臺Commodore64型電腦上編程。

和每一個普通母親一樣,在阿桑奇的母親眼裡,自己的孩子或許對電腦有興趣吧。她把它買了下來,當作禮物,送給了阿桑奇。

阿桑奇欣喜若狂。而正是這臺電腦,阿桑奇學會了如何讓破譯常用軟體。阿桑奇得到了一個數據機,並以門達克斯對名義,聯上了當時還未成形的網際網路。

阿桑奇第一次犯事,是在1991年9月。

他入侵了加拿大電信公司「北方電訊」設在墨爾本的主終端,並在那裡四處刺探。

阿桑奇被抓,被控31項與黑客有關的犯罪行為。警方前後花了3年多時間,才將此案提交給法庭。阿桑奇原本以為可能會被判處10年徒刑,但最近竟然只是繳了一小筆罰款,就結了。

但正是這段煎熬的日子,阿桑奇的頭髮從黑褐色,變成了失去顏色的灰白色。以至於後來,媒體評價他「長著一張年輕的臉,但擁有一頭老人的銀髮」。

擁有一頭銀髮的青年阿桑奇 來源:新聞視頻

美國的「眼中釘」

網際網路的江湖上,開始流傳阿桑奇的名聲,是在他創建「維基解密」之後。

2006年,「維基解密」公開的首份文件,即為由索馬利亞反政府武裝「伊斯蘭法院聯盟」的領導人謝赫·哈桑·達赫·阿威斯籤署的「秘密決定」。雖然該文件的真實性始終沒有得到確認,但維基解密開始小有名氣了。

阿桑奇認為,公共治理機構的秘密文件和信息的透露,對大眾來說是件有益的事。

他真正和美國政府結下「梁子」,是在2010年。

維基解密先試公布了一段美國軍方的機密視頻,視頻顯示2007年美軍阿帕奇直升機在一次巴格達的空襲造成十多人死亡,其中包括兩名路透社的僱員。

這讓維基解密和阿桑奇,隨即成了輿論熱點。

後來,維基解密還公布了數十萬份美國外交機密電報,其中包括美國對世界各國領導人的評價,俄羅斯總統普京、沙特王室成員都名列其中。

此外,維基解密還公開了9萬多份美國政府涉及阿富汗戰爭的秘密文件,以及40萬份駐伊美軍的機密文件。

美國政府的外交形象,也因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上述種種,以至於阿桑奇在美國面臨18項指控——如果被定罪,阿桑奇可能被判處最高175年監禁。

阿桑奇成了美國的「眼中釘」,也因此踏上了尋求政治庇護的道路。

來源:新聞視頻

性侵案

還是2010年。

瑞典警方指控阿桑奇當年在瑞典逗留期間,涉嫌性侵兩名女子。當時,身處英國的阿桑奇隨後遭英國逮捕,瑞典也想將阿桑奇引渡回國。

不過,阿桑奇表示,自己並沒有做過任何不道德的事情。

他在一份長達19頁的聲明中說,當時一名年輕女性來聽他演講,之後和其他人一起於他共進午餐,是那名女性主動來找他的。

2009年8月14日,這名被阿桑奇稱為S.W.的女子,是國家博物館的員工。兩人在博物館的影院看了場電影,期間對方不僅親吻了他,還把他的手放在自己的胸口。2天後,S.W.邀請阿桑奇去家裡,且明確表示想和他發生關係。

對於被抓一事,阿桑奇說,S.W.感到非常震驚,因為她只是想阿桑奇去做個性傳播疾病的檢測而已,因為之前那次沒有使用安全套。

另一起涉嫌性侵案件,阿桑奇在聲明中並沒有提到,不過該女子在向警方指控中,有說阿桑奇拒絕使用安全套。

2017年5月19日,瑞典檢方宣布終止對阿桑奇性侵指控的調查。不過,2019年,厄瓜多撤銷了對阿桑奇的政治庇護後,瑞典司法機構又重啟了調查。

大使館的生活 來源:新聞視頻

大使館的7年

從2012年6月開始,阿桑奇在厄瓜多駐英大使館裡,生活裡7年。

阿桑奇的大使館時光,在外人看來,或許風光依舊。

他跟法國足球運動員埃裡克·坎通納一起在跑步機上訓練、會見Lady Gaga、著名演員帕梅拉·安德森和英國政治家奈傑爾·法拉奇,甚至在2016年還擁有了一直經常打著領結的「使館貓」。

然而,根據維基解密的說法,阿桑奇的使館生活,多年來始終處於被監控的狀態。

這7年,阿桑奇更願意用「非法拘押」來形容。

據說,阿桑奇的臥室,是由女廁所改造而成的。他曾只穿內褲在使館裡走來走去,在走廊裡玩滑板,在夜裡大聲播放音樂,對工作人員態度粗魯,而且厄瓜多內政部長羅莫說他還「把糞便塗到牆上」。

但不管怎樣,大使館給了他7年的安全感,幫他擋掉了橫加的牢獄,引渡甚至死刑。

阿桑奇被厄瓜多現政府,視作是前政府留下的外交包袱,這個以熱帶雨林和火山、香蕉而聞名的「香蕉之國」,也因此捲入了一場大國博弈。

7年僵局,在2019年4月11日結束。由於政權易手,厄瓜多撤銷了對阿桑奇的政治庇護,取消了其的厄瓜多國籍。

厄瓜多現任總統莫雷諾,把阿桑奇當成「改善厄瓜多與美國關係的障礙」。不過,厄瓜多前總統科雷拉稱,現政府之所以「賣」了阿桑奇,是為了美國的貸款。

撤銷當天,阿桑奇便被英國警方架走。

數小時後,美國司法部發出了引渡申請。

政治庇護撤銷當天,媒體拍下的阿桑奇 來源:新聞視頻

保釋?

在引渡案審理期間,阿桑奇被關押在戒備森嚴的英國貝爾馬什監獄。

在此期間,在南非長大的瑞典裔律師莫裡斯(Stella Morris)曾想保釋阿桑奇。

莫裡斯說,2011年,因為法律工作的關係,與當時還在大使館生活的阿桑奇結識,之後相戀、訂婚。莫裡斯給阿桑奇生下了的兩個兒子,現在分別為1歲和2歲。

莫裡斯之所以公開他們的關係,是因為她認為,疫情嚴重,她擔心阿桑奇會在監獄裡染疫死去。

英國政府擔心監獄可能會爆發疫情,也的確準許暫時釋放部分囚犯。

莫裡斯說,她深愛阿桑奇,渴望和他結婚,渴望一家人能有團圓的一天。

但英國法官最終表示:沒有理由釋放阿桑奇。

阿桑奇的律師表示,在周三的聽證會上,他將為阿桑奇再次提出保釋申請。阿桑奇在倫敦監獄已關押了不只18個月。

莫裡斯也希望,川普在本月卸任前,能赦免阿桑奇,「總統先生,拆除這些監護的圍牆,讓我們的小男孩有他們的父親。」

原標題:《美國引渡阿桑奇遭拒,這個男人憑什麼讓美軍聞風喪膽?》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英國法院拒絕美國引渡阿桑奇
    英國倫敦中央刑事法院1月4日作出判決,不同意美國政府引渡「維基揭秘」網站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英國法官瓦妮薩·巴雷策當天裁決說,拒絕引渡是考慮到阿桑奇的心理健康問題,因為有證據證明阿桑奇曾自殘並有自殺傾向,而她擔心美國將無法阻止阿桑奇尋求自殺。
  • 速寫阿桑奇引渡聽證會|你們的旁聽人(五)
    我們曾在2019年11月初,刊出英國作家、人權活動家克雷格·莫瑞(Craig Murray)在10月21日出席威斯敏斯特地方法庭的阿桑奇庭審後,寫在他本人博客上的速寫《法庭上的阿桑奇》。我們在今年3月以《速寫阿桑奇引渡聽證會|你們的旁聽人(一)、(二)、(三)、(四)》為題,分別報導了克雷格·莫瑞記錄的兩次聽證會。
  • 阿桑奇和他的地下情人
    阿桑奇,這位傳奇的維基解密創始人,因為公布了大量駐阿富汗和伊拉克美軍的機密文件等一系列各國政府機密,而面臨多項指控,幾度流離失所,在2012年到2019年期間,他一直在厄瓜多駐倫敦大使館的庇護下生活。
  • 擔心阿桑奇自殺 英國法院拒絕美方引渡要求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記者郭倩)一名英國法官4日駁回美國引渡「維基揭秘」網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的要求,理由是阿桑奇患有抑鬱症,在美國可能會想盡辦法自殺。美國政府說將就這一裁決上訴。怕尋短見美國政府尋求引渡阿桑奇,指控他17項間諜罪名和1項不當使用電腦罪名。
  • 阿桑奇:命運由人不由己
    命運由人不由己即將年滿50歲的「維基揭秘」網站創始人阿桑奇,近日迎來了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英國倫敦中央刑事法院1月4日以阿桑奇可能自殺為由,拒絕將阿桑奇引渡到美國。當前美國對阿桑奇共提起18項罪名指控,其中包括17項間諜罪。
  • 美國迫切想接走的阿桑奇是什麼人?將他這樣帶回,豈不顏面盡失?
    無論是當年稜鏡門事件的斯諾登,還是如今被捕入獄的維基創始人阿桑奇,他們都揭露了一些美國不為人知的陰暗面,因此美國政府是很希望能夠將二人引渡回國接受懲罰的。不過如今的斯諾登已經準備入俄籍,而阿桑奇則面臨著終身監禁。
  • 英法院拒絕「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的保釋申請
    中新網1月6日電 據路透社報導,當地時間1月6日,英國一法院作出裁決,拒絕「維基解密」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的保釋申請。外媒曾指出,由於阿桑奇曾違反保釋條例,並被認定為有「潛逃風險」,獲得保釋的可能性並不大。資料圖:圖為維基解密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
  • 數以萬計的美國人民佔領華盛頓!聲討精英的背叛…打出了1776年「起義」大旗…重病阿桑奇的保釋再被駁回,出獄無望
    瓦內薩·巴拉伊瑟法官在否認美國要求將阿桑奇送往大西洋彼岸的請求兩天後宣布了這一消息,他認為如果面臨引渡方的間諜指控,阿桑奇很可能會自殺。所以阿桑奇只能關在英國,不可以引渡。而美國政府立即對此決定提出了上訴。據路透社報導,巴拉伊瑟法官周三說:「我很滿意也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如果阿桑奇今天獲釋,他將無法向法庭投案,面對可能的上訴程序。
  • 斯諾登呼籲川普赦免阿桑奇:請恢復他的自由
    中新網12月5日電 據外媒報導,4日,美國國家安全局前承包商僱員斯諾登在社交網站上發文,呼籲美國總統川普赦免「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斯諾登向川普表示,「請恢復阿桑奇的自由。只有你能夠挽救他的生命。」
  • 都做了笞杖徒流——朱利安·阿桑奇
    2010年7月26日,維基解密對外發布9萬多份駐阿富汗美軍的秘密文件,震驚全世界,美國政府聲稱要緝拿並嚴懲阿桑奇。 2010年12月1日,國際刑警組織發出紅色通緝令,以強姦罪和性騷擾的罪名通緝阿桑奇。阿桑奇否認指控,稱此舉完全是美國方面為了打擊報復維基解密,而對他個人進行的惡意抹黑和惡毒的污衊。
  • 新冠肺炎疫情威脅英監獄 醫生發公開信望釋放阿桑奇
    與此同時,「維基揭秘」的英國官方組織「拒絕引渡阿桑奇」(DEA)也發起請願,呼籲英國內政大臣在病毒在監獄中傳播開來前,釋放阿桑奇。目前,阿桑奇被收押在英國倫敦的監獄。  據報導,3月18日,阿桑奇醫生組織在「推特」上發表公開信,呼籲澳大利亞政府進行遊說,將阿桑奇從英國倫敦貝爾馬什監獄中釋放,原因之一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脅日益嚴峻。
  • 澳國會議員呼籲川普赦免阿桑奇,稱希拉蕊討厭他的膽量
    據澳大利亞天空新聞(Sky News)12日報導,該國國會議員喬治·克裡斯滕森(George Christensen)透露,他希望美國總統川普在離開白宮之前赦免維基解密創始人、澳大利亞人朱利安·阿桑奇。許多人認為,暴露他人的不當行為不是他應該面臨的指控。
  • wikileaks.com這個網站為何會成為美國政府的眼中釘!
    今天我們來說wikileaks.com維基解密,這個網站是怎麼慢慢成為美國政府的眼中釘。 在維基解密成為焦點後,這成功吸引了一位名叫布拉德利曼寧的美國陸軍情報分析員,曼寧根據維基解密2009年初發布「最想被解密事件」的文章內清單,在美軍情報局內網逐條進行搜索,從而獲取了包括「阿富汗戰爭視頻」、「CIA審訊視頻」等諸多機密文件。
  • 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再度露面,支持者大喊:你的自由就是我們的自由!
    路透社稱,阿桑奇當天是去出席法庭的聽證會,他只向法官確認了自己的姓名和出生日期,並表示自己不了解訴訟程序的任何內容。去年4月,美國在英國方面逮捕阿桑奇的第一時間提出引渡請求,而英國倫敦地方法院也將在今年2月舉行美國全面引渡聽證會。據「今日俄羅斯」報導,本次的聽證會是阿桑奇為避免被引渡而走的程序。
  • 阿桑奇都被抓了,但身在中國的你卻不了解真實的維基解密......
    作為維基解密網站的創始人,阿桑奇收穫了大量「信徒」的追隨。現在,他們甚至在英國街頭抗議,拉出橫幅要求釋放阿桑奇,網際網路上的呼籲小組也隨之湧現。 這個被稱為「黑客羅賓」的網絡梟雄多年以來,以自創的「維基解密」網站為武器,將利劍指向全球各國政要。和斯諾登一樣,兩人都被視作「因言獲罪」的代表。他的武器到底有多鋒利,又剝開過怎樣的傷疤,才使得阿桑奇只能四處流浪?
  • 阿桑奇法律出身未婚妻公開秘密:藏身使館定終身、育有兩個兒子,已...
    莫裡斯表示,他們"墜入愛河",並計劃結婚, "我深深地愛著阿桑奇,我期待著嫁給他。他一直在極力保護我,盡最大努力讓我遠離他生活中的噩夢。"現年48歲的阿桑奇目前被關押在倫敦戒備森嚴的貝爾馬什監獄。他被要求在美國接受間諜指控的審判,正與美國政府提出的引渡請求作抗爭。近期,該獄中的一名囚犯死於新冠肺炎。
  • 阿桑奇的理想:沒有秘密
    來自冰島的活動分子抵達後,或多或少都是在按照阿桑奇下達的指令進行工作,晝夜不休。他們做的是B項目——這是阿桑奇為一段2007年在伊拉克拍攝的38分鐘的錄像所起的代號,它是從一架阿帕奇軍用直升機的駕駛艙拍攝的。這段錄像記錄了美軍至少殺死18個人的場面,其中包括兩名路透社記者;後來,它引發了廣泛的爭議,但在當時這個早期階段,它還是嚴加保守的軍事秘密。阿桑奇是某種意義上的國際倒爺。
  • 那個「天使」阿桑奇又回來了
    儘管歐巴馬曾表示法國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之一。對此,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還是那句經典臺詞「我們不對洩密文件的內容或者報告的準確性發表意見」。法國政府發言人Stephane Le Foll表示,法國政府認為像美國這樣的盟友國家政府實施的監聽是令人無法接受的。
  • 美英聯合上演一手好戲,阿桑奇在法庭又被玩弄
    據海外媒體報導,在宣稱"人權"、"新聞自由"至上的美國,一直有一件非常難以抹平的"創傷",即維基百科創始人阿桑奇事件。這位被稱為"維基之父"的澳大利亞青年,憑藉一手建立起來的維基百科帝國聞名全球;但幾年後,同樣是因為維基百科事件他又成為美國欽定的"世界逃犯",受到多個國家聯合追捕,並於英國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