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春,當時擔任山西省文聯副主席、作協山西分會主席的馬烽先生萌生了一個念頭,就是寫一部反映農村青年人愛情生活的劇本。不久馬烽將創作的劇本《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寄給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導演蘇裡,一看到劇本蘇裡就被裡面的故事情節吸引住了,他立刻馬不停蹄的趕到馬烽住處,一同籌措拍攝事宜。
開拍的時候又很不湊巧,廠子裡像樣一點的演員都出門了,都在為國慶十周年獻禮而忙碌。就剩下那麼幾個名不見經傳而又無所事事的人。主角的扮演李亞林還從沒演過正面角色,不是國民黨匪兵就是潛藏的特務;孔淑珍的扮演者金迪剛剛調入長影才五天、還是一個走著八字步的小姑娘。
李亞林在《虎穴追蹤》中飾演潛伏的國民黨特務馮振輝
在《蘆笙戀歌》中飾演匪排長
影片開拍後,進入劇組的演員都是住在破廟裡,不僅要練習打釺鑿孔,還要被栓起來吊在山崖邊上下攀爬。雖然放下的不是太深,但稍有不慎那後果也是不堪設想。
這部影片是新中國在反映農村題材的影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它表現了一群生龍活虎、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用勤勞的雙手建設自己的家園,用辛勤的汗水澆灌愛情的故事。
那一場場純潔、真摯的愛情畫面,讓人嚮往,引人入勝。特別是炎炎烈日下計算土石方工程的高佔武和孔淑珍,暢談人生的理想,傾訴說建設美好家園的決心。孔淑珍那張紅撲撲的臉龐不僅在高佔武心裡泛起了層層漣漪,更讓銀幕下的我們心生愛憐。其實場戲是金迪扁桃體發炎發高燒,在打了強心針後拍攝的。很難想像這麼嬌小的身軀需用多大的毅力,才能不露聲色地扛住病痛的折磨。
高佔武與孔淑珍計算土石方工程
孔淑珍紅撲撲的臉龐
這部影片有兩個貫穿全劇的道具,一個是高佔武從不離身的紅色筆記本,再一個就是曹茂林擦了一遍又一遍,愛不釋手的捲尺。當然我們都知道這是淑珍送給茂林的
也正是這次的交談,高佔武在自己的筆記本中寫了滿滿一頁的孔淑珍,其意不言自明。而此前孔淑珍在大隊部第一次看到復員回來的高佔武時,就已暗生情愫。故事的發展總是要有曲折的,這不曹茂林走到了前臺向佔武訴說了對淑珍的愛慕。朋友要求幫助,就是心裡再痛苦也應該壓一壓,這就是那個年代弘揚的品德。
無意中看到佔武筆記本的淑珍,在打獵的時候故意俏皮地問佔武是不是有心事?蒙在鼓裡的佔武還在真心實意的撮合著淑珍與茂林。淑珍只得以在戰場上衝鋒的時候是不能談戀愛的來推脫。看得真是讓人替佔武著急。
打獵時的佔武與淑珍
一場意外的雷雨給工程帶來困難,高佔武鼓勵大家不用洩氣。在團小組會後的聯歡會上佔武跳起的朝鮮舞,讓無數城裡的年輕人實在是按捺不住,爭先恐後地要立即趕赴美麗的農村。而無數的村裡人也後悔沒能用這樣的方式建設自己的家鄉
跳朝鮮舞的高佔武
1959年《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上映之後,廣闊天地的農村成為年輕人追逐夢想的地方,他們在那裡尋找著心目中的高佔武、孔淑珍。很多地方還成立了高佔武突擊隊、孔淑珍小組。那是一個理想主義的年代。
因為這部電影李亞林擺脫了總演反派角色的戲路,他與金迪在1960年被文化部授予「二十二大明星」。
二十二大明星李亞林
二十二大明星金迪
1980年代開始,李亞林投入到了導演的工作中。他與張其合作執導了《被愛情遺忘的角落》,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這是一部直面精神創傷、反思歷史現實的佳作。
梁音沒過多久也當上了楊排長,1963年憑藉劇情電影《冰山上的來客》獲得長影小百花獎優秀演員獎。那一句:「向天空放射三顆照明彈,讓它照亮祖國的山河」。振聾發聵,響徹雲霄。
後來,這部影片在多個國家和地區放映,我們村裡年輕人的純真與質樸感動了銀幕前不同膚色的觀眾。在香港它的片名改為《烈火青春》,在日本片名被譯為《水戀年輕人》。
這是六七十年畫家筆下的農村。我們該用什麼樣的詞語來形容呢?你也許看得出來,或者能聞的出來,甚至能聽得出來,這些畫中遙遠的如夢幻般的美妙,是一代又一代人永久的回憶。
六七十年畫家筆下的農村
六七十年畫家筆下的農村
小時候看了這部電影就一直希望自己快點長大,長大了就變成年輕人了,而且還是這個村的年輕人。你是不是也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