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馬斯·沃爾夫120周年誕辰:《天才捕手》背後的故事

2020-12-28 澎湃新聞

傅小平 文學報

究竟是無數知名作者,造就了神話一樣的編輯,還是慧眼的編輯一手發掘了這些文壇巨匠?這個問題就像雞與蛋的問題一樣,很難有一個確定的答案。可以肯定的是,若非遇到慧眼識珠的偉大編輯麥克斯韋爾·珀金斯,我們也許根本不會知道託馬斯·沃爾夫的名字,以及他流傳至今、儼然成為經典名篇的《天使望故鄉》《時間與河流》等作品。

2016年,講述這段編輯與作者之間傳奇故事的電影《天才捕手》上映。但正如讀者所評價,這部電影給人在喜悅和感動的同時,留下了深深的遺憾——大師的時代已經過去,再無第二位託馬斯·沃爾夫,也不再見珀金斯那樣的偉大編輯。

《天才捕手》劇照

今年,距離託馬斯·沃爾夫誕生已經過去了120年,作家的「出世」也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原有的途徑、樣貌。唯一不變的是,憑藉著對於文學的熱情,無論人生經歷多少曲折,總有人在孜孜不倦地寫;依靠對於才華的激賞,也總有人樂於身居「伯樂」一職,而這兩者的相遇,才是讀者的幸事。

託馬斯·沃爾夫

01

1926年秋,剛從哈佛大學畢業的託馬斯·沃爾夫孤身來到倫敦。那是他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刻,獨自蝸居在異國,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目標,他甚至根本不知道為何來到這裡。這種少年式的清愁和迷惘,在一個個寂靜失眠的夜晚積聚起來,誘使他懷念起遠在美國南方的故鄉。被心中那種巨大、空虛而無力的感情驅使著,他從床上爬起來,點上燈,打開本子,寫下心中的激情與懷想。這些文字最終凝結成中譯名為《天使望故鄉》的傳世之作。

《天使望故鄉》部分中譯本封面書影

這本書,沃爾夫整整寫了近兩年。其時他寂寂無名,在文學界、出版界兩眼一抹黑。最後,通過一個朋友,他把35萬字的手稿試著拿給了一個出版商。幾天後,出版商回覆說,書稿過於稚嫩,自傳的氣息太過於濃厚,且缺乏熟練的小說技巧,根本不可能出版。受到打擊的沃爾夫只得暫時擱置了夢想,回到紐約在一所大學教書授業。等手稿再次引起出版商的注意,已經到了1929年初。他終於籤署了出版合同,並且生平第一次領取了500美元的支票稿酬。然而,他沒有感到欣喜,而是備感不安。於是找到那位編輯——因發掘出海明威、菲茨傑拉德等作家而知名,且因與沃爾夫之間的恩怨糾葛於2016年被導演麥可·格蘭達吉搬上銀幕的「天才捕手」麥克斯韋爾·珀金斯,問他能不能預言自己的書出版後會是個怎樣的結局。柏金斯給他的回答是:這本書一定會找到自己的出路。

《天才捕手》電影海報

珀金斯安撫沃爾夫心情的一句話,不折不扣成了預言。作為一個年輕作家的處女作,《天使望故鄉》於1929年出版當年即贏得可觀的銷量,《紐約時報》書評讚嘆說:「以小城沉悶的生活題材,寫得如此生動有力,可以說是前無古人。」次年,美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辛克萊·劉易斯在受獎辭中盛讚《天使望故鄉》「堪與我們最佳的文學作品相媲美」。他甚至預言,如果沃爾夫保持他在這部作品中的水準,「有可能成為美國最偉大的作家」。自此,沃爾夫和他的這部《天使望故鄉》在世界文學界不脛而走,並且成為貫穿美國整個1930年代的現象級暢銷書。

如小說一般被口口相傳的,還有珀金斯和沃爾夫之間惺惺相惜的深厚情誼。珀金斯第一次讀到這部小說的初稿,就認定沃爾夫是他要找的人,儘管沃爾夫瘋狂又自以為是,但珀金斯用父親般的愛包容了他,在珀金斯的建議下,小說定稿時刪了9萬字,儘管在對作品的刪減與修改中,他們有很多次針鋒相對,但沃爾夫最後只有服氣,他一再地表達對珀金斯的感謝:「在我的記憶裡,第一次有人告訴我,我寫的東西是有價值的。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人相信我能幹出點名堂,這個人就是珀金斯。」 沃爾夫在寫出第二部長篇小說《時間與河流》後,再度和珀金斯密切合作。對這部出版後厚達900多頁的小說,兩人共同修改長達9個月,期間幾乎天天吃住在一起。他們的親近以致引起了沃爾夫女友的嫉妒。這就能理解沃爾夫為何要把這部小說獻給珀金斯,並在扉頁上寫下這樣的獻詞:「這本書謹獻給珀金斯,一位偉大的編輯和一位勇敢而誠實的人。當作者陷入極度的失望和懷疑中時,他不吝於給予堅定的支持,不讓作者在絕望中輕易放棄」。

珀金斯本人(左)及由演員科林·費爾斯扮演的柏金斯

包括《天使望故鄉》《時間與河流》在內的長篇作品為沃爾夫贏得眾多的讚譽,他在美國文壇的崇高地位也已然無可撼動。但好景不長,在一次旅行途中,因染上肺炎,沃爾夫於1938年9月15日去世,年僅38歲。他給珀金斯留下了唯一的遺言,對這個能讓他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的人表示感謝。沃爾夫的英年早逝也給人們留下了無盡的懸想。威廉·福克納不由感慨:「《天使望故鄉》寫得那麼狠,仿佛寫的時候作者就知道自己命已不長。」他把沃爾夫列入當代美國作家的前茅,沃爾夫短短一生取得的文學成就也讓凱魯亞克仰慕不已,凱魯亞克等一批後起作家都視他為共同的文學偶像。耐人尋味的是,最初被出版商很不看好的缺點,結構鬆散,句式複雜,情節拖沓,太多景物描寫,太過沉迷於自我等等,日後卻成了襯託他作為一個同時具備一切優點和缺點的天才作家的真實存在。

02

沒有人知道《天使望故鄉》出版前,沃爾夫的不安是否包含了對其中反映的真實生活可能引發爭論的預感。小說發表後沒多久就在他的家鄉引起了軒然大波。有個老太太寫了八頁冒火的信,揚言要把這個「無恥的作家」打一頓。另有一些人信誓旦旦,書中人物他們完全知情,因為現實中有原型。有一個情節是:石匠把珍藏多年的大理石天使雕像,賣給一位聲名狼藉的婦女。不少人跳出來證明:當時交易的場景,自己完全記得,並且還是見證人!有意思的是,一家報館居然派了記者和攝影師,跑到小鎮上,在墓地照了一張巨大的神色凜然的天使像,說:這就是書名的由來。

沃爾夫本人《左》及由演員裘德·洛扮演的沃爾夫

爭議源於小說飽含的強烈的自傳色彩。沃爾夫將許多自己大學畢業以前的生平資料和經歷都融入了小說中,不僅他的家庭成員都一一在小說中出現,不少情節還直接取材於家鄉的真人真事。與小說主人公尤金·甘特一樣,沃爾夫也是在北卡羅來納州的山區小城阿什維爾長大,都有一個貪杯的、做雕刻匠的父親和一個貪財的、做地產投機的母親,都有目睹關係親密的哥哥去世的痛苦的經歷,都做過報童,都在諾福克船廠裡打過工。而書中涉及到的幾乎所有的人物也都能在他的家鄉找到原型。

正是這樣一種始料未及的怪異的反響,讓沃爾夫不得不嚴肅地思考這樣的問題:一位藝術家用來創作的素材究竟來自何處?如何才能算是正當地使用了那些素材?在小說後出的版本中,沃爾夫專門作了個序言對此做出解釋。他認為,一切嚴肅的作品說到底必然都是自傳性質的,而且一個人如果想要創造出任何一件具有真實價值的東西,他便必須使用他自己生活中的素材和經歷。在他看來,這些產生於他所有的觀察和感知的生活經歷,「觸及這個世界中的疼痛、恐懼、悲傷、血和汗、喜悅和歡笑,觸及這些與人類感情生活有關的東西。」基於沃爾夫這樣的認知,加之他的高度敏感,一些貌似無關緊要的事件,亦如《時間與河流》譯者顏學軍所說在他筆下獲得了非同凡響的意義,成了人類生存的根本問題。

《時間與河流》

沃爾夫的家鄉人顯然不能理解,也難以認同他的這種寫作理念,對他在這種理念驅使下寫出的作品更是不能容忍。此後的幾年中,沃爾夫不斷收到一些詆毀和辱罵的匿名信,致使他有七年不敢回老家。悖謬的是,沃爾夫在他的家鄉被罵的原因,事實上也正是他成功的原因,因為作家感知到人物的真實,甚至融入其中,以至於模糊現實和虛構的界限,這恰恰是小說成功的秘密所在。

某種意義上也因為此,沃爾夫此後並沒有改變創作路向。1935年,《時間與河流》出版,故事承續《天使望故鄉》的結尾,尤金接受母親供給他一年的學費,來到哈佛大學學習戲劇創作,結識了一個名叫斯達威治的朋友。兩年後,他來到紐約大學任英語教員,去歐洲旅遊期間遇上斯達威治和他的女友安恩。尤金愛上了安恩,安恩卻鍾情於斯達威治,但斯達威治不愛安恩。在與斯達威治爭吵後,尤金回國在船上遇上了艾絲特·傑克並一見傾心。他滿懷喜悅地回到美國。小說的故事情節與沃爾夫自身的經歷可謂如出一轍。

03

恰如有評論所言,沃爾夫在寫作時,他的題材只是他自己。放眼當時的美國,除惠特曼之外,再也找不到一個作家像沃爾夫這樣宣揚自我,這樣強烈地感覺到自我的重要性。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福克納如是感慨:我敬佩沃爾夫,因為他竭盡全力把自己要說的話都說了,甚至情願把文體、連貫性以及所有精確的原則拋開,希望把人類心靈的一切感受,真切地集中到一個針尖上。

沃爾夫的兩部遺作

沃爾夫去世後,他的另一個編輯阿斯韋爾從其遺稿中整理出兩部長篇,一部是《網與石》(1939),另一部是《你不能再回家》(1940)。這兩部小說同樣也是自傳性的,主人公則改名為喬治·威柏。前者開頭寫威柏的童年、家庭、大學生活和置身大城市的孤獨感。後來主要寫他與艾絲特·傑克的戀愛。如同現實中沃爾夫相戀的是艾琳娜·伯恩斯坦夫人——一個大他十七歲的道具服裝設計師,艾絲特的年齡比韋柏也要大得多,且是有夫之婦。瘋狂地相愛之後,即勞燕分飛。韋柏遠赴歐洲散心。他在一家德國人開的啤酒店被痛打一頓,躺在病床上想回家,但是感到「再也不可能回家」。這恰恰是後者要表達的主題。韋柏從歐洲回到紐約,他回到家鄉,發現家鄉已經不是他童年時代平靜的城鎮,而是爭奪買賣的場所,他感到一切已經不復存在,此時二戰的陰影開始籠罩……

《一位美國小說家的自傳》

從這時開始,沃爾夫認識到自己有必要從自我中跳出來,去理解這政治的、社會的和經濟的世界,和它交融,然後設法把它寫進自己的作品中去。這種思想生動體現在他去世前所做題為《一部小說的故事》和《寫作和生活》的兩篇演說稿中。演說稿最終被結集命名為《一個美國小說家的自傳》出版,成了這位擔心過早寫自傳,然所寫無非自己親身經歷和實際見聞的作家生命的絕響。

新媒體編輯:傅小平

文學照亮生活

公號:iwenxuebao

網站:wxb.whb.cn

郵發:3-22

長按左邊二維碼進微店

原標題:《託馬斯·沃爾夫120周年誕辰:電影《天才捕手》帶來的感動,只是這位作家人生的一小段縮影》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英倫戲骨演繹《天才捕手》
    沒錯,今天為您推薦的影片就是這三位主演的傳記電影《天才捕手》。》的故事發生在1929到1938年的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的短暫和平時期,經濟的蕭條往往會促進文化的發展。《天才捕手》用平實的鏡頭向我們詮釋了「伯樂與千裡馬的生活」。麥克斯韋爾·珀金斯是美國出版史上最富有傳奇色彩的編輯之一,並且自喻是:將軍肩上的軍師。司各特·菲茨傑拉德、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託馬斯·沃爾夫這些如雷貫耳的作家們,都離不開珀金斯在背後的幫助。
  • 佳片有約 | 英倫戲骨演繹《天才捕手》
    沒錯,今天為您推薦的影片就是這三位主演的傳記電影《天才捕手》。》的故事發生在1929到1938年的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的短暫和平時期,經濟的蕭條往往會促進文化的發展。《天才捕手》用平實的鏡頭向我們詮釋了「伯樂與千裡馬的生活」。麥克斯韋爾·珀金斯是美國出版史上最富有傳奇色彩的編輯之一,並且自喻是:將軍肩上的軍師。司各特·菲茨傑拉德、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託馬斯·沃爾夫這些如雷貫耳的作家們,都離不開珀金斯在背後的幫助。
  • 《天才捕手》終極海報 科林·費斯與裘德·洛相惜
    該片由英國導演麥可·格蘭達吉執導,科林·費斯、裘德·洛、妮可·基德曼領銜主演,蘿拉·琳妮、蓋·皮爾斯等實力派明星助陣,講述傳奇編輯麥克斯·珀金斯發掘天才作家託馬斯·沃爾夫,以及他們之間令人動容的不凡友情的故事。海報上「天生不羈 捕夢傳奇」八個字,不僅突出了一代文豪沃爾夫異於常人的鮮明個性,更精準傳達出珀金斯先生慧眼識珠的遠見卓識。 電影《天才捕手》根據A.
  • 《天才捕手》曝終極海報 科林·費爾斯 裘德·洛引人注目
    近日,定檔3月10日上映的電影《天才捕手》曝光了終極海報,優雅鎮定的科林·費爾斯和眉頭緊蹙的裘德·洛互為映照,伏案改稿、認真工作的神態非常引人注目。該片由英國導演麥可·格蘭達吉執導,科林·費爾斯、裘德·洛、妮可·基德曼領銜主演,蘿拉·琳妮、蓋·皮爾斯等實力派明星助陣,講述傳奇編輯麥克斯·珀金斯發掘天才作家託馬斯·沃爾夫,以及他們之間令人動容的不凡友情的故事。    電影《天才捕手》根據A.
  • 開票&在線購|電影《天才捕手》:重返文學黃金時代
    這便是講述美國著名傳奇編輯麥克斯·珀金斯和其作者、美國著名小說家託馬斯·沃爾夫之間友(基)誼(情)的電影《天才捕手》。沃爾夫的代表作《天使,望故鄉》和《時間與河流》是美國文學史的傑作,而珀金斯則是美國出版史上最傑出的編輯之一,曾一手發掘了菲茨傑拉德、海明威等作家。故事發生在沃爾夫的第二部長篇小說《時間與河流》準備出版之時。
  • 小眾電影《天才捕手》裡講述的作家託馬斯·沃爾夫,你了解多少?
    編者按:最近上映的電影《天才捕手》,講述了美國大作家託馬斯·沃爾夫與他的圖書編輯麥克斯·珀金斯之間的友誼。
  • 真正的天才是怎麼回事?腐國高分傳記片《天才捕手》全網獨播!
    雖然它拍的有點復古,但講的故事可不一般:這可是文學史上的著名典故,天才作家遇見天才編輯,彼此成全的故事。要知道,電影裡的四個人物都是最頂尖的作家,了不得的天才。當然,天才也得吃喝拉撒,活得也挺累,甚至悲催。小編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這些天才們的八卦。在線觀看《天才捕手》>>寫小說是個技術活,不比造個火箭容易。
  • 《天才捕手》|影向標
    影向標周末版-第八十二期《天才捕手》 《天才捕手》得分
  • 電影《天才捕手》 :天才註定是屬於少數人的事業
    另一部就是今天要重點講的《天才捕手》。去年就聽說了這部根據真人真事的改編的電影,今年終於在國內上映,先表示祝賀。影片主要圍繞出版社編輯麥克斯和作家託馬斯·沃爾夫展開,講述了沃爾夫是如何在麥克斯的幫助下,一步步從一文不名窮困潦倒的文學青年變成知名暢銷書大作家的故事。正如標題所說,我想天才註定是少數人的事業,這從我去影院看到觀影人數就可以看出來,在這個文學不景氣的時代,可以容納一百多人的影廳總共就坐了五個人:我和另一個戴眼鏡的青年,以及一個一家三口的團購。
  • 沒有什麼比一本書更重要——北美新片《天才捕手》漫談
    這部《Genius》中文譯名《天才捕手》,先不說有些雷同《心靈捕手》的感覺,影片海報的無論是柏林影展版、法國版還是美國版,無一例外的是出版界的巨匠編輯:麥克斯威爾·柏金斯與上個世紀早期美國作家:託馬斯·沃爾夫,兩人並肩走在曼哈頓破舊的大街上,抑或是兩人的關係映射,執著的託馬斯·沃爾夫,以及雙目直視他的編輯麥克斯威爾·柏金斯。
  • 【火爆·上映】《天才捕手》&《最終幻想15:王者之劍》&《金剛狼3:殊死一戰》!
    這碗雞湯就是我們期待已久、明日就要上映的《天才捕手》(Genius)!《天才捕手》還有女神妮可·基德曼和蘿拉·琳妮分別和裘花以及科林組CP。這部《Genius》中文譯名《天才捕手》,先不說有些雷同《心靈捕手》的感覺,影片海報的無論是柏林影展版、法國版還是美國版,無一例外的是出版界的巨匠編輯:麥克斯威爾·柏金斯與上個世紀早期美國作家:託馬斯·沃爾夫,兩人並肩走在曼哈頓破舊的大街上,抑或是兩人的關係映射,執著的託馬斯·沃爾夫,以及雙目直視他的編輯麥克斯威爾·柏金斯。
  • 張聞天誕辰120周年,家鄉、母校多種方式紀念
    今年8月30日,是張聞天同志誕辰120周年。8月30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刊發了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撰寫的文章《竭忠盡智 執著探索——紀念張聞天同志誕辰120周年》。浦東新區舉行紀念張聞天誕辰120周年座談會。 新民晚報 圖會上,張聞天同志家屬代表張建平、原張聞天傳記組專家張兆憲、遵義紀念館副館長王志力做了交流發言。他們溫暖的敘述,再次向人們展現了張聞天同志在黨的早期工作中付出的辛酸與熱情,讓我們再次感受到張聞天同志在新中國成立後繼續奮發努力,積極建設祖國的濃厚情懷。
  • 浦東新區舉行紀念張聞天誕辰120周年座談會
    2020年8月30日,是張聞天同志誕辰120周年。為紀念這位忠誠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今天,浦東新區區委、區委宣傳部(文體旅遊局)、區委黨校、新區教育局等多家單位在張聞天同志的故鄉——浦東祝橋,舉行了紀念座談會。圖說:浦東新區舉行紀念張聞天誕辰120周年座談會。
  • 「周六影院」:《天才捕手》(4.15、4.22)
    > 視聽體驗室將上映電影《天才捕手
  • 你們看到的是愛情,我看到的卻是孤獨——《天才捕手》
    對於我這樣曾做過編輯的人而言,去看《天才捕手》,還是倍感新鮮。當然我是雜誌,大名鼎鼎的麥克斯威爾·伯金斯從事的是書籍。唯一的共同點,我們都會對作者的標題進行修正。科林·費爾斯飾演黃金編輯麥克斯·巴金斯,裘德·洛飾演作家託馬斯·沃爾夫我編輯的時候,經常不大幅度地修改文章的內容從字數上來說,是肯定的這是雜誌和書稿的區別天才捕手最吸引我的是,五張稿紙上如何成為幾百張的從電影的表面來看,這是金牌編輯伯·布魯金斯和天才作家·沃爾夫的作品,不主導感覺的是那個戴著基本帽的伯·湯姆金斯兩人的關係不只是伯樂和千裡馬
  • 好萊塢的天才捕手,和書裡那位天才編輯有點兒不一樣
    好萊塢式的煽情與大咖演員們的歇斯底裡,讓《天才捕手》這部電影和平實好讀的原著《天才的編輯》之間,產生了那麼一點兒有趣的距離。文丨楊建偉來源:界面新聞以警察、特工、職業殺手等等行業相關的電影不少,要說以文學編輯的生活為藍本拍個電影,並不是很常見的事情。
  • 冰心誕辰120周年 吳青追憶母親「愛的哲學」
    紀念冰心誕辰120周年座談會18日在福州舉行。 彭莉芳 攝中新網福州12月18日電 (彭莉芳)吳青年逾八旬,銀髮滿頭,憶及母親冰心,總習慣輕柔地喚著「媽媽」。18日,在福州舉行的紀念冰心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冰心么女吳青以一個字、一條狗、一隻鳥,追憶母親教會她的「愛的哲學」。發言時,腿腳不便的吳青堅持站起身,舉起一張寫有「人」字的紙張向眾人展示。在吳青看來,冰心精神最重要的核心是愛,「人」則是冰心「愛的哲學」之基本——「媽媽一直堅持的,就是做一個人」。
  • 《天才捕手》:那時的他們,談論文學如同生命
    連連綿綿下了一周的雨,想來正是寫這部電影的好時節。
  • 陳毅元帥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籌備懇談會在濃園舉行
    120周年。為了深切緬懷陳毅元帥光輝戰鬥的一生,學習陳毅元帥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質,傳承陳毅元帥一身正氣、剛直不阿的高潔品格,陳毅元帥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籌備組於2020年11月28日下午,在四川省成都市天藝濃園藝術博覽園B區藝術村論道堂舉行陳毅元帥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籌備懇談會。
  • 老照片|紀念朱自清先生誕辰120周年
    11月24日上午,作為紀念朱自清先生誕辰12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 「朱自清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大會」在清華大學主樓後廳舉行,「完整的人格——紀念朱自清先生誕辰120周年展覽」同期在主樓前廳開幕。2018年是朱自清先生誕辰120周年,清華大學為此舉辦系列紀念活動。